绿林网

今朝风日好读后感摘抄

今朝风日好读后感摘抄

《今朝风日好》是一本由董桥著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元,页数:27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今朝风日好》读后感(一):适合秋天去公园时带的书-----今朝风日好

北京的秋天,没有雾霾的时候是秋高气爽一词的活注解,透过报社十层楼洗手间的玻璃看出出,天是那样晶莹的浅蓝,净透的有如想像中的太空一般。在这个踏在那里都是一脚落叶的季节到公园去散步,最适合带那种风雅、精致的小书,个人偷懒一点,直接放电子书在手机里阅读。

董桥的书总是给人以一种玄远之感,看过几篇就被他带到一个只有书的清雅境界,一时间世间凡俗种种都相距甚远,可以说他的书基本只有书香气而非烟火气,所以比较适合搭配风景、西餐椅、书吧等等景色上佳、环境安逸的地方。在有名的查令十字街段子里,美国女作家曾经请英国书店主给她选本适合去公园散步时读的轻薄诗集,所以说去公园带的书着实不能太厚了,起码背着太重不是。

总有人感慨说香港是文化沙漠,无处存放一张安静的书桌,但个人喜欢的董桥、林行止都是香港人士,尤其是董桥,其文字境界之高雅脱俗,自以为只有台湾的蒋勋差堪比拟,大陆可比肩者一时真是想不起,这是否也算是一种“礼失求诸野”的体现。

《今朝风日好》读后感(二):床头板上那盏灯——读董桥《今朝风日好》

床头板上那盏灯

——读董桥《今朝风日好》

人往往对早年读过的书念念不忘,即使不记得写些什么,但当某一日重遇,岁月顿时宛如回到过去,时光倒流如梦,重温一些过往的美好,总是温馨的。之所以如此感慨,是因为正在看董桥的这本《今朝风日好》。

吾生也晚,没有赶上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的十种董桥先生的《语文小品录》。没赶上,却偏偏又迷上了董桥。于是便只能借助网络,下载了这套书存在手机中,遇到开会、乘车、临睡前,总能见缝插针地读几篇,十册书读完,就像董桥自己在读别人书时说的:就像床头板上吊着一盏灯,并不很亮,却也不暗,久久不息。几年过去了,这盏灯依旧亮在心里;手机换了几个,那几本书却依旧存在卡里,陪我辗转过好几个地方,多少夜晚都是读过它们后安然入眠。

电子书读来,总是不过瘾的。终于等来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陆续出版了八种董先生的著作,从去年的《从前》《记得》《青玉案》《这一代的事》到最近的《白描》《绝色》《记忆的脚注》,再到这一本《今朝风日好》。董桥依旧是昔日的董桥,依旧是“你一定要读董桥”的董桥;多少年过去了,世事沧桑,而董桥“淡淡的幽情”没有变;照旧的,“琐琐碎碎写些让人读不厌的杂学,写历史,写轶事,写旧信,写人情,写世故。”

也是,这么多年过去,董先生也慢慢成了董老先生。不少人开始慢慢厌倦起董桥了,厌倦其读多了腻歪,厌倦其絮絮叨叨喋喋不休地讲些文物古玩,旧情怀、旧月色,几十年如一日,当年床头板上那盏灯,早已蒙上了厚厚的一层尘埃,愈渐怀旧起来。或许,正是这样的情怀,才让我念念不忘,书中的篇章总是摩挲再三。想起来,还是多年前黑夜里那一盏略显昏暗的灯光,摇摇晃晃,亦如董桥“猎书猎字猎句”的大半辈子。

董老先生说,人越老买书读书越是怀旧的行为。晚生如我,谈老还为时善早,但也罢,何妨跟着老先生走一遭他的怀旧之旅。况且,读他那些“挥洒的是学问不是学识,讲究的是心境而不是心志。”的文章,实在痛快,难得的内心还安宁得如窗外茫茫雪野。时令虽已三月,但我寄居的昭苏高原,依然雪天莽莽,这样的时候跟着《今朝风日好》怀旧,真是好,唯恐不会“或恐有人来”来分享此等境味。就像董桥读吴鲁芹文章的那样感觉:仿佛雨窗下跟久别的故人剪烛话旧,也仿佛冬夜炉边重读一部心仪的经典,带着山居剪烛的线状幽趣,也带着炉边冥想的烫金智慧。

在董老先生的诸多篇章中,最喜的还是他的那些读书怀人之作。在读到《最后,迷的是装帧》中有关书痴的四种境界“书痴先是只买要读的书,继而搜买想读的书,再则立心读遍存书,最后捧回家的全是些装帧美丽的老书,就算读不懂书中的绝种的文字也硬要买来玩赏”时,哪一个不会扪心对照?收入本书的《又一部<伊利亚随笔>,多好!》《济慈的欢愉》《那时候我们爱读一点诗》《胡适的牵挂》《老吴的瞎话》《画里郁风》等篇,写得真是雅致至极,动人如晨曦,真是一篇一风雅。

再过多少年,想必那盏床头板上吊着的灯,还是并不很亮、却也不暗,恰好可以照到书上语短宏深、意度波澜的字句。历经岁月打磨,灯虽然稍显陈旧,但用得习惯了,不换也罢。

二○一二年三月四日,七十七团

(《今朝风日好》,董桥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1月出版,定价:48.00元)

《今朝风日好》读后感(三):偶讀小書 五

今天夏至。也是出門閱卷的最後一日。在此事上總算是完美收官了。臨出門前揀出董公《今朝風日好》小冊。此乃他贈我的第一種書。倏忽已近廿年前舊事矣。尤值一提的是。那年收到此書不久。先父重病須心臟手術。他身體一向康健未嘗出入過醫院。孰料一病便是如此險惡。入夜陪待。為破岑寂。遂攜此書相伴。看書中舊人舊事之淚與笑。以作緩解心內之惶惑不安。故此書予我。別具一重安寧意味。

先父術後出院將養。體力大不如前。而幸得延年十載。某日遂謅句於書後:“昨夜雨潺湲。今朝風日好。鶯啼翠葉濕。花落無人掃。樓高渾忘世。耳順不相擾。轉憶春山夢。驚覺頭白早。琅嬛倦遊歸。蛀書歲月老。偶發思古情。幽幽香跡渺。素衣穩清塵。且拾澗邊草。”

說到此書由來。對我來說尚有一段故實可講。在天涯社區閒閒書話中偶然有幸認識辜健先生。他以一網名寫連載帖子。一上手便氣象不凡。所寫的人與書。情與事。都絕非普通文學愛好者。于是陸續追著讀他的帖子。後來慢慢知道了。此乃立業于香港的資深文藝編輯辜健先生。他是歸國華僑。早年在華東師大畢業。是施蟄存先生的學生。和名作家沙葉新同學。一來二去和古先生有了一點聯系。

又是偶然機緣。知道辜公與董公亦有交往。遂將讀《故事》後謅得的歪詩五章寄與他老人家看。蒙他不棄。轉至董公座前。董公鼓勵晚輩。遂作書一札:

“辜健兄轉下電郵來信及五首七律。至感而恧。賣文半生。不管毀譽。拜讀華翰。低吟詩篇。更覺人書已老。不配消受掌聲矣。尊詩悽美如畫。確是佳作拙作得此品題。亦奇緣。六七月新書《今朝風日好》出版。自當郵寄乙冊留念。”

此五章歪詩亦轉錄於此。必不佳而其意可憫:故山遠景剩殘秋。夢後橋樓憶舊游。月露多寒書淡墨。煙花暫歇泛輕愁。無心惹事玩骨董。有命臨窗笑沉舟。戾世偏尋逃世法。猶支倦態自凝眸。

硯邊墨痕未忍刪。風雨樓頭舊夢閒。荔影霜鐘同渺渺。芸香鶴跡尚斑斑。常留錦鯉依淺水。亂疊回文對深山。鑿翠剔紅真嫵媚。愛他憔悴也相關。

當時月色恍成空。君種荼蘼尚醉紅。月既茫茫迷幻幻。花仍燁燁意溶溶。漫拾五彩斕斑筆。同聽三生霜雪鐘。不信樓前參差燕。舊年飛去不相逢。

猶記君家舊管弦。消沉往景惑流年。花飄夢里疑蝴蝶。雨落檐邊濕杜鵑。美酒狂歌清濁淚。佳人曼舞淡薄煙。江天漠漠難回首。縱已身回也惘然。

地變天痴總未荒。斑騅一去羨垂楊。遠山漸已成輕黛。淺怨偏能解暗香。書盡匆匆慚墨淡。夢皆草草怪更長。從今厭卻風兼雨。醉把相思仔細嘗。

董公晚年文字。自《從前》一書開始。刻意為文。精雕細琢。而且每每期許達到“雖由人作。宛若天開”的境界。這自然是難事。實則董公動筆彷彿梁任公。屢屢生變。早年追求洋味。苦讀英文。苦摹英倫文化。寫出求新求異的個性。我最早買得的浙江文藝版文集。便多此類跳宕縱橫者。

中年漸漸靠近中文古典傳統。開始想有一點文化鄉愁的熏染。同時又因從業媒體的緣故。還寫下數量不少的政論時評。有鋒芒。有見解。再後來對中英文字互譯興味濃厚。每周五篇的專欄。結集成好幾本《英華沈浮錄》。這應該是他最值重視的作品罷。

到《今朝風日好》和《絕色》又是一變。首先開本縮小幾乎成了巾箱本。《絕色》談西書風景之美。我覺得論其風度氣韻。中文世界至今仍未有能超越者。此後董先生的書便越來越穩定越來越純粹。靜守到自己精心搭建的一隅天地裏。可惜這些書我都只得大陸版。未免美中不足。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