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误区》读后感精选

《误区》读后感精选

《误区》是一本由Thomas Kida著作,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00元,页数:247,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误区》读后感(一):科学啊科学~

读了很多批判性思维的书了,这本只能说是一般般,每读这些书预想来应该是严肃而滑稽的自嘲,然后全身放松下来,说:“啊,真蛋疼!”

这本书倒不是这样,介绍了科学的进程,伪科学的特征,科学家的做事方法,倒是让人眼前一亮,看完回味之后,才觉得科学家们还真是苦逼啊!!不过,在信息量这么大的今天,科学的思维方式倒真是给我们一些平静下来的力量,时时刻刻检测自己的行为是不是很傻逼。这个年纪是很容易傻逼的年纪,自我膨胀的蒙蔽了眼睛和耳朵,一叶障目,其实最呆的就是人类的虚荣和自负吧。

就这样~我也不知道怎么写1

《误区》读后感(二):送给神棍的耳刮子

没有科学思维支撑的还原论就是耍流氓,话说在大数据满天飞的今天,这绝必是送给神棍们的一个大耳刮子。

不用说“星座”这个大数据里最经典的江湖骗局,仅仅早上同事说起的一个关于做梦影响智商的实验分析,就足以概括本书的大部分内容。

本书用六个经典类型(实际上它们之间有交叉)来告诉我们,科学实验结果被这些基本误区影响的概率和程度,远远大于我们的想象,以至于已经无法像白噪音一样被过滤掉,因此,作为要驾驭大数据大信息的有志青年,我们需要更谨慎的对待自己的弱点——那些会给我们带来误判的弱点。

书中的实例较多较散,有些观点阐述有些拖沓,如果能更精炼的表达会更好些

《误区》读后感(三):《群体的智慧》与个体的思维《误区》

本周看的这两本书的主题有一些关联,放在一起评论。

《群体的智慧》是美国的一本畅销书。全书主题就是讲某些情况下群体的智慧高于个体中的专家的智慧。比如估算一头牛的体重,估算一个瓶子里的糖果的数量,群体估算值的平均数一般来所优于大部分个体的估算。并由这个话题延伸到许多热门话题:民主决策、股票走势、公司管理等等,可惜没有严密的逻辑推理,没说明白为什么群体估算牛的体重可以很准确,对股票的估值却不一定准确。我看过之后对这个问题的解答是:群体的智慧可以在比较简单的问题上显出优势,但是不适合复杂的情况比如政治、经济、股票走势、公司管理等方面。

《误区》像是一本科普书,详细解释了许多常见的思维误区。基本上是在说普通大众最常见的思维误区。

作者总结常见的六个思维误区:

1:喜欢故事胜过统计数据;

2:寻求认同;

3:不大重视偶然和巧合在生活中的作用;

4:会错误地感知我们生活的世界;

5:过分简化;

6:记忆有缺陷;

第一个误区常导致不正确的推论,最常见的应该是医疗措施的效果,实际上个体的疗效不能说明问题,但是人们很容易相信周围亲友的个例,因为这是有故事的。

第二个误区导致人们忽略反对意见;

第三个误区经常导致人们误把无关的事件关联起来,比如很多体育明星的迷信行为;

第四个误区会导致人们看到自己想看到的东西;

第五个误区导致人们简单地作出判断;

第六个误区导致人们会受一些暗示,误把不曾发生的事情归入自己的记忆中。

由于存在第二个思维误区,一个不存在反对意见的群体可能做出明显错误的或者比所有个体都冒险的决定。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