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蒙田哲言录》的读后感大全

《蒙田哲言录》是一本由米歇尔·德·蒙田著作,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18.00元,页数:109,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蒙田哲言录》读后感(一):最美丽的人生是以平凡的人性作为楷模

我觉得我连写书评的资格都没有,惭愧疏于练习文笔。

蒙田的文章总是朴实无华见真章,他是一个完完全全以人为本进行思考的作家,从出生到死亡,从独处到社交,从生存到教育,都是他写作的源泉。而且他的某些思想和中国古代思想家的理论不谋而合。

比如说他追求节制,“我在一切事物中都无比崇拜这句古训“中庸为上”,也把折中当作最完美的措施,一切顺着自然进程的事总是顺顺当当的”,而中国古代儒家人性修养散文《中庸》如是说“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子曰:“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

蒙田说“跟人交流总能有所得益(这是世上最好的学校之一)”,是不是和三人行必有我师有异曲同工之妙呢?

对学习的看法“学习如果只是让记忆装满,理解与意识却会空白”,和《大学》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遥相呼应的感觉

关于死亡的看法,蒙田本身抱有与庄子差不多的志向“死生不变于心,而况利害之端呼?”,但是他又觉得“死亡是生命的终结,不是目的……生命应该有其自身的志向与意图”。

在这犹如白驹过隙的生命中,蒙田用他的智慧留给后人无数的宝藏,这本薄薄的哲言摘录,每一句话都鞭策我成为一个心灵强大的人。他本人又如此谦虚审慎,实在是让当下太多人汗颜。

用蒙田全集的最后一篇最后一节的话结束,依我看,最美丽的人生是以平凡的人性作为楷模,有条有理,不求奇迹,不思荒诞。

《蒙田哲言录》读后感(二):和蒙田来一场逍遥游

之前对语录体的读本还有点偏见,想着最好的文句是要读了长长的篇章自己邂逅到的才会珍惜。好词好句一旦脱离语境,总会干涸。

可蒙田的小册子,彻底让我改观。随笔也好格言也罢,难以想象是有多精辟,居然每页都能跳出几个句子直中要害。好像有个对我近况了如指掌的小精灵,装出不经意的样子躲在白纸黑字间,将我点醒。也许对那些世事洞察的老者而言,我们现在眼中天大的欢喜和哀愁,真的只不过是如烟往事里的小小浪花吧。

心灵的净化,不是靠鸡汤类的软文。而是要真正透彻地看到根本,才会远离羁绊,让思维来一场逍遥游。

共鸣是种多么奇妙的感觉,明明是自己的想法可却被别人的语句表达了出来——

“我写出来的是我信仰的东西,不是要人相信的东西。”

“我乐于知道,同样乐于怀疑。”

“想法总是变化不定,就像洒在地上的光,时强时弱。”

还有些自己从没想到的处事方式,看了很新奇。即使不必照做。但好像看到了一个奇特的人脑剖面图般,也摘来留念。

“当我们受侮辱时,从哲学上来说,我们必须制怒后才予以还击,这不是为了复仇时下手轻,相反是要下手重,打得准与狠。急躁只会碍事;愤怒不但扰乱思想,还使惩罚者手臂容易疲劳;怒火使力量用不到一处。”

《蒙田哲言录》读后感(三):最美丽的人生是以平凡的人性为楷模,有条有理,不求奇迹,不思荒诞

蒙田的文字质朴简约,的确很美,不愧是写了一辈子随笔的人。这本书是我在老家的书柜里发现的精华本,睡前翻翻,能让人内心平静。

* 观察马力最佳的办法,莫过于看它能不能漂亮地收住脚步。

* 古希腊的一句格言说,人不是受事物本身,而是受自己对事物的看法所困扰。

* 我写出来的是我信仰的东西,不是要人相信的东西。

* 我相信人最难做到的是始终如一,而最易做到的是变幻无常。

* 好意若不加以节制引导,会使人作出后果恶劣的坏事,这也是屡见不鲜的。

* 谁把所有情况与后果考虑得头头是道,谁就做不出选择。

* 人人都可以说得很真诚;但是要说得何有条理、有分寸和恰到好处,那只有少数人能够做到。因而,使我生气的不是由于无知说错话,而是由于愚蠢说错话。

* 我根据别人的看法约束我的行动,但根据我的看法扩展我的行动。

* 心灵的伟大不是实现在伟大中,而是实现在平凡里。

* 有学问的人不是处处都有学问,自满的人则处处自满,即使自己无知时也自满。

* 没有人会把钱分给别人,但人人会把时间和生命分给别人,我们拿什么也没拿这两样东西那么挥霍,其实只有在这上面吝啬才是有益的和值得提倡的。

* 我们最主要的职责,是管好自己的行为。谁若忘了洁身自好,认为管好别人也算尽责,那他就是个蠢人。同样,抛弃自己健康愉快的生活去为别人劳累,在我看来也算违背自然的馊主意。

* 依我看,最美丽的人生是以平凡的人性为楷模,有条有理,不求奇迹,不思荒诞。

《蒙田哲言录》读后感(四):悠闲而不是辛劳地度过余生

我的目的是悠闲而不是辛劳地度过余生。没有一样东西我愿意为它呕心沥血,即使做学问也不愿意,无论做学问是一桩多么光荣的事。我再书籍中也是寻找一个岁月优游的乐趣。若搞研究,寻找的也只是如何认识自己,如何享受人生,如何从容离世的学问。

应该给心灵提供目标,让它聚精会神,决不旁骛。

我们无法超越自己的能力与手段去遵守诺言。在这方面,结果与做法完全不为我们掌控时,我们所能掌控的就只有自己的意志了。人的一切责任与规则也就有必要建立在意志上。

如果不让思想集中在某一事物上,不加以指引,无所约束,就会漫无目的地迷失在幻象的旷野中。

古希腊的一句格言说,人不是受事物本身,而是受自己对事物的看法所困扰。

贤人的教诲就是不要躲避坏事与痛苦,有益的事情愈是艰难愈值得去做。“寻欢作乐、声色犬马是轻浮的伙伴,与它们为伍其实并不快活,处于逆境时坚定平静,经常更为幸福。”(西塞罗)

伊壁鸠鲁说,富裕的本质不是减轻烦恼,而是变换烦恼而已。

财富来自管理,多于来自收入。

读书对于懒汉,戒酒对于酒鬼,都是一桩苦事。节俭对于挥霍的人是酷刑,锻炼对于虚弱好闲的人是体罚,其他事也一样。事物本事不是那么痛苦,那么困难,但是我们的软弱与怯懦使事物看来如此。要评判事物是否伟大高尚,必须有一个同样的心灵,否则我们会把它们看成是卑微的。这卑微来自我们自身,一支直的船桨在水里好像是弯的,重要的不是事物,而是如何看事物。

欢天喜地的时候,总是想到我们的生存状态,不要纵情而忘乎所以,记得多少回乐极会生悲,死亡会骤然而至。

生命的价值不在于岁月长短,而在于如何度过。

你活得是否有意义,这取决于你的意愿,不是岁数多少。

学习如果只是让记忆装满,理解与意识却会空白。

我们接受了他人的看法与学问,仅此不够,必须把这些看法与学问化为自己的。正像那个到邻居家借火的人,看到炉子里的火烧得正旺,就留在那里烤火了,却忘了取火回家这件事。

一个人,若不学做人善良的知识,其他一切知识对他都是有害的。

我写出来的是我信仰的东西,不是要人相信的东西。

人文学科中最难与最伟大的学问,似乎就是儿童抚养与教育的学问。

学知识不是为了谋生,不是为了跟外界交往,更重要的是对自身要求,丰满心灵,提高修养,有意培养成一个能干的人,而不是有学问的人。

最适宜于学习的方式是与人交往。与人交往中,我还要包括——这很重要——那些生活在书籍与回忆中的人物,通过历史了解伟大时代的伟大人物。

不仅要磨砺心灵,还要锤炼筋骨。心灵若没有筋骨的辅助,会觉得压力太重,难以肚子承受两副担子。

广泛接触世界,有助于对人性的判断,可以做到洞若观火。我们都自我封闭,目光短浅,只看到鼻子底下的东西。有人问苏格拉底从哪儿来。他不回答“从雅典”,而是说“从世界”。他经天纬地,把宇宙看做自己的城市,从全人类的角度谈论他的学问、他的交往与他的感情,不像我们只顾自己的眼前。

我们需要的是妻子、孩子、菜场,尤其重要的是尽量保持健康,但是不能迷恋得让我们的幸福都依赖于此,应该给自己保留一个后客厅,由自己支配,建立我们真正自由清静的隐居地。在那里我们可以进行自我之间的日常对话,私密隐蔽,连外界的消息来往都不予以进入。

在命运的宠幸下做好失宠的准备,在生活的安逸中尽量想象落难时如何对付。

我相信人最难做到的是始终如一,而最易做到的是变幻无常。

一个人不对自己的一生确定一个大致的目标,就不可能有条有理地安排自己的个别行动。一个人在头脑中没有一个总体形状,就不能把散片拼凑一起。

人在失去理智和不能自我控制时,会作出最丑恶的表现。

只有灵魂摆脱常情,冉冉上升,指导着人振奋腾飞,然后人会对自己的成就感到惊奇。

遇到任何变故也不能背离生活的美德;美德寻求不幸与痛苦作为养料。

不能体验安闲的人,避开了劳苦也是枉费心机。

有学问的人不是处处都有学问,自满的人则处处自满,即使自己无知时也自满。

让内心一切保持井然有序,这是一种美妙的人生。

人人都会当众演戏,在舞台上扮演正人君子,但是在自由自在、不为人知的内心,做到中规中矩,这才是要点。

坏人有时心血来潮做起了好事,好人也会这样去做坏事。那就应该以他们日常的心态、一贯的行为来评判他们。

我对命运至为感激的一件事,就是我的身体状况与岁月配合得恰到好处。我看到人生出苗、开花与结果,而如今又看到枯萎,这也是件幸事,因为这顺乎自然。

人若看不到也不知道肉欲为何物,不体会它的风情、力量、极为迷人的魅力,那就不能吹嘘说自己轻视肉欲、战胜肉欲。

岁月在我们精神上留下的皱纹比在我们脸上留下的还要多。

人不应该按照自己的脾性与心意斤斤计较。我们的看家本领是懂得应付不同的局面。认定一种方式非此不可,这是存在,不是生活。最美丽的心灵是善于灵活适应的心灵。

对于懂得自省与努力奋发的人,思考是一种深刻、全面的学习,我喜欢磨砺我的头脑,而不是装满我的头脑。

文笔清新美丽使我满足与思考,确也不亚于内容深刻与有分量。

让我们的心灵放松与自然的做法是最美的做法,不勉强人的工作是最好的工作。

“量力而行”,这是苏格拉底最爱说的一句话,内涵丰富。应该把我们的欲望导向和定位在最近、最轻易的事上。命运让我接触到生活中千百件不可或缺的东西,我却不乐意,偏偏去追求一两件我鞭长莫及的东西,甚或一个非我所能求冀的怪念头,岂不是愚蠢到家?

暂且收起你的力量与机智,日常交往中保持有条有理已是足够。

我喜爱独处,主要是集中自己的感情与思想,限制与减少自己的欲望与焦虑,而不是步伐。不操心外界的侵扰,死活也要躲开俗念杂务的羁绊。要回避的不是人群而是事务。

智慧与愚笨有许多事要做,必须交替着上班,帮助我们度过人生的灾难。

逸乐是一种不必兴师动众的品质。它不用虚名掺入本身就丰富多彩,悄悄地进行还更有意思。

我们先师没有说对,他们在研讨精神十足、灵光闪现的原因时,将之归于灵感、爱情、激烈战斗、诗歌和酒,从不提健康的功劳。

肉体的病痛愈重愈明显。精神的病痛愈深愈隐蔽,病得愈重愈不承认。

我们让爱情主宰生命的时间愈短,生命的价值就愈大。

心灵伟大的人做一切都出色,他们逃离时不但镇定自若,还表现出一身豪气。

依我看,训练思想最有效与最自然的方法是与人交谈。

人人可以说得很真诚;但是要说得有条理、有分寸和恰到好处,那只有少数人能够做到。

经验累积是不够的,还必须融汇贯通,琢磨其中的道理,从中得出结论。

开心的事应该与人分享,伤心的事尽量抹掉。没有理由要人可怜的人,有了理由也无人可怜。

人总是出租自己。他们的天赋不是为自己,而是为奴役他们的人所用,就像住在家里的不是自己而是房客。

心灵的自由应该爱惜,只有在正当的时刻才可以把自由暂时抵押。我们若懂得明辨的话,这样的时刻是很少的。

没有人会把钱分给别人,但人人会把时间与生命分给别人,我们拿什么也没拿这两样东西那么挥霍,其实只有在这上面吝啬才是有益的和值得提倡的。

我们最主要的职责,是管好自己的行为。谁若忘了洁身自好,认为管好别人也算尽责,那他就是个蠢人。同样,抛弃自己健康愉快的生活委别人劳累,在我看来也是违背自然的馊主意。

对于一个头脑不清的人,学问有什么用?

我们这个时代的人养成了浮躁、爱出风头的嗜好,以致不再关注善良、节制、平等、恒心,和宁静无为的品质。

我认识到最可靠的方法还是让自己照顾自己,解决自己的需要。若受到命运的冷遇,更要依靠自己的眷注,与自己相依为命、悉心呵护。

如果我们不曾知道如何生,却教我们如何死,歪曲这一切的结局,这有欠公允。如果我们以前知道稳定平静地生,我们也会知道以同样方式。

人的情趣与力量各有不同,应该按照他们的实情,通过不同道路引导他们走向美好。

人认识不到自己精神上的天然疾病,他一味东张西望,到处寻求,不停地在原地旋转,陷在工作中不得脱身,像我们的春蚕作茧自缚,窒息而死。

大自然赐给我们双脚走路,也赐给我们明智走生活的道路。明智,不像哲学家空想得那样巧妙、四平八稳、夸张,但也相对地简单有用,谁只要照着大自然意愿去做,稍加努力,天真地、规矩地、也即自然地去做的人,都可以做得很好。以最单纯的方式信任大自然,也是信任大自然最聪明的方式。

一个年轻人应该打乱自己的规则去激发自己的活力,防止衰退和沉湎,靠规则与纪律约束的生活方式是最蠢、最脆弱的生活方式。

做一个完美的贤人,既要履行人生职责,也要精于天然的逸乐之道。

心灵的伟大不是向上与向前,而是之道自立与自律。心灵认为合适就是伟大,喜爱中庸胜过卓越所显出的高超。

最美最合理的事莫过于正正当当做人,最深刻的学问是懂得自然地过好这一生。

最险恶的疾病是漠视自身的存在。

光明正大地享受自己的存在,这是犹如神圣的绝对完美。

依我看,最美丽的人生是以平凡的人性为楷模,有条有理,不求奇迹,不思荒诞。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