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阅读蒙田,是为了生活读后感1000字

阅读蒙田,是为了生活读后感1000字

《阅读蒙田,是为了生活》是一本由[英]萨拉·贝克韦尔 / Sarah Bakewell著作,浦睿文化·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79.00,页数:48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阅读蒙田,是为了生活》读后感(一):摘抄

旅行应该是平常每日生活乐趣的延续,旅行应该像在天堂中打滚一样,不用制定特别详细的规划,只要路线不重复,每天能看到新鲜事物就好。

旅行其实就是逃避日常生活的绝望。我们每天重复的生活,年复一年地重复下去,是很容易让人绝望的,为了避免绝望,我们有必要每年出去旅行一两次,看看异乡人是怎么生活的,看到不同的环境,听到另一种语言,吃到另一种不同的食物,视觉、听觉和味觉都能得到新鲜的体验,这种感官上的刺激可以让自己的头脑更加聪慧,从狭窄的个人经验中跳脱出来,重新唤起我们生活的热情。

多读书,然后忘掉你读的那些东西,把自己变得笨一点儿。

迟钝和缓慢,实际上是一种绝妙的平衡。迟钝和缓慢可以培养稳健节制的精神,保证自己不受过度狂热的情绪影响。

《阅读蒙田,是为了生活》读后感(二):喝着鸡汤放了手

下了单,书还没到,先写几句。

我最喜欢蒙田的地方是,惜命而不负责任。

他知道自己对于人类的使命不是波尔多市长这个职务,而是为人类留下《随笔集》。

我联想到我儿子根本不愿意去餐馆打工,他认为他的使命不在于此,去做这种工作是浪费自己宝贵的时间。

可是我们怎么知道并确信我们背负其他的使命呢?

为什么我能够喜欢蒙田的选择(历史已经印证),却不大能接受儿子的逻辑(未来充满变数)呢?

这是一个问题。

这是好多个问题。

我先干了蒙田这几碗鸡汤吧。

如何生活?蒙田说:活在当下;

如何生活?蒙田说:把工作做好,但不要做得太好;

如何生活?蒙田说:做个普通人与不完美的人;

如何生活?蒙田说:懂得放手;

如何生活?蒙田说:生活会给你答案。

《阅读蒙田,是为了生活》读后感(三):反蒙田的蒙田片段

一种记录当下生活与存在的意识流不预设任何目的,让自己沉浸在意识的河水中,探索小说人物每分钟意念的流转,蒙田专注于自己活着的当下,进行单纯的感受。“把意识置于人类存在的核心,因而使意识让它自己感到吃惊”(庞蒂)

拉博埃迪《论自愿为奴》:人民迷恋上了独裁者,以独裁者的意志作为自己的意志。“宁静拒绝”,我需要一个位置,人间没有我的位置了。在没有拉博埃迪的世界里,蒙田无法忘记拉博埃迪,他写作了《随笔集》,记录下了拉博埃迪的一切,这真是最高明的哲学技巧。

为什么我会拉博埃迪成就了如此的关系?“因为是他,因为是我”

我们的怀疑与判断也在生命之流中随波浮沉

“别把人钉上十字架”

十七世纪从怀疑论中得到是一场梦魇

“我从蒙田作品中看到的一切不是蒙田,而是我自己”

“阅读他,是为了生活”

Philosophise only by accident 只是偶然哲思

生活本身就是目标,生活本身就是目的。

印象比较深刻的是蒙田和拉博埃迪的交往,看到文艺复兴时期一种浪漫和有代表性的交往方式,无论这其中是否掺杂了肉欲。这本书作为一本传记而言是失败的,读者阅读过程中总有隔靴搔痒之感,不如直接阅读《随笔集》好像更能了解蒙田的人生。每一章都用“如何生活”来提问,作者以一种反蒙田的方式来重建蒙田,蒙田的生活不是由道德律令和法则决定的,而是由生活本身造就的,作者在每一章都在强调这种感觉,意识流、自然主义、犬儒式的皮浪主义,但又想要逼迫蒙田用警句一样回答“如何生活”,不免给人错置之感。

《阅读蒙田,是为了生活》读后感(四):以一种反蒙田的方式重建蒙田

印象比较深刻的是蒙田和拉博埃迪的交往,看到文艺复兴时期一种浪漫和有代表性的交往方式,无论这其中是否掺杂了肉欲。这本书作为一本传记而言是失败的,读者阅读过程中总有隔靴搔痒之感,不如直接阅读《随笔集》好像更能了解蒙田的人生。每一章都用“如何生活”来提问,作者以一种反蒙田的方式来重建蒙田,蒙田的生活不是由道德律令和法则决定的,而是由生活本身造就的,作者在每一章都在强调这种感觉,意识流、自然主义、犬儒式的皮浪主义,但又想要逼迫蒙田用警句一样回答“如何生活”,不免给人错置之感。

下为简摘:

一种记录当下生活与存在的意识流不预设任何目的,让自己沉浸在意识的河水中,探索小说人物每分钟意念的流转,蒙田专注于自己活着的当下,进行单纯的感受。“把意识置于人类存在的核心,因而使意识让它自己感到吃惊”(庞蒂)

拉博埃迪《论自愿为奴》:人民迷恋上了独裁者,以独裁者的意志作为自己的意志。“宁静拒绝”,我需要一个位置,人间没有我的位置了。在没有拉博埃迪的世界里,蒙田无法忘记拉博埃迪,他写作了《随笔集》,记录下了拉博埃迪的一切,这真是最高明的哲学技巧。

为什么我会拉博埃迪成就了如此的关系?“因为是他,因为是我”

我们的怀疑与判断也在生命之流中随波浮沉

“别把人钉上十字架”

十七世纪从怀疑论中得到是一场梦魇

“我从蒙田作品中看到的一切不是蒙田,而是我自己”

“阅读他,是为了生活”

Philosophise only by accident

生活本身就是目标,生活本身就是目的。

《阅读蒙田,是为了生活》读后感(五):简单理解生活

蒙田的随笔很适合在睡前读一篇,之前只是从朋友家里借来了一本他的作品,阅读过后也没有进一步去了解作者,直到有一次机缘巧合读了这本《阅读蒙田,是为了生活》。本书的作者通过对蒙田看待生活的二十个问答来剖析他的一生,也可以说这是一本关于他的传记。生活在四百多年前的他的作品能够流传至今,并影响了众多的思想家与哲学家,也说明了他当时思想的一种前卫,或者说是多生活本质的深入理解。

随着年龄的增长,明明更接近死亡了,却反而渐渐接受了它。这就是不知不觉中悟出了人生的真理,很多人都觉得人生太短,而且活了一辈子回首过去发现并没有按照自己的计划活,所以大都是在后悔中度过的。而蒙田的选择则是,哪怕再活一世,他依然要过一遍原来的生活。道理并不是权威,来自外界的道理人们首先是排斥,只有志同道合的人才能够接受这些道理变成真理。至于如何才能理解蒙田所说,这就要从他的生活经历入手,这本书是对他的文字作品最好的解析。

死亡与永生看似对立,其实在很多哲学家眼中是相同的,这就要看自己怎么理解了。人活就为活个心安理得,只要做过的事不违背内心,那么这一辈子就是值的。可是当一个人风光了一辈子,被别人羡慕至极,也不代表他在生活中活得快乐。还有很多美好的瞬间都是巧合,我们越是想要追求什么往往越是得不到,就像爱情和工作一样,要想找到一个顺心顺意的难度和登天差不多了。从这些人对于爱情的理解中,我得知了爱情的力量,如果害怕得到是因为预料到了失去,那么这种人将永远也得不到幸福,甚至还会伤害他人。我们想要保护的东西有很多,但是适当的时候也应该自私一点,当然了这种自私是站在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的同时去考虑他人。

这些人正因为经历过丰富的生活,才能够写出可以打动人的作品,他们确实是普通人,可他们的生活并不普通。运气和心态一样重要,心态好的人才能够在运气来临的时候把握住它,他们的身上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活着的人忘记了生活本身,那么无论活多久都是短暂的。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