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失算的市场先生》经典读后感有感

《失算的市场先生》经典读后感有感

《失算的市场先生》是一本由格兰特著作,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的336图书,本书定价:47.00元,页数:2011-3,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失算的市场先生》读后感(一):詹姆斯·格兰特非常有才。全书写的非常散,是他从《格兰特利率观察家》中抽出来的文章,按照一定的方法分门别类,形成的一本书。

1,全书虽然很散,但读起来很有意思,不过要读到后半部分才能感觉到这种味道。前半部分,我一直很懊恼,觉得作者旁征博引,好像get不到他的点。还好,习惯了他的叙事风格之后,就感觉非常精彩。

第37页,空调的发明,不仅仅给五角大楼带来了凉爽,还延长了国会的开会时间。

第187页,2002年,美国对全世界主要的发达国家发起了贸易战。日本,挪威,欧盟已经告知世界贸易组织准备报复美国,世界银行货币基金组织和世贸组织也对美国提出了同样的抗议。

第259页,关于马丁·惠特曼的描述,挺有意思的。

第283页,长期资本公司的创始人约翰·梅里韦瑟说,“飓风不但会给我们带来太多伤害,因为我们已经购买了飓风保险,但金融市场却不是这样子的。保险公司越是卖出了更多的金融保险,这场天灾就越有会发生,因为那些知道你卖了保险的人能让它发生。”

第297页,康宁公司为全世界贡献了40%的光纤产品,他的技术是全世界一流的。在2000年,很多券商吹捧他,认为全世界对于光纤电缆的需求是无穷无尽的。两三年后,公司股价跌掉90%。

《失算的市场先生》读后感(二):市场先生

本书选编了《格兰特利率观察家》的部分文章。书中市场先生失算的大幕开启于20世纪90年代末的科技股泡沫时代,谢幕于2007~2009年世界范围内的房贷与信用崩溃。内容旁征博引、妙语连珠,富有启迪。

例如:市场先生买房这一章节对研究中国房地产具有借鉴作用,该章介绍了伯奇通过计算房产交易量,即CTV(CTV=交易房产总价/GDP)来证实泡沫的存在,美国1970年到2005年的35年时间里,年度CTV平均为9.2%,在2005年到达顶峰为18.3%,但到了2008年第一季度,就跌倒9.6%。查阅网上资料,商务部官员说:“2009年,房地产销售总额占到了5.7万亿至6万亿元”,2009年,GDP为34.1万亿,那么,中国的CTV=16.7%-17.6%,从这个角度看,中国的房地产泡沫挺严重,当然,从其他角度看,如租售比,价格趋势,收入与房价比等因素看,房地产价格也不低。

如果没有美联储来升息,那么什么因素还能够牵制地价呢?历史学家回答道,投资级别债券价值的崩溃、农产品熊市、干旱都可以。目前,中国在调高利率,但国债指数走势强劲,两者很矛盾;长江中下游干旱来了,洪涝灾害来了,农产品很难暴跌。中国还有特殊的国情,城镇化速度加快,各地政府的土地财政,负利率,群体效应,很多单位住房公积金达年总收入比重20%以上,多的达到30%以上等特殊问题,都会促使地价大涨。

格兰特认为,信贷问题对股票的估值有较大影响,甚至对马丁•惠特曼的“安全地价”投资策略都有影响。确实,近3年,包括马丁•惠特曼在内的大量价值投资者输给标普500指数。中国如果没有严重的信贷问题,中国的银行、地产股票肯定值得投资,同时,信贷问题也产生了很多“价值陷阱”。

《失算的市场先生》读后感(三):市场先生也总是在改变发型啊!

本书用了大量事实、数据,详细列数上世纪末期和本世纪初期,美国的债券、房地产市场,发生的泡沫事件和破灭过程。

其中一半的位置,用一章展示08年引发全球金融危机的次贷始因结果。

其实最晚在2005年,已经有不少市场参与者认识到美国房地产市场泡沫的澎湃,并各类测算其疯狂程度以及必然破灭的结果。

当然,最后的结局是全民买单(或者说全球买单),只有极少数美国投资者获得不菲的利润,比如著名的《大空头》Michael Burry先生。

一直到最后一章节,才迎来对于股价与估值的测算探讨!结果是,按照巴菲特老师格雷厄姆的低风险估值手段,将越来越难以找到可以下注的公司。

因为世界不断膨胀,而越来越多的企业习惯采用杠杆,甚至高杠杆!因为大家都在追求更快、更高!

而采用传统的自我积累,早就无法适应时代车轮的转动速度。

市场先生也总是在改变发型啊!

先是几位投资先贤。

★亨利.辛格尔顿

https://xueqiu.com/5431022963/88702170

https://www.sohu.com/a/50818441_119977

巴菲特这样评价辛格尔顿:在美国商界,就运营和资本配置而言,亨利.辛格尔顿的记录无人能及。辛格尔顿是美国特立丹公司(Teledyne)的联合创始人,他担任这家企业联合体的总裁长达30年,从1963年到1990年,在辛格尔顿执掌公司期间,特立丹公司每年给股东的复合回报率达到了20.4%,这个数字你也许不以为然,实际上却是一个令人吃惊的回报。

辛格尔顿,股价上升的时候,用自己公司股份做交易并购其他企业;股价下跌时,就回购自己股份。是股份回购,增长公司每股收益的重要贡献者。公司的财务目标是最大化现金流,而不是公布营收。公司没有季报,只提供包含详尽业务部门信息的年报。

1961年,特立丹公司在股票市场挂牌上市。特立丹公司是一家航天与国防电子及工程系统公司,也是一家混合联合企业,这家公司有点像今天巴菲特执掌的伯克希尔,旗下包括保险、特种金属、航天电子设备等多家公司。

在公司管理上,他采用的是一种去中心化的经营模式,企业只有非常少的雇员,尽可能地减少经营公司与高层管理之间的中间层级。在资本配置上,辛格尔顿采用了一种特别的方式。他以非常低的价格买进那些市盈率较低、并且可盈利、不断成长的企业,而买入这些公司靠的是特立丹公司价格高企的股票。通过低买高卖,他创造了了一位CEO进行资本配置的神话。从1961年到1969年,辛格尔顿买入了130家不同行业的公司,从航空电子、特种钢到保险公司

自1972年要约后的12年中,辛格尔顿进行着一场史无前例的股票回购狂欢,这对特立丹公司的股票价格产生了一种导向作用。这差不多算得上是仅凭一只手就颠覆了华尔街长期秉持的那些信条。在1972年到 1984年之间的8次特立独行的投标报价中,他令人震惊地买回了特立丹公司90%的流通股。在回购上,辛格尔顿总共花费了令人难以置信的25亿美元。

作为价值投资者,当发现价值与价格之间出现非常突出的差异时,他们就准备大胆采取行动。当自己公司的股票被低估时,他们就买入;当自己的公司股票昂贵时,他们就用其置换其他公司股票或者筹集廉价资本为未来的增长提供资金。如果找不到令人心动的项目,他们就安于等待,有时候要等待非常长的时间

巴菲特和芒格都对其高度评价,巴菲特评价说他是美国商界就运营和资本配置方面无人可及。商学院的学生不向亨利学习就是犯罪。亨利投资仅限于自己非常熟悉的行业,也就是能力圈,通常会把70%的资金集中在前五大持仓股上。

★数学家香农 半仓炒股

克劳德·艾尔伍德·香农(Claude Elwood Shannon,1916年4月30日—2001年2月24日)是美国数学家、信息论的创始人。1936年获得密歇根大学学士学位 [1] 。1940年在麻省理工学院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1941年进入贝尔实验室工作。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5%8B%E5%8A%B3%E5%BE%B7%C2%B7%E8%89%BE%E5%B0%94%E4%BC%8D%E5%BE%B7%C2%B7%E9%A6%99%E5%86%9C/10588593?fr=aladdin

香农当年的持仓。真的是天才,他85%的仓位集中在特立丹,摩托罗拉和惠普这三个当年牛逼的极品公司上。附带说一句,他在仔细研究技术分析之后,认为:“那些耗费很大精力研究技术图表的人无非是在做我称为重要数据干扰重现的工作,意义不大”

信息论鼻祖香农的投资手法

1943年图灵访问贝尔实验室纽约分部。图灵和香农每天都在实验室的咖啡厅长谈。这期间香农告诉图灵他正在研究测量信息的方法,信息单位取名为Bit(比特)。其实香农、图灵和诺依曼三位科学家被定义为电子数字计算机之父,都对近代的计算机科学、信息论和数字信号的处理和传输作出过重要贡献。香农年青的时候与许多名人和名家都交往过,这是他成功的重要因素。

1956年香农在达特茅斯组织举办了关于人工智能的第一次重要学术会议。标志着香农把自己的注意力转到了人工智能方面。这年香农刚好40岁。可是没有几年香农突然转向了金融投资,开始做起股票来,对一切原来的科学研究全不感兴趣了。为了专职研究股票投资,香农在40几岁就主动提出提前退休,任何人让他干一些原来的科学研究的事情都不想干。原来他在后来35年间默默地研究股票投资,并组织了投资基金,基金的平均年收益率达到了30%左右,比巴菲特还要高一些。由于香农很低调,主要为了研究股市,没有在股票市场上抛头露面,到了老年时由于得了老年痴呆症失去了记忆,已经没有办法写东西了。并且以前写的东西也寻找不到放在什么地方了,所以香农的投资秘密许多地方不被人知,实在遗憾。在《财富公式》一书中,提供了香农一些投资方面的轶事。我们可以从这些轶事中体会到香农的投资风格和手法。

在1956年来到麻省理工学院以前,香农已经发表了78篇论文。1958年香农被麻省理工学院凭为终身教授,从1958年到1974年,香农只发表了9篇论文。从1974年以后的10年间,香农只发表了1篇论文,之后香农得了老年痴呆症,彻底停止了学术研究。香农是一位为兴趣研究和写作的人,兴趣广泛但持续时候短。他有许多论文写出来没有发表,这是人类科技史上的一大遗憾。

尽管香农已经在麻省理工学院提前退休了,但他在1966~1971年之间在麻省理工学院举办过几次关于投资问题的讲座,来的人很多,不得不改在麻省理工学院最大的礼堂举行。当然在参加香农讲座的人中不会缺麻省理工学院的大名鼎鼎的市场有效性理论的鼻祖萨缪尔森教授。香农主要演讲的题目是如何在震荡市中赚钱。按一般人的做法是高抛低吸,上涨时做多,下跌时做空,做到顺势而为就可以了。可是香农描述了一种从随机游走中赚钱的一种方式。香农首先让听众设想有一只上窜下跳的股票,价格不停在波动,我们根本不能预测这只股票的最终趋势。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如何赚钱?香农提供了一种很独特的方法。

香农采用了始终半仓的持股方式,来解决震荡游走市的赚钱问题。例如,本金为1000美元,先买股票500元。这样股票资本为500元,现金为500元,刚好是半仓。如果第二天下跌了50%,那么股票的价值从500元降到了250元,香农就把500元的现金拿来加仓,加仓125元的股票,这样股票的价值为375元,现金也为375元,又保持50%的仓位。如果第三天股票大涨了100%,上涨到了原来买入股票的价位,那么375元的股票市值就变成了750元,加上现金375元,一共资产有1125元,反而赚了125美元。然后又把股票平仓一部分,让股票和现金各占一半,分别为562.5元。

在这个例子中,香农把现金作为投资组合的一部分,而不是把其它股票当成投资组合品种。这是香农投资的一大特色。香农把他的这种股票保持半仓的投资组合模拟应用到当时震荡股市里,获得了很高的收益。这让同在麻省理工学院的萨缪尔森教授非常震惊。按市场有效性理论,没有人能够战胜市场。如果说香农这套理论成立,那么萨缪尔森的市场有效性理论将彻地发破产了。下图是香农提供的模拟交易图,显示出在震荡行情里收益情况相当好。

当投资演讲结束以后,人们开始提问。有人问香农,他否采用了此投资手法应用于现实的股市里。香农回答说,美国的交易费用和税收太多,如果这样做短线在现实的股市里光是费用就受不了,所以他没有这样做。不过他说,如果行情出现了巨大的震荡行情,这种半仓的投资方式是可行的。

道升出于好奇,把香农的半仓手法应用于上证指数,发现交易结果并不好,而且让人失望。下图是利用上证指数周K线上的数据做出来的,然后在电子表格中生成的图表。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7a1cae80102xfqf.html

从1990年12月19日上证指数开盘,开价盘为96点左右,我们就规定起始本金为96元。我们以本金96元开始投资上证指数。如果是满仓投资入不平仓,那么盈利曲线与上证指数走势完全一样,并且重合在一起;如果是半仓持股不动,则应该差不多是上证指数幅度的一半;如果采取香农的半仓策略,每天调整仓位,始终让股票与现金保持对半,那么收益曲线的幅度要小得多,的确让人失败。不过由于在上证指数上不容易看出来出香农半仓投资方法到底对多头有利还是对空投有利,道升使用了正弦波曲线来模拟香农的半仓投资方法,结果令人惊讶!香农这种半仓操作法根本没有投资优势,只是把投资规模减小了,并没有起到投资的优化作用。道升感觉到迷惑,有一个猜想,看来香农当年由于没有个人计算机这样的高效计算工具和模拟工具,使用手工计算方法的确有些困难,很难在短时间内发现问题和寻找到问题所在。所以道升基本上肯定,香农的半仓投资方法运载于巨大的波浪震荡可能还有些意思,但从防范风险上看,如果真的市场发疯了,最好还是退出市场观望,因为当市场疯狂时谁也不能确定和把握股市到底选择什么样的涨跌方向。但不管怎么说,在现实的中国市场里,采取香农的半仓操作原则没有现实意义和价值。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