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我们的丑闻》读后感1000字

《我们的丑闻》读后感1000字

《我们的丑闻》是一本由[韩]以玄著作,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8.00元,页数:149,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们的丑闻》读后感(一):90后的丑闻真相

网络对于初中的我来说并未渗透地那么的迅猛,但所谓“丑闻”却是不论有网络与否都一直存在的。在过去,倘若没有BBS论坛,可以有密友之间的纸条或是众口相传,而在未来,也许会有一种我们无力预估的媒介更为高效地传播这些消息。不变的,是那些被传播的主体——残酷青春里的故事,或者用这本书里的话说,“我们的丑闻”。

他们的丑闻,有何不同呢?

班主任的体罚,好学生的告密,实习老师的秘密,看似古怪实则正直,看似优异实则却是背叛大家的优等生,这一切与我们经历过的何其相似。作者以这个团体中的一员的视角,为读者细细展开所有线索,牵扯出无尽的问号,直到最后一刻,所有的一切在一瞬间真相大白。

《我们的丑闻》读后感(二):体罚到底有多可怕,伤不起啊伤不起

体罚一直是社会中争议已久的热点,尤其在中国或是韩国这样对学生的教育较为严苛的国家,在成长的道路上,永远是个敏感到难以触碰的话题。

当我看到《我们的丑闻》中班主任打仁浩的场景时,竟惊讶的发现所有的细节与当年的我的记忆是如此的相似。人们时常觉得久远的记忆总是会随着时间而飘散和淡忘,那个小学时代班主任掌掴我的同桌的事件我也并未时常去想起或是回味,但当相似的场景再次出现的时候,那个瞬间,仅仅只是那个在我当时的眼里已然妖魔化了的班主任扇向我同桌脸颊的那个瞬间,刹那在脑海中火辣辣地烧了起来。那个男生也没有哭或者闹,事实上,全班的整个状态应该是悄无声息的僵住了10秒钟,最终如何收场,那个男生如何向父母交代的所有一切都不得而知。但我还记得那个女老师在面对全班惊恐的双眼前那种难以名状的表情,夹杂着一些慌乱和尴尬。无论是身体或是心理上的惩罚,对于一个尚未成人的少年来说,都是尖刻和残酷的,之于旁观者的我来说,同样如此,即使它们如同一个伤疤会渐渐淡去,但它们一直都在,每当那个孩子重新看到那个浅淡的疤痕,都会如同重回过去,产生身临其境的刺痛觉。

《我们的丑闻》读后感(三):我们的丑闻 我们的声色犬马

《我们的丑闻》中出现了一个曾经的我们不曾碰到或是鲜少面对的问题,简单的归纳一下,便是“面具”。

互联网的飞速渗透使得即使是尚未涉足社会的纯真少年也戴上了一副连最亲密的朋友都难以知晓的面具。所谓面具并非是“猫头鹰”“L”或是“弗雷多”,而是“丽肖”“泰洙”和“昇范”,在课堂上,在老师面前,甚至在朋友间,“丽肖”“泰洙”和“昇范”是好学生或是差等生,是一个个被他们精心打造的面具,而那些“猫头鹰”“L”或是“弗雷多”才是真正的你,在无人知晓你的真实身份的时候,你才会显露出最真的自我,你才会无所避忌地谈论那个新来的实习老师,勇敢地跳出来揭露学校的黑暗,肆意妄为地撕裂自己优等生的面具。

若是如此,互联网仿佛冰冷虚假到让人徒生寒意,但倘若没有这个秘密的班级论坛,也许体罚仍会继续,那些学生心中藏匿的黑暗也许永远无法逃脱出来。但值得庆幸的是,残酷青春终会过去,它不过是我们回首往事时,洒满了金色阳光的画面中几处微小的,未被照射到的暗影,浅浅淡淡,一直都在,只因我们已经有能力坦然面对。

《我们的丑闻》读后感(四):成长的镜子

《我们的丑闻》中还出现了一个曾经的我们不曾碰到或是鲜少面对的问题,简单的归纳一下,便是“面具”。互联网的飞速渗透使得即使是尚未涉足社会的纯真少年也戴上了一副连最亲密的朋友都难以知晓的面具。所谓面具并非是“猫头鹰”“L”或是“弗雷多”,而是“丽肖”“泰洙”和“昇范”,在课堂上,在老师面前,甚至在朋友间,“丽肖”“泰洙”和“昇范”是好学生或是差等生,是一个个被他们精心打造的面具,而那些“猫头鹰”“L”或是“弗雷多”才是真正的你,在无人知晓你的真实身份的时候,你才会显露出最真的自我,你才会无所避忌地谈论那个新来的实习老师,勇敢地跳出来揭露学校的黑暗,肆意妄为地撕裂自己优等生的面具。

若是如此,互联网仿佛冰冷虚假到让人徒生寒意,但倘若没有这个秘密的班级论坛,也许体罚仍会继续,那些学生心中藏匿的黑暗也许永远无法逃脱出来。但值得庆幸的是,残酷青春终会过去,它不过是我们回首往事时,洒满了金色阳光的画面中几处微小的,未被照射到的暗影,浅浅淡淡,一直都在,只因我们已经有能力坦然面对。

《我们的丑闻》,如同一面照射出我们过往和当下的镜子,令正在成长的少年直面残酷的青春,令已然成长的我们回首年少的轻狂,相信你也会和我一样,在这或轻快或沉重的字里行间中,从这芸芸的学生中,照出一道模糊而又清晰的自己的倒影,而由此对曾经、对当下生出一番人生的感悟。

《我们的丑闻》读后感(五):好孩子、坏孩子

不是没有这样的经历的,想到初中的时候,瘦弱的数学老师突然暴跳如雷,一脚踹在一个上课讲小话的男生桌子上,震得全班鸦雀无声,那种无声的压抑现在想来都一阵阵后怕。那一脚没有踹在我身上,但是印在了我心里,对老师的恐惧和疏离可能要终我一生了。

郑渊洁说过,“没有坏学生,只有教不好学生的坏老师。”深以为然。不是说每一个孩子都是纯洁的天使,不然也不会有书中的“允善”之流,可是,一个好老师不会把好孩子逼成坏孩子,把坏孩子逼得更坏。《我们的丑闻》就是一本记录了被压抑了的学生的残酷日记。

人都有恶的一面,教育应该用理性和伦理去教化学生驱恶扬善,而不仅仅是传授科学知识。“一个人格不健全的人,哪怕知识再丰富,也是一个危险品。”高一班主任的话,我记在心里。很幸运,有这样的老师任教,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年,但是我的人格、做人的基本理念基本定型,我不会是危险品。

如果你看了《我们的丑闻》和《三个傻瓜》,你就会知道:原来不仅是我们在教育体制下挣扎,东边的韩国姐妹和南边的印度兄弟也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

人真是应该多看看书、看看好电影,很多事情不可能通过舆论媒体公开报道,文化产品的用途和力量得以显现。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