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局外人·西绪福斯神话读后感摘抄

局外人·西绪福斯神话读后感摘抄

《局外人·西绪福斯神话》是一本由(法) 加缪著作,译林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20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局外人·西绪福斯神话》读后感(一):有资本说无聊的家伙们

翻开很久之前买的加缪的《局外人 西西弗斯》,看到自己当时写到“加缪先天还蛮好的,

先天好的人易感到无聊,不好的人总有欲望”。

唉。。。。。现在不想看有资本说无聊的家伙们的书了。。。。

过去倒是很爱看。现在心中却有些刺刺的。跟我谈荒诞与自杀,不如告诉我哪种死法痛苦度小比较实在。

《局外人·西绪福斯神话》读后感(二):归根结底,太阳还是温暖着我们的身骨

《局外人》中的默尔索为什么没有在母亲的葬礼上哭泣?因为他不仅没有体会到母亲死亡的意义,更是没有思考清“死亡”本身的意义。母亲像是一条河,横在默尔索与死亡之间,现在母亲去世了,这条屏障没有了,死亡更接近了默尔索一点。太阳在《局外人》中多次出现,也许是死亡的象征。“我走一步并逃不过太阳”,就如人终究不能幸免于死亡。欧文亚隆有本关于死亡焦虑的书名为“直视骄阳”。

最后,默尔索被判死刑,而我们每个人何尝不是被判死刑的人。死亡,如果终究要到来,不如勇敢地迎面而上,去体会过去的幸福和现在的幸福,无憾而坦然地走向它。死亡是什么,或许正如爱是什么,没有答案。归根结底,太阳还是温暖着我们的身骨。

《局外人·西绪福斯神话》读后感(三):幸福

小时候,希望自己快点长大,长在了,却发现遗失了童年;单身时,开始羡慕恋人的甜蜜,恋爱时,却怀念单向的自由。很多的事情,没有总觉得美好,得到后开始明白,我们得到的同时也在失去。

生活中存在着太多的矛盾,一种经验的失败和死亡,就会带来另一种经验的创造和增加,它好像是对一些已由世界组织好的主题的单调而热情的重复。对荒诞的人来说,问题不在于解释和解决这一矛盾,而是有意识,有洞察力的经验其面貌的多样性。

幸福和荒诞是同一块土地上的两个儿子。当西绪福斯在无数次推巨石的时候,朝着他不知道尽头的痛苦、不幸就像呼吸一样肯定会再来。但这一时刻,他有了意识,使他在一连串没有联系的,荒诞的行动中进入了世界的神。西绪福斯创造了自己的命运,他是幸福的。

我们也可以是幸福的。

《局外人·西绪福斯神话》读后感(四):加缪的荒诞与异化(转)

《局外人》里的莫尔索无条件满足着自身感觉的需要。他像一个“自然人”一样关注眼前,享受生活,并为此漠视世间一切游戏规则。然而,正由于这种拒绝异化的姿态,反过来使他成了公司老板,养老院院长,法官等人眼中的异化者。莫尔索的行为破坏了他们的习惯,动摇了这个世界赖以运行的价值体系,所以,他注定无法在法庭(加缪对法庭似乎有着某种偏爱,就像他对阳光与沉默的母亲形象的执着一样,小说《堕落》的主人公就是一名律师)的审判下免于一死。不过,审判者不曾料到的是,莫尔索的虚无感如此彻底,以致他对死也保持着“又有什么关系”的豁达态度。小说的最后,加缪通过主人公略显突兀但酣畅淋漓的发泄,完成了对这个荒诞世界的嘲弄。 但嘲弄毕竟不算太有力的反抗。《局外人》时期的加缪似乎还没有能力为抵制荒诞给出一个完满的答案,在他笔下,莫尔索诚然是清醒的,但笼罩在他身上的颓废色彩以及枉杀无辜的行为却使他那句“我过去曾经是幸福的,现在仍然是”的正当性大打折扣。相反,敏锐的读者不难从中发现毁灭的种子,安德烈卢梭的一篇评论文章写道:“……诗歌显示出力量和希望的法国,小说似乎背上了精神消极,道德沦丧的可悲声誉。”在1944年出版的《卡利古拉》中(该剧早在1941年已经上演,经多次修改后出版),与莫尔索没有本质差别的罗马皇帝卡利古拉用耸人听闻的暴政说明了这样的说法远非杞人忧天。虽然加缪已经指出,“我的抗争,我的自由和我的激情”是荒诞所必然导致的三种后果。但是,伦理上的含混和对希望的抗拒却使他所谓的抗争很难被认为是比异化更好的面对荒诞的方式。加缪否认自己是悲观主义者,可他充斥在阴郁哲学间的光明却是陌生而刺眼的,这种情况迫使加缪继续思考应对异化的。

《局外人·西绪福斯神话》读后感(五):关于《局外人》

摘抄:

1、进退两难,出路是没有的。

2、总之,没有任何变化。

3、生活是无法改变的,什么样的生活都一样。

4、这类事是没有记录的,因为每天都在发生。

5、他们好像是同类,却相互憎恨。

6、由于我很疲倦,也因为没有打开百叶窗,不知道街上已是一片阳光,照在我的脸上,像是打了一记耳光。(此处可见郭宏安译得相当好,音韵和谐)

7、决意要战胜太阳,战胜它所引起的这种不可理解的醉意。

8、想逃避太阳,不再使劲往前走。

9、我知道这是愚蠢的,我走一步并逃不过太阳,但是我往前走了一步,仅仅一步。

10、子弹打进去也看不出什么来。

11、有些事我是从来也不喜欢谈的。

12、永远也不该演戏。

13、我好像是两手空空,但是我对自己有把握,对一切都有把握,比他有把握,对我的生命和那即将到来的死亡有把握。

这些孤立的句子,彼此互不依赖,散发迷人的沉静感。零度叙事的客观记录,旁人无缘置喙,整篇文章皆如是,以短句为主,类似新闻报道语体。该怎样去理解主人公默尔索的冷漠,在母亲的棺材前抽烟喝咖啡昏昏欲睡,怎样理解他连开五枪,怎样去理解结尾倏然而至的幸福。阳光刺眼,空气炎热,旅途疲惫,于异化的极端境遇下规则、意义和逻辑通通失效,偶然与外部环境招致罪名,如加缪所言:“在我们的社会里,任何在母亲下葬时不哭的人都有被判死刑的危险。”存在主义在承认了人生是无意义悲剧,死亡乃必然结局的世界之后,无论是西西弗斯还是默尔索,都选择了义无反顾地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徒劳地反抗并且承担相应的痛苦。只有打通“局”之界限,才能自由,达成理解。解决荒谬的唯一方式,就是使自己变得和世界一样荒谬。通过无休止的反抗和消耗穷尽。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