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经典读后感有感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经典读后感有感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是一本由[美] 保罗·海恩 / [美] 彼得·勃特克 / [美] 大卫·著作,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98.00元,页数:50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读后感(一):每个人都能读懂的经济学

本书是一部另类的经典经济学教科书。与主流经济学教材不同,本书回避了繁复的公式、函数、运算,通过深入浅出和饶有趣味的图画,将日常生活中纷繁复杂、看似毫无关联的一些社会现象和一套富有一致性的思维框架结合起来,展示出一种“经济学的想象力”。 这本书出版50年了,迄今已更新13版,非经济学专业也可以无障碍阅读,数百个生活化案例,让经济学思维方式应用于生活。 全书共分为16个章节,讲述了经济学的思维方式,通过怎样的机制促进社会协作,实现社会效益蕞大化。 什么是经济学的思维方式?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可以用一句话概括: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做任何事情都是有成本的,我们只能在不同的选择中权衡。 这是一本与众不同的经济学书籍,书中向读者介绍了经济学家的技能,并通过例子和应用教授经济学知识,书中还揭示了讨论某些经济问题时常见论证过中的隐性谬误,借此告诉读者哪些思维方式是错误的。 知识都是最稀缺的资源之一,从知识中提炼的洞察力则更是稀缺。能够赋予拥有更多知识和洞察力的企业决定性的优势。 经济学的精髓在于探索优化过程和交换过程背后的逻辑,与买家和卖家如何协调彼此的计划。 每一种价格对其他人来说都是一条潜在的有用信息,这种信息能告诉人们哪些可供选择,市场中的价格数目越多,价格表达越清楚和精确,知道这些价格的人越多,市场中的人面临选择的机会就越广。 自愿交换从来不是等价交换。与制造业和农业一样,交换也是一种创造的过程,交换是另一种形式的生产。 本书颠覆了传统经济学著作名词解释式艰深晦涩的讲述,以接地气、充满逻辑性的方式娓娓道来,帮助普通人建立思维框架,养成边际选择思维、沉没成本归零、结果优于动机等经济学的思维。 正如道格拉斯·诺斯所说,经济学的力量就在于它是一种思维方式,本书的目的正是引导读者学会经济学推理方式,从而能够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问题。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读后感(二):非常详细客观的经济学入门书,强烈推荐入手

经济学小白来报道~这本书的十六个章节环环相扣、逻辑清晰。通过介绍效率、交换、需求、成本等最基本的经济学概念,在揭示经济学的运转规律之余,帮助读者更好的理解、掌握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它的目的不在于机械的掌握术语和概念,而是在阅读中不断的训练自己的经济学思维,更好的理解经济现象和经济问题。

虽然之前没有接触过经济学,但读起来基本没太大难度。全书的主题非常明确,对我这种从没接触过经济学的小白非常友好。这本书将经济学中涉及到的基本概念拆成每个小节分开介绍。在开始阅读前设置“学习目标”环节,简明清晰的帮助读者了解核心概念。

正文的阅读体验也非常棒,不仅逻辑衔接紧密,而且内部书页的设计十分简洁美观,正文旁边留了大概2厘米多一点的空白,对文本出现的经济学概念、法则,以及涉及的经济学小故事做了简短的概括和总结,帮助读者从文本中提炼核心信息,方便回顾和复习,大大减少了阅读时的整理时间。最直观有效的一点是,对于文中提到的经济学模型,并没有一味地用文字来描述,而是在空白区域画上图,方便理解和记忆。感觉自己的想象力一下子就被打开了,因为我对数字很迟钝,很难用文字和数字描述来复原经济模型。这也是之前一直没有接触的原因。

之所以说对入门uu们很友好,也在于正文结束后及时的回顾和练习。这本书在每一章结束后,都会设置一个简要的回顾,不仅高度概括提到的信息,也有一个更深层次的提炼和思考延伸。

为了更好的理解书中涉及的概念,最后还有一个“供讨论的问题”栏目,通过设置20~30个简明的小问题,帮助读者思考其中涉及到的经济学现象。这也是我最欣赏的部分,全书最大的优点就在提问这块,因为每个问题都设计的非常好,既能三言两语迅速说清背景和问题,也能根据其中隐藏的经济点提出切实的问题,非常精准的踩中核心概念,和前文中涉及到的经济学概念环环相扣,在有趣的例子背后,帮助读者启发思考。并且在思考之余,有更多社会性的启发。

比如第一章提到了秩序、社会协作的重要性、发生过程,通过“两个家庭聚餐”和“摩托车相撞”的两个例子,提出如何避免设计同一方案的两组人员避开“相撞”,达成人与人之间的有效合作,提醒读者了解其他人的兴趣、个性和特点。

在第二章的“效率、交换和比较优势”这一章,通过分析航空公司超额订票的原因,提醒读者思考行为背后的效率以及降低交易成本的关键步骤。“如果你开自己的车为公司办事,每英里公司付你20美分,你为公司办事应该用私车还是公车?在做上述决策时,应该考虑以下哪些成本?(a)你自己的车的买入价;(b)行车许可证的费用;(c)保险费;(d)折旧费;(e)汽油费。这是第四章“成本与选择”后的其中一个例子,通过设置具体情境、选择预案的方式,启发读者思考成本问题。

全书最后的核心词汇收集也非常用心,感觉像是高中时期,老师发下来的细密单词卡,通过系统的呈现经济学概念,帮助读者最后回顾、复习经济理论。最后感叹这本书的内容真的很细致。不输任何教材的经济学入门书籍~推荐入手~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读后感(三):用经济学思维看清生活中重要选择的代价

做选择时我们都想收益蕞大化,损失蕞小化,但是不同选择往往是各有优劣。做选择,就意味着要有所牺牲,没有判断标准就会一团乱麻。 经济学里做选择要用到机会成 本,即人们做出某种选择或采取某种行动时被牺牲的次佳选择的价值。有了这个经济学概念,再横向比较各个选项,就不至于毫无头绪。

书名:《经济学的思维方式》 作者:保罗•海恩、彼得•勃特克、大卫•普雷契特科 这是一本写给非经济学专业读者蕞好的经济学教科书之一,再版13次,不仅介绍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经济分析的原理,经济学家的技能,还通过大量实例讲授经济学知识,展示如何用经济学的工具解決实际问题,以及展示其论证的过程,每个小节都有知识点总结以及供讨论问题合集,学以致用才是学的目的。

经济学和我们的生活关系非常密切,社会就是一个经济学实验场,普通人学经济学重点不是知道经济学概念和原理,而是通过解析案例反复思考,逐渐将经济学思维变成自己观察和理解事物的本能。 比如当好不容易抢到一张电影首映票,看了一会儿却发现实在不喜欢,此时是硬着头皮看下去,还是果断离开? 通过书中的概念解析我们知道,成 本并不是东西的成 本,成 本永远与行为、决策、选择有关。会计成 本只是票价,沉没成 本是已付出的票价、抢票时间和精力、后悔买票的情感,机会成 本则是选择离开之后能做的其它事情带来的蕞大收益。 沉没成 本与过去有关,无法改变,属于无关信息。机会成 本与未来有关,才是选择的关键。

我们做决策时,还要盯住边际成 本和边际收益,把它作为我们未来行动的指南。边际成 本是采取某项行动预期导致的额外成 本。与沉没成 本相对。边际收益是采取某项行动预期导致的额外收益。理性选择下,问对自己关键问题,就能看清成 本的真正内涵,帮助我们做决策。 常见的决定在哪里买东西,是去货比三家,还是有口皆碑的超市?这时就不只是比较货币成 本。在靠谱的地方买东西,能节省出很多时间,省下许多麻烦,这时候你的总成 本可能是更低的。

成 本是放弃了的蕞大代价。做一件事情,负面感受不能算作成 本,只有你需要付出的蕞大代价才是成 本。年轻人留在大城市发展,租住条件差的住房,买房也不如老家的房屋舒适,但是回到老家的成 本也一点不小,你付出的代价之一就是大城市的机遇,后代人更好的教育、医療条件。

这本书内容非常全/面,涵盖了需求、产权、供给、询价、竞争等16章经济学知识,即使不以经济学为职业,通过这本书我们也可以拥有经济学的智慧。 学点经济学,了解社会各行各业的运行规律,拓宽考虑问题的思路和眼界,树立多元互补的思维方式,避免被片面的知识误导,我们才能更好地做出生活中重要的选择。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