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认知升维:用经济学思维优化你的工作》读后感100字

《认知升维:用经济学思维优化你的工作》读后感100字

《认知升维:用经济学思维优化你的工作》是一本由人神共奋著作,中国铁道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7.90,页数:22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认知升维:用经济学思维优化你的工作》读后感(一):《认知升维》读书笔记

一、知识复利:将新获得的信息及知识抽象为规律,或纳入到既有知识系统,形成“底层知识”。“底层知识”是通用的底层知识框架,新的信息/知识总会忘却,而“底层知识”却在不断的巩固中不断深化,形成知识复利。有三要素:(1)抽象为底层知识;(2)形成系统化知识框架;(3)持续投入。

二、知识技能化/产品化:知识技能化是内修,形成自己的核心技能及优势,即自身的优势壁垒,包括问题的解决方法,技能体系;知识产品化是输出,输出结果或产品。

三、稀缺与比较优势:了解对于自己来说,“稀缺”指的什么,也就是说什么是自己想要的;剖析自己的“比较优势”是什么,利用自己的比较优势。若明确了自己的目标(即稀缺),采用动态规划,分解步骤达到目标;若不清楚自己的目标,采用“贪心算法”,累积比较优势。兴趣可以减少做某事的内驱成本,只有达到“业余中的专业”,才能具有比较优势。

四、“护城河”:护城河即竞争壁垒,避免卷入长期加班恶心竞争,也就是自己的核心优势,三个特点:绝无仅有、有价值、可持续。决策往往是在信息不完整的情况下做出的,所以需要平衡理性和直觉。

五、加薪经济学:是否加薪不在于过去一年你的工作量,而是不给你加薪,如果离职的替代性,即该职位的市场定价是多少,和用其他人代替你成本是多少。由于一个公司内薪酬具有锚定效应,很难有跳跃式加薪,一般只能靠“跳槽”。

六、信息不对称下的跳槽:招聘过程信息高度双向不对称,所以公有信息价值远远高于私有信息,因为双方均有潜在的撒谎动力。如果跳槽有30%的涨薪,可以考虑跳,将跳槽作为系统工程,努力的寻找:一个月明确市场及公司对自己的估值,明确涨薪目标及时间计划;再两个月,如果有50%的涨薪,又无其他重大不满,立刻签下来;剩下三个月,降低目标;半年内没有合适,放弃跳槽。面试时高度注意“你有什么问题”环节。

《认知升维:用经济学思维优化你的工作》读后感(二):多了几个看世界的新角度

看待事情的因果,思考问题的维度,多了几个新角度

1、最底层的基础知识,语文和数学,比我想象得更重要,在此基础上,再去学习创作知识的知识。比如现在做内容,最基础最重要的是,学习如何写好一个故事,那以前语文课很多知识,可就太重要了。

2、把新领域的知识,抽象概括成客观规律,建立知识体系,并且坚持做这件事情

3、把每日需要重复做的事情,熟练的,不需要动脑的去做,把大脑和精力留给需要挑战和专注力的事情

4、缺少并不等于稀缺,我的过剩知识是我的比较优势

5、没有绝对的最佳选择,需要在现在和未来里找一个动态平衡

6、最基础的能力圈,专业知识和学习创新;进阶的能力圈,逻辑思维和沟通表达;高阶的能力圈,统筹协调和判断决策;还有一个性格能力圈。

7、加薪的逻辑,基于未来你能为公司提供的、相对确定的价值,未来价值的提前兑现。同时考虑该职位在市场上涨了多少,以及你的可替代性如何

8、信息不对称,指公有信息和私有信息的区别,

9、重大的决策,如跳槽,提前半年时间准备,用一二三的原则去做,第一个月定目标和期望值,第二个月集中搜集信息,只要能遇上达到50%的预期,就签下来。最后三个月,降低期望值

10、从破窗理论出发,打卡制度是好制度,加班费制度不好制度,判断好坏,要看制度成本和制度收益哪个更大。所以一个企业的管理水平,就看内部的制度成本有多低

11、用心理账户的原理,提升工作的幸福感

12、工作的价值感,跟评估周期相关

13、工作中常见的几大痛苦,完不成工作的焦虑感、重复工作造成的无聊和没有方向造成的迷茫、困难没完没了、继续下去没有希望,从头再来又意味着前功尽弃、后悔

14、调整情绪感知,不要付出太多情绪劳动,才能创造出最大价值

15、希望拥有一个豁达的人生观,拒绝简单的道德判断,包容现实的美好与丑恶,消解自己与世界的紧张关系

《认知升维:用经济学思维优化你的工作》读后感(三):认知升维 读书笔记

书里讲述的内容都比较松散,深度也不没有,像是直接把公众号里的文章整合整合,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不成体系,什么都涉及一点,但又都是皮毛,隔靴搔痒。

从知乎里看到本书的推荐,有感兴趣的部分就买了纸质书,看完就多抓鱼卖掉了……

书中的具体内容见下图,因为只能缩进一级,很不好调格式,就直接截图了。

知识复利

知识产品化 VS 知识技能化—1

知识产品化 VS 知识技能化—2

职业规划—1

职业规划—2

竞争壁垒—1

竞争壁垒—2

加薪逻辑

跳槽应对信息不对称—1

跳槽应对信息不对称—2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