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伊势物语》读后感100字

《伊势物语》读后感100字

《伊势物语》是一本由[日] 佚名著作,译林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24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伊势物语》读后感(一):感觉不错

林文月的散文,不起波澜的文字间,有一股从容不迫的气度。在《京都一年》中,林文月以一个旅游者的眼光来看待20世纪70年代初期的日本生活,“文笔细致,收放自如”。

游乐设备,游乐设施www.zzjjl.com.cn

《伊势物语》读后感(二):楚辞法翻译和歌稍嫌雕琢

我很喜欢林文月先生的《枕草子》,但却不是那么喜欢这本<伊势物语>,归根结底这是日本歌物语的经典之作,对和歌的翻译要求就很高。可是林先生的楚辞体翻译却感觉有些雕琢过头,失去了原文朴素的风致。每每读到中心的和歌时我就出戏,把精神全放在理解拗口的楚辞去了。中国的楚辞风格偏华丽,与和歌的朴素优雅还是有一定风格差距的。这么说虽然有装逼的嫌疑,但我还是的说,周作人先生的朴素的直译要更好一些。

总得来说见仁见智吧,喜欢这种华丽风格的读者也一定有不少。如果喜欢古典文学,喜欢楚辞,那么这个版本的翻译也很值得推荐。

《伊势物语》读后感(三):此书精华都在林文月笺注

首先赞一下这一套书的封皮设计.要是这本书的封面不是这样好,估计压根就不会买.

伊势物语成书在日本平安朝,约十世纪中叶,是最早的和歌物语. 但成书过程跨度较大,大概是经过多人的补缀和增改.

想来中国同时期的文学作品,类似的只能是唐朝的传奇,而今读起来也不好懂,可以想象日本人读十世纪的本国古典作品,大概也是如此.所以就不要指望翻译过来能有多么精彩好看了.排除了考古研究恐怕真没多少意义,更何况这终究是和歌集,里面的重点其实是每一篇的和歌部分,和歌相当于日本的诗,而诗歌通常必不可少的就是韵,想一想中国的唐诗翻译成英文的样子吧.

因此,这本书的精华都在林文月的笺注上,笺注写得十分详细,对原文解释的也很透彻.若是仅读原文,难免会觉得枯燥平常,参考笺注反而会知道哪些是重点,还有许多原文并没有说出的东西.

伊势物语大概很少有人从头一遍就读到尾吧,内容虽然不乏连续,但是格式基本也都重复,这样读下来怕是累得很. 倒不如闲来无事随意寻一页读上一篇,反而有其意境.

《伊势物语》读后感(四):注释大好

最早闻得林文月大名还是老掉牙的《源氏物语》丰译林译之争,但由于已经一册丰译在手也就未曾再动过另购的打算,去年译林非常有诚意的出了一套装帧精美的林氏译本,便选择了唯一未曾收过的《十三夜》作为体验林文月译文妙处的试验田。此番偶然在图书大厦闲逛顺手拿起单放在一侧的《伊势物语》翻翻,顿时被详实而细致的注释吸引了。

数年前曾收过一本集合了竹取、落洼、春雨、雨夜,当然还有伊势的物语大杂烩,前几则物语故事性颇强读起来尚可,唯独《伊势物语》部分,起篇几乎都是清一色诸如“从前有一个男子”之句,后续语焉不详的寥寥数语的情爱得失,再附上几首理应是翻译问题而几乎沦为打油诗的和歌,平常而又无味。

而林文月的文风原本就清新淡雅,含蓄深隐,恰好与《伊势物语》相得益彰,常翻着翻着,短短的一则故事就过去了,竟使人反复玩味,不忍释手,纵然翻译的和歌总归是不可能保留全部神韵,但有的比原文还要长上许多的注释不但详尽的讲述相关故事背景,更加上了译者本人对原文深入而细腻的理解,将原本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故事完完整整的展示出来,也许有人会觉得这样反而失其味,但为我等而言无疑是帮助理解原文的良药。

《伊势物语》读后感(五):喜欢的一篇,贴出来。

从前,有一对男女,深深相爱着,绝不可能有移情别恋之心。可是,不知道究竟怎么回事,竟然为了一些些事情,那女的对他俩的关系心生不悦,思欲离去,便在东西上面写了这么一首和歌:

倘出离兮恐遭议,

情浅心轻必所责,

世人知兮吾俩意。

留下此咏,便遂出走。见到这女子所书写留下的,男方全然不解,自忖也没做过什么教她心怀芥蒂的事情呀;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怎么这样子呢?他伤心地哭泣,也不知该往哪儿去寻觅。出得门来,东张西望,看来看去,也没有一点儿线索,便只好又回到家里来。

思枉然兮结此缘,

岁月虚掷岂亦命?

我独钟情兮守年年。

咏罢,茫然沉思。

无由知兮不得见,

人儿即今岂相思?

玉鬘幻影兮实所恋。

这女子,过了很久,许是相思难忍的罢,咏了一首和歌寄过来。

今或忘兮不复念,

我犹盼君莫忘人,

萱草种子兮且收敛。

答歌云:

君既闻兮我眷眷,

萱草殷勤莳心田,

当知思君兮情依恋。

其后,二人复归于好,浓情犹胜于前时。那男的写了一首和歌:

恐君忘兮竟多疑,

而今非昔不敢信,

遂令衷情兮添伤悲。

女方亦有答歌:

似云飘兮浮中空,

杳然消散不可恃,

我身何托兮知所终?

虽然如此,尔后双双各有了别的情侣,两人之间终致变得疏远了。

——————自古至今,男女相爱分离,如此平常。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