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父之罪经典读后感有感

父之罪经典读后感有感

《父之罪》是一本由(美)劳伦斯·布洛克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5.00元,页数:19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父之罪》读后感(一):我的第一本硬汉小说

以前只看过一些推理小说,第一次接触硬汉派就是这本,立即为硬汉派这个称谓感到不平,却又想不出更好的名字。硬汉派可以说是悬疑、推理、社会、心理这些元素的综合,布洛克剖析心理的水平尤为高超,看后确实令人难以释怀。

《父之罪》读后感(二):感觉一般

虽说是推理小说,但感觉没有一点推理成分。好在马修是个很有个性的讲述者,印象最深的是他狠揍街头混混的一段,那酣畅淋漓啊,那一刻米国的神奇英雄附体!

故事情节没什么出彩的地方,但对于马修制裁真凶的手法倒是shock了一下,让你自杀,你就自杀吧,否则...嘿嘿,不仅仅是一死了之那么简单。如果真凶的身份暴露,那么那些信众又该怎样看待他平时的言行呢,为了信仰,他只有畏罪自杀了。

感觉跟《告白》有些类似,我们究竟能不能跳出法律之外来用自己的方法制裁那些有罪的人?马修无疑是正义感极强的人,但这样的人或许并不适合当警察,明知道罪犯就是他,但苦于没有证据证明,看着犯人逍遥法外,而被害者永远都不能瞑目。目的正确,手段错误,与,目的错误,手段正确,到底哪个才是对的?犯人根据自己心中的善恶观杀了他认为应该被制裁的人,而这个犯人对于世界上其他的人来说都是百益无一害的,那么他也得以命偿命吗?

世界本就没有黑白之分,黑与白互相渗透,不断反应,就是我们灰色的世界了。

P.S:在口袋本版的这本书中发现一个错字....而且翻译还把“礼拜”翻成“星期”...把“做礼拜”弄成“做星期”不是很奇怪么?

《父之罪》读后感(三):道貌岸然的“人”

特别美式的阅读体验。

突然反应过来凶手是谁的时候,寒毛全都竖起来了。

故事本身就够惨的,两个小孩儿都有点恋父。女孩儿可能是因为想在大龄男性身上寻找父亲的感觉又不是很成,演变成了和年长男性谈恋爱,但是跟年龄差距太大的男人交往下场不是很好,对方真的投进去的概率小且不论,投进去之后能不能经得起社会批驳,这一点也很可疑。美国虽然有花花公子的存在,本质上还是保守主义盛行的清教徒国家。悲剧的显而易见。男孩子是个同性恋,小时候亲眼目睹母亲惨死,不知道对性取向有没有影响,而他父亲还是个牧师。牧师可不会接受一个同性恋的儿子。

牧师连自己都没法接受。

小女孩引诱他,他上钩了,上钩之后把脏水往小孩头上一泼。说她邪恶,说她蛇蝎魔女,引诱了他的儿子,是罪恶,是妖孽,有魔法,蛊惑,说的好像那个和他儿子同居的女孩是个魔鬼一样。

其实大家都知道魔鬼是谁。

可怕的是这个东西还觉得自己还能继续行善呢。

圣经里说自杀是罪。但我确实也没明白他说还有更大的罪是指什么。杀完人之后接着当上帝的使者吗?

不仅当父亲失职,当上帝的使者上帝也嫌弃吧……

我有那么一瞬间怀疑他老婆也是他杀的。

“通往地狱之路由善心铺就。心怀至善、正义的目标行事是不够的,马丁·范德普尔说,因为伴随崇高目的而来的行动如果不义、不善的话,目的本身的价值就大有问题。”

所谓的善心,只是粉饰后的肮脏心思而已。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