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龟之谜》经典读后感有感

《龟之谜》经典读后感有感

《龟之谜》是一本由[美]艾兰著作,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5.00元,页数:28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龟之谜》读后感(一):分析不严谨和循环论证

比如在解甲骨文“夒”和“昔”字时,只是因为“俊”使用的普遍性和后世神话中的人物“俊”,而解释为“夋”,从而论证甲骨文中“高祖夒”和“帝喾”的关系。这哪里是王国维当年提出的“二重证据法”?分明就是循环论证。极大程度忽略上了夒字体本身的结构。本书当中,处处都有循环论证的背影,将“夒”字头部解释为鸟头(分明就是“首”字,代表或人或猴的头);“仔细”观察“夒”字头部几笔画后认为不是龙角,而是羽毛(分明就没有明显区别好吗)等等。Allan在解释甲骨文“昔”时,提出“日在水下”,一定代表商人相信黄泉,然而在甲骨文当中也有把“

《龟之谜》读后感(二):。

神话学,特别是中国神话的研究呢,就是面对着一堆的fragments,能找到一个绳子把它们编起来。这根绳子呢,可以借用泰勒,也可以借用涂尔干,马林诺夫斯基,列维斯特劳斯等等。(当然,能提供绳子的人是更牛逼的。)

于是神话学的研究,穿凿就是不可避免的。此类研究的魅力,也就在于看谁更有idea,谁更能编的圆。借知识论的话来说,是哪个知识体系更coherent。

但这也并不是说神话学就可以随意搞。对材料的解读应当有一个边界。在这种意义上说,这个知识论的类型,应当属于fundamentalism而非conheretism

艾兰的绳子是借的列维斯特劳斯的。可以看得出来他很有想法,不过有些分析往往要应该详细论证的时候却戛然而止或引而不发——这或许也是材料缺乏的无奈吧。

所以就是这个:http://www.douban.com/photos/photo/1761350704/

《龟之谜》读后感(三):问题之多,不一而足

第二、三章,以”商代神话倒装形式“解释夏的”传说“。逻辑很直接、也很简单,结论却是极其粗暴。如此,置碳14断代二里头文化遗址的结果如何(P80)?神话倒装逻辑几乎成了作者的”神器“。

作者虽然在第四章也提到邹衍的五行说(P95),但却对《说文》:”东,动也;日在木中“,累片近两千字(P54-59,第二章·商代神话和图腾体系的重建·《11.”东“和”西“》)也没有说清楚。作者不了解《说文》通《易》,如何搭建的“十天干即是商称呼祖先的次序”?

书中屡次引用《尚书》,然而在《第四章·商人的宇宙观》中,却又冒然定论“天堂地狱是报应惩罚之地的说法是佛教传入后才有的”,难道没有读到《尚书·泰誓》“商罪贯盈,天命诛之”?

被引用频繁的《易·革卦》彖辞“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没有透露出这些信息吗?作者似乎并没有掌握中国人理解对待事物的究竟态度。如此,又如何写作出的《商周时期的上帝、天和天命观念的起源》?

细节之中问题之多,不一而足。比《水之道与德之端》逊色许多。

译者汪涛的学识与翻译能力,大赞。

2012.8.23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