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浮士德》读后感精选

《浮士德》读后感精选

《浮士德》是一本由(德)歌德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0.00元,页数:56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浮士德》读后感(一):很差很差

这个版本的装订非常之差!

看不到一半,书脊居然就裂了!!!

本人是非常爱护书的,书柜里近百本书,折角不超过3个~~每次看书都先洗手

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现这种情况已经不是第一次了,昆德拉系列的装订也很差,不知用的是什么纸,非常之容易变型!(现在说的这个系列也是,只是比昆系列稍微好点),所以在网上的价格才这么便宜吧?

另外,封面也很难看...

《浮士德》读后感(二):初读浮士德

这本书适合对希腊罗马神话,基督教传统及圣经故事熟悉的人阅读。我本来也算是对上述中一些重要情节与人物还算熟悉,记忆外文人名也没什么障碍,即便这样看这本书时也时常看的晕头转向。

整个故事很简单,就是魔鬼梅菲斯特下凡间诱惑浮士德,在非常草率地爱上两个美人又不得后浮士德安详地死在一个风景优美的海边。这就让我很摸不着头脑了,本来以为会有诱惑成功就提前升天之类的设定,结果还是安享晚年啊!

全篇用诗体写成,这种体裁我也是第一次读到,想到但丁的《神曲》也在我书单上不禁感到一阵胆寒,任重而道远啊。在此要给译者钱春绮一个大赞,在翻译贴近原意的同时基本保证与原诗押韵的方式一致,真的是个技术活儿。

第一次读,给个三星吧,估计如果有下次可能也得二十年后了,等品出其中味后再加星好了。

《浮士德》读后感(三):《平·镜》

一切有思想的生物, 都放纵而神圣。 镜面闪亮澄明, 作为降生贺礼, 观照所有改变, 悃愊不事雕琢; 天平甩掉控制砝码, 开始自由摆动, 计量择断代价, 左右高低无常, 伪装粉饰脱落。 指针难以把握, 丝线系于心头, 谁是傀儡? 谁是主宰? 一切有思想的生物, 都放纵而神圣, 结局各不相同。

(一杆天平一面镜,是意识形态的观照器,是所有经历的记录仪,也是最终归宿的衡量组。生于脑,灭于心,成于自身。)

《浮士德》读后感(四):对于我看不懂而又感受到其伟大的作品,我只能给满分

首先应该承认,我并没有把这本书读得多么明白。脱离了歌德所在的历史文化语境,实在很难领会其中的精神和典故,这本就是无可奈何的事情。 不过虽然如此,看这本书的时候还是能生发出许许多多的感受,尤其是所蕴含的一股我虽然不明白却能想象到其深厚博大而又澎湃着的历史与时代精神的力量,以及语言和文化的魅力。 我越来越感觉到,历史现实中真正的生生不息的文化的踪影,和经典历史书本中的主干叙述完全是两个世界。 这不得不让我们反思历史学本身。 构建有解释力的历史结构,或许不如回归历史本身的叙事。 捕风捉影式的探究,或许不如回归文学与文化意义的浸润。 读这本书,足以让人感受到歌德那一类人令人神往的学识和才华,他们的学识和才华不是工具式的,而是充实着人本身的。可正因为非工具,反而具有了工具学问时代难以想象的“生产力”。 浮士德的人生,其实是带着魔鬼般的壮志,在走出沉闷无聊的书斋之后,不断地战斗和追求的过程,而目的则是在波澜壮阔的经历中寻找一个伟大的意义,寻找一个能够让灵魂留止安居的境界。至于临死之前的心境,究竟算不算找到了呢? 不多说了,至少知道了古希腊诗歌是不押韵的。 以后肯定还会再多读几遍的,在此之前还是要学习几个。 (对于我看不懂而又感受到其伟大的作品,我只能给满分。)

《浮士德》读后感(五):世间的魔鬼与基督的爱

“善人虽受模糊的冲动驱使,总会意识到正确的道路。”

浮士德一直在追寻这世间的道路,也妄想通过自己一个人的不断奋进的激情来把整个人类所有拥有的可能性都在自己身上实现,以此来解决那人的本源。为此,他与魔鬼立约(最熟悉世间的向导),为要完成他在世间的旅程。他确实探索了人的可能性,知识、爱、美、权力,他都体验了个遍,可最终迎来的却总是永恒的悲剧。世间的道路是罪的道路,故罪的结局必然是罪。但人生在罪的世间,为要履行尘世的职务,必须要找到那抓住自己生命之弦的魔鬼,并与他立约。韦伯所说的“政治是与魔鬼立约”,尘世间的任何一种事务又何尝不是呢?因此在世间的永恒悲剧是我们所不可避免的。

而与永恒的悲剧所相对的,就是来自天国的永恒的平安与喜乐。基督的爱不同于魔鬼,他全然不在乎能从人这儿得着什么好处,他救人全凭慈爱;也不看他是否犯下什么不可容忍的过错,凭着信,充满慈爱的耶稣已在十字架上替人赎罪了。基督的爱给谁的呢?乃是给信的一切人的!沉于世间的人,谁配享他的爱呢?乃是给那信的一切人的,无论他位高还是位低!就是浮士德,也是得着这爱了。

因此,永恒的得胜不在地上,乃在天上。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