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村上朝日堂的卷土重来》的读后感大全

《村上朝日堂的卷土重来》的读后感大全

《村上朝日堂的卷土重来》是一本由(日)村上春树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25.00元,页数:22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村上朝日堂的卷土重来》读后感(一):可爱的村上君

严肃的村上君是个好玩的闷骚之人。喜欢他的纯粹和简单(比如散文<模范主夫>里的状态。摘抄一段。

“主夫的日常同主妇的日常差不多同样四平八稳。。。一般人要看报纸或看电视、开收音机,但我不干这个。这是因为,当时我们穷得如同“无形文化采茶”,买不起收音机和电视,订报的钱都没有,故而家中一无所有。没有钱,生活这东西就simple(简单)得令人吃惊。世间有“simple life”这个牌子的西服,若是“simple life”,我这方面要详细得多。”

PS。 书的装帧和手感不尽人意。

《村上朝日堂的卷土重来》读后感(二):村上

读书笔记1:村上朝日堂的卷土重来

还是第一次看村上的散文集,新年的第一篇由村上开始。大学毕业后开了个酒吧,后来转而写作,处女作且听风吟就得了新人奖,过上了家庭煮夫的日子,靠着妻子打工赚钱,那时候村上没什么钱,一天抽五六十根烟,喜欢喝啤酒。

中年后开始戒烟,长跑,进而喜欢上马拉松,村上一篇篇淡淡描述过往,每篇都很短,对于了解村上平日的生活倒是蛮有帮助,他不太喜欢聊天,于是只去一家理发店,搬了家坐电车两个小时也不愿意换,因为可以不用交代什么就可以理个发回去。

村上一直在感慨,年轻人咋不读书了,书店咋都是侦探小说了,其实我也挺想问的。

《村上朝日堂的卷土重来》读后感(三):村上朝日堂的卷土重来

《村上朝日堂的卷土重来》村上春树。村上的专栏又持续了一年,然后再次集结而成的随笔集,所以才叫“卷土重来”,出版于1986年。内容可读性比之前那本更好,提到了不少自己的趣事(脱发、戒烟等),语言依旧亲切生动,值得一读。本书好句:1.教训这东西有的时候沦为同一模式,有的时候又具有摧毁另一种意义上的模式的力量。2.所谓正确的评论是不存在的。3.对失败最好一笑置之。3.过分赞扬什么,往往不好收场。4.别人的劝说大多当耳旁风,而自己也很少认真劝说别人。4.我的座右铭是“健康第一,才能第二”。因为单纯考虑起来,健康可能招来才能,而才能不至于招来健康。5.物体一旦产生印象,印象就反过来限定物体。6.我猜想,年轻时候学过头了,长大成人后就可能发生“学习中毒症”或“学习过敏症”。“学习过敏症”指的是虽然学生时代学得发疯,但走上社会之后只顾东躺西歪看电视:而得了“学习中毒症”的人反正非得学点什么不可,不然就坐立不安。7.看来,人这东西要随着成长而一点点失却夏天的乐趣。8.等年龄到了一定程度,嗜好就会从啤酒转到别的酒上去,绝对。9.人生,在能尽情喝酒的时候才是灿烂的。10.工作告一段落端起酒杯时的心情的确是人生微小而实在的乐趣之一。11.尤其我们这代人大多体验过“street fighting”(街战),一直被煽动说“选举是欺骗”,因此年纪大了稳重下来了还是很难自然而然地去投票站。12.以我个人的基准来说,第二次读时比第一次有趣的小说是好的小说。13.每个人都有能力极有限的渺小可怜的存在——没有这样的自我认知不可能戒烟成功。14.我的一个朋友说“好的杂志就是停刊的杂志”。15.的确,过度健康的人在别人眼里确实像傻瓜。

《村上朝日堂的卷土重来》读后感(四):唠叨一些话

勤勤恳恳地每天写文章,坚持不懈的跑步爱好者,还是个早睡早起的“晨型人”,……。这样的村上,怎么看都是一个积极向上的,会让人莫名想去亲近的人物。他的文字也有其吸引力,诙谐有趣,看他的书,感觉上好似在听他谈心,被当做朋友般对待的读者,读起来也才更有劲头吧。

此前的村上朝日堂系列也都一一看了,一如既往的村上风格——好奇心强,观点想法怪诞。看他的书,能把一时的不快给卸去,偶尔还会逗人发笑。正因如此,才延续不断地在看村上君的书。村上的随笔系列共有11本,看了其中的7本(加上这本),觉得村上的书写得有趣是一方面,想不断了解其背后的故事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一个热爱跑步每天早睡早起的作家,他的生活是个什么样子,他对周围人怎么看,他喜欢吃什么料理,他会做饭吗,为何要当作家,……。总之,一大堆疑问等着解答,如此,看他的书便成了必不可少的功课。

村上又是极喜欢唠嗑的“顽童”,一件小事可以扩展不少东西,一些观点似乎在某种程度还跟自己不谋而合。“咦,原来村上春树也喜欢吃甜甜圈啊。”就是这么个感觉。他的唠叨不会让人生厌,毕竟其观点有许多新颖之处,又善于抓住读者的好奇心,反倒让人增添兴趣。

跟着看村上春树的书那么多年,也跟其做了许多改变。比如跑步就是跟着村上学的,原本以为跑步无非是体育生的专属,现在能变成自己的习惯这么坚持着,与村上的影响脱不了干系。再有就是喝冰镇啤酒这点,过去就仅仅觉得——“噢,喝啤酒啊,那喝吧”。根本不会想到啤酒还会有美味的那一瞬间,现在也彻底转为冰镇啤酒嗜好一族了。

书里头关于戒烟那篇,深感村上的强悍,常人果然无法企及。因为,身边的人三番屡次说要戒烟,而且意志坚定的加以保证,可是结果总是不尽如人意。后来,我便深深地相信戒烟跟登天的难度是一样的。建议想戒烟的,可以参考着看看村上春树的《戒烟一二三》,或许能有所裨益,指不定还可以现拿现用。

关于村上春树,想说的话实在不少。先唠叨到这。

《村上朝日堂的卷土重来》读后感(五):一些随心所欲的碎碎念·第3弹

先是在蜗牛读了《村上朝日堂·漩涡猫的找法》,隔了许久后,在月初读了系列第一本《村上朝日堂》。完全停不下来,这次又同时开读两本——好吧,实际上是过年期间太惫懒了,即便“赶工”也没在还快截止晶前看完,正好自己也有买纸书收藏的计划,就买了。读书跟许多事情一样,中途不能停歇,不然就重拾不起来,或者即使拾起来也前功尽弃至少多费精力。2月28日还书,立马在当当上下了单,3月1日就到手了,无缝衔接。 林先生在“译者短语”中说这是系列第二本,故谓之“卷土重来”吧,集结了自1985年春在《周刊朝日》上连载了一年的随笔。在新版5本全系列中,本书的排序则是第3弹。读完本书,本系列全5册中,只剩下第2弹《村上朝日堂 嗨嗬!》喽~ 关于“头秃”的恐惧 在“译者短语”中,林老师“喋喋不休”地强调村上先生是个“照骗”——明明因为头发稀薄而实际显老,却在合影中生生比自己看起来更年轻。 据说村上先生30出头时就因工作而脱发,读到“头发接二连三不翼而飞,洗头时都能把排水口堵住,不久照镜子时竟无情地照出了头皮”时,我不厚道地喷笑了——然后,读到他那句哀怨之语,“脱发这玩意儿毕竟不伴随具体的痛感,几乎没有人真正启动恻隐之心”。 好吧好吧,其实脱发之于我同样是很恐怖的存在!隔段时间清理淋浴间的下水道都很头痛,吹头发时都在揣测自己的发量能撑到什么时候。虽说一直安慰自己每天有100根的正常掉发量,仍是不敢再扎高马尾以便维持发际线。就算如此,仍旧时长从大光头的噩梦中惊醒——唉,要是能改掉不规律的作息就好了! 自由职业与文笔著述业 说实话,无论是“文笔业”还是“著述业”,都看不懂——这难道是日文直译吗?前者让我误以为是卖文具的,后者像是当编辑搞出版的,跟文学创作、作家很有些距离。 倒是科普了一下下日本的文学大赏,“直木奖”颁给大众文学,纯文学则要看“芥川奖”。 喜欢“与众不同”与“唯恐天下不乱” 村上先生解释自己喜欢“交通罢工”并非是“唯恐天下不乱”,而是喜欢“与众不同”。 这也算是人之常情了吧! 看看你有没有这些经历: 地铁故障导致没法准时打卡,只要能拿到致歉信,就一改焦急,笃悠悠上班,甚至期待延误得更长些。 上班突然停电、断网,太棒了!停工,喝茶、侃大山~ 上学时补课,老师家里有事,临时取消授课,太棒了,可以出去玩了! 反正,我都有! 正装的穿着场合 村上先生坦言“人字呢要穿起来得体,还得到一定年龄才行”,自曝“身穿双排扣休闲西装往宾馆大厅里呆愣愣一站,有时会被错当成大堂副理”,感慨“能够不穿那种麻烦东西着实再好不过”,突然心有戚戚焉。 大一入学时,穿了一套深灰色西装套裙,被同样急需办理手续的同学当成正找工作的大四师姐而问路。 刚毕业时,为了增加“专业感”(公司法务),通常都是白衬衫搭配藏青色或者黑色西装,为此付出了很多辛苦。真的不舒服,哪怕剪裁再如何合身,也无法恣意,夏天很热,气势有但不绚丽漂亮(不要脑补《律政佳人》里的芭比粉套裙,那不是西装概念),且需要清洗、熨烫,太也麻烦。 能不穿西装,真是太棒了! 好的理发铺 村上先生心目中的好理发铺跟我的差不多。 首要条件是师傅(总之就是理发美容师)不能换得太勤——我基本上是认发型师的,甚至会跟着发型师换店。 第二,不要没完没了搭话——我也不喜欢多嘴的发型师,无论是撮客推销还是冒犯人的聊天。 第三,背景音乐不要放品味低俗的广播节目——嗯嗯,不放音乐都要比嘈杂的、低俗的、怪异的好。 由古尔德想到的 村上老师提到听贝多芬钢琴协奏曲第三号时一直是听的格伦·古尔德(Glenn Gould)版本。 这位大师的名字,我最初是在中读听段召旭老师的《古典音乐说明书·第一季》(我还为此买了网易云音乐的黑胶会员,因为有这门课的歌单,且很多曲子仅供会员)时获知的。段老师讲到莫扎特的“土耳其进行曲”时,给出了三个演奏版,在网易云音乐中听了,相比之罗纳德·布朗蒂加姆的古钢琴版,保罗·巴德拉·斯柯达的德奥大师版,我最喜欢古尔德的个性版。正如段老师说的,这位很讨厌莫扎特的钢琴家,他的演奏为我们提供了“另一种可能”,让人油生“钢琴原来也可以这么弹”之感。太俏皮了,这位大师一边着“调侃”莫扎特,一边还会哼出声。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网易云音乐搜歌单《段召旭 古典音乐说明书(第一季)》,第29首就是。 开车与个人主张 说真的,村上先生对开车的看法实在是太对我胃口了,简直就是我的心声! “(开车)无此必要。开车多费神经,多花钱,不能喝酒,洗车啦车检啦麻烦得很……如此考虑起来,无论怎么看都是坐地铁搭出租车便利快活。” “以我自身为例,对没车感到不便的事一年也就一两回。” “没有车,自然没有购车贷款没有税金没有汽油费没有修理费,省下的钱足可以舒舒服服搭出租车、坐国铁软座车。” “我和汽车的关系——其有效性某种程度上我是承认的,但我个人认为我不需要那东西。” 好吧,以上出自本周正用年假来集中学车的人之口,实在是没啥说服力。 村上先生称,“世间流行的大部分主张就结果而言都是建立在自我肯定精神之上的。”这话很有意思,我也有过经历,篇幅有限,就不展开了。 身高与体重 村上先生倒是率直坦诚得很,自曝了自己的身高和体重,一米六八,通常五十八公斤。 身高是先天的,不多说。体重倒是自己可控的。那句“通往肥胖的道路是平坦的,而减肥之路是崎岖的”,显然是对我的当头棒喝! “绝对胖不起来的体质”——这放在十几年前,我也是这么认为的,可现如今,我讨厌死这个体质了,假如真的存在的话。 我们为什么不读书了 “为什么如此不读书了呢?”原来村上先生那么早就发出了这个疑问,说明这一现象有着跨越时空的普遍性,或者说,如今也没有改善甚至加剧了。 “完全是因为用于读书的时间减少之故。”这个答案似乎也仍旧适用。 我大概是2018年9月开始参加共读,然后渐渐养成读书习惯的。约摸一年后参与了蜗牛的“0元读4年挑战赛”,花了40周整整280天完成了800小时积累,而且,周末基本是空出来不读的。如此,相当于200天完成800小时,平均每天读4小时,除去上下班地铁上的约1.5小时,碎片时间、晚间还得花2.5小时,真是把闲暇时光全放在读书上了。 现在或许不会每天4小时了,而是分散给了三联中读的课程、一点英语的学习,还想学西语,倒是真的想不到还有什么吸引我的“读书以外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了。 话说,早稻田大学是私立的?会比较好考? 恐高症 “我登高绝对不行。”嘿。又一个跟村上先生的共同点! 我似乎有不太稳定的恐高症,就是时好时坏那种,或者说,也是跟村上先生一样(再次)的与人工程度形成反比——越是人工建造的,越是害怕。 之前爬山时曲里拐弯“顺势”雕琢的阶梯没问题,换成人工痕迹浓重、一条道直上的就怕,那种高楼大厦(尤其是东方明珠那种透明走廊)实在让我脚软,目测会晕长城… 崇洋媚外 村上先生不大看日本小说,我也不太看中国小说。 在这一点上,我一反常态的“崇洋媚外”而不自知——若不是读到这里引发思索,平常那种“我之前看得多的是法国小说,英国小说其次,日本小说是近两年才看”的句式下,是怎么也说不到中国小说的。 别的东西,我几乎能用国产的就用国产的,为此不知道浪费了多少钱。尤其电子产品,国产品的质量真的尴尬了很长时间,如今也倒好了,不经意间成了“米粉”。 关于名著的译名 狄更斯的这部著作,其名真叫人头疼。就是村上先生提及、被林老师译为(或者说引用)《孤星血泪》的书。 那么,问题来了,英文原版名为《Great Expectations》,中文译名至少有两个——《远大前程》和这里用的《孤星血泪》。后者让我一度误以为《雾都孤儿》也是同书不同名,然而那是另一本原版名为《Oliver Twist》的书,直译作《奥列佛·特维斯特》的话,确实没有多少记忆点。 可见,知晓原著名还是很有用处的。 奇妙的“阪神间出身” 村上先生原来是“阪神间出身”,听起来有些奇妙。 不管是京都还是芦屋,横竖都是关西——这话,可能京都人自己并不认(印象中读到过相关的文)。 我对日本关西(准确地说,是京都)有着迷之好奇&好感,原本预定2020年初去关西一周自由行的,为此还在支付宝“心愿储蓄”中老老实实存了一年钱,可惜可惜,未能成行。 为什么很有好感,可能是因为森见登美彦的随笔和小说吧,京都大学、旧书市以及活跃在夜里的天狗大人。也可能是众多景点之故,比如举世闻名的寺庙——清水寺、金阁寺,或者众所周知的神社——伏见稻荷大社、八坂神社,自然风景也不赖——鸭川、岚山等等。 据说京都人因其趾高气昂而不受其他日本民众待见,作为外国人的我们但也无所谓了,毕竟只是小小旅行一番而非长住。 睡眠质量问题 作为“入睡慢”人群一员,看到村上先生自白“睡得快、睡得好、哪里都能睡”实在是太“不快”了,以“那么我吃啦”的方式轻松入实在是太让人嫉妒了! 我是那种一旦入睡就很难很难吵醒、一睡到天亮不带做梦(或者醒来不记得)的人,但入睡时要求很高。 吵闹的楼上邻居真是我的噩梦,不,连噩梦都算不上的敌人。 我为什么喜欢读随笔 林老师在“译者短语”中这么比较村上先生在小说和随笔中所表现出来的截然不同的气质: “相对说来,他小说中的语言是冷色的、内敛的、安静的、有距离感的,而在随笔中则亲切生动、娓娓道来、谈笑风生,读起来我们不会再产生那种无可名状的寂寞和惆怅”。 小说是虚构的,而随笔是真实的(对于林老师的“随笔-虚构”派观点,我是坚决不予认同的),读懂了真实的随笔,就能更好地透过作者在小说中虚构的表现去探索其本质的温柔。 这就是我喜欢读随笔的原因。 好啦,借用村上先生的话,“我虽说不是斯佳丽,但天亮了明天自然开始,明天自有明天的事要做”,我虽说不用think of some way to get somebody back,但至少可以在本书读完了后的明天开读别的新书了,毕竟—— After all, tomorrow is another day.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