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废都》读后感100字

《废都》读后感100字

《废都》是一本由贾平凹著作,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安徽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00元,页数:435,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废都》读后感(一):看废都

一直听说很有名,后来在图书馆发现了,借来一读,中间有不想读,后来想都开始读了,还是读完吧......

废都之所以有名,其中有关此处略去若干的地方估计是吸引了一部分人的,越是隐秘的越是吸引人吗

有人说废都是模仿红楼梦的写法,有点神幻,通观全篇确实有之,比如开头:一千九百八十年间,西京城里出现了桩异事、收破烂的老头、牛月清母亲的疯言疯语、老牛、种种练气功等等。但真心不喜欢神神叨叨的事情。

但是这本书前半部分的故事情节并没有多么的吸引我,反倒是后半部分,当牛月清和庄之碟分开后的人物的描写,以及牛月清的自我认知、尼姑的说词,这世上啊,真的是什么事啊!

但有些事情,却也是醍醐灌顶。

也许就是作者通过一个故事的描写显现了生活中事,往往几败俱伤,而像庄之碟真心投入之中的,也是丰富了感情,丢了生活。

《废都》读后感(二):知识分子的“意淫”

《废都》的开篇先是讲了几个神话传说, 西京城里出了怪事,废土中开出四朵奇花,便应是唐宛儿、柳月、阿灿、希眠妻子,后边会介绍为什么我不认为牛月清也包括,四个太阳应该就是庄之蝶、阮知非、汪希眠、龚靖元。不论是手法还是内容(《废都》四大名人,《红楼梦》四大家族)都能看出《红楼梦》的影子。

不过《废都》更多的是从知识分子的角度出发来构造世界,在《废都》中庄之蝶几乎就是皇帝,除了跟景雪荫打官司不称心如意,给周敏找工作等等,事情几乎是信手拈来,他拥有无数的粉丝和追随者。谁见了他都是顶礼膜拜,市长都要敬他三分。这其实就是自古以来知识分子的追求,读书人的追求。有了才华,得到大家的认可和赏识。并且盼望着自己的名声能够伴随着文章流传百世万世。当然除了追求此外,还追求女人。

对女人的追求大致可以分为对性、容貌、感情追求。当然实际情况下,应该是容貌、性和感情。每个读书人都或多或少有那么一种风流才子的欲望。她们喜欢漂亮的女孩子,不仅要漂亮,还要懂事情。就算发生了关系,也不会去张扬,更不会做谈判的筹码。她们的心中只有他。唐宛儿 对庄之蝶死心塌地,近乎痴迷,牛月清的一味迁就,柳月出嫁之前还跟庄之蝶发生了关系,阿灿不想耽误庄之蝶而自己远走高飞。若是当今的情妇都如此,那反腐败的力度肯定大了不少。

但是知识分子也是最重伦理道德的,他们最爱惜他们的名声,然而自己内心的欲望也像满足。其实很多不成名的人之所以没有走出那一步,仅仅真的是因为他没有成名没有机会而已。不过我们可以看出来,庄之蝶对谁都没有欺骗(牛月清除外),不过他也没有在跟唐宛儿火热的时候欺骗牛月清说自己还是很爱她。而是直接显现出来了冷淡。其实是有这样的一种爱情观,一个人可以同时喜欢很多人,但是每个人都是真心付出。《唐璜》中也有这样的代表。而且就那最近来说《十里春风不如你》中的秋水,不也是很多时候,都分不清自己更是喜欢赵英男还是小红多一些,有的时候都是喜欢,只不过现在的环境,不可能跟两个人同时在一起。

而对牛的近乎于魔幻现实主义的心理刻画则反映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一种田园思想。自己躲在深山中,却看破了整个尘世,而且看破了我也不说。而那个经常编词的收破烂的老人也有些类似,不过他们说话,而且可以借助他的疯子身份巧妙说话,司马懿装疯卖傻观望局势,此套路古来依旧,不过《废都》中借用疯子说实话、说真话可能更多的是一种反讽吧。很多事情大家不是看不出来,看不透,而是不敢说啊。

庄生晓梦迷蝴蝶,庄子其实就是活在自己的价值体系里,哪怕是妻子去世自己也有自己的过法。如此说来,那四个女子其实就是庄之蝶,庄之蝶就是唐宛儿、柳月、阿灿、希眠妻子。他们勇敢追求自己的内心,不为世俗所累。当然他们没有放纵还是害怕世俗的眼光,所以他们偷偷摸摸,如此而来处理不了心和现实的矛盾导致走向了灭亡。处理好了,就只能归于现实。

或许人这一生,始终是斗不过这条条框框,这外人眼光了。

《废都》读后感(三):《废都》:情色外衣下的人间真相

《废都》是贾平凹先生在1993年创作的长篇小说,由于该小说尺度比较大,所以在国内遭禁16年之久。

2009年,被贴上“禁书”标签的《废都》再度出版,和《浮躁》、《秦腔》这两本书构成了“贾平凹三部曲”。

抛开这些名头来看《废都》本身,为什么这本书会被禁,真的是仅仅是因为尺度大吗?

文学的意义是一个非常古老的话题,它的问世和人们的世俗生活密不可分,但又不仅仅是世俗生活。它关系着人类的整体命运,但也带着荒诞和嘲讽。

简单来说,文学价值其实就是人类生存的价值。

《废都》诞生的背景是1993年,九十年代对知识分子来说是一个特殊的年代,尤其是1993年的“人文精神大讨论”,重塑了文学的价值和导向作用。

贾平凹在创作《废都》的时候表示:“社会发展到今日,巨大的变化,巨大的希望和空前的物质主义的罪孽并存,物质主义的致愚和腐蚀,严重地影响着人的灵魂,这是与艺术精神格格不入的,我们得要作出文学的反抗,得要发现人的弱点和罪行。”

在这种创作理念的促使下,《废都》触及到了社会的痛点,撕掉了知识分子的遮羞布。

《废都》中透露出来的是贾平凹先生对传统文明凋谢的隐忧,他对这个社会的未来充满了深深的不安。作品中表现出来的是知识分子在“正确的”与“错误的”之间的选择,是他们对自我的怀疑,对痛苦的感受,对“坏”的信仰的怀疑。

小说以西安为生活背景,记述了作家庄之蝶、书法家龚靖元、画家汪希眠及艺术家阮知非“四大名人”的日常生活,展现出了文明之下的另一种城市面貌。

和光明的一面不同,小说中描写的是颓废的一面,是人生的颓废,是梦想的颓废,是情感的颓废,是道德的颓废,是城市荒原,是人性废都。

我们对生活有过万种期待,而《废都》则将这些期待一一打破。小说编织了一张细细密密的关系网,每个人都是关系网上的节点,就好像散落在世界各处的我们。

莫叹福浅,泥污莲方艳,树有包容鸟知暖,冬梅红已绽。

别笑命短,夜残萤才乱,月无芒角星避暗,秋蝉声渐软。

《废都》被禁,是因为它是消极的,真实的,没被修饰过的。

书中的主人公庄之蝶说:十多年前,我初到这个城里,一看到那座金碧辉煌的钟楼,我就发了誓要在这里活出个名堂来。苦苦巴巴奋斗得出入头地了,谁知道现在却活得这么不轻松!我常常想,这么大个西京城,于我又有什么关系呢?这里的什么真正是属于我的?只有庄之蝶这三个字吧。

于是,这座别人看起来生机勃勃的古城就成了贾平凹笔下的“废都”。

《废都》读后感(四):西京的悲剧人生

最开始读《废都》这本书的时候,有点似曾相识的感觉。读完了才知道,这就是贾平凹借鉴的《红楼梦》的写作方式,现实与荒诞丝丝融合,终了是和红楼一梦中一样的悲剧的落寞和孤单。

小说人物不是太多,主要围绕作家庄之蝶的生活起居娓娓道来,一条线是庄之蝶与唐婉儿、牛月清、柳月、阿灿等几个女性的感情纠葛,另一条线是西京几个名人之间的琐碎往来。这其中有作者对女性心理的完美把握和叙述,更有通过其中人物之口和动物之思表达对人性和世事的分析。

比如牛月清见尼姑慧明时,慧明分析男人的一段话:“满城的商店里出售着女人的服装、女人的化妆品,好像社会一切都是为女人而服务的。可这一切又都是为了什么?还不是让女人打扮的漂漂亮亮了,供男人欣赏消用?在男人主宰的这个世界上,女人要明白这是男人的世界,又要活得好。没结婚的让别人喜欢,结了婚的让丈夫宠爱,女人就得不住的调整自己,丰富自己,创造自己,才能取得主动,才能立于不会消失的位置。”慧明是在没结婚的时候就出了家,甚至在出家进得清虚庵之后还打了胎。这段话足以看出慧明对这个世界认识的透彻度:这仍然是一个男权的社会,女人再有能量又能翻起多大的潮水呢?

比如在小说中极有规律的出现的收破烂的老头,他的每一次出现都代表了一段谣儿的传唱,“革命的小酒天天醉,喝坏了党风喝坏了胃,喝的老婆背靠背,老婆告到纪检委员会,书记说:该喝的不喝也不对”;“喝上酒了一瓶两瓶不醉。打着麻将三天四天不困。跳起舞来五步六步都会。搞起女人七个八个敢睡。”“腰里别的BB机。手里拿的步话机。馆子里吃烧鸡。宾馆里打野鸡。”……原来老人家原是一教师,因转正问题上访,屡次未解决,便留在西京城里,以捡破烂为生,人也有点疯疯癫癫,不过这疯癫不知是真疯癫,还是刻意装疯癫;不过不管是真疯癫,还是装疯癫,他的谣儿和他的行为本身都是一种对这个社会极富寓意的反讽。

比如周敏自作的诗歌“我走遍东西,寻访了所有的人。我寻遍了每一个地方,可是到处不能安顿我的灵魂。我得到了一个新的女人,女人却是曾和别人结过婚,虽然栖居在崭新的房子里,房子里仍然是旧家什。从一个破烂的县城迁到了繁华的都市,我遇到的全是些老头们,听到的全是在讲‘老古今’。母亲,你新生了我这个儿子,你儿子的头脑里什么时候生出新的思维?”周敏也是一个悲剧人物(貌似小说里的人物都是悲剧),拐了别人的媳妇,挨了揍又被整个县城的人耻笑,但什么叫“老古今”,又怎么“旧家什”呢?会处理关系的他却不明白我们的思维里本就装着古人,古人的脑袋里也是有现代思想精神的。为了自己的前途可以牺牲掉自己的对象,为了自己的利益也可以牺牲掉自己的恩师,很明显是一张物质社会自然而然的人性展示图,一如庄之蝶为了巴结市长打赢自己官司而将自己家的保姆柳月送给市长的残疾儿子一样。

比如那头哲学牛对这个城市和人这种动物的反思:“现在,它吃完了嫩草,被刘嫂牵着离开了双仁府沿街巷走去,毛尾就摇来摇去扇赶着叮它的牛虻,不知不觉地又有它的心思了。在这一来世里,它是终南山深处的一头牲口,它虽然来到这个古都为时不短,但对于这都市的一切依然陌生。城市是什么呢?城市是一堆水泥嘛!这个城市的人到处都在怨恨人太多了,说天越来越小,地面越来越窄,但是人却都要逃离乡村来到这个城市,而又没有一个愿意丢弃城籍从城墙的四个门洞里走出去。人就是这样的贱性吗?创造了城市又把自己限制在城市。山有山鬼,水有水魅,城市又是有着什么魔魂呢?使人从一村一寨的谁也知道谁家老爷的小名,谁也认得土场上的一只小鸡是谁家饲养的和睦亲爱的地方,偏来到这一家一个单元,进门就关门,一下子变得谁都不理了谁的城里呢?街巷里这么多人,你呼出的气我吸进去,我呼出的气你吸进去,公共汽车上是人挤了人。影剧院里更是人靠了人,但都大眼瞪小眼地不认识。如同是一堆沙子,抓起来是一把,放开了粒粒分散,用水越搅和反倒越散得开!从有海有河的地方来偏要游泳公园中的人造湖,从有山有石的地方来偏要攀登公园里的假山。可笑的是,在这个用四堵高大的城墙围起来的到处组合着正方形、圆形、梯形的水泥建筑中,差不多的人都害了心脏并肠胃并肺并肝炎、神经官能症。他们无时不在注意卫生,戴了口罩,制造了肥皂洗手洗脚,研制了药物针剂,用牙刷刷牙,用避孕套套住阴茎。他们似乎也在思考:这到底是怎么啦?不停地研究,不停地开会,结论就是人应该减少人,于是没有不谈起来主张一个重型的炸弹来炸死除了自己和自己亲人以外的人。 牛就觉得发笑了。牛的发笑是一种接连的打喷嚏,它每日都会有这么一连串的喷嚏的。但牛又在想了,牛在想的时候也是颠来倒去地掂量,它偶尔冒上来的念头是自己不理解人,不理解拥挤着人的这个城市,是不是自己不是人也没有注册于这个城市户籍的缘故?自己毕竟是一头牲口,血液里流动的是一种野性,有着能消化草料的大的胃口,和并不需要衣饰的庞大的身躯?但是,牛坚信的是当这个世界在混沌的时候,地球上生存的都是野兽,人也是野兽的一种。那时天地相应,一切动物也同天地相应,人与所有的动物是平等的;而现在人与苍蝇、蚊子、老鼠一样是个繁殖最多的种族之一种,他们不同于别的动物的是建造了这样的城市罢了。可悲的,正是人建造了城市,而城市却将他们的种族退化,心胸自私,度量窄小,指甲软弱只能掏掏耳屎,肠子也缩短了,一截成为没用的盲肠。他们高贵地看不起别的动物,可哪里知道在山林江河的动物们正在默默地注视着他们不久将面临的末日灾难!在牛的另一种感觉里,总预感了这个城市有一天要彻底消亡的,因为静夜之时,它发现了这个城市在下陷,是城市每日大量汲取地下水的缘故,或是人和建筑越来越多,压迫了地壳的运动,但人却一点也不知道,继续在这块地上堆积水泥,继续在抽用地下水,那使他们沾沾自喜的八水绕西京的地理,现在不是八水已经干涸了吗?那标志着这个城市的大雁塔不是也倾斜得要倒塌了吗?到那一日,整个城市塌陷下去,黄河过来的水或许将这里变成一个水泽,或者没有水,到处长满了蒿草。那时候,人才真正知道了自己的过错;知道自己过错了,也成了水泽中的鱼鳖,也成了啃吃蒿草的牛羊猪狗;那就要明白了这个世界上野性是多么与天地同一,如何去进行另一种方式的生存了。这牛想到这里,只觉得头脑发疼,它虽然在大街上恍恍惚惚地走着,感觉良好地以为自己是个哲学家了,但它懊丧上天赋予自己的灵性并不怎么多,思绪太杂太乱,一作长思考就头疼,甚至也常常灵魂出壳,发生错觉,潜意识里是拉着一张犁的,一张西汉或是开元年间的钝犁,就在屎壳郎般的小汽车当中被围困了,莫名其妙地望着不断拔节的鞋后跟,找不到耕耘的田野。它对于自己的智慧的欠缺和不由自主的走神儿就长声叹息了。于是,索性在刘嫂牵了它经过一座公园的长墙外的小路上走着时,就扭了头去嚼吃那墙根丛生的酸枣刺。人吃辣子图辣哩,牛吃枣刺图扎哩,气得刘嫂不停地用树棍儿敲打了它的屁股说:走呀,走呀,天不早了呀!”

这头牛在整个小说中是一个很特殊的存在,贾平凹让它构思了一副牛的世界和人的世界的对比。这头牛在贾平凹的小说里也生活的比较痛苦和纠结,因为它经常的头疼脑热,搞不明白人的想法和做事方式,而它又必须生活在这个自己不理解的城市。牛是有灵性的,也懂落眼泪。

我生活过的这三十年中记忆最深的事就有一件是自己四五岁的时候家里卖掉那头老黄牛,它的眼里也是流泪了,我的眼里也流泪了。穷农村里四五岁的年纪,两只大鹅老是追着自己咬,每每这个时候吓的不要不要的,那几只鸭子老是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姿态,唯独那头黄牛,时时用自己墙般宽大的身躯护一下自己,所以和它感情最深。买家来车拉走它的那一刻,我大趴在地上,哭的撕心裂肺……

主人公庄之蝶几乎和小说中他所接触的所有女性都有过性行为,他一直是期盼回归的,他也崇拜魏晋风骨,但文人的骨气在物欲横流的所谓文明面前,丢掉了最后的抵抗力,想回归到田野的那种恬淡又回不去,而西京这座没落的废都里又在进行着诸多如“文化搭台、经济唱戏”这类庄之蝶受不了的自欺欺人的勾当,所以就把自己的心思放在身边能接触到的女性身上,直到所有的事情被牛月清抖搂出来之后,加上西京城里另外三个和自己要好的名人死的死、出事的出事,念想俱灰,身心也就随着南下的火车远去了。

两年前,付老师推荐读读《废都》,看一下文人的丑恶嘴脸。那个时候正是工作出差频繁的时段,没法静心深读,草草的选择性的翻了几页,看不出个一二三来,更看不到吸引自己的写作手法,所以就又还回到付老师的书架上。

一个月前,花了四五天的时间把陈忠实的《白鹿原》读完,感触还是蛮大的,接着又搜索了四年前的同名电影,然后又是豆瓣上的影评书评,发现二十多年前西风劲吹的三大作家的主要著作,除了路遥平凡的世界、陈忠实白鹿原,就剩下贾平凹的废都了。

所以十天前,当当上搞活动,一下子买了200块钱的书,这里面就有毅然决然买下的这本《废都》,既然都评价是好书,那就一定要逼着自己读完。

贾平凹后记里的一句话我感觉特别精彩——“文章并不是谁要怎么写就可以怎么写的——它是一段故事,属天地早有了的,只是有没有夙命可得到。”和陆游所说的“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多么的相似。贾平凹习的明清小说精髓,所以这部小说也一以贯之,开头都是奇人异事,藤藤绕绕慢慢道来。而开头的这些奇人异事莫不象征着后来的剧情发展,也算是另一种命运的归宿,各安其源。

和现在做的行业可能也有原因,有时候我在想,人是不是年龄越大越相信宿命?我们现在聊天也经常在聊,某某时运不济是因为他原来做过什么什么坏事?佛家讲现世报,也有一种说法叫“德不配位,灾殃必至”,那种冥冥中的关系,谁能解答呢?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