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语音学的读后感大全

语音学的读后感大全

《语音学》是一本由朱晓农著作,商务印书馆出版的365图书,本书定价:40.00元,页数:201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语音学》读后感(一):登堂且不易 入室何其难

朱老师这本语音学绝对是非常好的教材。最可贵的是朱老师花了很大力气来辨析语音学史上的概念混乱问题,这对吾等初学之人大有裨益。但是这本书入门还是难,得在前边儿做一大堆的工作看起来才有遇见桃花源的感觉。就比如说相比单纯的用五度调值记调法,我觉得朱老师考虑了发声态对声调的影响提出的三调域四度记调法更加符合语言现实。不知道今后学界会不会更倾向于采用朱老师的记调法呢。

我之前也就看了王理嘉的语音学而已,所以感触没有那么深刻。但是也可以感觉到朱老师的想法是比较前沿的。因为不熟悉这块领域,看起来还是很吃力,十分陌生的国际音标,十分陌生的概念(驰声 张声 清音浊流神马的 完全无力)不禁望洋兴叹:到底是我太自大看早了。估计很少有我这么冒失的初学者,如果谁第一本语音学教材就是《语音学》,建议还是先去读基本的再看看朱老师的论文,然后再来读它。目前,我补课都来不及。

顺便说说学习之外吧。我很喜欢朱老师语言,准确有效,嘴毒心直,针针见血。稍微提个意见:对于传统音韵学训诂学的弊端还是别揭得太彻底了。

《语音学》读后感(二):一言难尽的入土作

简评:奥术魔刃是原动力!术语太过接地气!不适合有先入经验的初学者,只适合配wiki自行食用的一言难尽之作,唯一可取之处就是本土化的一些特殊信息。 比如翘舌音是介于舌端后部齿茎音与下部舌端卷舌音之间的一种特殊的舌尖音(较平的舌端音)。 吐槽:1.学术气味太重,阅读体验不行,前三章基本没有什么实用性,第一章科普先别说,声学和音韵学的知识完全没有必要嘛,人家就是来看看语音学的。

2.发音举例私货太多,不是小语种就是方言,参考性很低,难解到作为例子完全不合格。

3.第四章调音部位的概念不如和制汉字到位,为方言改“齿音”那里真的血压直飚,汉语齿音与英语齿音怎么就不能一起了?“清声”“浊声”概念这么模糊不如用“有声”“无声”;“送气音&不送气音”用“有气音&无气音”不香么。关于术语的命名还有许多要更新的地方,什么“爆音”、“塞音”之流,属实是过于抽象,而且不够雅观,除此之外有些命名还过于传统,比如“舌根音”和“喉音”。

4.第五章调音方法,关于共鸣音的分类很不分明,“边音”和“近音”两个字形这么相似的命名不是混淆视听么,不如就叫“侧面音”和“接近音”,而且“侧面音”是是可以包括“接近音”里的,分“中线接近音”和“侧面接近音”,把这两个音摆在同一级不是很迷惑吗?“流音”和“日音”这两个概念本来是民间的,拿出来用就很不明智,用音译的方法汉字化,还不如叫做“l音”和“r音”,而且如果把侧面音取广义,压根就不应该有“l音”的概念。IPA本来就是一门音素文字的学问,非要用汉字当声母,不如不用,真当人人都学过音韵学呢。 其他: 110页对于齿-龈音的定位有点专断,不如直接归入齿音或者齿齿茎音。对“前龈、后龈”和“龈、龈后”,两种理解的互相套娃,为何不能以龈脊为基础呢,分前后不就行了吗。 119页的表3把主动器官和被动部位弄反了。 128页的表9就算完全照搬维基百科,也还少了二重调音。

《语音学》读后感(三):《语音学》简评

商务印书馆于2010年出版了朱晓农先生的《语音学》。其侧重于从微观上介绍语音学的基础知识,涉及到声波,发声态,调音部位,调音方式(响音、阻音),气流机制,元音,声调,音节学等等具体的方面。两本著作互相参照,试图摸索语音的普遍之理。

二、知识内容

1.语音学的概念

研究语音学,首先需要明确语音学的概念。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语音学致力于研究语言的声音系统,包括其成分、结构、变化及其变化规律。

传统上,语音学致力于训练人们学会听音、辨音、发音、记音的技术,并教会人们怎样去分析研究语音的系统和变化,发现语音变化的规律。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语音学过渡到实验语音学,通过仪器、测量、数字和计算深入细致地进行研究。时下,发展出多种分支,诸如发音语音学(亦称生理语音学),声学语音学,听感语音学,田野语音学和语音类型学,演化音法学等等精细的具体方向。

研究语音学意义颇丰。语音学有助于学好标准音,推广汉民族共同语;有利于从事方言的研究;能对我国文字改革工作予以技术上的援助并在方案产生之后帮助语文教学;对研究少数民族语言,帮助少数民族创立、改进或改革文字和发展标准语工作的给予科学理论指导等等。

国际语音学协会1888年公布了一套力图用于记录世界上所有语言的符号,即国际音标。其原则包括“一音一符”,采用拉丁字母小写印刷体、合体字母、小写尺寸的大写字母、倒排、草体、希腊字母、另造新符号、添加附加符号等方式日益完善,如今最新版于2015年公布。语音学的研究离不开国际音标的掌握。

2.语音学的基础

语音学的基础可划分为三项:物理基础、生理基础和社会基础。

2.1物理属性

语音学的物理基础和物理学的声学密不可分。物体振动,形成疏密相间的音波,产生声音。

学界从四大属性去研究声音:音高、音强、音长和音色。音高是一定时间里音波数或发音体颤动数,以频率计算,单位是赫兹;音强是声音的强弱,以振幅表示,单位是分贝;音长是颤动持续的时间,单位是毫秒;音色是声音的品质,取决于发音体、共鸣器和发音方法的不同。

在语音的物理属性中,还应该了解一些相应的概念:

共振峰带:发不同元音时,由于上声道形状不同,导致了不同的共振频率,表现在宽带图上就是颜色深黑,能量集中。

通过赫姆霍兹管推导出振动频率公式:f=(Cx(2N-1))/4L

相位:对于一个波,特定的时刻在它循环中的位置。是否在波峰,波谷或他们之间某点标度。其是描述信号波形变化的度量。单位为度。

乐音:有一定书目有周期性的音波所构成的声音。反之没有周期性波动的声音是噪音。

基音:频率最低的颤动所发生的声音,其余为陪音。陪音频率是基音频率的整数倍。

共鸣:直接的音波和间接的音波相合而使声音加强的现象,发音体感受颤动数跟自体相同的音波而自然发音的现象。

2.2生理属性

语音的研究,主要涉及到解剖学的相关内容,具体为发音器官(肺、声带和共鸣器)、呼吸器官、喉头和声带。

2.3 社会属性

语音的社会属性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首先,每个民族甚至各民族的各个地方方言都有自己的语音特征;其次,各民族语言或方言各有自己的音位系统;再次,语音的变化服从于一定的变化规则,但是一方面,同样的声音在不同的语言或方言中并不同样的变化,另一方面,同样的语音环境之下的一个音,在同一个地点,也不是在任何时候都发生变化;最后,语音音素本身没有表义的功能,除非结合语言中的词,而词的意义则是人类社会给予它的,这正体现了语言的社会属性。

3.语音的分类

人类的语音可以分为元音和辅音,二者的区别标准主要有三点:其一,气流是否受阻;其二,发音器官的紧张程度和时长;其三,气流的强弱。

生理学上有六种发声态:喉开态、耳语声、喉闭态、常态浊声、嘎裂声和假声。由此定义出“高、中、低”三个调域,进一步将声音分为清声和浊声、驰声类、僵声类、假声和张声、松紧等类别。

3.1辅音

辅音可以从发音方式(又称调音方式)和发音部位(又称调音部位)入手分析。

3.1.2 调音部位

调音部位可区分为主动和被动。

3.1.2 调音方式

辅音按调音方式分为两大类:阻音和响音。

3.2元音

传统上,元音主要按三个生理参数进行描写:舌位高低、舌位前后和唇形圆展。

其中涉及到标杆元音、调音的附加特征(鼻化元音、擦化元音、舌尖元音、日化元音、咽化元音、特殊圆唇元音)、发声附加特征(清化元音、气化元音、嘎裂化元音、长短元音、松紧元音)、多合元音等等概念和声学特征。

4.声调

声调是音高在语言中系统地用以区别词汇意义、具有音位意义、落实在音节上并多于两个的类别。其主要通过三个基本参数来描写:音高、声域、时长。借助于调值和调类进行描写。

传统汉语声调研究采用赵元任先生发明的“五度标记法”:基于听感,描写个人相对音高的标调法,即从[1]度到[5]度把说话人的音高标为五级。朱晓农先生通过声调基频的归一化表达建立了“三域六度的声调模型”,即分域四度制。

其中,朱晓农先生提出了语音调查的基本步骤:首先选取发音人,其次准备字表,再次让发音合作人读字表,调查者录音,最后确定时长、测定基频,采用LZ归一化理论,获得相应的语音结构。

5.音节学

音节是汉语中最自然的单位,也是共时音韵学分析的最核心的概念。音节学涉及到确定音节的成分、系统编制声母表和韵母表、弄清声韵配列、弄清音节结构、编制声韵搭配表和同音字表、理解音位的含义及其有限适用性、使用分域四度标制标调法描写声调、用区别特征表示音韵单位、用规则表示共时变异或音韵推导过程、用表达式表达音韵关系等等。

朱晓农先生介绍了传统的音节划分方法“神韵法”,结构派二分式音节结构分析,二者的区别在于声母是否必需,采取几分式。此外,还有多维分析法。其结构图如下:

6.语言的节律

语言的节律性是逐级逐层分析各级超音段成分。例如,字有字调,即声调;词语有轻声和变调;句有句调,句型和调型。

7.语流音变

一个语音和其它语音组成一串连续的音,这些音彼此影响,产生语音的变化,即语流音变。语流音变有历时和共时的变化。

就共时音变而言,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同化、异化、弱化、增音、减音、脱落、换位、代替、转换、腭化、唇化、鼻化等等。

8.音位和音系学

音位是某个语言中能够区别词义或词的形态的一组有关的声音的最简单语音单位,即具体语言中能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最小的单位。同一音位中出现在不同条件下的一些发音位置或发音方法不尽相同的声音是这个音位的一些变体,成为音位变体。音位变体可分为条件变体和自由变体。

划归音位的原则主要是音质的近似性和当地人语感的认同性,分配上的对立互补性,音系的整齐简洁性,还应考虑历史上的音韵演变和方言上的语音对应。

描写音系学则提出区别性特征理论,经过演变,学者归纳为基本声源特征、次要辅音生源特征、共振特征等十二项对立体。用+、-符号描写每一个特征。

生成音系学则是用数理表达式归纳了音系规则表达的基本形式,诸如:

A→B/C_D

A→/C_D(删除规则)

→A/C_D(插入规则)

三、心得体会

朱晓农先生反复引用钱大昕先生的一句话:“音声之不通,而空言义理,吾未见其精于义也!”不管是专门学习语音学或是其它语言学专业的学生,绕不开对语音学建立完备的概念系统。

语音学主要是从物理角度对声音的属性进行研究,借助实验仪器和大量的田野调查对一个民族的语音或是各个地区的方音进行描写整理,形成系统的音系结构系统。因此,牢固掌握好语音学的基础知识必不可少。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