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西滢闲话读后感1000字

西滢闲话读后感1000字

《西滢闲话》是一本由陈西滢著作,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4.00元,页数:33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西滢闲话》读后感(一):记录

我们觉得无声的悲哀是最沉痛的悲哀,无声的行列是最严重的行列。在孙先生大殡的时候高声的呼号已经是错了,何况那些 呼号的青年们,十个中八个是在笑着。

《中山先生大殡给的感想》

戏剧的成功,必须有剧本,舞台,排演者,演员,及观众的合作,五件缺一样都不成。如果所缺的是第五项,用不着说,自然是完全失败了。失败之后,如有好奇者再要赏鉴一下,也就不可能了。

消息剧院的运动居然到了北京了——可惜是欧美人的北京,不是我们的北京。

我久就觉得,重要的房屋不先检查过,失了东西也无从知道。查过后只登记挂号,不把宝物特别保存,所得的好处,也不过如有失窃,委员会知道什么东西就完了。

主角是很尊严,很有威仪的高僧,我们自然不敢骂他荒唐,可是他如果一味几个学校里的基本教科书里的几章就造成了一个革命,他的头脑也好像只配讲讲经吧。

何况赔款虽然不一定是赔偿实在的损失,但是名义上各国总是说他们受了多少损失才定赔款的数目的啊。

我向来就不信多数人的意思总是对的,我可以说多数人的意思是常常错的。可是,我们固然反对多数因为是多数就压制少数,我们也不承认少数因为少数就有鄙夷多数的权利。

《多数与少数》

中国人的重视物质,世界上的民族实在没有匹偶。然而中国人总是自负的说我们有的是精神文明!

《模范县与毛厕》

《西滢闲话》读后感(二):82. 西滢闲话

2016.09.12-09.21

82.

《西滢闲话》——陈西滢

突然留意一下时间,才发现这本居然看了这么久,还是最近每本书都看得慢了许多也不知道……

先说梁实秋先生写的序。好人物写出的好序总是很了不起的,其性情、其结交、其派别、其褒贬、其大思虑总能见其一二。其一字一句皆有可为。他写三十年前鲁逊和陈西滢之间的些许纠葛,并不多言,大抵写道 :“文学的价值是超越这些一时一地的特殊现象的”。

书本章节分为《西滢闲话》与《西滢后话》两类 :《闲话》说它是闲话是真有闲话的道理的,很有些与你面对面恳恳切切、闲言碎语的味道。内容总算对所见所闻的所感所想,大抵关乎论战、国民品性等等。对戏剧的评论也颇多。总有不平之气,便发不平之言。重在宽厚不忍的态度。

《后话》包括他的一些翻译作品以及在日本的见闻及论见。其中印象颇深的是和国故派的胡适之等人的驳论有些意思。于新文学、白话文的提倡。

态度总是恳切的。

“所以世间伟大 天才的作品,我们非但不能不读,还得浸润在里面。可是我们不是为了要模拟他们的作品,不是为了要抄袭他们的文章,之前为了要增高我们的了解力,扩充我们的同情心,使我们能够赞美自然的神秘,认识人生的正义。”

还值得一提的是,试着去体会梁实秋先生所说的不同散文作家的文字风格与力量,“胡适之先生的的文章明白清楚干净利落,而且字里行间有一股诚挚动人的力量,在叙述说理方面是一个很崇高的榜样。周作人先生的文字,冷落冲淡,而且博学多闻,往往逸趣横生。徐志摩先生文中有诗,风流蕴藉,时常浓得化不开。鲁迅先生有刀笔之称,不愧为‘辣笔著文章’,看他笔下纵横,嬉怒笑骂,亦复大有可观。陈西滢先生的文字晶莹透剔,清可见底,而笔下如如行云流水,有意态从容的趣味。”

334.江苏文艺出版社

2010.1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西滢闲话》读后感(三):重拾失落的文明

近来一直在读《西滢闲话》,这本书如在省图的烟波浩渺之一叶孤舟,默默沉寂的守望着冬夏春秋的时光荏苒,岁月蹉跎、物是人非,年景早已改换了门庭……可书中的精义,连同陈通伯所阐释与理解的民国众生相,在一本薄薄的小册书中,乾坤尽藏,启人心智!胡适之先生手书的书名,新月书店1931年三版,还有那略显粗拙的竖排正体铅印排版,都让我回到了那个令我魂萦梦回的民国……

这本书,在尘世的书架上,静静地度过了人权保障论战、抗战军兴、国共和谈、中共建政,以及兵燹人祸、焚书浩劫……泛黄的书页,以及沉重的文字,都在诉说着历史的细节,还有人世的悲欢、沧桑……观照内心,这本书带给我心灵的震撼,不亚於当年我初读雨果的《悲惨世界》。历史的吊诡在於,尘封的闸口一旦开启,就如源源不断的活水奔涌而来,鼓荡着内心,涤荡着灵魂……

陈源,这个名字,相信从小读着教科书上所载的鲁迅先生杂文的人,都不会陌生。因为女师大风潮的不同观点,陈源被鲁迅先生讥为“正人君子”之流……然而,历史的诡谲,往往难以逆料。中国历史向来以“成败利钝”论英雄,而鲁迅先生由于早逝而被后世机会主义者架上神坛,更是时势使然,亦是鲁迅先生的幸抑或是不幸?我们无意再讨论当年女师大风潮的是是非非,仅从这部《西滢闲话》中所阐释的观念和思想上来看,陈西滢并非如鲁迅先生所指斥的那般刻薄,鲁迅先生至少在这件事上由于自身的利益和观念上的不同,将文战上升到了人身攻击,是不智之行为!陈西滢先生的大度与宽容,更是让人钦佩万分。

陈源对章士钊(孤桐)亦多有批评,虽则是从新文化的角度进行的笔战,但至少说明陈源不是攀附权贵之人。女师大风潮,学生之过亦不可否认。然,在当时的氛围下,左翼思潮的流行,学生动辄“行动”,置学业於不顾,一味追求轰轰烈烈,有时不过是“赶时髦”而已。在开首的一篇“中山先生大殡给我的感想”一文中,陈源写道他当时所观察到的感想,“尤其使我觉得难受的是看见许多十岁左右的小学生也把这四五句口头禅高声的叫着”、“何况那些呼号的青年们,十个有八个是在笑着”。风潮起时风起云涌,落潮之时又如秋风落叶,学生情绪激昂时壮怀激烈,待口号呼过,不过好像是完成一项任务一般,与他们的心灵并无多大实际的联系。联想到当年北大学生为了收讲义费闹风潮围攻蔡元培先生的事实,也就不难理解蔡元培的坚辞之决心了。热情有时会被情感冲晕头脑,理智亦容易受到不明白的因素的控制。这已经是许多人都能认识到的,可在当时,是多么的令人痛心疾首和留下无尽之千古怅叹!

陈源先生的札记、随笔的小文,都是当时载於《现代评论》的“闲话”栏目的,而这些篇幅不一、体裁各异的短小精悍的时文和书评、影评、论说,多见心明性、情理交融,让人读之不免产生“心有戚戚然焉”。而陈源遭鲁迅先生之笔战,还揄扬其杂文集《呐喊》,作为他所推荐的重要现代文学作品,这种气度、雅量,又岂是周树人君所能及於万一的。退一万步讲,就算鲁迅先生所言“有理”,也应心平气和,语调泼辣、愤世嫉俗也未尝不可,可上升到人身攻讦,就殊为不妥!当年,我们所受之教育,只收录鲁迅先生那一篇篇“酣畅淋漓”的“投枪”、“匕首”,却不曾收录一篇胡适、陈源、徐志摩等人的言说,这样的教育,是误导?还是灌输?有识之士,经历过沦陷后教育的几代人,都应深有体会,无需我赘言……

其中,还有关于无锡“模范县”的讨论,更是揭示了国人短视、粗鄙、功利的一面。厕所也是一种生意,更是中国特有的“特色”……想来,源头可以延续四千年的文明罢?另外,对於一战的“参战”、五卅、执政府门前的惨案等与当时时局和情境的观照,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陈源的思想并非食古不化,在人道关怀的前提下,能够有一些不同於当时潮流的“独立思考”,让人不得不佩服陈源先生的勇气和良知。他并不盲目崇外,在列强欺凌弱小之时,也站在民众一边。可是,陈源也犀利的指出另外一个事实,在外人欺侮的情形下,国人倒也容易形成一致,可是,对於内乱与连年军阀、土匪的兵灾,所造成的血流飘杵、饿殍遍野,为什么却不会引起国人的强烈愤慨以及麻木无睹的国民性?这些,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么?

谈及文艺评论、影评、文化现象的思考,陈源先生亦有独特的创见。在一个“趋时”成风的年代,陈源并不仅仅站在东方文明的角度思考问题,而是充分吸取西方文明的养料,但又有独立的思考,并不盲目“崇洋”。这正是陈源先生的可贵之处,是勇于承认中国的样样不如人,不仅在物质文明上不如人,精神文明更是远不及西方。他曾言:“中国人的大错误,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八个字”,他认为,东方一系包括中国、印度的文学,应该和西方欧美文学,交汇融合在一处,“不择细流方能成其大”,只有东西方文明的融通交汇,才能形成文明的激荡和融合,相互受益,相互影响,共同进境,以期达成文明的共性与相异性的并存、交流。

陈源先生推荐的新文化运动的十部著作,其中不仅包括胡适先生的《故适文存》、吴稚晖先生的《一个新信仰的宇宙观和人生观》,还有顾颉刚的《古史辨》,更有曾为论敌笔战的鲁迅之《呐喊》,郁达夫的《沉沦》,徐志摩的《志摩的诗》,郭沫若的《女神》等,甚至还有女性作家冰心、白薇的作品。这样的一份书单,不仅在当时有这样雅量的文艺评论家不多,现时大陆文人的“文人相轻”和攻讦不休,相信他们,睹此更让人羞惭无地。

还有陈源先生对於西医的批评,亦充分反映了他的雅量和公允持中的气度。西医的“试验”本来就不同於中医的经验,当西医以科学为名却不以人命为重的所谓手术,甚至误施手术导致将错就错取出梁启超先生的左肾一事的批评中,说明了陈源先生的人道关怀和人文视角。陈源先生更是大度地把身为将为西医实习生的读者为西医“辩白”的檄文全文发表之后,并没有严厉斥责和教训,而是如长者一辈敦厚的讲理,指斥西医和中医的缺失,更是对不顾民命的无良医德的“医生”进行了道德的谴责。最终既不偏向中医,也不完全否定西医,只是对医德不良的所谓“医生”和政客栖居於“东交民巷”之所的德国医院的行径进行了严厉的指责,但又不失理性,免於受到情感的摆布,多么令人感佩!

话不絮烦,有心者可以通览此书精髓,以充实我们那贫瘠、荒凉的心灵沙漠。重拾失落的民国,那里,有我们本应有的气度、雅量、伦范,更有那灿若星汉的学术大家的真知灼见。深铭陈寅恪先生輓王国维的名句: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历千万祀,与天壤同久,共三光而永光!人文之辉和人道关怀,永系於灵魂深处……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