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晚清政治革命新论》经典读后感有感

《晚清政治革命新论》经典读后感有感

《晚清政治革命新论》是一本由郭世佑著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80元,页数:45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晚清政治革命新论》读后感(一):变革时代,辛亥革命100周年

书是从朋友那里借的,着急归还,只匆匆跳阅一遍,不敢对书的内容妄写评论,只在此留下痕迹,记录自己有看过此书而已。

先是在网上看张黎导演的电视剧《走向共和》,对清末以及民国初期的历史产生兴趣,尤其对其中众多的历史人物兴趣犹大,李鸿章,慈禧,光绪,荣禄,袁世凯,孙中山,梁启超,还有那个山河破碎却又孕育无限生机的大变革时代。

《晚清政治革命新论》,书如其名,确有诸多新观点的提出,对传统史学观点有颠覆,但仍觉得作者态度过于谨慎,顾虑太多。

《晚清政治革命新论》读后感(二):看来看去,理性其实还是有主观成分的。

这本书我看的时间并不是特别的长,但是印象不可谓不深。怎么说呢?这里试阐述一下。首先,作者其实很大程度上在他的成长经历中的那种由于所给他造成的某些心理上的创伤,使得其在日后的学术道路上带有某种受害者的情感。那么这种情感好不好呢?当然好,因为在学术研究中这种情感往往会使人更加的清醒,或者说更加对于将要研究的对象有跟谨慎的观察视点或视角;当然,缺点也是很多人都说过的,一是容易陷入一面倒,也就是“非即是”的漩涡中,然后就是容易剑走偏锋,出现评价的彻底片面化,这点其实和第一点差不多的,主要是一个总观点和各项细观点的否定程度问题。不过从书中对于太平天国以后各次政治思潮和运动的描述以及观点的阐述来看。证据已经论据应该都是确凿无误的。所以这方面的担心笔者似乎还是多余了。其次,作者在论述中其实很隐蔽的从历史角度对于后来的历史可能出现的史实预演给予了某种不太容易让人捉摸的暗示,当然,这种感觉也许只是笔者在阅读过程中的某种一厢情愿而已。不过结合前文所谈到的关于作者对于自身成长经历描述时所带有的某种不太易察觉的悲愤感,其实是不难发觉的。最后,不管怎样,我在标题中也谈到过,理性毕竟是还带有主观成分的,虽然笔者对于郭教授的大部分观点是持赞成态度的(毕竟其中很多观点也是笔者在一直以来的对于历史的学习过程中所积累但是又往往不得其解的地方而被作者所破解),但是某些过于言之凿凿的地方似乎还是有些需要细加研究番,笔者对于该书毕竟也是通读,并没有适时的给予笔头功夫,来日有机会一定会重新给予学习的。

《晚清政治革命新论》读后感(三):又新又旧的新论

说此书是新论,原因有二,一,本书提出了对太平天国的质疑,通过民间的史料来论述民众对太平天国并不如何支持,而是太平天国及其附带的所谓造反者带来给民众的往往是破坏和恐惧,进一步提出易姓革命能否称为革命?革命又是否一定需要暴力?进一步论证清末宪政改良其实也是一种革命,不流血的进步革命

二,本书提出了一些长期来以孙文为正确于否评价的质疑,清末梁启超和革命党之间的论争,长期以来两党的结论是革命党胜利了,而本书提出梁启超后来未对革命党抨击进行还击,原因是清政府立宪预备,梁投入精力到北京去了.革命党人采取野蛮流氓式的殴打破坏来对待改良派,来对待不同观点,本质上也根本谈不上什么胜利.双方论辩都阐述清楚了自己观点,革命也并未因此盖过改良观念,事实上梁任公在清末一直是文笔影响最佳的人物

另外,本书对孙文的领导能力和独裁作风做了否定,长期以来两党革命历史观以孙文正确于否为标准,而对章太炎,淘成章,张继等反孙派革命党人做出否定,把同盟会的分裂全归咎于反孙派,把无条件的支持孙文的黄兴归为正确,本书完全提出了否定的观点

本书指出,孙文在革命党里长期作风独裁专制,为很多老同志所否定,也正是因为孙文的拉拢会党的边地政策的错误,导致了革命党人的一系列失败.而同盟会的最终分裂也和孙文的专治独裁有关,孙文竟然自己提出同盟会已经不存在了,自己要到南洋另组山头,这种同盟会会首自己分裂否定组织的行为是绝对的不负责任的行为,孙文的种种错误和专制独裁导致了同盟会的分裂,孙文应该对此此承担责任

本书进一步提出,黄兴的无原则的对孙文的谦让,不是什么正确的行径,而恰恰是助长了孙文的错误和独裁.黄兴最后悲剧性的结局也证明了这一点,由于不认同孙文的压手印般的独裁专制手段,孙党采用卑鄙的手段对黄兴进行人格攻击和侮辱,并试图在历史中完全抹杀掉黄的贡献和作用,黄兴是革命党人的周某某,他的悲剧恰恰是和周所陪侍暴君造就的结局一样

另外,本书指出,孙文训政思想不是什么共和失败后产生的,而是在清末就已经形成,也就是他认为中国的人民素质不能实现共和,只有他才有资格实行训政时期的独裁,也就是独裁思维的诞生并非是共和失败后的结果,而是早有源头

本书的不足之处在于,他在谈论了上述新意之后,又试图重新阐述孙命观点的正确性,这降低了本书的新意,但我们完全可以理解,因为这本书出书的年代能做到这样已经非常之不容易了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