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金山读后感精选

金山读后感精选

《金山》是一本由張翎著作,時報文化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NT $380,页数:57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金山》读后感(一):睡前別讀

再无尽的太平洋,却怎么也拗不过心里边上那一把执念。

在要買上通往彼岸的那張機票時,我翻開了這本書,打亂了我整個禮拜的作息,是那麼樣一個滲透進身體縫隙的故事,在阿法的掌間鋪天散地的漫開,揪心的哭泣著,在無聲的月夜裡,點上一根菸,祭拜著。

《金山》读后感(二):无标题

故事真的好故事,能去为这一段华工历史写一段见证,作者真的是有心之人,有承担之人,书也值得推荐。历史跨度这么大,作者也非华工家乡人,写的能收住已属不易,毕竟是创作。但是文风起承转合不流畅,感觉电影般跳跃,好像是为了剧本做准备;详略也不够不自然,刻意的描写比较多;有些情节为了迎合大的历史背景,安排的也过于生硬。

《金山》读后感(三):讀書筆記-《金山》

一齣在大時代下早期華人在加拿大奮鬥的悲喜劇,橫跨五代的悲歡離合。

文化語言生活上的差異註定了早期華人和白人的誤解和衝突。當初白人看華人半邊光腦瓜留著齊腰的辮子覺得不可思議,覺得華人的食物也很詭異奇怪,比如黑漆漆的皮蛋就被白人稱作千年蛋(thousand-year eggs)。早期華人將大部份經濟收入寄回國內,低廉的勞動力和節儉的生活方式換來了白人的鄙視和抵觸。而華人在這片廣闊的土地上,社交圈子只限於這片唐人街。

方家兩代人懷著改造國家的理想,從賣洗衣店贊助維新、剪辮子支持洪門、捐獻巨額的意外之財給民國政府購買飛機、獻出學校公私合營,無奈一切的努力在政權更迭、政治亂流下如煙散盡。正如女主人對49年后的政權持觀望態度,因為每一個新政府都說過為百姓著想,可是……金山人一個毫子掰兩個花、死慳死做化作國內的碉樓田產,終於在土改瓜分,落得家破人亡。

這樣的階級鬥爭,我聯想到納粹對猶太人的屠殺。同樣由政權鼓動的對某一群體的憎恨,對其妖魔化,子孫後代也不能倖免,正如“地主”的子女還是地主,只要流著猶太人的血就還是劣質民族的一份子。結果是“階級”“種族”受到清洗,財產非法充公,造就無數人間悲劇。

加拿大出生的第四代方家人爲了擺脫早期華人遭受的種種歧見,離家出走后刻意遠離華人的社交圈子,讓混血的女兒融入主流文化,老來對父親的內疚促使她叫女兒來訪華尋根。我感覺身邊不少的1/4混血華人大多是祖母或者外婆是華人,大概是宗族文化遺留的產物,男方無論如何也要找個中國女人傳宗接代。

早期的北美排華現象經已成為歷史,現在加拿大宣揚多元文化的共存,種族主義(racism)已經成為了一個忌諱的字眼。反觀內地經濟快速增長的今天,人們更加要警惕激進民粹主義或者大漢族主義的氾濫,不要重蹈覆轍。包容理解是社會進步的基礎。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