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远路去中国读后感摘抄

远路去中国读后感摘抄

《远路去中国》是一本由祝勇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76,页数:323,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远路去中国》读后感(一):马可波罗与内蒙人,同向而行。

无须为他们的暴行辩护,也无须为他们的功勋津津乐道。 公平地说,他们是一群兼具了勇士和魔鬼特质的人。 梦想的成长首先要归功于敌人鲜血的浇灌,弱肉强食的生存环境训练了他们的利爪与狼心。 ——《远路去中国》

这本书的作者叫祝勇。 十年前,我在图书馆里读了他的两本书,一本是《北方·奔跑的大陆》,另一本是《江南·不沉之舟》。 他的文笔优美,讲故事时语句优美,在每一个静默阅读的时刻,都能感受到文字深沉的力量。 掩上书卷,我能看见巍峨的长城,石砖上有寒风刻下的痕迹;也能看到水乡里,乌篷船上戴斗笠的渔人。 这一本书,目光放的更远,从开篇讲马可波罗西行的万里行程,再到忽必烈、成吉思汗金戈铁马踏上欧洲的征战。 人类的步伐踏在不同地区的土地上,都会留下印迹。漫游者的兜里揣着黄金和遥远国度的故事,征战者在群马奔腾之后,给欧洲留下可怕的寂静。 想起一句唐诗“青山一道同风雨,明月何曾照两乡”。当浑圆的月亮悬挂在墓顶,皎洁的月光缠绕磷火,不能回家的异乡人 ,灵魂与墓上的清辉缠绕,仿佛是困在历史里的噩梦,挥之不去。 这也是我特别推荐这本书的原因——在讲述历史的同时,用文字传达出的宿命感。 我曾经在呼和浩特上了三年学,期间去过鄂尔多斯两次,第一次进到了成吉思汗陵里,看见了描金的壁画,闻到了敖包上浓浓的奶香。第二次时是热闹的五一,慕名而来的游客熙熙攘攘,警戒线长长的圈起庙宇,陵墓变成了景点。 成吉思汗陵是草原上最高点,能看到广阔的草场。传说成吉思汗死后,他被埋在征战过程中马鞭掉落的地方。一万匹骏马跑过,撒上草籽,此后再无人找得到他的尸身。 在特别困难的年代,守陵人用马车拉着他生前穿过的铠甲,走过草原的每一个部落,以求供奉。为了感念他们的坚守和信仰,在新中国成立后 ,守陵人成为了有国家编制单位世袭的铁饭碗。八百年的坚守与传承,信仰和忠义庇佑了他们的后代。 再回首,看历史。整个世界屏住气息,倾听蒙古人的长调。 是呼麦。 刚听见时,会有一种阴森恐怖的意味。但再次听到后,只觉得这是和蓝天一样高远,和草原一样广阔的咏叹。每一次倾听都能将灵魂向辽远的地方推去。 而书中的原话说的是: 每当长调在草原上回响,蒙古人的骨头里的血性就会被点燃,让人有飞升之感。 多少年中,蒙古人就是吟唱着长调,纵马在昼夜间穿梭,远走天涯。

《远路去中国》读后感(二):马可波罗与内蒙人,同向而行。

无须为他们的暴行辩护,也无须为他们的功勋津津乐道。 公平地说,他们是一群兼具了勇士和魔鬼特质的人。 梦想的成长首先要归功于敌人鲜血的浇灌,弱肉强食的生存环境训练了他们的利爪与狼心。 ——《远路去中国》

这本书的作者叫祝勇。 十年前,我在图书馆里读了他的两本书,一本是《北方·奔跑的大陆》,另一本是《江南·不沉之舟》。 他的文笔优美,讲故事时语句优美,在每一个静默阅读的时刻,都能感受到文字深沉的力量。 掩上书卷,我能看见巍峨的长城,石砖上有寒风刻下的痕迹;也能看到水乡里,乌篷船上戴斗笠的渔人。 这一本书,目光放的更远,从开篇讲马可波罗西行的万里行程,再到忽必烈、成吉思汗金戈铁马踏上欧洲的征战。 人类的步伐踏在不同地区的土地上,都会留下印迹。漫游者的兜里揣着黄金和遥远国度的故事,征战者在群马奔腾之后,给欧洲留下可怕的寂静。 想起一句唐诗“青山一道同风雨,明月何曾照两乡”。当浑圆的月亮悬挂在墓顶,皎洁的月光缠绕磷火,不能回家的异乡人 ,灵魂与墓上的清辉缠绕,仿佛是困在历史里的噩梦,挥之不去。 这也是我特别推荐这本书的原因——在讲述历史的同时,用文字传达出的宿命感。 我曾经在呼和浩特上了三年学,期间去过鄂尔多斯两次,第一次进到了成吉思汗陵里,看见了描金的壁画,闻到了敖包上浓浓的奶香。第二次时是热闹的五一,慕名而来的游客熙熙攘攘,警戒线长长的圈起庙宇,陵墓变成了景点。 成吉思汗陵是草原上最高点,能看到广阔的草场。传说成吉思汗死后,他被埋在征战过程中马鞭掉落的地方。一万匹骏马跑过,撒上草籽,此后再无人找得到他的尸身。 在特别困难的年代,守陵人用马车拉着他生前穿过的铠甲,走过草原的每一个部落,以求供奉。为了感念他们的坚守和信仰,在新中国成立后 ,守陵人成为了有国家编制单位世袭的铁饭碗。八百年的坚守与传承,信仰和忠义庇佑了他们的后代。 再回首,看历史。整个世界屏住气息,倾听蒙古人的长调。 是呼麦。 刚听见时,会有一种阴森恐怖的意味。但再次听到后,只觉得这是和蓝天一样高远,和草原一样广阔的咏叹。每一次倾听都能将灵魂向辽远的地方推去。 而书中的原话说的是: 每当长调在草原上回响,蒙古人的骨头里的血性就会被点燃,让人有飞升之感。 多少年中,蒙古人就是吟唱着长调,纵马在昼夜间穿梭,远走天涯。

《远路去中国》读后感(三):外访看中国

以马可波罗、利玛窦、马戛尔尼、呤唎、绿蒂五个外国代表人物在不同时期到访中国,从1271年忽必烈开始到1914年紫禁城展览清宫珍藏文物直至龙椅归位,祝勇用他最擅长的“讲故事”方式回顾历史。

书中涉及的历史事件很多,提到的历史人物更多,大多不是经常提及的,尤其是外国人持续不断地来访中国,每个时期、每个朝代、每个节点的不同,都有其来访者的目的、喜好和选择。

中国源远流长的文化和根深蒂固的思想,是强大和没落的象征和因素,有其正反两面性。中国人当时的腐朽和自我安慰的幻想,是遭受衰败的诱因,给了外侵足够的空间和机会。思想的影响胜过任何形式的侵略。

以史为鉴,无论是国家还是个人,在当今时代也该经常反思、善于总结、适时改变,才可避免“重蹈覆辙”。

祝勇的文字依旧似小说、似历史、似文学作品,此书的参考文献很多,许多外国资料可以进一步了解外国人眼中的中国。

书中的插图是此书的亮点。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