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开往远方的列车》读后感锦集

《开往远方的列车》读后感锦集

《开往远方的列车》是一本由文:[美]伊夫·邦廷 / 图:[美]罗纳德·希姆勒著作,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29.80元,页数:3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开往远方的列车》读后感(一):放手也是爱

很感人的一部作品。每个孩子会面对不同的人生,是福是祸,是团聚还是别离,我们无法预测,只有藏在心底的那份记忆,温暖着往后的日子。

在人生的列车上,祖父母们会离去,爸爸妈妈也会下车,只有自己一路向前,奔赴远方。

孩子啊,爸爸妈妈没法给你金山银山,只能让你拥有爱、和爱的记忆,滋养出幸福的种子。

《开往远方的列车》读后感(二):开往远方的列车

周末给一一讲了两次这本书,一一同学评价爸爸讲的比我讲的有感情,在讲的过程中,心里酸酸的,甚至一度有讲不下去的感觉,从“圣克里之家”出来的孤儿孩子们,每个孩子都渴望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一一问我,玛丽安为什么不等她的妈妈来接她,而要和白太太走了。我不能很残忍的告诉她,她的妈妈不会来接她。但是我会告诉她,妈妈会一直和她在一起,我的宝宝。

《开往远方的列车》读后感(三):妈妈,我来了!

《开往远方的列车》是一群孤儿找妈妈的过程,其中一个小女孩叫玛丽安,她不漂亮,不可爱也不会甜甜地叫陌生人为妈妈。她期待亲生妈妈在这条开往西部的列车的某一站把她拥入怀中。可这希望终于落空了,最后她走进了一对老夫妇的家庭。这是一对有爱的老头和老太太,老太太自叹:有时候,你最后得到的会比你原先想要的更好。

《道德经》有云:善之与恶,相去若何。在事物发展的初期,善恶难辨,这时,恶可能看上去更善。玛丽安的妈妈给了她生活的期盼,却最终辜负了她。这对老夫妇和玛丽安是在无奈之下的选择,他们想要个男孩儿,而玛丽安想找亲生妈妈。但最后,他们在一起了,也许他们将开启美好生活。

亲情如此,爱情也是,有时候,你最后得到的会比你原先想要的更好。

《开往远方的列车》读后感(四):我们每个人都是玛莉安

给学生看的插画本,今日份的温热动容。

开往远方的列车上,十四位孤儿等待认养。过了一站又一站,孤儿玛莉安始终没人收养,列车继续开往远方,直到最后一站,一位矮矮胖胖的女士决定收养玛莉安,玛莉安把妈妈送给她已经发黄的羽毛插在女士的帽子上。

我们每个人可能都是玛莉安,等待妈妈回来接自己,守着那根发黄的羽毛,守着那份早已被遗忘的诺言,“以为你是故乡,你却推脱,让我流浪”。

可是看到其余的孤儿说好听的话取悦领养人,逐一被带走,最后只剩下了自己,也曾有过怀疑和刺痛“看起来也没人要我”。直到最后一站,只剩最后一站,遇到了白太太:

“玛莉安,你现在准备好了吗?”

“我准备好了。”

然后郑重地把那根羽毛插到了属于自己的地方,妈妈不会回来了,但是生活会继续。

故事的结尾有这样一段话:“有时候,你最后得到的会比你原先想要的更好。”愿你我,都能拥有这样的有时候,都能在列车的尽头,找到心灵的停留。

《开往远方的列车》读后感(五):你准备好了吗?

专程为了送14位孤儿到美国西部,列车挂了一节特别的车厢。

生活在一起的孩子们,隔了布幔换下新衣服,这样下车再穿上的时候,或许能更漂亮一点,更招人喜欢,或许,也就能遇上一户好人家。

如果遇到了好人家,那么即使仅仅抓着的手,也要硬生生地掰开,从此,也许再也不会再见了。

就算,他们真的就是为了劳力而挑走了强壮的男孩子,也无可奈何,自欺欺人似的,威胁着:我们会派人来看这些孩子过得好不好。可还是放开同意书……

最后一站了,可是妈妈还有来,白色羽毛已经发黄,头发乱得一如心思,护送孩子们的卢小姐替最后一个不好看、不健壮的大姑娘梳好了头发,可是她还没有准备好。

迎接最后一个孩子的老人家们,显然也没有准备好,他们想要的是个男孩子……

也许吧,再怎样的焦急、漫长的等待,等不来心中的念想,

可或许,

最后得到比希望的更好呢?

愿悲伤不再漫无天日,

愿热爱永存心中,

如果生活宣判了不幸,

那么,你准备好live with its 本来面目了吗?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