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亲爱的木木读后感精选

亲爱的木木读后感精选

《亲爱的木木》是一本由木木著作,花城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9.00元,页数:269,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亲爱的木木》读后感(一):醍醐灌顶

之前买了木范情书,后来发现原来还有这么一本。高兴,所以下单购买。

文字还是那个风格,比较适合醍醐灌顶。

感情的事情,有时还是自己比较知道,一旦看中了,九牛也拉不回。一旦放下了,千金也不回头,就这么回事。

《亲爱的木木》读后感(二):珍惜别人的爱和信任

木木擅搞黑色幽默。文笔构架就很波澜壮阔。以冷眼旁观的姿态调侃。但这本书,与其说,解决情感困惑,不如说是一本批判情感现状的文集。

若是真的给木木说纠结多时的大问题,木木的答复文会把写信人给弄哭吧?很显然,她似乎把所有诚意当笑话。。当然有些写信人的“诚意的困惑“确实像个笑话。

《亲爱的木木》读后感(三):可爱的木木

最初注意到木木是在《南方人物》的专栏,木范情书是我每期第一个看的栏目。她的专栏被集结成这本小书。只看文字,一度怀疑木木==连岳。但是由于性别差异,估计确实不是同一人。。。不过文字的犀利和冷幽默确实和连岳不相上下!当然,作为感情专员,木木也不缺乏温馨的提示和建议。可以说是一本相当可爱的书。

《亲爱的木木》读后感(四):答信也是人生观

看过很多人的答信专栏,甚至自己也答过信,虽不多,但一来一往的表象下的心态有所体会。关于答信是否能够解决别人问题的疑问我也产生过,但很快便感知应该不能,因为没有人发感谢信表达做了正确选择后的喜悦心情。我回想起自己有烦恼时的状态,更多的只是想倾诉而已。拿不定的主意听了别人的意见还是拿不定,因为那时已丧失了很多判断能力。其实解决不了问题,依然会有很多人写信求助,因为生活中总不缺碰到问题没了主意的人,但答信能够出书的就是答信人的水平了,她能答的让人脱离问题引向更深的思考。

所以这是一本什么书呢?在我看来是探讨人生态度、价值观、生活方式的书。人在面对问题时展现的状态挺能折射此人本身的,精彩的是木木的解答把原本单一的就事论事推演出了生命的意义。散落在各处针对具体事件的片段意见其实是有内核的——那就是人应该怎样活着。

《亲爱的木木》读后感(五):拿外科手术刀解剖爱情这头怪兽

瓦尔特•本雅明有本著作叫做《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作为法兰克福学派的重要人物,本雅明当然是从现代性的角度批评工业化和批量生产对艺术带来的灭顶之灾。真是太没有幽默感了,在读这本诙谐与欢乐齐飞的《亲爱的木木》时,我居然很不识趣地想到了这本书。原因可能是这样的:书信中包罗万象的疑难杂症,让我想到了批量生产的爱情这样类似的偏正短语。

木木说,自从开设这个专栏后,她从知道很多事情的热线主持人变成了几乎没什么不知道主持人。真心要感谢这个波澜壮阔时代里这片神奇的土地。看一封封来信,本来对于当事人来说简直可以算是一出悲剧的事,居然读着读着冒出了很多喜感。内心真诚地os了一万句罪过罪过。不过,读到最后也会很有画面感地在脑海里合成一张图片:我们都是一根绳上的蚂蚱。这根绳子叫做锅碗瓢盆的烟火生活。

我们当然知道婚姻制度真是万恶的。但是真遗憾,在我们的有生之年几乎看不到它会被消灭的可能性。所以怎么办呢?还是拿起那把外科手术刀来解剖爱情这头怪兽吧。

木木的幽默大概在于她从制造问题解决问题的角度,把爱情这个人类永恒的难题三下五除二地就切割清楚了。你看,这里是胳膊,那里是大腿,应该这么拼的,目前你是接错了。现在知道了吧?那好,你自己动手。

真是奇怪。本来每个人的命运都无法复制的,所以每个人都应该按照自己的轨迹走,唯一需要鞭笞和拷问的对象就是上帝这个大爷,但是好像每个人又很迫切地想要从别人那里知道一点关于这个世界的真相,或者解决问题的途径。难道说这世界真有普世真理,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逻辑?也许吧。那么我就开始操心这样会不会让我们一不小心变成别人的生命副本了。后来看到每个人在问完热线主持人之后还是接着困惑、迷茫、扮忧郁,以及犯贱后,基本上我的这种顾虑也就消除了。

爱情到底有多难?找到相爱的人的几率有多高?找到相爱的之后并且还结婚了的有多少?结婚之后还不离婚一直看着对方牙齿掉光的又有多少?这个数列应该递减得让人汗颜吧。按理说,人生就是应该找个相爱的人去过欢乐的生活,如果找不到相爱的,至少要有一方的情感付出然后另一方在某些方面进行弥补以达到一种平衡。情感里的平衡才是维持这种长久关系的根源吧。那么这些匪夷所思的疑难杂症应该都是一种不平衡吧。

看这本书其实情绪是一波三折的:由“天哪,怎么会有这样的事”,到“木木真幽默真有双犀利的眼睛啊”,到“哎,怎么又有这样的人,没劲”,到“咦,按照木木的说法,感情这件事根本和吃喝拉撒一样嘛,都是常规和技术活,没什么高深的,怎么能这样践踏高贵而不食人间烟火的感情呢?”但是读完全书,印象最深的是木木说的这句话:我一直认为两个人在一起,是为了让对方在这个世界上生活得更容易一些。好了,什么都不用说了。中心思想已经在这里。尽管活得容易一些这句话看起来没那么形而上和莎士比亚范儿,但是如果不是因为那么点爱在那里,我又凭什么给另外一个人的人生制造便利和温暖呢?所以爱情依然是这里的通行证。

之所以会觉得木木把感情这回事当作了技术活,并且像冷静的外科医生解剖尸体一样来对待它,其实也有这个时代的不可爱。有什么办法?连30岁不结婚这么私人的事情都变成了有全人类带着同情的表情指着你的鼻子说“剩女”的时代,我们可怜的话语权就那样被暴徒们抢占了。连自己和对方见过多少次面之后可以牵手拥抱接吻上床这样的事情都要从技术上考虑一下对方可能会对自己产生的负面评价上先来做个预估,感情这件事还能怎么可爱呢?在大家都忙着赶时间的年代,如果不对眼,那就都别浪费对方的时间了,赶快去找下一个。这么说来当然是批量生产的爱情了。既然是批量,出了问题也就好办了。所以好吧,批量生产的爱情我们是不能怪热线主持人的。

如果你已经把自己的人生定义了,那么就不能怪热线主持人顺着你的思路把你定义了。如果别人给了你建议,你还是觉得去香格里拉或者西藏扮个忧郁会更适合自己,那你可以接着走自己的路让主持人去打的。反正人生的终极难题最后还是会回到你自己这里,你逃不掉。

所以,我还特别喜欢木木在序言里写到的一个高三的小朋友。她说:我们家订报纸了,我看到你,你是解答情感困惑的,我没有困惑,有也不告诉你,只是希望能认识你,另外,很多时候他们只是自寻烦恼,对吗?一个十几岁的小孩,就能这样明晰地把自己的人生和别人的人生一刀两断,多么难得而可贵的品质啊。所以木木给这个小孩回信说:you are cool。接着她说:生命太可贵太偶然了,以至于你不能犯下将一个生命与另一个生命混为一谈的错误。生命的意义在于你感觉到自己活着、你发现自己是谁,而爱、友谊、甚至麻烦,是帮助你找到自己的必经之途。所以,是不是可以说那些拒绝麻烦或者在麻烦面前找不到出路的伙伴们,是不是还行走在“我究竟是怎么样的我”“我要不要弄清楚我到底是谁”这样的路上?

但是看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收获既不是这个高中生,也不是木木,而是:以后我有了孩子,我一定让ta从小就熟读佛洛依德大爷而不是莎士比亚大爷,从中学就开始恋爱而不是硕士毕业后。如果ta在解决自己人生难题的路上走得那么跌跌撞撞和不争气,在扮忧郁和很傻很天真方面天赋异禀,我会真心觉得自己的人生很幻灭并且忏悔我的前生究竟做过多少缺德的事情以至于老天爷要这么惩罚我。而ta的命运一定是被我送人。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