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兔子先生读后感锦集

兔子先生读后感锦集

《兔子先生》是一本由师永刚 / 贝小戎著作,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6.00,页数:345,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兔子先生》读后感(一):想象之外

作为性解放的开启者,成功打破清教徒传统所带来的性压抑,却因为潜在的“物化倾向”被女权运动一再抨击。十分有趣的是,高龄文青休·海夫纳的继承人是其女儿克里斯蒂•海夫纳。健康活泼的兔女郎与泥潭深陷的越战,构成一幅绝妙的生殖欲望(生存)与毁灭焦虑(死亡)相交织的画面。只可惜,Playboy对于我们只是活在东方人想象之外的禁语与历史之内的呓语。

《兔子先生》读后感(二):不出彩

以《花花公子》这本备受争议的杂志为选题,本来是很新颖的。而且,看得出来编者在“编写”此书之初,是对它有很高的期待的。书中图片资料很丰富,但是文字就很牵强,按时间顺序一一道来,有些乏味。之前买过一本《切格瓦拉画传》,也是这个问题。

我本来就对以西方文化为主题的中国作者不抱好感。或许是从小到大耳濡目染的文化氛围所致,无论多么好的主题,多么有西方特色的主题,他们几乎都能写出来一股子东方味,这就让人很反感,就像是在国外买到“中国制造”一样让人泄气。最了解西方文化的人,自然应该是西方人,还有谁比自己更了解自己的呢!如果把这个题目丢给一个西方媒体人做的话,估计会很出彩的。至少现在是这样想的。

或许有人辩解说,这书就是以东方视角解读西方文化的。但读者都是冲着了解西方文化去的,既然我们读者已经是东方人,干嘛还要了解那个所谓的“东方视角”?每个东方人看西方,就已经是东方视角了嘛。

ps:这本书的优势在于,装帧还可以。

《兔子先生》读后感(三):又两个遗憾

不能真正地翻阅《花花公子》固然是一个小遗憾,却也没什么了不起。就像我们无法阅读到《纽约客》、《时代》、《经济学人》等杂志一样,都不过是一个又一个的遗憾。但遗憾累积得多了,让人不禁怀疑生活是否就是遗憾叠加着另一个遗憾?!

这本书最大的价值安置于这样一个现实基础之上——我们买不到,也看不到Playboy的原版杂志。虽然可以通过这本书做成的透镜依稀看到、读到《花花公子》这本世界知名杂志的一些“趣闻”,但我们看到的依然只不过是透镜而已。

书的内容固然围绕《Playboy》展开,但读来感觉芜杂不见脉络。叙事的主视角有时在第三人称和第一人称之间跳跃,有时翻译的痕迹明显。虽然必须承认作者350余页的编纂工作不是一件易事,但遗憾——又一个遗憾——在于辛苦与价值似乎并不等量。想想看一半的篇幅填塞以《playboy》的照片或图片,余下篇幅的一半(至少)填塞以翻译的资料文字......总之既不新鲜也不有趣。

若以为通过此书可解“不识庐山真面目”之渴——岂不又是一桩大遗憾~~!呜呼哀哉,哦弥陀佛。

前面这些总括起来可谓一个遗憾吧,第二个就是本书的定价过于昂贵了——相对于其不怎么样的内容而言。

《兔子先生》读后感(四):至少,我们应该了解这些

在我成长的年代,花花公子这个词语毫无疑问充满贬义,虽然我们都没有见过《花花公子》杂志,但有人告诉我们:那是色情杂志,是腐朽的资本主义的玩意儿。

然而,这个腐朽的资本主义到现在还没烂掉,腐朽的资本主义的玩意儿《花花公子》竟然活到今天,看来色情的确具有永恒的生命力。

读完这本《兔子先生》,我才真正知道《花花公子》到底是一本什么刊物。

赫夫纳在1953年的《花花公子》创刊词上说:“我们应该享受这样的生活:在自家公寓中,调上一杯鸡尾酒,准备两份开胃小吃,唱机里放上一段背景音乐,邀请一位红粉佳人,静静地谈论毕加索、尼采、爵士乐,还有性。”

现在看,这段话的确表示出一种生活态度,一种享受生活的态度。赫夫纳以他的方式对50年代沉闷的清教徒生活发起了冲击。就这一点说,他是成功的。当然,作为媒体,作为经济上看,更是成功的。

然而,《花花公子》真的是色情杂志吗?

看完全书,带给我们的其实并没有多少情色,与我们现实中的洗头房等等相比,这里的插页只是表现出邻家女孩的性感,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表现出的是女性在性问题上的觉醒,用赫夫纳的话说:“好女孩也需要性”。

与赫夫纳的观念相比,在性方面,我们的观念显得是异常的黑暗、扭曲、不敢见光,,,,至今如此,只能偷偷的,偷偷地

这本书从纵横两方面,对赫夫纳的《花花公子》进行了介绍:

纵的方面以时间为坐标,对花花公子50多年变化进行说明;

横的方面,则就长耳朵的性感兔子、美国“当月玩伴”、花花公子赫夫纳、花花公子模型:大人物、网络色情标签五方面进行介绍,其中赫夫纳的文字及选录的访谈颇可一读。

读完全书,文字部分实在一般,梳理并不清晰,这大概是两位编者功力所致。

但大量的图片,还是值得一看,值得了解。

至于《花花公子》的影响,仅厄普代克的《兔子四部曲》即可窥其一斑,那个兔子未尝与《花花公子》的标识兔子不无关系吧

《兔子先生》读后感(五):《兔子先生》

《兔子先生》

中国人最熟悉的美国杂志是《读者文摘》,其次是《国家地理》然后就应该是美国的《花花公子》杂志。

二十年前我上学的时候,《花花公子》就是色情的代名词。这么多年过去了,这个印象都无法改变,直到看完了这本书,才知道《花花公子》里面还有很多有品位的小说散文,包含内容很广,许多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都曾在上面发表过作品,因为《花花公子》的稿费非常高。其实现在看来,《花花公子》根本算不上色情杂志。英国的《阁楼》、香港的《龙虎豹》拿才是真正的色情刊物。

现在网络时代,杂志和报纸都没落了,色情刊物更是没有了竞争能力,大名鼎鼎的《阁楼》都倒下了。可是这么多年过去了,《花花公子》还是岿然不动,不过《男人装》都进入了中国,《花花公子》还是没能够落户中国,好像是和以前的坏名声有关吧。

其实花花公子提倡的是一种生活方式,是对清教徒式生活的背叛,人生就是一种享乐,享乐是什么,享乐就是消费。《花花公子》在五十年代创刊,正赶上了美国社会快速发展,并且提倡消费的好时候。于是《花花公子》的缔造者郝夫纳如神话一般白手起家,一举成名。终于成为一个标准的花花公子的样板。不过最近的网络时代遭遇经济危机以来,据说他也把他的豪宅卖掉了一套。看来花花公子也抵抗不住网络啊。

《花花公子》现在早已不仅仅是一本杂志了。花花公子俱乐部里的兔女郎曾经风靡一时,可惜现在也落下帷幕。不过花花公子作为一个非常成功的品牌,还是有一定的价值的。比如去年有亲属送我一双穿不了的皮鞋,上面就有一个花花公子的兔子头。

郝夫纳八十多岁,还和三位二十多的女朋友一起生活。他的花花公子生活,是美国人的理想,可惜时代在变化,现在我们知道,如果每个人都过上花花公子的生活,是不可能的,那种生活永远只能属于极少数。所以那不是我们理想的方向,未来的社会,不是一个花花公子的社会。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