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万尼亚舅舅读后感锦集

万尼亚舅舅读后感锦集

《万尼亚舅舅》是一本由契诃夫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400,页数:83,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万尼亚舅舅》读后感(一):“生”的绝望

这个故事放在当代,能从另一个角度来解释,教授代表的并不仅仅只是一种人,而更是一种规则的体现。可以理解为某种社会范式、人生范式,绝大多数普通人的一生就是为了这套范式而存在,他们在这种语境中体现地是一种‘消极’’的主动,丧失了其主体间性。而当某天突然这套范式被短暂地打破时,在这个暂时的瞬间他们会恍然意识到人生的本质——绝对意义上的虚无,即对一切事物的解构,此时迷茫就像一片昏沉的夜色飘来蒙住了双眼,生不知为何,死不知为何。然而时间却并不会因思考而按下暂停键,生活依旧继续,而后的他们或许遁入现实幻象编织的迷梦,或许在短暂的挣扎后重归于平静的绝望。

《万尼亚舅舅》读后感(二):过去的死与未来的生

万尼亚舅舅为过去不值一顾的生活感到愧疚(更好的词可以是“憾恨”),那过往支撑他持续劳作与安心休憩的东西,如今已经坍塌下来,可它却从未真正地成为过去——如果能够真正“过去”那就好了,“我真恨不得能够改一个样子来过我的余年哪!我真恨不得能够在一个温和的清晨,一醒,就觉得自己已经过起一种新生活来了……告诉我告诉我,我怎样才能做到呢?……从哪里入手呢?……”这毁灭了的鬼魅继续渗入当下、未来,人类无论如何是摆脱不了过去了,过去紧紧地盯住未来,就像未来的死亡紧紧地盯住我们。这是人类永恒的困境,是永远褪不下去的幕布,是一条不断流淌的黑河。

契诃夫不是悲观的,生的力量通过一位相貌丑陋的少女索尼雅来显现它的存在,“我们要继续活下去,万尼亚舅舅,我们来日还有很长、很长一串单调的昼夜;我们要耐心地忍受行将封来的种种考验。……我们会休息下来的!我们会听见天使的声音,会看得见整个洒满了钻石的天堂……”索尼雅劝说舅舅,要辛勤地工作、耐心地等待、虔诚地相信,而我相信这就是那股摧枯拉朽的力量。

《万尼亚舅舅》读后感(三):当你想认真生活的时候,不如

那种契诃夫的味道,那种惘惘的,灰色的生活,因为死亡,死亡在高烧着,因为病,因为有病的切肤之痛,时间,那种一切一切匆匆的时间把人永远推向明天,可当有一天生命将要完结的时候呢,生命却是那么虚妄的东西,万尼亚舅舅为了教授当牛做马的度过了一生,生命就是圈套,一生将要过去了,可对什么都是不满意的,有些人忙于生活,不去想这些,于是他们几乎顺利的度过了一生,融入了死亡的极乐里,而有的人总用一部分在燃烧,一点点火苗,在吞噬整个生命,像是一个带着火苗的干柴。于是各自承载着惘惘的空虚活下去,于是他们再也无法理解,他们前言不接后语,活在痛苦之中。各自承受着巨大的死亡意识,说不出什么来。只是各自活在压抑的心事里,得不到,但是必须要活下去。是社会?社会让我们变得自我,并且孤立,但也是人,是生命本来的虚无和荒诞,我在想生命是个什么样的状态,我幻想我的内部,有一扇门,门前坐着一个小小的人,我的精神,有一天他向门内走去,把门一关,生命就结束了,精神内化到了深处。

找不到什么活着的状态,不能清晰的体会有些东西,我像是盲了,聋了,当我忽略掉在乎的东西,无耻的快乐活着平静的活着,我就像是死了一样。

《万尼亚舅舅》读后感(四):无知、没有追求的人都喜欢用自己那一套高大上的理论来成就自私的人的舒适人生

看完一整本书,我最大的感触就是标题这句话。不知是否你和我有一样的感触。

读完之后感觉无疑是一群无知的人用自己那套说辞来说服自己为自私的人提供舒适的生活。 我所说的无知的人有:万尼亚、索菲娅、叶列娜、沃伊尼卡娅、 而自私的人自然是:谢列勃里雅科夫 面对谢列勃里雅科夫这个装有才气有问文学的教授,他们都被蒙骗了。对他十分崇拜,甚至可以牺牲自己的青春年华也要供养这个人。这里我指的就是万尼亚。激起万尼亚对这个假教授最终愤怒的是看到了医生阿斯特罗夫亲吻了假教授的再任年轻妻子,也是自己深爱的女人。他的爱情破灭了 ,一个中年的男子迟来的爱情在那一瞬间破灭,由此激起了对谢列勃里雅科夫的愤怒。为何这么一个虚伪自私的老头可以娶到自己心爱的女子?为何他可以做到如此自私?而我却一辈子守在这庄园里替他辛劳经营,自己却什么也没有。万尼亚陷入了无限的悲痛中,他无法接受这么多年来他牺牲了一切支持的竟然是这么一个无情无意、虚情假意的人。 也许万尼亚是还是幸运的,他最后看清了谢勃里雅科夫。而他的妈妈,谢勃利雅科夫的岳母(前妻的),依旧深深地崇拜着这个“学问高深”的女婿。

最可怜的莫过于是叶列娜。这个把崇拜当做爱情的女孩,把自己的青春葬送在一个年老的自私老头身上。而且他压根不值得她的崇拜。这有种我觉得像变相“诱奸”的意味。可怜的叶列娜也没打算结束这段婚姻,而是整日无所事事的忧愁度过。

《万尼亚舅舅》读后感(五):打不死的权威,过不去的冬天

一部四幕剧如何放下六个主要人物各自的痛苦和挣扎?《万尼亚舅舅》做出了良好的示范。

第一幕铺陈人物们的生活:苦闷,压抑而懒散,在结尾巧妙地把一场无望爱情露了个线索。

第二幕以叶莲娜之口道尽了这个家的古怪之处,所有人都在为一个根本不懂艺术的艺术学者而工作,以金钱与生命供养那个顽固、腐朽的存在。大家曾经视为至高无上权威的教授,如今在每个人眼中都是笑话。

第三幕万尼亚舅舅试图杀死那个权威,却被视作了精神病。

最后一幕,一切回归原来:甜蜜、破旧、令人痛苦的原状。医生说这个世界的树在变少,而世界越来越糟。人们没有进步,返回到原来的既有生活中,却比没有对权威怀疑前更加苦闷。

聪慧而善于忍耐的索尼娅说,在气候好的国家,人的风貌也好些。

俄罗斯呼啸的风和冬季连绵的阴天从《万尼亚舅舅》的剧本中飘散到读者胸口。这是一段没有人疯掉的《狂人日记》,一场有始无终的《复活》。契诃夫最后让索尼娅以虚无的宗教宽慰舅舅,却让整个故事显得更加悲情:人只有无所依靠时,才真会相信上帝是有用的。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