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北欧四季透明笔记》读后感摘抄

《北欧四季透明笔记》读后感摘抄

《北欧四季透明笔记》是一本由凃翠珊著作,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的简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元,页数:19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北欧四季透明笔记》读后感(一):和三毛不一样

我对芬兰的好奇,源于余秋雨先生的《行者无疆》,北欧几个国家他有很多经历描述,但是对芬兰只写了边境上一个雪夜小村的火车站,那才真是叫寒冷和寂寞的世界,勾起了我对芬兰的好奇。

台湾女作家涂翠珊嫁给一位芬兰人,本书写她在芬兰的生活,尽力为读者介绍芬兰。文笔是记者型的,很理性。与三毛的风格不一样。

读了这本书,我对芬兰由好奇转为敬意。这是一个让人尊敬的国家,有教养,理性,人文散发着森林的气息,没有天罗地网。

我很佩服作者,她很好学,很知性。但是,看了这本书,我明白了芬兰不适合我定居,这么说可能会让人误以为芬兰不好,不是,准确的说,喜欢热闹,受不了寒冷寂寞的中国人,起码北京人,我估计都受不了,除非,是爱情的力量,和喜欢的人在一起哪儿都好。

这些不妨碍我敬佩芬兰,敬佩作者涂翠珊。这是一本值得一读的书。

《北欧四季透明笔记》读后感(二):陈腔滥调,不知所谓

"原来美就在身边

原来创意就在身边

原来只要用心,就能从生活中的每一个细小的东西找到创意和美."

类似这样的文字通篇都是. 拜托这个道理别人早就已经说烂说透了,作者还絮絮叨叨个不停. 我用陈腔滥调这个词来形容这本书都是对这个词语的侮辱!

这本书真是不知所谓啊.

你说它是介绍北欧的笔记吧, 我还真没找出来太多关于北欧人文地理风土人情的介绍.

你说它是作者对北欧生活的体悟吧, 我也没看出太多独特有一点深度的东西来,反而通篇都是'原来创意就在身边"啦, "***惊叹***图书馆随意摆放着某著名设计大师设计的椅子"啦. 这样的东西你用得着絮叨成一本书吗!!!!

然后, 书名是"北欧四季透明笔记", 可书里面95%的篇幅是说芬兰的, 稍微提及丹麦和挪威和瑞典, 一个字也没有提到冰岛. 如果你只对芬兰熟悉的话,麻烦你可以用"芬兰四季透明笔记"吗? 不标题党会死吗,会吗?

总之,这本书既没有知识性, 也没有哲理性, 还没有逻辑性, 更没有趣味性, 就连书里配的照片都是乏善可陈不知所谓. 大概唯一的可取之处就是封皮设计的比较漂亮.

《北欧四季透明笔记》读后感(三):【书里书外】轻巧得如同一只精灵,飘过湛蓝如海的天空

《北欧四季透明笔记》,带着这本书的时候,我正在三亚。

那是个炎热的夏季,刚从海上归来,晒伤的我,躺在宾馆的大椅子上,敷着从当地超市买的面膜,本以为我这样的运动爱好者是不会被晒伤的,不过看样子我是完全低估了紫外想的能力。

结果那个午后,就成为记忆深处的一道印痕,躲在某个凉快的角落,欣赏一本清爽的书。

我想,爱看书的朋友,一定会有这样的感触,对一本书,不仅仅会用好看来形容,它会带有自己独特的味道,而这本书,就是散发着淡淡薄荷味道的。

坐在那个阳光无法照到的角落,随着文字让心灵飘到另一片蓝天,愉悦的感觉仿佛是很久未见却贴心的朋友在问候一般,融入心中。

作者是随着丈夫定居到了北欧,学习那里的语言,学着在那里生活,学着用更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另一种文化,然后会发现越来越多生活的美好,我一直都很努力地学习着各种文化,虽然那真的很困难,不过真的是要在学会了一种文化后才能看懂很多不错的书,才能明白那些厉害的作家为什么会这样写的原因,不过这本书一定也不纠结,也不用特别用心地去看,只要感受就好了,适合悠哉的日子翻阅,也适合在一个温和的午后泡一杯茶,想来该是很多人都喜欢的风格吧。

大部分我看的书,都很需要动脑子,小说看的不算多的我,喜欢的书是散文、纪实、传记、讲故事,以及有搭没搭的那种,所以这本书如果要归于类的话,也许可以算是有搭没搭和散文之间的吧,当心情急躁、郁闷、烦扰的时候,拿出来阅读较为适合,因为可以静下心来。

不过看好会稍稍有点羡慕哟,对于北欧的社会以及那里的小小日子。

似乎看过不少北欧的书,都是这样慢悠悠的笔触,也许那里生活着就适合这样的落笔吧,如果能有一天去到当地,看看那些描写的景物,一定会从心底觉得喜欢且亲近吧。

《北欧四季透明笔记》读后感(四):透明笔记

北欧四季透明笔记

这本书可谓是小资的一本,但是较之前面一本将巴黎的《芳芳的巴黎日记》又是完全不同的。

作者从台湾到北欧,从一个纷繁喧嚣拥攘的大都市到平易近人悠闲的乡村田园。芬兰,虽然是一个小国家,但是她在芬兰人心目中却是一个大大的王国。

读完这么书,留下的关键词:朴素 简约 舒适 和谐 简单 快乐 图书馆 阅读 教育 诗歌 小国小语 摄影 民谣 艺术 美学 自然 森林 木屋 黑色幽默 抱怨 难以承受之轻

也许这本书想表达的远远不止这些。

读完这本书,有一段话很是深刻:曾经有一位大学教授对我们说:“你拿着一个袋子,一路捡拾,你的人生袋子越来越丰富,也许哪一天你就会用上里面的东西。”我想不管有没有用上,至少都打开了生命的视野,体验到另一番风景。也许我对待有些学习却是有些过于功利,要是能像作者一样,不管在那个国家,使用哪种语言,一路走来一路学习,平平静静地享受学习才是真的快乐。

以下是一些摘录:

美,不见得都在最有名的或是最让人惊艳的事物里,只要懂得欣赏,每一个看似平淡的东西——老旧的瓶罐,回家的路上,生活的四周——都是美,而美的生活,本应属于所有人。

学习之所以为美,因为那不仅让人拥有更多的知识与技能,也让人得以从生活中为自己创造更多的美与快乐。

对于北欧人来说,赚大钱与功成名就不一定能让人快乐,但快乐做自己的平衡生活,有效率地弹性安排工作时间,并懂得留出足够的空白休息,就让时间和生活都更有品质,也许快乐的秘密就在平衡的生活里。

把手边每一件事都做到实在,做到最好的专注,当专注积少成多,美感也有专注而生。

当自己离二十出头那自以为青春永远不会结束的年纪越来越远后,不知从何时起,我开始会先假想未来可能的状况,好先做准备。尽管人生经验告诉我,未来无论准备不准备,都会按照他自己的方式来,而且多半是在准备之余,意料之外,我还是会忍不住,想准备准备。

人生不是一条直线,完美的生活状态也从未存在,所以我们可以天天有新希望。

重点从来不在于我们住在哪里,而在于我们用什么样的心来看到这个世界。懂得看,生活的美好就在俯拾之处。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