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白石老人自述读后感摘抄

白石老人自述读后感摘抄

《白石老人自述》是一本由齐白石口述 / 张次溪笔录著作,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29.00元,页数:253,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白石老人自述》读后感(一):齐白石老人自述

1. 齐白石,首先是勤奋,长期不间断地学习,画画;

2. 不参与政治,这个值得商榷,他还是给蒋介石和毛泽东都刻印了,但是在内心里,他还是排斥政治的;

3. 忍让,多次忍让他人;

4. 小气,抠门

5.会画画,但是对理论没有建树;

6. 以画画为谋生的手段,而不是艺术追求

7. 尊重老师

8. 遵从孝道

9.总之,他是个潜心绘画,谋生的画家

《白石老人自述》读后感(二):寿而弥坚

就中国画来说,齐白石是最后一位大师。读他的自述,能明白他是如何在诗、书、画上不断进取的。他不摆脱也不讳于自己的出身,而是以儿时的生活为抓手画花鸟虫鱼,乃至鸡、牛、猪。他是木匠出生,便以用刀之法做大量练习直至精于刻印。

另一方面,齐白石真是太能活了,经历儿辈、孙辈甚至重孙辈的死亡,结发妻子故去,比他小四十岁的小太太也先他而去,应该需要许多的淡然吧。在加上河山残破,狼烟四起,五十余岁之后从安于故乡被迫客居京华,又赶上日本人来被迫闭门谢客,想必唯有作画刻印了吧。

过去几年读书多是在kindle上,把纸质书捧在手上,三联的装帧也好,读起来还是比电子书舒服许多呀。

《白石老人自述》读后感(三):白石老人自述(笔记和感想)

“写字、下笔不重描,刻印,一刀下去,决不回刀。我的刻法,纵横各一刀,只有两个方向,不同一般人所刻的,去一刀,回一刀,纵横来回各一刀,要有四个方向,篆法高雅不高雅,刀法健全不健全,懂得刻印的人,自能看得明白。”

贫困的出生,平凡的家庭,也没有像许多同代大师那样在书香门第里成长起来,但他依然画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

他没有特别宏远的目标,但有一股欲罢不能的绘画冲动带着他改变了生活,走出了湘潭,也把他的经历留在了每一个崇敬他的人的心底。

画着每个人都见过的东西,他从来都不低眉折腰事权贵,对于只要画不要题字的人,他也乐得清闲。

对于诗画篆刻的孜孜不倦和对世俗的不理不睬造就了独一无二的他。

平易的性格,惜福的纯真,这正是当代的我们所缺少的吧。

《白石老人自述》读后感(四):芝木匠 芝画匠 齐白石

齐白石原名齐纯芝,生于清同治二年的湘潭县,历经光绪、宣统、民国、新中国,于1957年辞世,享年95岁。他的自传不仅是一部个人史,更是一部旧时代向新时代更迭的中国史。 齐白石从小家境贫寒,没有受过正规教育。他比较瘦弱,无法胜任繁重的农活,于是便去学木工。因审美天赋初显,逐渐成为附近乡间小有名气的“芝木匠”。后来得遇恩师,开始学画,慢慢又成了远近闻名的“芝画匠”。此后,仿佛打怪升级一样,“芝画匠”走出湘潭、足记遍布半个中国,一步步蜕变成了大名鼎鼎的画家齐白石。这期间,他经历了生离死别、战争匪乱,比年轻时的贫穷更为难熬。 齐白石的一生,没有沾上天时、地利,但幸在人和。以我之愚见,他的成功也源于此。这个展开恐怕篇幅要大涨,我就简单概括一下。齐白石的祖父母、外祖父、父母,都对他的成长有着朴实但正确的引导;他在学木工、学画的过程中,都遇到了非常靠谱的老师;他年轻时遇到的朋友,都不因他出身寒微而看低他;他的妻子善良勤劳,分担了他生活上的诸多烦忧。举个例子:齐白石还不太有名的时候,有一次参加宴会,出席者皆对其不屑一顾。后来梅兰芳出现,众目睽睽之下与其亲密交谈,引人惊骇,众人便立即对其热情起来。这样的细节还有很多,字里行间可以读出齐白石晚年追忆时的感恩。

《白石老人自述》读后感(五):白石老人的不平凡的一生的平凡的故事

机缘巧合下开始阅读这本书。之前对于齐白石老人的描述除了他的天价画作,就是他的轶事。记得有人找白石买他的虾子图,他的虾子按条买,一定金子一条虾,有人五条金想买六条虾,白石最后就给他画了条死虾,从这个小故事看出白石老人的可爱之处。

这本书主要是白石老人的人生自述,从他出生记事开始,一直到他先去。从他的自述上,一个高山仰止的大家突然变成平易近人的邻家老者。更让人称奇的是,我本来是想书中看到一个奋发图强,励精图治,要走出穷苦山村的励志青年的形象。可是全书通读后,感觉白石老人更像一位受命运之神眷顾的大家,随波逐流,就推到了近代史上最有建树的画家的位置上。有一个书中的故事让我印象深刻。就是他小时候学的并不是作画,而是木匠。虽然他想学更有前途的大件木匠,更应为他体弱多病,只能退而求其次学了雕花。正是这段雕花的经历,让他日后对于事物的绘画入木三分。

还有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桥段是,作为一个大家,永远不可能是完全的专才。所以白石老人,虽然画作传世,他的诗书印也是相当出彩。可能这其他三样也是跟画作一样,同气连枝,需要艺术的造诣,人生的感悟和美的追求。

简单的来说,这本书并没有让我看到一个如何成为大家的标准法则,可能这样的法则也压根不存在。但是却让我拿掉了对白石老人的滤镜,更加深入的了解他的想法和他的人生际遇。作为一本闲暇的消遣之作。可能足矣。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