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大赌局的读后感大全

大赌局的读后感大全

《大赌局》是一本由(瑞士)克洛德·库埃尼著作,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5.00元,页数:34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大赌局》读后感(一):一个关乎理想的故事

财富角逐,权力倾轧,欧洲上层社会的纸醉金迷、荒淫无度,也许这些都可以成为吸引读者开卷的噱头。然而当读罢结局,反倒觉得,这一切背景铺设,不过都是衬托主角约翰•劳,一生为了他的理想辗转多国,最终败于对人性失察。为了情人和一双儿女的求死,甚至带有那么一点悲情浪漫。此文只根据书中故事评论,不涉及真实历史。

邂逅这本书是个偶然。我当初的目标直指另一本外国作品,可惜没有在书架上寻到那本书的踪影,于是在附近书架无目的浏览,直到这本书的名字给我一个“可能会有点意思”的最初粗略印象,再翻看到书背评介涉及“纸币”、“金融体系”的关键词,方决定一读。

约翰•劳是早熟的,至少他的少年、青年时代的某些想法,比之现在的同龄人都更为成熟。“一味地悲叹是毫无用处的,他的抱怨和诉苦越少,那么事情就越是简单。”“只要你不放弃,那你就还有机会;但如果你放弃了,那你就输定了。绝大多数人并没有失败,是他们自己放弃了。”可能是我人生前期整体比较顺利,大约直到20岁,才突然意识到那些抱怨诉苦是多么无益,不仅不能现实地解决问题,而且会让与自己交好的朋友充当“精神垃圾箱”的角色,某种程度对他们也是不公正不友好的。冷静下来想办法解决难题,事情反而简单。

大量笔墨描写的宫廷及贵族特权,荒糜、腐朽、堕落。约翰•劳穿梭其中,游刃有余,这恐怕还要得益于女仆雅尼纳的“启蒙”。这部分我无意多做评价,每个人出生的家庭背景、所处的社会环境,相当大的程度上无从选择,亦不是自己能够左右。至少约翰•劳“决斗”威尔逊导致在英格兰的败走,某种程度上说明他还不是那么谄媚无耻、不择手段。不过英国部分就此终结,没有揭开决斗设局背后的阴谋和多方角力,确实有些意犹未尽。面见路易十四的场景,金碧辉煌宫殿内的腐烂破败滋生蔓延,真实可感,这段描写很好。及至后文瘟疫横行、饿殍遍地的对比。个人有局限,时代有局限。只有思想能穿透重重桎梏,存续百年千年。

“假如时代还没有来临,那么最好的思想也是毫无价值的。”约翰•劳明白,可他依然去做了,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优雅的言谈,娴熟的赌博技巧,更像是赢取上层权贵青睐的敲门砖。多少次试图说服有实权的贵族无果,多少次被驱逐不准入境。纸币替代铸币,这种大规模的改革让保守者无法接受,让既得利益者无法容忍。他没有放弃。最后的实验机会,法国已经是债台高筑,也就是说新的体系即便不成功,大不了和过去一样坏,他才在各种监视、约束下得以放手一试。时代不接受,历史会接受。

成也奥尔良公爵,败也奥尔良公爵。他赌对了人,也赌错了人。没有奥尔良公爵值得猜疑的“毒杀阴谋”和小概率下排在其之前的三位继承人死亡,摄政得以实现,他就没有实现自己理想的机会、舞台;也因为奥尔良公爵的缺乏自制、挥霍无度,大量私印纸币,导致泡沫不断膨胀,他的信誉一再贬值。扯远一点,联想到了李斯,当时的法家学说,说到底还要依赖君主贤明,即终结是“人治”。这和始皇时期的兴盛、胡亥时期的迅速坍颓不无联系。一个好的体系,与其寄希望于统治者的自律节制,不如设计相匹配的制度作为支撑。

故事的结局,这场大赌局显得荒谬可笑。表面看,法国人民没能真正富有,陷入另一轮更大的信心丧失,国家财政没能复原;约翰•劳输掉了所有,个人的财富、亲人的自由,甚至到死后才得以恢复的名誉。那个年代的绅士,失去名誉恐怕生不如死。可,私以为比较恰当的描述是——遗憾,但不后悔。至少这个理想,获得付诸实现的机会;未滥发纸币的开端时期,财政看到了复兴的希望。曾经有过,已经足够,已经比很多人幸福得多。

年幼失怙,鼓舞他的那根金手杖,“既不是无关紧要的,也不是微不足道的。”这种信念伴随一生。我喜欢对主人公高大英俊外表和数学概率天才的设定,至少有天赋的人更容易成功,他的迅速获得欢迎和颠沛流离都显得更为可靠。同时,他的一生也致力于实现理想的奋斗,“我努力改变我能够改变的,接受我无法改变的。”说得真好。也许越是占有资源、拥有权势,想在理想的路上多走一步,越是感到无力。不论是大人物还是小人物,不论是富贵还是贫穷,不论是顺遂还是陷入逆境,这句话都适用——努力改变,是不放弃奋斗,积极有为;接受现实,乃认清局限,乐天知命。我亦极喜欢后记的某句话,大概是这样说的,“鼓起勇气,去承受往往意料之外的厄运的打击,并且始终努力去做不可能的事。”所以,戒除怠惰,避免借口,加强行动力,付诸实践,或许生命里也没有那么多的痛苦、迷茫和不知所措。

有些人,born to do something,生来就是为完成某种事业。能找到一个正确合宜的方向,并为之不断努力,此生不枉。

《大赌局》读后感(二):(转载)潘启雯:忽视人性贪婪,创新便成赌注

在约翰·劳去世后的近300年里,人们曾给这位爱尔兰“天才”冠以种种头衔:花花公子、赌徒、死刑犯、阴谋家、小人、心算大师、疯子、数学家、金融学家、财政总监、彩票与股票之父、纸币的发明者、现代金融体系的奠基人……但瑞士作家克洛德·库埃尼在长篇历史小说《大赌局》里却认为,约翰·劳更像是一位开拓者、理想主义者、思想家,其一生所作所为,都是为了“出卖”自己的思想和智慧,所有努力都是为了说服法国国王采纳他的“货币思想”,他希望凭借货币的原材料、金融创新与改革来改善世界和人类的生活条件。

1715年,“太阳王”路易十四和他的将军、得力助手们相继辞世。此时的法国,从外表上看还是那么堂皇,内部却是困难重重———由于长年的对外战争和王室贵族的腐败,法国要付出25亿里弗尔(里弗尔,法国古代货币单位名称,相当于一磅白银)的巨债。而当时法国每年的税收不过一亿里弗尔,政府每年支出需一亿里弗尔,未来的4年税收也早已花光,财政危机重重,法国在欧洲的霸权地位已在动摇。为了“填补”国家财政的巨大窟窿,摄政王奥尔良公爵伤透了脑筋,昔日赌桌上的好友约翰·劳的货币思想理论好像正在向他抛出了一个“救生圈”。

由于多年混战,欧洲各国大量金属被用于铸造武器,钱币严重短缺,再也无法保证正常的货币流通。约翰·劳认为这个时代需要新的货币政策,即“要繁荣,发纸币”。因为货币的价值不是建立在它所含的金属价值之上,而是建立在人类对未来的希望之上。换言之,纸币的价值是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之上。正如库埃尼所言:“上帝以信任为基础,用纸做成的货币也是以信任为基础的。但银行在这纸上签上字,这个银行是你伸手可及的,上帝是你伸手不可及的……你无法从上帝那里得到回报———只是你的想象而已。而从出具纸质证明的银行那里,你却可以重新获得金属做的货币。”

采用纸币,办起银行,发放信贷,发行股票,改革经济……当约翰·劳的一系列思想体系被摄政王奥尔良公爵采纳、并任命其为财政大臣之后,约翰·劳在贸易和金融“两条战线”上同时出击,节节取胜,声望鹊起。被注进了新鲜血液的法国如油锅一样沸腾起来。于是,人们重新相信未来,向未来投资。更令人惊吓的是,连街头的刑事犯罪也有了大幅度的下降。18世纪初密西西比的繁荣,更是第一次消除了社会的“隔阂”:一夜之间成为百万富翁的马车夫,从旧货商人那里购置了贫穷乡绅穿过的风度不凡的服装;而成为百万女富婆的年轻宫女,花钱买下了钻石项链,自信十足地跻身于上流社会的行列。密西西比狂热从理论上给予了每一个人(和其身份地位无关)成为百万富翁的可能性———尽管是稍纵即逝的。坎康普瓦街充满了平等———尽管也是稍纵即逝的。数十年以后,平等成为法国大革命的理想和目标,而在今天,它已成为所有民主国家的特征和本质。

约翰·劳的思想理论几近完美无缺,唯一的失误乃在于执行者。他忽略了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这种思想理论无法适用于君主制度,因为君主专制,往往容易将主政者人性的弱点发挥到极处。小说中摄政王穷奢极欲,短期之内就将大量的财富花完。为此,摄政王把皇家银行的印钞机灌满了油,偷偷加印高达30亿里弗尔的钞票,以满足自己贪得无厌、花天酒地的生活。货币的价值取决于市场中商品的所有价值,在相同等量的商品价值的情况下,货币流通量的多少与它的价值是成反比的。当大量的货币流入市场,其自然像雪崩似地贬值时,通货膨胀的巨轮开始滚动。经过了一个很短的滞后期,通货膨胀降临,约翰·劳的名字于是又与历史上的“密西西比经济泡沫”一案连在一起,他被指责为这场金融风暴的“罪魁祸首”,是他“让法国倾家荡产”。

小说试图告诉读者,事实的真相是,真正让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实是人性的贪婪。约翰·劳在其数学模型和方程式中忽视了“人”的因素,他既没有考虑到摄政王的缺乏自律,也没有估计到群众性的癫狂。这是历史的悲剧,还是人类本性中的悲剧?

历史在小说中只是背景,背景下的人性之展现才是目的。具体来说,原来金融并不只是我们看不懂的模型、猜不透的阴谋,它首先是权力的表现,服务于经济生活,更服务于权力。无论在国内政治经济生活里,还是在广阔的国际竞争中,金融都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权力的附属。权力失衡,则金融也会失衡。

为避免出现灾难性的不稳定事件,现代民主政体引入了更为成熟、更为精细的控制机制和领导机制,但是当今的金融世界依然以约翰·劳的体系为基础。美国1971年告别了金本位制的货币制度后,如期货交易或权证、数字货币、网络货币、虚拟消费、次级贷等大量衍生产品,在不断创新并推广、应用。倘说约翰·劳的所有异想天开、所有的金融创新和改革,都不外是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那现在的诸多创新和探索,何尝也不是一种“大赌局”中的疯狂冒险呢?

(转载自2010年7月3日《证券时报》)

《大赌局》读后感(三):《有一种成功叫做坚持》——读《大赌局》

2011年新华网读书频道受权发布首批“阅读城市•城市阅读”推荐书目《大赌局》排在莫言的《蛙》,艾米的《山楂树之恋》前面,而我是在2012年的岁末才拿起此书,一本342页的书,我花了两个晚上看完了,我放下手头的一切活,就是看这本书。这在我阅读书籍生涯里是很少的,看完之后,我不断提醒自己,等等,让我消化一下,让我消化一下。

《大赌局》就是这样一部有关今日金融体系由来的小说,一个交织着金钱、权力和爱欲的故事。书中讲述里世界金融史上重要人物,纸币的发明者、股票与彩票之父,数学家、货币家理论家,同时又是花花公子,赌徒,杀人犯——约翰·劳(John Law)的传奇一生。

在此我提醒一下,我们当今的金融世界还是以约翰.劳的体系为基础。在十七世纪末,约翰.劳认识到了在重新采用的纸币中取消金银做货币准备金的必要性,而美国政府(以及随后的其他国家)直到1971年才宣告向黄金本位制的货币制度告别。我们也可以用数学的方式计算,他的体系应用了多少年,其中完全应用他的货币理论的概率是多少。

整本书看下来,可以说约翰.劳是位理想主义者,到后来读者可以发现,他其实不是一位赌徒,他一直坚信着自己的理念,他的思想,他所建立起来的体系。

人到中年,约翰.劳成为一位呼风唤雨的人,但是他忽略了一个致命的因素,人性的弱点,会出现在体系运转中,这个风险,他没有预算到,一个小小的疏忽,导致一个国家的灾难。

从这本书中,让读者身临其境,进入十七世纪末,路易十四时期萎靡颓废,荒淫无度,领略十八世纪初经济新气象。约翰.劳成为了与王同等的尊敬,王室里致命的弱点,使得法国倾国荡产,成了“密西西比泡沫”,读者在书中可以体会到事实难以预料,人世间的残酷,爱恨情仇。

当时的约翰.劳清晰明白,只有自己“死”才能给家族带来安宁,但是他赋予我们一种自己信念的坚持,不屈不挠,对厄运的打击,面对爱的分离,他始终是坚持自己的信念,他的体系。

在约翰的那个时代,其实他的命运是不可改变的,也是他那个所谓的教派有意做成的,这是一种偶然,但是他能改变对命运的态度,这个转变让上帝或者某个权力的机构无意识的状态下,最后成了一种必然。书中有一句话,在书的第50页:“许多人有天赋,但是没有几个人能够运用自己的天赋,因为他们的意志太薄弱,缺乏纪律。”他坚守着自己的信念,他的体系,支配着自己对信念,对自己的决定论与意志作了冷静的思考。老子说:“祸兮福兮所倚,福兮祸兮所伏。”一切都在无法确定中,一切似乎又在掌握之中,唯一让你可做的是,选定一条路走下去,只有坚信自己,坚持自己。坚持到最后,必定成功,而这种成功,不是在一个时间段来判定的,是经过时间、历史的大浪淘沙。就如历史不能让当代人评说一般,只有经过岁月的沉淀,洗刷,凝练才会让后来人评说。

约翰.劳在我们眼里,一直接受儒家与道家文化的中国人,一下子很难接受他的某些行为规范,甚至有人会用不屑的口吻来批评他,但是结果他还是一位世界金融界重量级的人物,经过了几个世纪,依旧引用他的体系,他所建立的雏形,换一句话来,世界金融有如今的繁荣,社会的进步,他的功劳是不可抹掉的。

之所以约翰.劳在今天还有很多人去关心他,就如我们一直把孔子老子的言语印在脑海,就是因为约翰.劳,他的可贵的坚持,坚持自己,相信自己。只要你认为是对的,就不要在意人家如何说,鲁迅先生说: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只要你认为是对的,你就要坚持。因为“有一种成功叫做坚持”。这句话可以享用一生。

当时此书出版后媒体评论:

你听说过克洛德·库埃尼吗?没有?他可是瑞士最成功的作家!库埃尼精彩绝伦地描写了18世纪的新经济。《大赌局》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故事,向读者讲述了破产 的欧洲社会是如何踏上寻找新经济秩序之路的。 ——瑞士电视台

太棒了!我爱库埃尼!他的聪明才智和求知欲望造就了这本既符合史实又精彩绝伦的小说,读来让人爱不释手。 ——《世界周刊》

恐怕世上还没有第二个作家,能够如此生动地写出这样一本有关今日金融体系由来的历史小说! ——《星期日世界报》

故事内容提要:

1671年,约翰·劳出生在苏格兰爱丁堡,青年时醉心于烟花柳巷里,一场豪赌后将其父亲的遗产输个精光,只得支身前往伦敦谋求发展。

英俊迷人且聪明绝顶的他使英国上流社会的贵妇人为之神魂颠倒,而她们的丈夫则将其视为眼中钉。后来,约翰在一次违法的决斗中失手刺死对手,被迫离开伦敦,四处流亡。

在欧洲大陆流亡期间,一个开创性的思想在他的脑海里逐渐形成:贵重金属日益匮乏,已经无法满足货币需求,将来的商品贸易应当用纸币来代替金属币。可他的思想无人喝彩,路易十四甚至因此将其驱逐出境。

被迫离开法国的约翰•劳前往威尼斯,发明了由政府公开发行的彩票,成为闻名全欧洲的大富翁。

路易十四去世后,奥尔良公爵成了摄政王。面对入不敷出的法国国库,他大胆采用了约翰•劳的理论,将其任命为财政大臣。人类历史上最大的赌局就此拉开帷幕——约翰创立了法国皇家银行,用法国人民来试验他的理论。

纸币诞生了,贸易迅速增长,许多平民百姓一夜暴富,成了百万富翁、千万富翁……然而,新的经济体系在群众性的投机狂潮与摄政王的缺乏自律下,终究难逃崩溃的厄运。

经济繁荣的泡沫破灭了,法国陷入了新一轮的破产危机,人们很快将罪行归咎于一个人:约翰·劳……

书摘:

1)

随着时间的流逝。任何一种心口的伤痛都将慢慢减轻。没有任何悲伤会永远持续下去。时间可以治愈一切伤口。P25

2)

这里的制度是刺骨的寒风,谁若是不向这种风低头,他就会像一根没用的树枝一样被风暴折断。P25

3)

成功以牺牲友谊为代价,伟大的成功就会产生仇恨。P33

4)

许多人有天赋,但是没有几个人能够运用自己的天赋,因为他们的意志太薄弱,缺乏纪律。P50

5)

走在时代前面是得不到任何奖赏的。P79

6)

岁月并不是不留痕地的从劳里斯顿城堡悄然走过。P166

7)

他再也辨不出任何轮廓、任何房屋、任何运河,只有一条无边无际的黑色深渊。或许人总是独自走完最后的路程的。

作者:克洛德·库埃尼Claude Cueni 1956年生于瑞士巴塞尔,在欧洲各地求学和漫游后,于1980年出版首部小说。著有侦探小说、广播剧、电影及电视剧本,是当今瑞十最著名和最成功的作家。他的作品在德语世界极受欢迎,最著名的“货币史三部曲”小说包括:《凯撒的巫师》、《大赌局》和《走,去杀人吧》;其中,《凯撒的巫师》和《大赌局》均被翻译成多种语言,是享誉全球的超级畅销书。

作者: (瑞士)克洛德·库埃尼著,沈锡良译

出 版 社: 云南人民出版社[1]

出版时间: 2010-1-1

字数: 326000

开本: 大32开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