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四季随笔读后感100字

四季随笔读后感100字

《四季随笔》是一本由乔治·吉辛著作,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6.00元,页数:215,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四季随笔》读后感(一):四季随笔

《四季随笔》 王小波曾在杂文集中提到,翻译体是现代汉语的一种文体,值得看重,所以他觉得翻译家要有师承,好的翻译家最好是诗人,比如他提到的查良铮先生与王道乾先生。但在我所阅读的外国译本经验中,译笔多半让读者汗颜,狗屁不通的文句常常信手拈来,我读完的这本《四季随笔》的译文,却变本加厉,通篇的狗屁不通,译者也不能占着茅坑不拉屎,如若为了翻译而译,为了填补某些翻译界的空白,去译一些无人译过的作品,便视为其成就,就像申请吉尼斯世界纪录最长拉面一样。最长的拉面是好吃的拉面吗? 译者刘荣跃先生,早年因热爱读书,听英语广播,查英文字典,背单词,才力志成为翻译家,这是个励志的故事,自学英文,有幸进机关单位,然后有幸译出第一本书,有幸出版,才有了许多后来的可能。可惜,他只有天分不高的文学理解力,仅仅为了翻而翻的文字,对伟大的文学作品来说,确实是画蛇添足,还待好的翻译家们来,细细道出经典译文之妙。刘荣跃先生在国内,首翻华盛顿·欧文的作品,欧文先生如若泉下有知,他的作品在中国大陆推行,却是八字不合,语感不通的蹩脚中文,他要给活活气气。《四季随笔》是经典之作,号称中国版淘渊明,作者乔治·吉辛幸好活得不长,四十六岁便死掉了,他要会中文,绝对要跟刘先生打一架,大骂译的是什么玩意儿!吉辛在书中暮气横秋的坦露心声,不免让读者读出了迂腐之感,也有译文带来的无奈之举,这是好作品吗?说不来,但绝对是差劲儿得不得了的中文。我想,要拜刘荣跃先生所赐。简单列几句翻译体,大致可感受到译本里满篇胡言乱语狗屁不通的神逻辑。 【如今,在解放的危险就像制约的苛刻一样变得显而易见时,记住存在于清教徒的严格教规里的所有好处,记住它怎样恢复了我们民族的精神活力,并且促进了公民的自由——这是我们最高的民族特权——如此,将对我们十分有利。】 【然后,英国人对于舒适的需求是其最佳特性之一。他会在这方面发生变化,对于身心安逸的那种古老理想不感兴趣,这种可能构成最严重的危险,在我们这个时代是显而易见的。】 等等。挑出的每一句每一段,都在比谁抽象别扭。这是什么烂中文,有人翻译也有人要出版?简直让中文世界集体败坏,如果只有这种书读,还不如当文盲。本书是英国文学小品文的珍籍,一直流传至今,少见的国内也有多个译本,阴差阳错,我估计买了一个最差译文版本。本书分春、夏、秋、冬四季分类描述,其实就是三十多篇随笔,写得自由自在,像私人日记,作者的心声娓娓道来,我实在受不了他的啰嗦,但有些想法心领神会,有些经历感同身受,有些感悟心驰神往。整体来说,也是个无用之书,再加上天人译作,通篇的神来之笔,把读者当成笑话来对待,本书可烧之毁之垫餐桌椅之,再一骂了之。

《四季随笔》读后感(二):他在那儿静静等候,万物归来

像每一个平凡的人所畅想的那样,有一天可以无忧无虑自由追随想要的生活,去想去的地方,做想做的人,甚至,离开尘世中约定俗成的日常轨道,像鸟一样随季节自由迁徙。当然,也可以哪里都不去吧,就在一座喜爱温暖的房子里,吹吹春天的风,嗅嗅夏天的雨,春去秋来,安稳度日。

在英格兰乡下一所安静古老的房子里,穿堂风带来落叶松的自然芳香,晚年的罗夫特就在那儿静静等候,万物归来。他怀着无比安宁的热忱住下来,他敞开半生为人的襟怀,温情打量周围的群山朝阳野花。他还有着并不怎么坏的独特品味,那些沉潜在日常琐碎中的细节之美,就像英吉利海峡多雾潮湿的风,以一种超然的姿态逸出来。

如果不是意外得到友人遗世馈赠的一笔资产,赖克罗夫特还在伦敦郊区过着衣食无着、流离无居的日子,靠着不太强壮的身体和也不怎么精明的头脑,半辈子都没遇到多好的机遇,短暂的快乐有过,希望也有过,可总归无法摆脱自身生存状况的局限和种种烦恼。就要进入毫无任何希望的晚年,峰回路转,罗夫特才会带着那样愉悦而知足的心意,静静体味人生最后一个时期四季的安闲。

在生命的最后或最好的时光里,最想以怎样的方式度过?肯定有着不同的答案,罗夫特的选择只是其中一种。读乔治·吉辛的《四季随笔》时,我还一直在想,为什么乔治要用心良苦地,虚构这样一个小人物来实现他美好的心愿呢。中产阶段不成么,小资不成么。嗯,这样的疑问一直伴随着我的重复阅读,我翻来覆去纠结于这点困惑,妄想通过自己的猜度找寻到答案。

一次又一次,他无限满足地打量这座称为“家”的房子,目光温情而踏实,这样的一切,该是多么知足。他就在这样的一座房子里,身心迸发出源源的能量,滚滚流向春夏秋冬。对季节的敏感,对当下每一刻的愉悦,促使他听从内心的召唤,发出最真实的自语。

没有刻意地对白,也无须渲染曾经的苦难和现在的幸福,一个人漂泊半生后将自己安放在喜爱的地方。更好的是,拥有了一座不大的好房子,房子里还有一位声音轻柔、修养干净的女管家呐。阳光明亮的前方,是闲闲的花坛和小菜园,再往前就是黛绿色的山谷和园地。

“春光明媚之时,有多少人能在某个早晨发现自己非常安宁,以至能够全身心地享乐天地间的壮美?”

“的确,这就是我经常想到的关于真正幸福的方式——短暂的幸福与长久的幸福完全一样令人满足。我曾希望死前享受到没有忧虑的自由,在一个我喜欢的地方获得安宁。而这,我已得到了,即使只得到一年这样的自由生活,我所获得的享乐也并不比十年所获得的少。”

“今夜的风声很大,雨水敲打在窗户外。明日我醒来时,看到的将是冬日的天空。”

这是《四季随笔》随处可见的性灵文字,也和那里的山谷一样幽静清新,充满乡野之趣。我喜欢吉辛笔下的漫漫细节,对当下生活琐碎的爱,也带有超然的勇气和视野吧。

经年之后,我也爱上四季。爱上四季的微妙色彩更替,爱上身心沉潜于秋冬之间的幽微飒爽,更爱当一切来临时,当下无知无觉地消逝又轰轰烈烈地呈现,那是季节的回响。岁月的印迹。或许,我们也可以学会,用自然的维度面向生活,万物有灵,且美。

《四季随笔》读后感(三):生命的感悟 ——读《四季随笔》

生命的感悟 ——读《四季随笔》

人们向往自由,毕生追求之。身体的自由,精神的自由,没有了生存的压力,人才真正的感悟到生的快乐、大自然的优美。

《四季随笔》(原名《亨利·赖克罗夫特杂记》),是英国乔治·吉辛散文代表作,也是英国文学中散文的珍品。

作者通过隐士赖克罗夫特——书中第一人称的主人公,在暮年获得了生存上的自由后,回忆年轻时的岁月,描摹了大自然四季的美景,抒发了对读书的热爱,也深刻描写了靠写作为生的人面临的巨大生存挑战,以及人的生活所能涉及到的方方面面如英国食物、生病、音乐、散步遇到的哭泣的孩子、得力的家庭管家、来访的朋友等,都通过散文自由的抒发出来。

《四季随笔》自然景物的优美的描写,真实亲切,“今天我漫步在一条可爱的小径上,发现路上有了一些脱落的山楂花。它呈乳白色,即使脱落了也发出芳香来,散布在五月的光辉里”,读之,仿佛自己也到了那条可爱的小径,捡起路上的一朵山楂花,放在鼻子下面深深的一闻,沁人心脾的清香融进了内心。

在优美的自然景物中,摆脱了生存压力后,隐士赖克罗夫特是感恩的知足的,也很庆幸自己能在暮年得到这来之不易的自由生活。甚至常常担心自己会把抓回去,继续以前那种为了口粮而讨好出版商的困顿的生活。就是因为以前的困苦的时光,让他更加珍视自己目前的自由时光,自由的读书,自由的散步,自由的写作,写灵魂深处的东西。因为身心之自由,又经历过苦难,愈发能体悟到自然的纯净没好。散步时春天路边的野草,不知名的野花,夏季的阳光和海浪,秋季的柳叶蒲公英,冬季的雾气,读之就仿佛一名智者在前面领着我们,一会指着路边的一朵花,给我们谈谈它的美好,一会儿让我们眯起眼睛注意周围的阳光,告诉我们美就在我们身边。

读过并且深深喜爱《四季随笔》的读者们,下次出门的时候,遇到路边的一缕柔柔的小草和一簇可爱的小花都会注视良久吧。

《四季随笔》读后感(四):有关爱与理解

四季随笔

7.9

乔治·吉辛 / 2010 / 四川文艺出版社

我特别喜欢本科阶段的一位女老师。 她不是属于普罗大众会觉得面容惊艳的女性,她娇小眉眼精致,独有一种高知女性的书香气。书香小姐本科毕业于北外,研究生就读于哥廷根,研究生毕业就带了我们,现在在复旦读博,9月初我到上海的时候还开心地请我吃了饭。 她是那种性格鸡贼,但是学术上非常严谨认真,积极求实的可爱女性。后来忽然听到了她结婚的消息,上次吃饭的时候才有机会八卦地逼问了一下。 她和她做律师的丈夫因学术结缘。缘起律师先生要翻译一本德国的法律文献,托北外一个中间人介绍了书香小姐。律师先生是上海特别厉害的律师,能和白岩松一起做节目的那种级别。他们学术上互相赏识,律师先生在不断地沟通翻译中对书香小姐暗生情愫,然后他们就顺理成章地在一起了。书香小姐婚后在钻研学术的同时也特别幸福,琴瑟和鸣,惺惺相惜。 所以说,精神上产生共鸣的伴侣,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我不求你能理解我专业上或是饱览我喜欢的人文书籍,只求理解我在偶尔兴起时说出像李健妻子"休假先生倚在门口看我整理茶室"这样的句子,有灵魂上的满足和幸福感。 图片来源于今日阅读:乔治·吉辛《四季随笔》

富有同情的理解和心智上的协调

读《四季随笔》能让我安静下来。吉辛的文字里确实有一种令人安慰的东西,它使我获得的平静并不比欢喜少。 “即便我于高兴之中,亦对其心怀敬畏。” 字里行间的舒缓纡徐让我整个人都沉浸其中了。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