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用心学泡茶读后感摘抄

用心学泡茶读后感摘抄

《用心学泡茶》是一本由何厚余著作,中华书局出版的177图书,本书定价:16.00元,页数:2010-01,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用心学泡茶》读后感(一):读起来很轻松

最近看了不少与茶有关的书,这本是最简单上手的。

就是中间有些重复的文字,这个不太好。

因为轻松看起来不累,知识量对于初级习者来说是够了。

还是要推荐推荐。

学茶就是一个过程,习得一种心态,习得一种看世界的角度。

用心学泡茶,用心体会人生。

《用心学泡茶》读后感(二):说说《用心学泡茶》

*再次感谢豆瓣茶友小猫的推荐,令我得此好书*

我读到这本书的缘起与期待

------------------------

这本书是豆瓣茶友小猫推荐给我的,我已经喝了不下20年茶,因为这本深入浅出的好书,目前也处于“推倒重来”重新学习泡茶的状态。

期待老师来上海我的茶室讲茶。对坐两忘!

何老师谈这本书

--------------

http://site.douban.com/widget/works/1084809/chapter/10089159/

关于茶室条件、何老师相册所引发的小小讨论

----------------------------------------

http://site.douban.com/widget/photos/1849762/photo/838360060/

2011-02-23 12:02:22 宇宙奇葩安娜姜

两张红凳子有点不入调啊

2011-08-31 05:36:48 达西 (拖着疲倦,我入梦寻你踪迹去了)

随心随意,无所谓搭配,无所苛求无所求。随意就好。

以前茶圣可以席地而坐,只要品茶前放得下心情,进入受的状态就可以了,

因此我觉得怎么布置还有器皿之类,没有最好的标准,随心即可。

2011-08-31 22:06:19 厚余 (哼 哈)

同意楼上。其实一切全在于心意与心境。

2011-09-01 05:36:25 达西 (拖着疲倦,我入梦寻你踪迹去了)

我的茶室就在办公楼里的一室之中

里面放着红酒酒架,红酒和雪茄冰柜,还有喝茶的桌椅像老师这张照片的桌子那样的两张连在一起,可以坐七八个人的样子,还有一套沙发和音响设备与一个硕大的澳洲项目酒桶。

就在昨晚,还有一个自称学了中级品茶师的小姑娘来我这儿,她指着茶具说太粗糙了;指着酒柜说,这些酒其实水平很低(很便宜)的;最后问我跟谁学泡茶的时候,竟指着老师那本书(也是豆瓣茶友小猫推荐给我的)说:这个太初级了。。。如此无礼?!

我反驳道:喝茶是一种心境;不是比拼、更不是炫富!像你那样,恐怕大部分人都喝不起茶了!她匆匆地说那好吧祝你喝茶开心就走了。

----------------------------------

附:何老师的小站~大家都去顶一下吧!

http://site.douban.com/111459/

《用心学泡茶》读后感(三):转载:禅茶一味? 嘉容

我是北方人,小时候看爸爸看书喝茶,也就是用一大搪瓷茶缸,泡上一大杯茉莉花茶,喝掉大半再续水。我自己出去疯玩,跑累了回来就直接喝这茶当水解渴,大致的感受也就是放了茶之后,可以盖住水味——我不太喜欢自来水的味道。

一直没有什么太深的印象,也不觉得这茶里面有什么特别有趣的说道。前两年工作的环境里偶尔遇到人们桌上摆着茶道的一套东西招待客人,可能自己当时麻木吧,也没有什么感觉和热情,倒是觉得拿腔做调的成分多。

直到我前两年开始遇到一个从小喝茶的人。

他没有一天不喝茶,我造访时,自然也有茶喝。但是我不懂啊,傻得很。他讲这茶如何不错和描述茶的好法时,我只能瞎点头附和着,有时候就坦白自己确实很傻,完全没品味,他偶尔引导下如何品,偶尔遇到好茶自顾自地赞叹,我听着,虽然自己仍然麻木,但知道茶对于他来说,没有任何腔调的成分,已是生活中不能缺少的部分,并且,在反复地听他真心赞叹遇到的好茶时,也淡淡地起了点求知欲——总不能连什么是好什么是坏都分不清楚吧?

然而麻木的知觉和生活仍然进行着,楼外的早市那时有个煎饼摊,夫妻俩人很朴实,烙的煎饼极好吃(不是那种软塌塌的),常常早饭就是一个煎饼,回来泡上一壶茶。阳光满室,穿堂风一吹,茶韵氤氲,再加上朴实的煎饼,此生难忘的美好。我对茶的热情,因为搭配煎饼的需要,开始一点点燃起来了,尤其是那几桶茶韵极好的茶喝完之后,因为换了年景,再也买不到那么好茶韵的茶了。我虽然尝不出来茶的好坏,但尝得出来配煎饼时好不好喝。我开始琢磨着,一定要学会品茶,学会了之后,就要跑去产地,尝到好茶,买上一大批回来,再无无好茶可配煎饼之忧了。

于是开始订了点关于茶的书。《茶之书》《茶之心》《喝茶解禅》《红尘外的茶香》《用心学泡茶》《一心一意来奉茶》等等等等。

于那个时候,最好用和最踏实的是何厚余先生写的小薄本的《用心学泡茶》。书里讲所谓泡好茶,就是要把握好最佳出茶点。控制好时间,当然还有若干诸如水温、器形、紫砂的泥料、茶性、注水速度与高度、角度等等多种因素。而训练自己泡好茶的基本功,就是记住每一道茶从头至尾的全部过程,什么样的水温,什么样的出茶时间,每一泡茶和每一泡茶之间的味道的区别。记多了,熟稔于心了,渐渐就训练出感觉了。

于是我就照做,并于泡茶前先静静心,然后认真地关注着这么多个要素共同作用下茶的区别。于是,知觉开始复苏了。可以分辨出不同杯子里的

茶有口感温吞与清晰的区别,可以分辨出有的茶有点青涩味,有的有点火味重,还可以分辨出自己认真泡茶时茶的味道和泡上茶人就忙这忙那后茶的味道的区别。认真时,茶是有精神有元气在里头的,而后者,则是涣散的感觉。

然而,才一触动知觉,就发现茶给我带来了更多关于这个世界的真相。

比如某日去沙子口买毛边纸,转上永定门的立交桥时看到那幢门楼(可能就是永定门)座落在灰蓝的天空下所遭遇到的跨越时间的等待、历史和当下的交流;比如感觉到毛笔触到端砚上的细腻触觉;比如有更多时间坐在窗前,泡上茶,吹着风,看着心底空空却与存在联接的感受。

原来只要开始学会心的专注,茶便为你展开了整个世界。

但是,书读多了几本后坏处就来了,因为若书写得不究竟,我这种十万个为什么的性格就开始折磨人了。凭什么你们都说“茶禅一味”?凭什么把“茶禅一味”标榜得那么重要?“茶”我喝了也就算了,还算是人生活里可以体会的,“禅”与我有什么关系?他们两个又到底有什么关系?这些问题,是冈仓天心没有给出究竟的,也是一个个讲茶与禅师之间的故事,然后再后面发表点感慨的文章所不能给我满足的。

不过,人生就是这样,不愁无解,只怕你不想知道。一旦有问题诞生,一定有答案出现。:)

五月初,农展馆有个茶业展,里面有个禅茶会。我去了。神神秘秘的没有名片还不让进。禅茶展的部分分几类,一类是卖“禅茶”的,就是僧人们自己种、自己制、自己喝的;一类是结合上中国文化的元素开发的加了人为做作成分的;一类是把茶文化展开无边想象结合俗风放大到有点没谱的;还有所售茶本来是供养僧侣们用的,僧人参禅打座喝了可以提神醒脑去火一类功效的,售价貌似也不菲。

于之前已知道茶因为生长环境不同,海拔高度不同,采摘时间不同,树龄不同,土质等等因素,不论制作方法,也会有茶的能量强弱的区分,那能量强的喝下去就有传说中的“茶气”。

并且自己因为习茶专注度提高,对环境变化更为敏感,已稍微对茶的能量有点感觉了。溜达了一圈,在没谱的那一家确实喝到一泡好茶,喝下去稍顷茶气直冲上头,手下也是凉风习习感,能量斐然。

带着那点微醺感出来,却刚好遇到了我的答案之第一节——禅茶会。

巧得很,主持禅茶会的法师我之前在家茶馆门前见过她的宣传照片,又听人介绍说这是国内禅茶界很著名的法师。于是就留下来观礼。施茶之后,这位法师请一位不会泡茶的人上去泡茶,然后一尝那茶,便直接道出那个泡茶人近一阶段的心态和个性。我觉得这个蛮好玩的,于是在请下一位时,踊跃参与了一下,茶泡出来,那位法师讲出来的我的状态,确实是一针见血。然后她又示范请另几个人倒水她来尝,依然可说出不同人的状态和特征。

这个演示大大激起了我的兴趣,再尝一下她泡的茶,只觉凉风习习,随喝随散下去了。似乎也没什么特别,这是什么境界呢?为什么可以做到喝茶知心呢?在这里,禅与茶的关系到底是什么呢?

就如禅宗风范,常是让你云里雾里摸不着头脑,但抛出一个话头让你参一样。这也是个给我的话头。

回来后,尝自己泡的茶,发现没有对比,哪里知道区别呢?于是拉着同事泡茶喝。果然对茶不太懂的同事泡出来的茶喝得出生涩的味道,不同人泡出来的茶有不同的特征。当下确认,如那本著名的书《水知道答案》一样,水都知道答案了,茶这种蕴含天地之气的东西岂会不知道答案?泡茶的人,如果功夫不到,自会把自己的某种东西传递给它。

公司里有位小兄弟,曾习茶五年,没有什么“禅”的概念,泡茶时也随随便便,东西都不好好放,磕磕碰碰的,但我却可以清楚地感受到他对茶有更深刻的理解,于是常与他掰扯“茶”味。几个人共同掰扯“茶”的时候,确实可以发现,不同杯形、不同人泡对茶的味道的影响,是每一个人都有几近相同的感受的。而这个小兄弟的特点,我琢磨许久,发现,他是与茶很亲近和没有隔阂的,对茶了解,把茶当另一个生命来对待的。在泡茶过程中,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念头夹带在里面,只是尊重茶本身的特点。

然而我,增加了对泡茶人的元素的关注之后,我仍然可以发现,我的茶里仍然有“我”。所以只好,在泡茶的时候,喝一口今天的“我”是个什么味道?以茶观心。

渐渐的,再喝别人泡的茶时,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区别和里面的个人色彩了。有的人,压力很大,心里象有一片乌云一样,茶喝起来,尤其是第一泡的时候,就会有闷闷的感觉;有的人,看不出什么,跷着二郎腿泡茶,茶一下口,感受得到一片混浊,没法喝下去(我就给倒了);有的人,一杯茶下去发现深不见底,后劲连绵,再观人,也是福泽深厚的相;有的人,茶韵上面带着一种烦躁和未对自己反思的不开化的感觉;有的人,我们去的时候,正赶上客户和他犯拧,茶里一股蜂王浆的涩味。

我自己就更别说了,心神涣散时有;酸涩时有;紧张时有;沉闷时有;平静时有;喜悦时有,好在这些自己的问题,都在一口茶喝下去的时候,就明了了。就自已凝神查看是心里的哪个环节有紧张、有酸涩、有沉闷了。看到自己的那一点之后,再向前看到底是做错了什么事情?看错了什么事情?多了什么念头才使自己产生这种情绪,于是在那个心里的元素见光的时刻,在那个自我反省的过程里,那个不平常的、不安的心,渐渐地就再归于平静了。于是,对于自已的了解,渐渐有所深入,安详平和,一点点静静成长。

到此时方知那次看到的禅茶会上法师所言并非弄玄虚,原来只要你不断提升自己的专注度,是可以通过一杯茶了解泡茶人尤其是自己的当下心境的。而茶禅说一味这句话里,至少,藉对茶的“觉”,你是可以向内观照自己的,衍生出对自我的“觉”,这也粗粗地可以说是参禅的过程和方法之一吧。

前日喝一位专习茶道的女孩子泡的茶,她是本来有下肢神经一类的疾病,只能卧床,走不了路的。后来种种因缘,得于某师门下习茶道,现在能走路而且走起来看着和健康人也没有什么分别了。人很清静,泡茶前我也在想,这有传承的茶道,泡出来的茶不知道是什么样子?

一尝之下,发现,那就是那一泡茶本来的样子,原来的味道,芬芳的茶香,清澈的茶汤,基本上尝不出任何人为的痕迹。

很多时候,我们虽隐约有感但不敢确信,原来那个原本的,就是真正值得追求的。总要有人给你印证后,你才肯自己下决断,确定心里那个模糊的感受。

再回忆公司里那小兄弟泡的茶,他不怎么说话,掰扯茶时偶尔会说:“我就是和茶比较亲切,不希望委曲到它。”又偶尔会指出我的问题:“你把你的想法都去掉,不要强加给它。”可惜我以前总是不信,总以为我的欢喜总可以给它吧?我的尊敬总可以给它吧?我的泡出好味道的期望总可以给它吧?因为妄自以为“交流”是有作用的,然而却忘记了,它又不会说话,我的所谓“交流”其实是不尊重它的“本来”,是我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它了。

昨天傍晚,一个人出去吃点东西,溜达回来,我是蛮喜欢带着存在感散步的,就是直心散步,不想各种事情只走路,感受走路。但是昨天有一个自我反省的问题,总觉得自己想得不究竟,应该再深挖一挖,就拼命和存在感抗争着,努力想调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但是这些小聪明的力量太微薄了,最终我决定放弃了,只在走路时与走路同在,只感受着走路的一切就好了。走路的存在感好象大海,把一切妄念都淹没了。

回到家,泡了杯茶,是一泡我原来总觉得怎么那么难喝的茶。没什么想法,然而那茶汤呈现给我的,就是它的真实相。它虽然没有奇兰那种沁人的香气,也不似配煎饼那茶的茶韵,也没有那所谓古茶树的茶气,然而自有它的婉转袅娜、自在与惬意。仿佛可以看得到它生长时的样子。风来则动,风停则息。

http://user.qzone.qq.com/76869993/blog/1344828743#!app=2&via=QZ.HashRefresh&pos=1344828743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