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民法思维》读后感1000字

《民法思维》读后感1000字

《民法思维》是一本由王泽鉴著作,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33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民法思维》读后感(一):民法经典,常读常新。

《民法思维:请求权基础理论体系(最新版)》旨在建构请求权基础的理论体系,期能为民法实务提供可资遵循的思维及论证方法,以增进法律适用的合理性及客观性。《民法思维:请求权基础理论体系(最新版)》重视方法论上的运用,所设实例主要针对民法领域重要的基本问题,并多引用判例学说及德国法的理论,有助于读者理解相关法律的解释适用,对民法的学习应有助益,《民法思维:请求权基础理论体系(最新版)》对于大陆和台湾地区民法的比较研究也应有所助益。

《民法思维》读后感(二):民法思维——以请求权为核心的解决民事争议的法律思维

何为法律人(lawyer, jurist)的能力?法律知识、法律思维、解决争议。本书的要点就在于帮助法律人建立法律思维,从而更好地运用法律知识解决争议。

本书最有价值的核心理论在于请求权基础理论,即请求权规范基础(Anspruchsnormengrundlage,in short Anspruchsgrundlage).。请求权基础即从现行法律规范中找“可供支持一方当事人得向他方当事人有所主张的法律规范”。由此基础引申出解决实务争议的请求权方法:由以请求权为核心出发,提炼案件材料中与该请求权相关的要件,分析相关要件以判断该请求权是否成立。

就以请求权为基础的理论之前在常鹏翱老师的民分课上学习过,但是由于没有去上民法案例研习对该理论进行更多的运用,对此理论并不能够说完全掌握了。

本书中的法律规定及实例都建立在台湾“民法”之上,对此并不太感兴趣,故本书重点读纯粹理论的相关内容,而对书中法律规定及实例略读。

《民法思维》读后感(三):大家都在说好处,那么我也讲一点缺点吧

1.双重否定之处,甚至三重否定之处在系列专著中常常出现,可能与台湾地区“民法”相关,各种判例,法条原文皆是类似的风格。有一些地方读的晦涩难懂,久久不能明白的时候(当然与读者的知识水平相关)血压上升。若是能够接受这种文风,读起来也相当有风味。

2.学习之余需要搭配法条阅读,如果只带一本书,后面无相关法条会比较尴尬,读者需要自备电子版的法条。

3.体系介绍之时皆是台湾”民法“之内容(《不当得利》中有为大陆读者专门举例的部分),对大陆的学生来说,需要接受两种思维模式吧,如果上课老师讲不清楚,那么在下面的时候需要花许多功夫了解。当然法理相通之处能够得以借鉴,如今大陆民法典也以出台,大多数的内容比较类似,理论上的争议(物权行为理论)需要自己甄别注意。

4.一系列图书读下来,花费时间甚巨,在此期间必然会涉及本国法,有记忆混淆之虞。

《民法思维》读后感(四):一本将理论与实务联系的好书

如果说王泽鉴的“天龙八部”(即民法判例学说)是民法实务的圣经,《民法总则》、《债法原理》、《民法物权》、《不当得利》、《无因管理》等是民法理论的精要,则这本《请求权基础》是脱离于其体系之外的、结合理论实务的书。

这本书的本旨是写给法学入门的学生看的,教授如何解决司法考试的案例分析题。但也可以将此书看做是王泽鉴整个法体系书的总纲。我觉得这本书最适合有一定民法理论基础的人阅读。

“请求权基础”实质上是在民事诉讼中针对相对人提出的诉讼请求所依据的具体法律规范。虽然民法典法律条文繁多冗杂,但在诉讼实务中适用最多最核心的就是一些具有请求权性质的法条,它们是构成诉的最关键要素。不管是什么样法律事实,归根到底都是要适用这些请求权基础去解决争议。

请求权基础理论体系的构建将民法各分论的关系梳理并整合,带有很强的综合性。即使你已经将王的所有体系书都阅读完结,当接触到具体案件时,仍需要架构请求权理论体系,以便不遗漏地、准确地适用法律。

《民法思维》读后感(五):《民法思维》读书摘要

第二章 案例事实、问题及解答

实务与解题之间的差距还是很大的。

当事人要考虑其年龄,涉及行为能力;时间主要考虑时效和除斥期间、要约及承诺期间、清偿期;地点主要考虑给付不能及危险负担问题。

当事人超过3人,图示最具效用,应注明当事人、日期、地点、法律关系及相关条文。

【问题设置的模式】

1. 非以请求权关系为其内容:契约是否有效成立,权利的得丧变更,亲属关系。

2. 以请求权关系为内容:谁得向谁请求损害赔偿/返还其物/其他救济方法?当事人间的法律关系。

第三章 历史方法与请求权方法

历史方法:就案例事实发生的过程,依序检讨其法律关系

请求权方法:适合实务的需要,针对问题作答,避免主观判断

1. 考察要约的生效

2. 考察无权处分与善意取得

3. 考察用人者责任的范畴(“执行职务”)

4. 考察占有改定及盗赃的善意取得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