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乌克兰史读后感1000字

乌克兰史读后感1000字

《乌克兰史》是一本由保罗·库比塞克著作,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的223图书,本书定价:30.00元,页数:2009-9,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乌克兰史》读后感(一):【转】沈莉华:国内外史学界关于俄乌关系史研究综述

【作者简介】沈莉华,女,世界史博士,黑龙江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中俄关系史学会理事,黑龙江省东欧中亚学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俄罗斯外交。在《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等杂志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与乌克兰关系研究》、《从对抗到承认:1917-1933年的俄美关系》、《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合著)、《俄国社会史》(合译)等。

《乌克兰史》读后感(二):【转】沈莉华:20世纪20—30年代苏维埃乌克兰化运动简析

【作者简介】沈莉华,女,世界史博士,黑龙江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中俄关系史学会理事,黑龙江省东欧中亚学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俄罗斯外交。在《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等杂志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与乌克兰关系研究》、《从对抗到承认:1917-1933年的俄美关系》、《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合著)、《俄国社会史》(合译)等。

《乌克兰史》读后感(三):译者不够负责

如题。我的水平有限,但仍然看出了至少以下一些问题。

一,译者理解某些汉语词汇不正确。我读完第一章就遇到了“证明两国能把几个世纪以来不时龌龊的关系置之身后”(第16页)这样的话。如果我没有搞错的话,译者想用的词语应该是“龃龉”而不是“龌龊”。

二,很多原著的脚注译者都没有翻译为汉语。当然,如果脚注单纯是一本英文书的题目以及页码,不翻译倒是无所谓。但更重要的是原脚注很多是文字说明。如第8页的“For example, according to the 2001 census, the population of the western regions of Lviv (95%) and Ivano-Frankivsk (98%) are overwhelmingly ethnic Ukrainian. Fewer than 1% of ethnic Ukrainians in these regions claim Russian as their native language.”,又如第60页的“Russian itself was not fully codified until the nineteenth century, and, as readers of Tolstoy's War and Peace will know, the upper classes in Russia in the early 1800s spoke better French - regarded as a civilized language - Russian” 【此书原文如此。貌似Russian一词之前缺少than一词】。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如果默认中文版的读者能够不需要译者而读懂这两段英文,那全书干脆不需要人翻译了。

三,译者缺乏一些相关的历史/地理概念,具体反映在对一些名词【尤其是非英语名词】的翻译处理上。我仅列举一下我发现的地方。如第一次出现在第37页的szlachta一词。译者提供了解释,但很可能是英文原文中就有的。译者音译之为“撒拉赤塔”,而在波兰语中这个词念做[ˈʂlaxta],音译为汉语近似于“施拉赫塔”。译者明显是想当然地音译了,没有考察这个词的来历。又如第84页译者的“特兰斯卡帕提亚”明显是翻译Transcarpathia, 而本页的英文脚注【译者未曾翻译】有"...the region is called Transcarpathia/Zakarpatia, meaning beyond the Carpathians"的解释。经我查询,这个地名通常叫做“外喀尔巴阡”地区【如http://zh.wikipedia.org/wiki/%E5%A4%96%E5%96%80%E7%88%BE%E5%B7%B4%E9%98%A1%E5%B7%9E】,译者在本页的译文中也用到了“喀尔巴阡山”这一名词。在这种情形下,“特兰斯卡帕提亚”的译法是一个类似于“常凯申”的非常滑稽的错误,让读者不知所云。

虽然有理由相信整本书传达了英语原著的基本意思,但以上这些谬误还是让人觉得如鲠在喉。这个译本没有译者自身的前言或者后记,如果是出版要求如此另当别论,但如果本来可以写而没有说明自己由于不够理解斯拉夫语可能出现的错误,我只能觉得译者不够负责。

《乌克兰史》读后感(四):【转】李珍珍:西方史学界对乌克兰革命(1917~1921)的研究

【作者简介】李珍珍,1986年生。2016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系,国际政治专业,获得法学博士学位。现为湘潭大学历史系世界史硕士导师。主持2018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苏联晚期外交抉择与政策转变研究(1985—1991)”。参与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所张盛发研究员主持的创新工程项目《转型前的俄罗斯:改革与剧变(1985-1991年)》,课题时间:2013-2015年。

乌克兰人民共和国鼎盛时期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