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当大脑遇到金钱读后感1000字

当大脑遇到金钱读后感1000字

《当大脑遇到金钱》是一本由贾森·茨威格著作,广东经济出版社出版的简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元,页数:30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当大脑遇到金钱》读后感(一):完全能让人思考进化论与资本市场的关系

现实不会像想像中那么美好。

人们预估未来是根据近期的平均来做出判断的。

过分自信,每个人都觉得比别人好。

单纯接触效应:人们偏好见过的,甚至是潜意识里的。

人人都有后见之明啊,我也是!我要日三省吾身!!

同一件事情,会随着之前或是之后的那一时点的心情而有不同的感觉。

《当大脑遇到金钱》读后感(二):从技术层面探讨贪婪和恐惧的好书

贪婪和恐惧是投资心理方面永恒的话题,《当大脑遇到金钱》是一本从技术层面探讨贪婪和恐惧的好书。当然作者并没有止步于技术层面的分析,进而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建议,这里列举几项:

1.想象的成功比实际的成功更加令人激动,或者可以进一步理解为过程重于结果吧。这确实是有别于传统观点的一大突破。

2.我们的行为受到两种方式的控制:反射式反应和思维式反应。理性的投资者应当利用自己的思维式反应抑制反射式的冲动。

3.面对日益复杂的社会结构,我们在原始的社会结构中形成的本能在很多情况下是错误的,需要一种更加复杂的思想来给予指导,这种复杂的思想很大程度上可以谓之为“概率”。

《当大脑遇到金钱》读后感(三):书摘

20节 过度自信

我们为什么会感到家里更安全呢?实际上,熟悉与陌生的界限,我们自身和外部世界的界限是非常微妙的。例如,我们总是想当然地认为,自己嘴里的唾液原本就是我们身体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种有益于人体健康的液体能促进消化,润喉解渴,还有助于保持口腔清洁。但假如有人让你向一个干净的茶杯里吐5 口唾液,然后再喝下你自己刚刚吐出的唾液,你感觉会如何呢?突然之间,这些唾液就会变成“体外之物”,而不再属于你自己的身体,即使是你自己吐出的一小口唾液,也会让你感到恶心。要把原本属于你身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变成令人作呕的身外之物,原来只需要这短短的一瞬间。熟悉所创造的安全区和外部世界的危险区,原来竟是近在咫尺!

当然,这也并非毫无意义。如果我们的祖先没有学会逃避细菌、猎手以及其他潜伏在身体之外和家门之外的危险,他们就不可能生存下来。太多的新奇、太多的意外,很可能会摧毁这些穴中人。经过世世代代的演化,对熟悉之物的偏爱、对未知领域的警觉,已经深深地植根于人类的生存意识之中。“熟悉”也就此成为“安全”的同义词。

《当大脑遇到金钱》读后感(四):读后

这本书并不能让我们变得更加聪明,但是可以让我们知道自己有多傻。

在我们的大脑中,有两个运行系统,即《思考快与慢》中所说的系统1和系统2:

系统1 的运行时无意识且快速的,不怎么费脑力,没有感觉,完全处于自主控制状态。

系统2将注意力转移到需要费脑力的大脑活动上来,例如复杂的运算。系统2的运行通常与行为、选择和专注等主观体验相关联。

我们的大脑大部分时间都是由系统1控制,只有系统1碰到无法解决的问题,系统2才会出马。而系统2却又精力有限,爱耍大牌,遇到特别困难的问题,系统2喜欢偷懒再把问题推给系统1。这个时候,喜欢大包大揽的系统1则会三下五除二做出决策,这些决策往往都是给自己挖的坑。

尤其是当大脑面对金钱的时候。

大脑遇到金钱,所产生的种种情绪,犹如一曲冰与火之歌,既有贪婪、期望、自大,也会有意外、恐惧和懊悔。

而这些情绪,往往是系统1作为主角的结果。面对金钱,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把懒惰的系统2揪出来,好好干活。这看起来很容易,大部分人都会觉得自己能够勤于思考,但是却往往意识不到在自己的思考过程中,非意识状态即系统1所产生的作用大的惊人。

要做到真正的勤于思考,就要具备自省、自察、自觉、自律的能力,实事求是、知行合一的态度。

自省,即跳出小我,观照自己的言行。用旁观者的身份审视自己的判断与决策,可以让自己站得更高看得更远,避免迷失在当下的混乱之中。

自察,对于自己提出的结论,要多问自己几个问题,想方设法证伪。这样可以让自己的论断更加经得起考验。同时也逼迫系统2出来仔细解决问题。

自觉,念起即觉,觉而不随。一发生情绪,立刻观照自己,不为自己的情绪所控制。念起即觉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很多时候,我们都会被自己的情绪牵着鼻子走。

自律,正确的路都不容易,让自己坚持走正确的路更不容易。遵守自己的价值观,自己的纪律,可以让自己的人生保持一致,专注于做正确的事,这比把事做正确更加重要。

《当大脑遇到金钱》读后感(五):让我们对于自己的非理性行为有了一个了解的机会

很遗憾,这本书本身并没有教你如何去投资,如何去赚钱,更多的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告诉你,为什么你会经常做出不理性的选择,为什么投资是那么的难,为什么你总会对自己的选择感到后悔。

说实话,有些事情的确是很难用理性人来形容的,而在这本书里面可以得到答案。就我自己而言,经常性的中新股的兴奋往往可以保持很久,而且表现的很high,但是其实相较每天的持仓变化而言,新股的收益基本上不值一提。自己明明很了解这个情况,但是就是中了新股会觉得很high,而对于日常市值的相同变化则是可以以平常心视之。

作者用了不少心理学的分析,并且结合了很多的数据来说明我们的大脑其实并没有准备好用来投资,并没有准备好面对这个纷繁复杂的金融世界。换句话说,其实我们的大脑还没有进化到这个高度,我们的大脑基本的模式还是资源匮乏的模式,而不是理性人的模式(话说我们真的会进化到理性人模式吗,这个貌似有点可怕)。同样的收益和亏损带来的是不同的满足和沮丧,不同的事由会带来不同的结果,我们感性的大脑和理性的大脑经常性的打成一团而让我们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

这本书可以解释很多我们自己的,或者说是我们身边的那些看起来似乎不理性的行为,告诉我们其实在这不理性的背后其实也是有着原因的。或许我们看起来的不理性的行为才是我们长期进化中养成的、让我们可以生存下来的本能反应。

好吧,这是一本好书,一本让我长了不少见识的好书。但是,如果你只是想要用来看看增加见识,或者是用来了解一些原本你所不知道的知识,甚至是想要增加一些茶余饭后的谈资的话,那么这本书作用不小,可如果你原本的打算是想找到啥投资秘籍或者方法的话,我可以肯定这本书帮不了你任何的忙。

更让人觉得沮丧的恐怕是,就算你把整本书都背下来,就算你把书中各种行为的原因都了解清楚,但是它们也不会给你任何帮助,该犯的心理错误依然会犯,该觉得难受依然会觉得难受。知其然是理性的认识,但是理性的认识不代表感性的认同。所以这本书留给我们的更多的是安慰,告诉我们,其实自己的行为是符合几万年来发展的逻辑的,我们的错误只是不适应这个飞速发展的金融市场而已,我们的大脑还没有做好准备而已。。。。。。。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