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手机》读后感锦集

《手机》读后感锦集

《手机》是一本由刘震云著作,作家出版社出版的204图书,本书定价:18.00元,页数:2009-7,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手机》读后感(一):刘震云真是个好作家

电影精彩,小说比电影还精彩,尤其是后面写“奶奶”那一段,尽显作者的功力。无巧不成书,人的命运都是偶然和巧合。前些天看我们家的族谱,上溯到东汉时期,一代一代的查下来,每一代先人的姓名都历历在目,就这么一直延续下来到我,一种使命感油然而生,忽然觉得我很幸运,这么长的时间一代一代的,就有了我,而不是别人。刘震云的语言流畅,读来很舒服,情节的设置巧妙,易懂,自然,很喜欢。已收了潘金莲和一句顶一万句,期待。

《手机》读后感(二):《手机》读后感

一个问题:手机刚出来的年代,不可以不称之为一种对人的变异。人寄托在它上面的越多,手机的人性就越多。但是手机毕竟不是人,手机和手机之间的关系太明白、太无遮拦、太近。所以人和人被迫压缩在一起,发出吱呀的声音。这对新道德的塑造也是一种力量,刘震云发现了它,抓住了它。

第三章《严朱氏》之前在《一地鸡毛》里看过,彼时叫《口信》。的确,单拎出来可以成章,但缀在此后更有味道。“又四十六年后”瞬间把读者的视野拉远,仿佛在浩瀚间之前所有的事情不过一粟。的确也是一粟,但置身其中的手机们不这么想。此外,加这一章,好像也可以跻身新历史一列了——尽管作者本人在小说中明确表达了对批评家的“不屑”。

刘震云确有自己的风格,行文没有废话,明白的描写交代事情,事情而非叙述让人着迷。当然,结构上难脱现代派的形式,如一节之中只有几个字交代季节变换,让读者如游泳般忽然出水然后再浸入水中,观感是大有不同的。

《手机》读后感(三):生活,需要有自己的空间,是秘密但不能有损任何人的利益。

手机的电影,电视剧和小说都看了,风格迥异,但表达的思想是一直的。手机确实缩短了我们之间的距离,但是也隐藏了很多的秘密。当然这其中,有喜有悲,有事半功倍也有败事有余。回想自己已经飘摇海外三年有余,没有手机,对家人的思念之情,我是完全想象不出来怎么可以表达的,那份真挚热烈的相思之苦,是怎么可以得以交流和释放的。正是有了手机,我才能及时的得到他们的最新动态,也才能及时的汇报自己的动态,尤其是海外的特殊时刻。这里我是感谢手机的,没有它,我们的距离就真的是万里之外了。有了它,我们之间没有了时间和空间的阻隔。

婚姻,是爱情的坟墓。手机,是秘密的载体。但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态度决定一切,没有不能改变的,只有不愿投入的。不能为了自己一时之快,满足自己的一己之欲,就为自己寻找千万个理由来解释和掩护。也不要等真的没有了,采取怅然若失,悔恨不已。不管是费墨还是守一,我相信他们对手机都是充满了爱和恨的。爱,是因为手机让他们尝到了甜头,方便了他们的某些欲望。恨,是因为手机为他们带来了无尽的烦恼和麻烦,使他们始终在提心吊胆中警惕着,尤其是面对家人和爱人的时候。就像钞票这个东西,放在慈善家手里,可以拯救数以万计的需要帮助的人;落在恐怖分子手里,可以带来惨绝人寰的毁灭。

做回真实的自己,保护合理的秘密。心里没有鬼的人,是不会担心噩梦的缠绕的。爱情需要神秘,但是也需要水晶,没有负担,干净又透明。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出来混,早晚要还得。自己的欲望的到满足时,要体会一下自己亲人的付出,感恩一下关心我们的人。醒悟吧,迷途的人们。

《手机》读后感(四):手机·口

现代带给我们便捷和适宜,同时取消了许多天然的关系,如亲人之间的坦诚相待,口口相传的真实直接,以及人性中本美丽的纯心。

严守一,主角的手机真是个东西,伍月、于文娟、沈雪,纠结中的人们,都是由于手机引出的“事故”,在我们不断简便我们的生活时,我们其他曾经没法实现的贪欲就见机出现了。黑娃的调情小姐,墨老的美学研究生,同事的手机情话对白,这些都借着手机媒介进行的不见天日,却又在阳光底下鲜活存在。

本该是工具的东西,在人心欲望的催生下却成了谎言的制造机,成了犯罪的帮凶,成了偷情的必备。没了它,生活中的一块重心就好像失衡了,我们刀成了机器的奴隶了。

“我妈不傻!”“妈妈你在哪?”

那些无法用手机来说的话却深深地刺痛了我的心,因为是我们用心表示出来的,它不需要任何其他的诠释,只要你听见了,你就会知道它的重量。

口口相传的年代,虽没有它的时效性,但它衍生出来的故事却能让人津津乐道,不会像泡沫那样短暂闪现。浓浓的生活气息在里头流窜出来的感情是现代生活中蜷缩在某个角落中的忧伤。

我们得到了什么?我们失去了什么?

我们的真心在若隐若现中背叛着生活。

《手机》读后感(五):如何说话

《手机》这部作品电影老早就看过,但是小说最近才读,作为你个通信行业的业内人士我也在思考一个问题——信息时代到底是把人的距离拉近了还是拉远了?

日新月异的科技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问题,我是个怀旧的人,其实我特别怀念纸质信件的感觉,我认为那是有温度有人情味的沟通方式,精美的信纸加上或娟秀或狂放的字体,写到动情处落一两滴眼泪落在纸上也随信一道寄过去了。接下去就是漫长地等待,盼着对方能收到信,能尽快回信……而如今的手机短信、email、IM变成了分分钟搞定的即使通信,无论是远隔重洋还是近在咫尺全部用一张无形的网络连接在一起,刚开始的时候我们觉得它很方便,提升了沟通效率,拉近了彼此的距离,使相隔两地的人能够保持信息的畅通。但是久而久之我们渐渐发觉距离产生美是有道理的,当距离拉近之后我们看清了很多真实的面目,当真实并不美丽。特别现实了例子是QQ这个软件,刚流行的QQ的时候我还是个高中生,那时候网络上最火的一句话是:“你不知道和你聊天的是人还是狗。”网络是一个虚拟的世界。慢慢的网络开始实名制了,当大家不得不以真实的面目出现时,人们在登陆QQ的时候通常选择隐身登陆的方式了。QQ渐渐的只是一种开机时的习惯动作,有时候挂着一天也不见得所一句话。同时我们被这张无形的巨网驱使着不停地加速,我们的节奏越来越快,有时候我们只是为了快而快,我们甚至没想清楚“快”究竟能够带来什么。有时候我会想,如果没有发明手机,公司就不会要求24小时开机,在午夜十二点领导是不是就不能给我打电话要我加班发报告,写好了报告如果没有email也就不能发,那样是不是就能清闲一些。不过这对我来说可能是个悖论,因为我从事的就是无线通信行业,如果没有这些我可能彻底失业了。也许我不会饿死,会做点别的什么吧。

我能够做的是给需要短信和email的人发去该发的短信和email。同时,偶尔给亲爱的人们寄去我一笔一划写就的明信片和纸质信件。

时代是无法改变的,人在时代面前由于沧海一粟,个体只能被时代的巨浪裹挟着向前。我只能适应这样一个时代,并在这样的时代里沉静下来,除去浮躁的逸气,想办法利用这个时代更好地生存。凡事都有两面性,趋利避害是人的本能,回到小说里面,严守一也想好好说话,说真话,有一说一,文章的结尾他用手电筒往天上写“奶,想跟你说话”。但是在社会的大环境里面为了生存有些时候他只能说假话,说套话,说软话……费墨的书名叫《说话》,话说好了可以升官发财,说坏了可能命丧黄泉。就像严守一给费墨的书写的序言题目——开口说话不容易,是真不容易,说话是门艺术。在古代,纵横家纵横捭阖全靠一张嘴,在现代坑蒙拐骗也全靠嘴一张。嘴里说什么,全靠良心把着门,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就好!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