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围城 / 人·兽·鬼读后感1000字

《围城 / 人·兽·鬼》是一本由钱锺书著作,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50元,页数:54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围城 / 人·兽·鬼》读后感(一):围城和人兽鬼

围城 永远没法有双向箭头。 因为间隔时间有点久远,20%算是第二遍读了,但也也许正是因为第二遍,才发现《围城》的有趣之处。它讲男女之情讲得生动。方渐鸿对唐小姐真的十足十单相思的表现了,我知道的。真的有好多话很诙谐并且准确,想抄下来。 ——— 唐小姐为什么会有爱上方渐鸿的表现?这点令我迷惑不解。不过或许是女性与男性的分别吧。男性多是一见钟情,女性却可日久生情。 ——— 看到后面方渐鸿和赵辛楣(放下苏小姐之后的赵辛楣简直可爱到不行!就是一个很有礼节和气质的人)一行五个人去三闾大学那,我有一种城堡的感觉。虽然钱锺书写得具象,而卡夫卡写得抽象。但是旅程同样是不可思议的、状况频发的。 ——— 有好多讲话的技巧可以学。 ——— 怎么,结束得这么突兀。 突然断了。 我以为方渐鸿去重庆的故事还会继续说的。

———

有很多话钱先生讲得太到位了,到位到我想抄下来。

暂时对围城效应没什么感受。

《围城 / 人·兽·鬼》读后感(二):再读《围城》

第二次读《围城》了,距上一次大约十年之久了吧。今昔对比,读来心情完全不同,主人公方鸿渐在感情、生活、工作上都陷进了围城,除了对唐晓芙真挚的爱慕之情,结局很让人唏嘘。这其实背后是方鸿渐的性格使然,志大才疏,既自负又自卑。我了解他,而又同情他,其实看一看他的影子,照一照自己,我何尝不是也是这样的人。

我读的时候在想,鸿渐假如真的可以和意中人晓芙在一起会怎样,他可能会自强,两人可能是会幸福的。因为真正和自己喜欢的在一起,会激发生命中的潜能,会有勇气改变自我,想做一个更优秀的人。而一旦了了,生命也便像缺水少肥的花朵,失了生机。但作者显然无意安排,这讽刺的现实真的是大多人的宿命。不管你跟谁结婚,结婚后你会发现娶的总不是意中人。既心酸又无奈,只好聊以自慰。

人生天地间,有时我也常感迷茫、困顿,明知不是喜欢想要的,却已无力改变了,身在围城,心也在围城了。

《围城 / 人·兽·鬼》读后感(三):《围城》里的方鸿渐

今年读完的第一本书,病中幸有此书与友人相伴,带来很多快乐,忘记不少寂寞。此书作于1944-1946年间,每日钱先生写大约五百字,写完当即修改成为定稿,再交杨绛先生阅读,两人每每于夜间笑得前仰后合,作为今日的读者也可以想见。作为一部讽刺小说,大约除了唐晓芙一人未被讽刺,其余所有角色都是作者的讽喻对象。原因是唐晓芙是按照杨绛先生的原型塑造的,比如唐晓芙的长相(面色好),所学专业(政治学),其父亲职业为律师等等都与杨绛各项条件暗合。在众多角色当中最难理解的恐怕就是方鸿渐,因为在读者眼里他有同情心、正义感,口才好,又潇洒,是一个正面形象,他身上有何不足呢?其他角色的缺点都很明显,唯独方鸿渐不易被看出来。原因是他恰恰是知识分子中的一个类型,自以为或者在旁人看来都是一个好人,他的不足在哪里呢?最大的缺陷在书中也多次提到,如赵辛楣说他:无用。在书后用他们家三代祖传的钟比喻他无用。我想这是他作为一名知识分子最大的缺陷,学业不用功,身无长技,工作被人辞退;无法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还卷入同事争斗的漩涡之中;感情没有主见,几次陷入周围女性朋友撒下的网箩之中。这些都是钱钟书所要讽刺而往往被人所忽略的重大缺点,今天我们读《围城》,其实也是在读自己,从每一个角色身上来反观我们自身的缺点。

《围城 / 人·兽·鬼》读后感(四):我读

纪念一下这是我看的第一本繁体书) 六月份借的小说集,重看了一遍《围城》,遗下了《人•兽•鬼》,昨晚就一鼓作气看完了,其实还是比较短的,不过看得不是特别特别认真,有点心不在焉。但看的过程中还是比较惊喜的。这个短篇集一如既往地继承了钱的文风,挺辛辣的。听说这个短篇集黑了挺多人的,这个就没有去具体探讨了,不过看前面的预言倒是挺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感觉,还有最后的重印版序言…钱有点可爱了吧。(好了,我太啰嗦了) 上帝的梦:给我的感觉就是这个上帝也太像人了,以及男女是否自诞生以来就带着渣的属性,应该说是贪婪等问题… 猫:对于之前太太客厅里那些男人的高谈阔论我是没有什么兴趣的,但颐谷动心那一段,倒是觉得挺可笑可怜的,终究是见过世面太少的孩子,容易被一点点的诱惑而诱惑… 灵感:我无感。 纪念:比较惊喜的一篇文章。忘了张爱玲的文风是怎么样的,但是给我《长恨歌》的感觉(因为先看长恨歌…)曼倩好容易想起曼桢哈 一个女人想要消遣她的孤独和无聊,最容易最成功的办法就是出现一个新鲜的、有活力的面孔。一个年轻的男子出现了。于是,她不屑一顾,她好奇,她抓心挠肺,她开始思念,她怀疑否定,最后她失败了,她承认了,她坦白了,她动心了,然后她输了,她逃避了…真正讽刺的是在男人眼里,因为没有得到一个吻作为纪念而感到遗憾,这是多么的可恶。女人终究是容易想太多,而男人只为目的而行动。扎心了。

《围城 / 人·兽·鬼》读后感(五):漫游围城,览人兽鬼

钱老先生腕下,别有一番春秋。

《围城》之妙,一在跃然纸上的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二在精准的嵌在文中的各色比喻,三在字里行间抖漏出来的真知灼见,四在“围城”这一放之四海皆准的命题。

这四点中,最值得钻研的是第一条。因为钱老最用心的便是这一个个他亲手捏造的人物,整篇文章也正因这些人物的一言一行得以展开,得以出彩,他们的性格特点更值得我们联系现实,深入研究,借以从中获得生活的真理。

这四点中,我最不敢苟同的则是第四条。围城最初被喻作婚姻,里面的人想出来,外面的人想进去。方鸿渐当初显然并不是自己冲进婚姻这座围城的,而是稀里糊涂就被孙柔嘉这一不露心计的女子给忽悠进去了。对方鸿渐来说,离婚毫无障碍,但他肯定不想离开自己心爱的女人,所以他进城之后也未必就想出来,只不过在困在城内有些苦闷罢了。

《人鬼兽》一书虽也暗含对时事时人的讽喻,但更像是文艺分子的戏谑之笔,是上世纪40年代的一份文化快餐,印在报刊杂志上,供人速食。本人在一天之内匆匆读完这四篇短篇,咽食太快,未觉其味,所以不好妄评。

相信钱老在写此二文时,未必考虑过自己要写一本怎样伟大的鸿篇巨制,只不过困于沪上,闲暇之际想借此文将自己心中的点滴感慨挥撒书中。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我们不敢奢望革命志士弃戎握笔,当然也无需强求文人学者投笔从戎。钱老写此书,虽未为抗战事业做丝毫贡献,却为后世留下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