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理想的下午》读后感锦集

《理想的下午》读后感锦集

《理想的下午》是一本由舒国治著作,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8,页数:28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理想的下午》读后感(一):不必太匆匆

“我对眼下的真实,从不想立时抓住。我总是愿意将之放置到旧一点。” —— 可能在这个持续内卷竞争上游的时代,舒国治是跳脱出来的不寻常之人。他坦诚自己算是很散漫、很懒惰、很不打扫自我周遭的一种姑且得取自由者。 更抓人眼球的是,他大半生没在工作岗位上,东跑西荡,像都在路上。在别人看来,如同旅行。 他倒不是原则上的不想上班,是不想在那个时候上班,在那个还没搞清楚自己要什么的时候去上班。 他爱着爱他的自由、随性,想要一起床就去做自己最想做的事。诚然,工作于部分社会人而言,是谋生,是用自身硬件软件能力换取所需的交换,还不是热爱,不是自然而然的向心而为。 舒国治就这么步入旅行或写作什么的。 ★ 也许在读者看来,舒国治的文字透露出一丝丝老派。他喜欢的不是喧闹城市,而是柳暗花明后偶遇的山门。他爱的是京都的气氛,并不想谈论今昔之异。 “日本京都最动人的,是山门,尤其在不经意中见之。街巷细碎,东弯西折,随时遇见;门外驻足便好,总能想象其内之无穷。” ★ 同名短篇《理想的下午》像是某种句式扩写。然而,没有如舒国治同样的闲散心志,大概不能写出这样沁人心脾的文字。现代人无法全身心放松下来,任由自己的心飞扬,又悄悄放置在微小的景物上。一个讯息,一项内心记挂的事情,都能让原本尚未完全平静下来的心又再起波澜。 “一个世故丰蕴的城市,它的下午定然呈现此一刻或彼一刻悠然怡悦的气氛,即使它原本充塞着急急忙忙的工作者与匆匆促促的车阵。” ★ 结合后面的《咖啡馆的掌柜》,读者们或许更能感受舒国治的透彻通达。 开咖啡馆的都是些什么人?可能得稍微放下短时间就能盈利回本念头的人吧。这无关生意,而是长久热爱,以及与默契客人的心意相通。 “这些掌柜,有一个共通性,皆很在小事物上显出极当一回事的那种性格。” 我也时常在不同的咖啡馆看书写评。在沉浸阅读和码字的间隙,会看到店里的陈设还有氛围感。 作者舒国治当然亦深谙此道:每个常客,亦有他最投缘的一两家咖啡馆。有的喜欢某店的安静,适于他看书写稿。有的喜欢某店的设计,适于他眼界一新,身处好桌好椅好窗好墙之间,心中一快。亦有喜欢某店的音乐,喜欢某店的自由凌乱、众家儿郎俱得再次放情胡坐彻夜不归之类。 无论何种原因,极大成分都要归功于那店的掌柜。店铺设计透露掌柜的内心,还有他愿意接纳怎样同好的客人。 ★ 其实,我最喜欢书中聊到关于独处与群聚的部分。人的际遇很神奇又微妙。生性热闹的人,最终却多年来一人独食。写作并非早年专志所愿,而是不得已,将苦闷孤寂抒发于文字中。 他愿意写作友人跟他讲述的远游轶事有趣见闻。他感慨自己命不甚好,难以兼得群居热闹与围桌快乐。但转念一想,这何尝不是塞翁失马,使得他辟出一片写作的志趣与天地? 人生不必太匆匆。前路未必笔直,亦能在九转八弯后,偶得曲径通幽。

《理想的下午》读后感(二):跟随旅行作家舒国治的散文,欣赏美文,畅游美景,同时思考人生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虽然这已形成了网络流行的调侃用语,但却依然代表着无数人的心声。 但我们被牢牢的绑定在一个地区之中,无论金钱还是时间都无法让我们去全世界看一看。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这是一个一生都无法完成的目标。

但有些人却可以,而且他们还可以用文字把他们全世界看一看的内容传递给更多的人,让我们这些无法走出家门的人也能够感同身受,也能够体会到走出去的快乐。 如果这些文字还是极具美感的散文,还是符合我们文化特质的内容,还能让我们读来感受无与伦比的文学之美,那就更是一种极致的享受。

舒国志,就是这样一位给我们提供着能够给我们带来文学享受的资深旅行家,他畅游全世界,走遍了世界的大小角落,又以颇具古风、卓然成家、简淡中深富雅韵的文字把他的旅行经历和对于生活的感想感悟传递给我们读者,让我们读者在他“舒式风格”旅行文学之中感受世界之美,同时也感受文字之美。 而这一本《理想的下午》是舒国治20年前出版的旅行散文,收录的也大多是作者在各种报刊杂志发表的文字合集,有些可能还是作者在截稿前压力下所写,这些文字却能够给我们带来不一般的阅读体验。 比如第一篇散文,作者就通过一个简单的问题“哪里你最喜欢?”对于美国各大城市不一样的对比和认知之中了解这些城市。舒国治用极为简略的语言勾勒出了一个个城市典型的特征,让我们中文简洁之美体现的淋漓尽致。

纽约的抽象,洛杉矶的干焦空荡,圣塔菲、西雅图、辛辛那提,每一个城市都有自己独特之处,读到舒国治的这些文字,是不是对于这些城市也有了了解呢?是不是也掌握了这些城市的真谛呢?是不是对于这些城市也有了更多的了解呢?

那么在这本书中,舒国治还带我们走进了东京,走进了欧洲,走进了我们国家的各处,在留下他足迹的同时,也留下了他的文字,让我们欣赏这些文字的同时,也对于他所走过的“风景”有了更多的认知。是不是也就完成了“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任务呢?

当然,舒国治的这些文字不仅仅包括旅行中的风景和见闻,更是包括了他对于人生的思考。比如书籍同名文章《理想的下午》就让我们在不走出家门的情况下,也让心灵放飞,也让我们聚焦于身边的点点滴滴,让我们了解只要有着一颗能够发现美的心灵,无处不是美景,无处不让我们放飞心灵。 想让我们每个人都有“理想的下午”,那就通过这本书与我们的心灵来一次真诚的对话,欣赏美文,畅游美景的同时思考人生

《理想的下午》读后感(三):如果要带一本书去旅行,带这本

须得选个悠闲的下午,点杯咖啡,徐徐翻动书页,只消几秒钟,就可以倏地穿越在路上,游巴黎,走瑞典——去哪不重要,你要的是不被deadline追逐,不被无穷信息追扰的那一块时空。在这里,他的游历,见闻絮絮道来,仿佛同游的友人与你指点山河,闲庭信步皆是你自己的节奏。焦虑退去,心静了,力量充盈了,好奇心来了,探索欲来了,这个下午完美了!

感受一如书名:《理想的下午》。

避免舟车劳顿,人从众的拥挤,一本书就可以带来的美好下午着实划算。

舒国治言,理想的下午,当消使在理想的地方,这通常是在城市。因为幽静田村,清晨夜晚都好,下午苦长。

理想的城市,最好要有理想的河岸,要有理想的街树,宜于泛看泛听,浅浅而尝,漫漫而走。

深得我心。

纽约抽象,一家百货公司之后又是一家,一出戏之后又是一出,太多重复,看起来很大,人消受起来又觉得很小,常住纽约,会觉得一辈子很短。

日本是氛围之国,而气氛常是记忆的产物。气氛有时不是感受于当时,而是渗露于久远的后日。人生有时千里迢迢走经一家古旧书肆,那一两个钟头的印象,往往会在几十年后犹自脑海突然闪进,便是氛围所在。

瑞典斯德哥尔摩被称为“北方威尼斯”,然而它的水,把城放远了,把景拉疏了,把桥也搁置平了,所以是个平铺直叙,水天一色的城。在那里,完全可以安步当车,地铁的不便捷源于那些过于长的地名。

皆是舒国治精准的评价。他言香港是一座拥挤的边塞城市,住满了无路可逃的人,再往前就是陆秀夫负主投海的怒洋,可谓“穷山恶水”。

但就凭此,无法让这本书足够好看。

我爱的是他那么明白旅行这件事,无论写哪里,都那么诚恳有趣,不断能与你一拍即合产生共鸣。

比如书店,他道外地人不需要在纽约买旧书是幸运的。因为纽约拥有全美最好的新书店 Book & Company, Rizzoli; 也拥有最差的旧书店,像是石油业,罐头业突然插手进来的新投资事业般乱作一团。

比如他写地铁,纽约地铁全长坐完需二十二小时,但所有游客都应知道自己只能在某几个明朗的车站进出,不然则有财物性命之忧。

原本一个下午可以看完,舍不得,于是看慢些。记录于一个理想的下午。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