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季羡林传读后感1000字

季羡林传读后感1000字

《季羡林传》是一本由蔡德贵著作,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688图书,本书定价:48.00元,页数:2010-11,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季羡林传》读后感(一):好人差书

季老一生朴实,历经磨难,成为一学界泰斗。

读此书原本想读季老的人。

但实话讲,该传记实无可圈可点之处,六百多页的一本书,竟让人读的如同嚼蜡,到处都是凑字数的嫌疑。

有机会再读其他版本吧!

《季羡林传》读后感(二):新浪读书的选载似乎除了第十二章别的都有

第一章齐鲁厚土

第二章京华岁月

第三章初尝人生

第四章德邦十年(一)

第五章德邦十年(二)

第六章重归故土

第七章沙滩足迹

第八章燕园春秋(一)

第九章燕园春秋(二)

第十章燕园春秋(三)

第十一章学界泰斗

第十二章业余生活

不是尾声的尾声

《季羡林传》读后感(三):大师风范

书虽然很厚,看时有稍许不方便外,内容还好,比较全面、详细和真实地向读者介绍了季老先生的一生。使读者通过此书了解了季老的留学生活、学术领域以及语言、散文等方面的成就。

更令人尊敬的是:一是在翻译完《罗摩衍那》后,自认为:始终没有找到一个比较理想的翻译外国史诗的中国诗体;二是在晚年自摘“国学大师”的帽子。有关”国学大师“本书未提及,是当时的报刊披露的。

季老是朴实的美德并展现了朴实力量的典范。

《季羡林传》读后感(四):学问智慧

季老去世,曾有报章称季老晚年“寂寞”,真是那样吗?非也!

季老从不寂寞,如果把他当神、当名家、大家、大师…………从这个角度看,或从某些地方看也许有点“寂寞”。

但他首先是一个人,人不免有七情六欲,世界上人无完人,那么就应该允许人有各种各样的遭遇及任何人都会有的各种各样的问题等等,季老并不例外。

其次。中国人口太多,机会太少,尤其对学者来说,很多学者要比季老寂寞得多,起码每年一国总理去医院看望一次,这样的待遇别说一般学者,就是自称名家、大家、泰斗或被公认名家的学者、院士也不是人人均有这样的待遇,就凭此一举,季老就不会寂寞,而且国人很关注,作品大大畅销,桃李满天下,成果丰硕……靠的是什么?不就是所谓的“名声”,没有名声,在中国哪怕在世界,你学问再大也不过如此。

季老是幸运的,“福禄寿”几乎全占,这也是很多人所不及其智慧之处。

把他当一般人看,读季老的书也是如此,其书中多多少少会流露各种一般常人所看不到和一般年岁不足的人所没有经历过的那个年代,读季老,每个人都会从中学到季老的做人做事的智慧。

季老虽然驾鹤西去,但季老的精神将会有很长一段时间不会寂寞,或许还会高潮叠起。

《季羡林传》读后感(五):润物无声

季老不管是学术研究,还是道德文章,都是值得我辈推崇和学习的,当然他的文章也是我所喜爱的,喜欢朴实无华文字里的眷眷深情。所以才在《留德十年》之后把此书看完,之后又继续看《牛棚杂忆》、《我的心是一面镜子》、《赋得永久的悔》等书。这就是一个人的魅力,可以引领一个无知的人从一个点上寻找到乐趣,然后在这个点上再慢慢发散开来,寻找其他新的知识,这样的季老无疑是一个精神上的导师,不仅是替自己打开了一扇门,而且还打开了很多扇窗,像是文学,历史,吐火罗文字,比教学等,当然还有生活中的做人原则、交往待友的真诚之道和面对苦难的积极乐观精神。就好比在自己的心里播下了一粒种子,虽然现在还只是发芽阶段,但只要坚持下去,我相信这株小苗还是能继续长大,成为一棵枝叶繁茂的树,在自由的空间里向着阳光蓬勃向上。

此书作为个人传记,对季老的成长路线,留学经历、工作内容、生活习惯、兴趣爱好及朋友交际等方面都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尤其是六七十年代对知识分子的改造运动及中的野蛮和粗暴,让我印象深刻,当然也更为同情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们,老舍的投湖自沉就让我难过不已,不禁想到之前看的一本梁思成自传里,也有相类似的情绪,因为只有在生无可恋之时,才会以死的方式来告别这个黑白颠倒、指鹿为马的世间。且该书引用了不少季老的原文,这让我很是欢喜,因为一开始我以为这本书是季老自己所著,结果发现却不是,有些失望。

但略觉得此书的一点瑕疵就是对季老太过赞誉,有种“十全十美”的圣人感。虽然一开始也并未察觉到什么,但总觉得有些腻味。也许是我八卦了些,所以在百度里搜了一下书中出现的人名,想知道如今的他们都是那些领域的学者。但作为季老的儿子——季延宗,搜出来的结果却让我诧异,说实在的是不敢相信,有种被作者欺骗了的感觉。因为才看到这本书里写季老家庭生活很和谐,老祖,德华,婉如,延宗,这些与季老血脉相承,相互依存的人,却有着深深的家庭嫌隙。季延宗也坦诚父亲对待朋友和学生是极为亲厚关怀的,但唯独对于家庭,却有着冷漠,甚至有时候比不上那些花花草草以及猫。季延宗有本书叫《我的父亲季羡林》,不见得季延宗这本书里的内容完全就是真实的,但我也还是想看看,因为这样才能不偏不倚,才是完现一个有血有肉,清楚完整的季老。

谈及此点并不是想吹毛求疵,但凡觉得一个真正的智者,其优点是其人格魅力之所在,当然我们也都是被这样的人格魅力所吸引,但也并不代表其一有缺点就被我们嫌弃甚至是全盘否定。相反很多时候一个人身上有缺点(当然此缺点并非指三观不正或是恶)才让其更具有亲近感,那样的季老,我觉得也只是一个平凡的人,有着普通人的苦恼,毕竟“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如果我能提早出生几年,肯定会去北大燕园找寻季老,就算不能看到真人,但也还是要去踏足那片土地不让自己遗憾,只可惜斯人已逝,幽思长存,为今只能在季老的文字里瞻仰其风采了。

2014-4-17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