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红楼梦读后感精选

红楼梦读后感精选

《红楼梦》是一本由曹雪芹、高鹗著 / 脂砚斋、王希廉点评著作,中华书局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76.00元,页数:805,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红楼梦》读后感(一):再看红楼

之前看书,下过一段狠心,将看过的书慢慢写了书评,这样以后会记得书的内容。但是时间长了,人懒了,也不想动笔了。最近觉得动笔还是有好处的,最起码,动笔时候既练脑又精心。

红楼梦这本书,看了两回了,第一次是初中,过了15年了,再看,心情是一样的,感悟却是大大不同的。

对这本书总是有着一点虔诚,毕竟名声在外,而且我至今记得15年前看完之后对它的感觉“爱不释手、感慨万千”,这份心情居然跨越了15年,再次感受,不能不说是本书的魔力。

我也不是个人云亦云的人,这次看书确实受了之前红楼梦电视开播的影响,虽然我电视没怎么看,但是却导致我看书,大概李少红导演也没想到她拍的烂片也有这样的推广名著的作用吧。

这次看不似15年前。15年前,教科书是正经,红楼梦是杂的,当时是偷偷的看,翻的很快,囫囵吞枣的。这次不同,看的细,特别是前80回,诗词都看。看的版本也不一样,之前看的是70年代的版本,这次是带点评的,而且无意中买的是真的名家--脂砚斋的点评,也算是和这本书有点缘分。

15年前看书,觉得黛玉心眼太小,宝玉和宝钗还是在一起的好。这次看,黛玉一死,竟是觉得书中意思打断,后面就速速的翻了起来。既感觉到黛玉的痴,又感觉到宝玉的傻,甚至巴不得宝玉早点走出浊世间,去和黛玉相会。可惜的是,归了警幻,一切皆空。

15年前看完红楼梦,自觉文学水平一下子上了一个台阶,学语文都不费劲。如今看完,倒没觉得文学水平有什么提升,但是确实感到,红楼梦句句真机,段段藏谜,文采潇洒,描写真挚,真是一部好书。脂砚斋的点评的版本,和我之前看的有点不一样,但是我想这个版本应该是更准确的,因为它作为作者的伙伴,伴随着这本书的成长。遗憾的就是点评太少,但是对于我来说,也很受用了,很多不懂得地方,它一点评,竟有大感悟。看来以后,名著什么的,还是买点评的好吧。

《红楼梦》读后感(二):再读红楼

上海关起来的两个月里。和小伙伴通过微信语音,一起重读了红楼。是愉快的经历。晚上那一个多小时,令人忘却yq的各种焦虑难受。沉浸在红楼梦的宇宙里。

这可能是我第三次读红楼梦。第一次是高中时候,读的不知什么版本。关注的是里面的爱情故事。第二次是参加读书会,按推荐买了这个版本的红楼梦,读了一遍。对于故事有个重温。这次第三次读和第二次又隔了好多年。第二次读已经30出头了,但人还是很幼稚。这次已经40+了。读红楼梦倒是更加有感觉了。可见,好书的趣味有时候在于自己的经历阅历。重读经典不在于经典的好,在于自己能够随着年岁增加读出经典的好。

一个事情,聪明人比傻子学到更多。我以前是个傻子,现在可能聪明一点点了。

这次读起来的感受是人物一个个立体了。比如贾雨村,这个最早出现的人物。甑士隐对他的爱才,给他赞助,他连夜拿钱走了。后来遇到甑的夫人,讨要丫鬟。对于香菱的案子的处理,对于门子的处理。太活生生一个势利,自私,野心,无情的人物了。

晴雯这个人物也让我很感触。她的地位限制了她的生活。小姐的身子丫鬟的命。宝玉欣赏她。但是也因此让她被人嫉恨。当她被驱逐的时候,他又没有能力保护她。所以,他其实是注定要失去这个园子的。他在金钏事件上的表现也是一样的。

宝玉这个人物让我感觉懦弱无能。但是对于他的性情,他是注定只能这样的。他只能活在青春里。厌恶成人的世界的那些肮脏。比如攀附权贵,徇私枉法,压榨欺压,买官放高利贷。他也注定是无能的。除非他可以走仕途经济。变成某种程度上的贾雨村这样的人物。

贾琏算是世俗中人了。即便这样,对于石呆子的事情,他看不过说两句。还遭到了贾赦的打。这个贾府确实是要不行了。有一起读的朋友对贾琏印象大大改观。不过贾琏在女性问题上,可以说是劣迹斑斑。

王熙凤在男女感情问题上是很现代的。但是在那个时代就是被归为妒妇。她也是很立体。她的能力,情商,她的爱弄权,把他人玩于股掌,设计害死贾瑞,害死尤二姐。很多精彩的章节。

一起读的朋友对于刘姥姥这一章展开了讨论。刘姥姥两次进大观园。前后的变化,很有意思。不得不感叹刘姥姥的智慧。刘姥姥是自辱来博取有钱人的开心吗?当然不是的。这个热闹的章节。你可以从书里王熙凤和刘姥姥的互动中看到人和人相互的欣赏和尊重。可以说,刘姥姥是凭自己的生存智慧和善意,赢得了贾府的尊重。

红楼梦了不起在于里面小人物也个个精彩。比如贾芸。他怎么去和贾琏要求工作。怎么去筹钱买礼物送王熙凤。和舅舅的互动,和泼皮的互动。很活生生的一个人物。那么爱惜女性的宝玉见到他直接说他像自己的儿子似的。贾芸居然笑着就认宝玉为干爹。真的是个人物了。

总之,再读一遍。好多让人觉得想称赞的地方。真的是一本好书。值得一读再读。

另外,一直也没有读的高鹗的那些回目。也想找时间读一下了。

《红楼梦》读后感(三):果然豆瓣上还是缺很多版本。。。

看完《周订+脂评本》了,写点什么来纪念一下。

约莫是从初一开始看《红楼梦》的,至今每年至少都读了一次,抄也抄过三次(都是抄里面的诗词、赋辞)。第一次抄的本儿送人了,因而又抄了一份,第二次的这个本上另有从初三到高三摘抄并誊抄不下十次的所有诗词,抄写次数多的那些基本看到就能知道在哪页上。这第二次的这个本子也送人了,每次想到都还很肉痛。。。第三次抄的仍在身边,上还有看的其他书的抄阅……(扯远了)

最初看《红楼梦》,印象是初一语文老师布置的暑假作业。家里只有一套繁体字的、有两个号至今都记不住的人的评注的《石头记》。于是俺爸带我去买通行本,记得是在洪克隆买的,那时候洪克隆里卖书的还在一层,新华书店还很大,百货大楼还没建。。。买了后,看了大约三分之一,硬着头皮也没看下去,扔一边了。后来再去看的原因不记得了,第二遍还是没看下去——前好几次看,都没看完:不知所云,还夹杂那么多古诗词,忒烦人了。当时电视上还很多频道在假期的时候就喜欢重复播放四大名著,87版的很多台都演,俺爸妈为熏陶我让我看看,一边自己看,一边扯我过来,跟我讲,这个人是谁,那个人是哪个角色……我看西游记看了10来遍也不肯去看87版,看不下去那些演员们说话跟念戏文似的慢慢吞吞急死个人~

当年么有现在这么多书,没书看的时候,会去看语文课本,一般发下来就看完了,从开始到后面的附录,都去看。四大名著必然是推荐书目。无聊嘛,于是我又捧起通行本看。(话说,当年一小说能看好几遍,现在能找到的电子书太多了,看一遍都腻味,还是怀念纸质的书~)看了三遍的时候,仍然是没看出来这部书究竟写得好在哪里,看不明白的地方,得说,看得明白的地方就没几个。特别是通行版前面的前言什么的,说什么宝黛爱情,其实我到现在也没觉得这俩有什么爱情的存在。。。(ps:当年有篇作文里三分之二是抄了那个前言,交上去,居然没人发现,哈哈哈……嘘!)后来,初三开始神神叨叨地写些不知所云的诗歌,到后来发展为写小说,现在想来完全符合辛弃疾的那句“为赋新词强说愁”,那时候也特别喜欢文字特别华丽的东西(这种喜欢一直维持到大一),自己也去模仿。这算是《文心雕龙》中《情采第三十一》作为反面教材的行为了。求文字的华丽,而忽视了真实情感,却娇造一些愁绪。

摘抄诗词和抄《红楼梦》,这个貌似和很小的时候无聊抄《孙进修爷爷讲童话故事》有一定关系(当然只抄了两三页),但是更多是发现语文作文有个很好笑的问题:往你写的东西里放古诗词。一些在语文课本上没有的,你觉得比较生僻(但其实很有名)的,你自己不理解是吧,没关系,老师们也没心思去分析这些东西什么意思,于是乎,你说是什么意思就是什么意思了。断章取义呗,还能拿高分一点的作文。姐有一次抄一词上去,结果快抄完才发现这个和我作文想表达的东西一毛钱关系么有,而且字眼里能看出来是没关系的,于是姐很神乎地改了几个字——当然还是么人发现,(*^__^*) 嘻嘻。同时,能背下来几首《红楼梦》里面的诗词,感觉很牛屁。以及,后来写小说的时候,也常常学习里面的描写之类的。再有就是,你看一个东西,然后自己在写东西的时候会不自主地沾染上一些你看了的东西的特点,也就是看完《红楼梦》后,一般在短时间内,文字有点,嗯,就是有点文绉绉的意思吧。至于写东西时,从开始用华丽的诗词硬塞进去,到后来竟然有点慢慢渗透到自己的语言中,弄得文风有点不清水了~ 这是后话。

在看到很多人说高程不好的时候,我还不知道这个”程“说的是谁。通行版上写的是”曹雪芹著,高鹗续“。那时候真是完全看不出来高鹗的笔法与曹公相差多少。当年看到高鹗、程伟元续的说,宝玉丢玉后,痴痴傻傻,和黛玉相对傻笑,还有林黛玉死前指着空中说,”宝玉,你好……“,之后咽气那儿,我当时还哭得淅沥淅沥地哗啦着。还有最后贾宝玉跟癞头和尚、坡足道人出家当和尚,走之前跪拜贾政那段,看得我一愣一愣的,觉得好神奇啊~ 也不知道《红楼梦》是经历过怎样的故事,竟而出了一门学问:”红学“。杂杂碎碎的东西,在杂志、读者之类的东西上有时也有评价《红楼梦》的,有说刘姥姥也是个厉害人。一直到高中还是没看出名堂来。还有那段描写一屋人听了刘姥姥一句”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笑成一团,各有各的笑状,只对那个描写还是很钦佩的,但一直一直没搞懂这句话有什么好笑的,能让那群人笑成那样…

零零碎碎地开始有研究《红楼梦》的苗头了,会去书店看一些有关它的书,还有家里老爸买的研究《红楼梦》诗词的东西,再有那套繁体带评家言论的,还有电视上一些频道有时候会有介绍曹雪芹身世的节目,最神奇的应当是”百家讲坛“的”刘心武讲《红楼梦》“了。看刘心武的那个讲座,两个词印象最深:”脂砚斋“和”草蛇灰线“。《周订本》也是他在节目中推介的。慢慢觉得曹公的写作技巧很厉害,那个时候还在写小说,很痴迷很白痴的那种,很深印象的就是连看《雪在烧》这个电视剧的时候都在思考它那剧本的脉络什么的。

诗词的素养是慢慢积累的,在试卷上了,杂志上了,还有各种书上,一开始是凡看到一首便摘一首下来,到高二、高三的时候就是凭喜好了。然后就能慢慢看出来一点,曹公的书中,那些诗词里,有些句子是从什么诗词里演化出来的,虽然不能很明白,但是总算是能看出来一些。最深印象的是,有一次抄东坡的一首咏海棠的,“只恐夜深花睡去”,想起宝玉几个生日那天,晚上一起丫头、小姐们占花名,黛玉调侃湘云,“夜深”要改成“石凉”才好。这个场景想起来,再有抄这首的时候,感觉特别激动。。。再说《五美吟》中,写西施的那首,“一代倾城逐浪花,吴宫空自忆儿女。效颦莫笑东村女,头白溪边尚浣纱。” 有说西施最后跳湖而死,吴宫,吴王夫差;东施效颦;四大美女中,西施浣纱、贵妃醉酒、昭君出塞、貂蝉拜月。还有以往看都略带过的一个地方,说司琪的那个表弟叫“潘又安”。人道貌比潘安,曹公调侃,起了这么个名字,也觉得很有趣。我看得浅显,大家莫笑,但是能看到这些东西,当真是觉得很高兴。记得当年高二还是高三课本上有林妹妹进贾府那一回目,对凤姐的那番话,参考书有评论的。原先看凤姐使小巧杀尤二姐,倒不觉得怎么样,现在再看,却觉得十分可怖。对尤二姐说的话是婉劝,对尤氏说的又是一番,对贾蓉是呵斥,对贾母又是另一种情形。滴水不漏,各方各面,简直没有办法挑凤姐的毛病。这段过去后,凤姐是开始有各种受委屈的苗头了,先是尤氏、再有大太太、再连太太也开始对其有不满,最后有鸳鸯的一番话。曾记得那套书前言里说,《红楼梦》大大小小能让人记住名字的角色百余,且不能混了。诗社里头,各人作诗,又有各人的特点……

总是如此,印象便出来了:

《石头记》是神圣的,它已经超出了我对一般的“书”的定义,任何对它的诋毁的话都要批判,任何说这书写得不好的人我都要鄙视。我认可的人若以消极的观点对待《红楼梦》,那么不再认可这个人。

虽然这个行为比较seng吧,甚至因为这个跟人吵架。。。现在虽然没有那么激进,但是印象仍然成立。——你可以不喜欢这部作品,但你不能因为你不喜欢,就说这部书不好。

我以为,有的书,读来只是为博人一笑;有的书是闲时无聊翻着看看;有的书读过,确如喝一杯清茶,淡淡的芳香顺着眼睛,沁过整颗心;有的书看过,像是跟人打仗般刺激。有的书只需略读,深究反倒没意思了;有的书则需要细细体会,甚至以书为师,汲取知识。而《红楼梦》则是要用一生时间去看的。隔一段时间读一遍,能有更深的体会。脂砚斋说,漫言红袖啼痕重,更有情痴抱恨长。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曹公历经富贵转向贫瘠,祖父曾光辉无限,也有日日背着枷锁跪在街上。经历过人生坎坷的,再用十年时间去写的东西,呕心沥血之作,这样的书,怎么能草草阅过便是?!鲁迅说的那个原话不记得了,只记得说,什么人在《红楼梦》里看到什么东西……(囧)且看书中,当真是有各色的知识在里头,真真不是像我这种空瓶子里沾了几滴水的人能达到的境界。就那几滴水在里头,看到一些自己能够看到的,尚且这样高兴,那些看得懂的人,真是幸运啊~

高三有个同学,也是红迷。问我,红楼女子中你最喜欢谁?这个问题还真是不好回答,我现在也拿不准…应该更喜欢黛玉一些吧。凤姐也很喜欢,探春也很喜欢,还有晴雯也喜欢,湘云也喜欢…… @。@' 汗' 总觉得这些女子身上各有各的美丽,连那些该死的小性子也喜欢得很。

看《周订本》的话,很囧囧有神。因为之前看的都是俺爸给俺买的那个通行本(话说那书都已经烂掉了,是不是显得我看得很认真捏?——其实是装订的问题了。掉页掉得很严重,囧) 看《周订本》,还是能看出来很多跟通行本不同的地方,虽然没有对照,但印象还是有。最明显的就是,通行本里所有的脏字都没了…囧死!早期的HX啊~另外还有一些场景,通行本里也是没有的。 记得当初看刘心武讲《红楼梦》之后,还跟张老师争,红楼梦是写完了的,张老师被我气得要死,最后鄙视我无视我~ 到现在我表示说:《红楼梦》没有写完。。。 并非是说,曹雪芹写了八十回,就病逝,然后高鹗就过去续写,程伟元就印刷去卖;而是,曹雪芹写完了结局,也定好了章回,只是有的章回空着没写,像回前诗、回目后面的评诗,还有回目里头的场景没写,甚至一整个回目没有写都有可能~ 就不是规规矩矩写完一个回目后再写后面的,而是想到哪儿了,一时兴起,再去写这种。。(啊呀,膜拜。。。)

上学期的寒假里,看了一遍87版,回学校后,把《周订本》下册也看完了。这两次看,和以往的感觉很不一样,要细细说,也不知道究竟怎么表达~

这回看宝玉,倒似乎比从前理解了很多。离经叛道,逃离世俗,究竟是个什么意思。世俗、糊涂人,是哪朝哪代,任何时候就会有的,小人也是构成大千世界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宝玉与人交往中,从书中有些地方来看,其实是极懂事的。凤姐持家开罪人,加之奶妈婆子各处挑拨,弄得大太太当众给她下不来台。鸳鸯与姐妹们闲话,三姑娘虽是笑说,却也说出了心中烦闷。宝玉一旁听了,说,“我常劝你,总别听那些俗话,想那些俗事,只管安富尊荣才是,比不得我们没清福,该应浊闹的。”还有一回,黛玉跟宝玉谈及贾府年年不比年年了,(这个不记得的话,这次交谈还谈到,我总觉得我眼泪像是流尽了,近来竟然眼泪少了,该是能记起来吧)宝玉的回答也是半疯颠的,管他们如何,究竟短不了咱们的。不记得通行版里有没有贾政评论宝玉和贾环的那句,”哥哥是公然温飞卿自居,如今兄弟又自为唐寅再世了。" 当真宝玉是不懂吗?这两件来看,不懂的能这么说吗?贾母也把眼睛一闭,自任家事就这么去,宝玉岂非不是如此?!能守护住那份纯白到几时便守到几时。

说宝黛爱情,我现在越来越觉得那不是什么爱情,——!@#¥%……&* 姐形容无能了。。。

好了,写不出来了,就这么结尾了昂……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