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李十三推磨读后感1000字

李十三推磨读后感1000字

《李十三推磨》是一本由陈忠实著作,作家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6.00元,页数:53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李十三推磨》读后感(一):李十三推磨

这其实是一部小说集,多个故事整合的一本书。李十三推磨只是其中一个短篇小说。

写的故事的都是陕北陕西的朴实农民,在建国初期的一些故事。时局动荡,政策变幻,最底层农民们的生活状况。活着是他们最朴实的想法,比什么都重要。比较喜欢蓝袍先生和四妹子两个中篇故事。

徐慎行,在父亲严厉的教育下,性格懦弱,被热情的田芳感染后,开始有些肆无忌惮,但却对人心没有防备,不小心失足被划为右派。过了20多年的浑浑噩噩的生活,性格变得更加拘束小心,任何人都可以欺负他。唯一的一次为自己而活,为自己主动争取的就是向原配提出了离婚申请,却被守旧的父亲以死相逼而退缩。他是悲剧的,没有婚姻自由,没有言论自由,老来想续弦临到最后却害怕了。他的原配是悲剧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被嫁给一个瞧不起自己的人不爱自己的人,却被这婚姻绑的死死的,等到自己在婚姻中有了自主权可以离婚时,她却说不清是为了名声还是什么选择不离婚了,受欺压了一辈子,徐慎行被划为右派了,她在家中可以扬眉吐气大声说话了,想要老伴踏踏实实跟她过生活了,她却一不小心死了。你说她爱他吗,我觉得不爱。

四妹是书中性格最为正面的一个人物。她像一个打不死的小强,困难越大,干劲越大。不怕流氓,不怕辛苦,肯学习,思想更新快,脑子转得快。她将性格原本懦弱的老公变得自立,改变了原本因循守旧的公婆。

陈忠实写农民,如他名字一般,忠诚又诚实。

《李十三推磨》读后感(二):《李十三推磨》

很纪实的小说集,写的那个时期的故事。亲情,爱情,大社会背景下人性的扭曲,社会面貌发生改变时,人们站在原来的封建桎梏和当下涌来的新时代浪潮交界点,那种想脱离桎梏又无法说服自己彻底摆脱的纠结和在身边人的鼓励下终究跳到一个新的世界时的欢愉,在陈忠实的笔下都那么鲜活。每一个人物形象,每一个场景,每一个故事,似乎都是真实存在的,作者的描写淋漓尽致,又不乏信手拈来的轻松感,有什么理由去怀疑他们的真实性呢?每次读起来书,似乎里面人物的每一寸肌肤都能感受得到,写土地就有泥土特有的芳香,写女人就有她们独特的气息,写小孩子就有独一无二的活力,这些作家们多么伟大,中国的文字多么伟大!

李十三推磨

7.1

陈忠实 / 2009 / 作家出版社

《李十三推磨》读后感(三):像你一样的人

像你一样的人

好事多磨,但要有一定的心数。

推磨,李十三用自己六十二岁的身体把木杠抱在怀里在磨道里转圈圈,想要吃面,就必须在这个圈里,李十三想跳出这个圈吗?他应该想,不然他怎么会发出“这就是命”的感慨呢,但是,在他的生活里,有比这个圈更重要的,那就是他的文字,他期盼着他的文字在舞台上跳跃,推磨时他都会不由自主的唱一段“娘-的-儿”,他的生活是有寄托的,他把他的所有都寄托在了他的文字里,当他看到自己的文字变成舞台上的各种情绪时,他是骄傲的,他是满足的。

好事多磨啊,李十三也清楚,为什么这么多的苦都过来了,他的求官之路如此坎坷都过来了,却过不了嘉庆爷,他过不去的不是嘉庆爷,是他没有办法拒绝文字,没有办法接受他的文字被“淫词秽调”,半辈子过来了,即使是喝包谷糁子,支撑他的是什么,就是他每天心心念念的文字,当他因为他的文字被判了刑的时候,无疑在他的心上,给他判了绝命的死刑,那口血吐出的是他半辈子的念想,念想断了,人也到了走的时候了。

后来,李十三的剧作被改编成多种剧种在全国各地的舞台上上演,李十三却看不到了,当李十三吐出最后一口血的时候,就注定再也看不见渭北高原的太阳和云彩了。李十三把自己所有的心数全都给了文字,他已经没有了更多的力气去面对失去,他害怕,所以,他把自己的作品留给了田舍娃,由别人去面对吧,最后他还是把他的所有交给了命,他把作品看得比自己的命重要,他先走了,趁他的作品还在,如果作品真的毁灭了,他也看不见了,那时走会比现在走得更难堪吧,如果留下了,总归会有人记得他的,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陈忠实说,如果李十三看得到他的文字会变得如此繁华,也许会增聚起几分胆量和气度,但一切都过去了,历史就是历史,历史也只能是历史了,我们无法更改,在历史面前,连想象都会变得难堪。但是,我们也许可以庆幸李十三没有看到田汉被批判,这么多年过去了,李十三再次看到自己的文字被批判,作为一个把文字看的比自己的命还重要的人来说,他该有多难受。田汉撑下来了,李十三会很感激他的,田汉那时的心里也有李十三在一直为他打气吧。

所以,不管是逃避还是怀疑,就当李十三在最后累到支撑不下去,放他去休息吧。如今的繁华也是对李十三迟来的告慰,不然回忆里流出的尽是眼泪。

在娄烨的电影《颐和园》里有这样一句台词:“我们这种追求欲望和浪漫的人向来是穷的。”但这就是这一类人的天性,李十三为了文字他愿意孤独,愿意死亡,哪怕因为文字他的生活乌云遮日,但只要有文字他依旧可以快乐,依旧可以透过云彩看到太阳,因为他相信,文字可以给他带来前途,在临终前,他都不忘看一看渭北高原的太阳和云彩。

李十三在生活最窘迫的时候,他会忘记,他不是逃避,因为有让他更着迷的事情,那就是文字,尽管富裕看似是永不可期的事情,但他也愿意瞩目在文字之间。就像陈忠实先生在附记里提到:“写作这活儿,不在乎作者吃的是馍还是面包,睡的是席梦思还是土炕,屋墙上挂的是字画还是锄头,关键在于那根神经对文字敏感的程度。”陈忠实在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应该是深有同感的,为了创作《白鹿原》,陈忠实回到祖屋,潜心创作四年,得对文字有多大的热爱才会有这样的毅力,《白鹿原》的成就是白鹿原造就的,是时代造就的,更是陈忠实的坚韧造就的。

写完《李十三推磨》后,陈忠实心中一定期望有越来越多真正热爱痴迷文字的人把笔杆的摩擦倾注于文字。毕竟,是热爱,让我们做的事变得更有意义。

文字是记录,文字是形式,文字是游戏,文字更是一种故事,是你的,又是我的,但不管是谁,故事时时刻刻都在上演,每一个人都在故事里担任着自己独有的主要角色,而每一个身处故事里的人又在诉说聆听着其他的故事,当故事开始蔓延的时候,我们发现不同的故事在交织,类似的故事在交融,所以构成了世界最伟大的舞台。故事之所以动人,是因为,我在故事里的同时,我也经历着其他的故事。因此,故事其实是人生存一场里遇见的最大的事故,它的名字叫“一生”。

李十三推着石磨,石磨也就只能在原地打转,无法把时间推进或退回。一切都已成为过去。过去了的事就成历史了。历史无法改变,能做的也就只有记录了。——“我就想把它写进我的文字里。”

附记:

有人说,为什么不深挖历史,对历史只是简单地点到为止。在我看来,《李十三推磨》的落点并不是大,陈忠实并没有想在这篇短篇里寄托太大的历史含义,这一篇小说更像是一篇随笔,借以来表达一种对李十三的敬佩,同时,希望更多的人认识李十三,认识“李十三精神”,因此,也可以看出,陈忠实是作为一名作家身上所担负的记录传承之责。

仅以此拙文献以李十三、陈忠实等伟大的文字传承者。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