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三个强盗读后感精选

三个强盗读后感精选

《三个强盗》是一本由(法)温格尔著作,明天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2.80元,页数:26 页,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三个强盗》读后感(一):我害怕夜幕降临,却在孩童眼里得到安慰

#课堂杂记#

一日,正给幼儿园孩子们讲《三个强盗》的故事,画面中强盗正把一个可爱的小女孩抢走,气氛有些许可怖。

一娃打断我:老师,我害怕这个!我心下一惊。可千万别给孩子们心里留下阴影了!故作镇定的说:不要紧的,老师在这儿,我会保护大家的!

适时,一女娃娃挺身而出:我才怕呢!而且就算我们害怕,老师也会保护我们的。

当下孩子们竟互相鼓励起来了!只是,这堂课孩子们却成了我的老师。

推荐同名动画短片,十分精彩,配上音乐有别样趣味。

《三个强盗》读后感(二):生活有点累,来个故事吧

相比随时抓起绘本尽情畅游的幼儿园时光,女儿如今的放学后时段“排期”很满:语文数学英语作业,读读写写要花去一两个小时,玩下玩具,吃个饭,饭后运动……留给绘本的时间真的不多。正因为这样,孩子更珍惜愉快的绘本时光,美美地听个故事,的确是对学生生活的一大调剂。

好故事有很多种,《三个强盗》相对另类。三个强盗,浑身蒙得黑乎乎只剩眼睛,一眼望去就觉得是笨贼。果然,他们的抢劫工具竟然是喇叭枪、胡椒粉喷壶和一把红斧头;作案手段也相对温和,迷了马眼,砍坏木车轮,用喇叭枪把人吓走。最搞笑的是,身为强盗,他们并不懂得花钱,山洞里满满的金银财宝,越积越多。有一天他们打劫到一个孤儿芬妮,为了告诉芬妮那些金币是干什么的,他们买来城堡救济了更多孤儿。

画面是简洁的黑色和蓝色,一刷到底的大色块,尤其封面,营造出神秘氛围以及强盗不敢见人的阴暗。女儿开始对强盗的装扮有点害怕,但故事的转折和冷幽默很快化解了她的担心。

这个稍显不知所云的故事,让我想到前两天看的电影《烈日灼心》,三个案犯因为收养一个弃婴而变得无比温情。抛开情节设计的刻意,身为父母的我们非常了解,养育的确是一件让人恨不得“重新做人”的事情,因为孩子,发现自己欠缺太多需要成长,最起码,也会激发人到中年、渐渐看破红尘的人,调整心态认真和不怕麻烦地活着。

这个故事最打动我的地方,其实是强盗对待金币的态度,那么执著地抢劫,竟然不知道干什么用,实在够呆萌,这个世界上,还有几个人不知道钱的用处?他们爱的是工作(抢劫)的乐趣,他们对花钱没兴趣,他们在内心里鄙视钱,无论哪个选项,都是让我敬佩的人生态度。在消费至上的时代,在金钱随时左右人喜怒哀乐的世风下,这样的金钱观和消费态度,绝对小清新。希望小朋友也能感受到,因为金钱态度,决定着生活方式,影响着家庭关系甚至夫妻情感,的确是人生快乐与否的本源。

本书作者是获得过国际安徒生插画奖的绘本大师汤米•温格尔,他的故事里有着对人性丰富性和事物多元化的探索,就像本书中的“强盗原来也不坏”,另一本《克里克塔》讲一条看似凶险的蛇因为得到爱,变成人类的亲密朋友。汤米•温格尔作品中的旧日欧洲风情也让人喜欢,无论是《克里克塔》中优雅的法国小镇生活,还是有着这些绅士做派的强盗。

《三个强盗》读后感(三):柔弱唤醒善良,善良点亮希望

尽管《三个强盗》的封面色彩是黑暗系的,墨蓝的天空下突兀地站着三个黑漆漆看不清面目的强盗,然而我却知道这个故事必然是温暖的,因为一本绘本,一本写给孩子的故事只可能是温暖的。而能在阴暗中找寻到善良必然是洞彻了人性中最柔软一隅的结果,于是还没有翻开书,我已愈发地对这个故事期待起来。

果然,在翻了几页小女孩出现后,整个绘本的画风就亮丽了起来。这是一个如《咆哮营的“好运”》般的故事,一群最粗犷的男人被一个稚嫩的孩子唤醒了心灵底处的善良,又将善良的种子根植于土壤,最终开花结果。

其实,三位强盗的善良从一开始就可以发现端倪,不信你看他们劫道的装备:喇叭枪,胡椒粉喷枪,大斧头。先用胡椒粉让马迷眼睛,唯一的“凶器”大斧头并不伤人,只用来砍马腿,接着再用大喇叭把路人轰下车。试想一下,全天下哪儿有这么打劫的?与其说这几位强盗兄是恶,不如说他们是浑浑噩噩。他们抢劫、把强来的财报藏进山洞,周而复始,永不停歇。就如同陷入了一个怪圈,他们不知为何而活,也不知道生命中的其他可能性,抢劫早由一种谋生方式变成了生活内容。直到他们遇到了孤儿芬妮,与其说是他们帮助了孤儿芬妮,给了她一个家,不如说是芬妮的柔弱拯救了他们的灵魂,唤起了他们的良知,更让他们找到了生活的方向。芬妮之于三位义父是一盏明灯,正如整个绘本在芬妮出现之后呈现了亮色。

我不禁想,如果这三位强盗之前的作案工具是刀枪剑戟,他们并非只砍马腿,而是杀过人,那么,他们在帮助芬妮,及其他孤儿和不快乐的孩子后,他们的行为是否可以得到原谅。冉阿让的行为早已被我们肯定了;《追风筝的人》中,阿米尔只身犯险,用行为救赎了心灵;男孩A因作恶的年龄尚且只有十岁而被多数人原谅了;《朗读者》中汉娜则引起了广泛的争议。那么,假如……这三位强盗呢?我想,也许他们的结果也是汉娜式的的吧,因罪行被审判,因罪恶而不被受害者所原谅,却因善行而被受益者记住,这是他们真实的一生,也是完整的一生。

值得注意的是,作者汤米•温格尔出生于1931年的法国,这就意味着他在二战中度过童年,又在和平岁月中长大,这样的经历必然会让他思索人性中的原罪,以及在罪行过后应该怎样面对从前的人生,我想,这是绘本如同《朗读者》一样的深意所在。从这个角度说,《三个强盗》不仅是给孩子看的绘本,更是成人绘本。

80后的一代是幸运的,他们没有亲历50s的饥馑,更没有目睹60-70年代的混乱以及之中爆发出的人性罪恶。也许,甚至他们中的大多数都从未想过父辈在那个年月都到底做过什么。我是他们之中的一个,直到一次特别偶然的机会,听到两位同事聊天,谈起第三位同事当年身为研究所所长的父亲其实是靠拉横幅、喊口号、搬椅子上位的,顿时起了一身鸡皮疙瘩,才暮然间想起:那时我们的父辈、爷爷都在干什么?我的爷爷在我6岁时就已离世,他是一位军官,从爸爸姑姑他们聊天的碎片中,我能支离地拼出他那时长期驻扎在地方。在我印象中,他是一个特别好的人,干休所的孩子们都喜欢围着他。然而,想到那些年,一种未知让我感到害怕,却又无从开口,我真的害怕真相让父亲难以启齿,让我不敢面对。后来,有一次爸爸闲时开车回去了他们之前驻扎的那个小村,在田边和一位60岁的老农聊天时提起了爷爷,老农不仅说还记得爷爷,说他是一个很好的人,还死活塞给父亲一筐刚摘下来的倭瓜,我才释然。原来,证明一切只需要一筐倭瓜。后来,爸爸零零碎碎地说过些他那时亲眼看见的事:一次批斗会,一个“地富反坏右”被几个人按在地上跪着,而他的前方的地上恰巧支着一个凸起,爷爷过去示意他往旁边跪,爸爸说,那个年月,斗着斗着,踹他一角简直太正常了,但被踹在地上的时候,那个凸起绝对可以要命。还有一次,也是批斗,一位“上蹿下跳”兄领着大家喊口号,打到XX,打到XX,喊着喊着就顺嘴了,成了“打到MXX”,那是当着几百个人,爸爸说,那哥们意识过来就傻了,登时跪地抽自己嘴巴子,但后来,爷爷也只是让他写了个检查,就那么过去了。感谢爷爷,是他当年的行为免除了我今天的痛苦,也感谢那筐倭瓜。

在《三个强盗》书后有一篇导读,从强盗生活的无目的、无意识,碌碌地抢夺角度解读,进而延伸到为了追求房子、钞票而追求房子、钞票的我们的行为其实也类似与强盗。在当下社会,这个解读角度其实更具广泛地意义。一个好的故事就是这样,不仅每个人都能从中获得不同的收益,而且老少咸宜。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