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中国童谣故事绘本经典读后感有感

中国童谣故事绘本经典读后感有感

《中国童谣故事绘本》是一本由金波 主编 / 陈希 绘著作,重庆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9.80元,页数:7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中国童谣故事绘本》读后感(一):经典永传唱,快来和宝贝一起读经典童谣

“小老鼠,爬灯台,偷油吃,下不来,叫妈妈,快过来,叽里咕噜滚下来……”

相信这首童谣你一点儿也不陌生,从小我们就被奶奶抱到怀里,唱着这首童谣,逗弄得我们咯咯直乐。所以我们也从小就会说,并教会我们的孩子,真可谓是代代相传。

这就是童谣的魅力。在《中国童谣故事绘本》中,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谣研究专家首都师范大学金波教授精选19首经典故事类童谣,以绘本的形式,展现给少年儿童,配以童趣盎然的插画和生动活泼的音频,让童谣浸润小朋友的心田,传承中华民族的美德,学会欣赏美、感受美、表现美,度过一个智慧快乐的童年。

在《四色脸儿》中,把中国传统戏曲中白、红、黑、黄脸儿的代表人物数了个遍。比如:“白脸儿的好汉数罗琼,岳飞在校声显威风,标名报号高君宝,长坂坡杀出了赵子龙”。

“红脸儿的好汉数云长,杀人放火是孟良,手把大刀王君可,赵匡胤千里送京娘……”

是不是很形象?感觉这些脸谱艺术,栩栩如生,在我们心中立马生动起来,长坂坡那白色战袍骑着白马的赵子龙,手中提着一把大刀的王君可,可不就是我们心中的英雄形象。

“汉钟离,他为大,阴阳板儿手中拿。曹国舅,披彩衣,彩衣一摆风云起。韩湘子呀吹竹笛,蓝采和花篮手中提。吕洞宾背一把斩龙剑,何仙姑手中拿笊篱。张果老,倒骑驴,铁拐李火葫芦在后心里。”

这不就是我们心目中“八仙过海”的经典形象吗?配上有韵律的诵读,让你忍不住跟上摇头晃脑,不由得脱口而说。尤其后面“八仙”和龙王的战斗,那才叫一个精彩。

“蝈蝈斗蛐蛐”的诙谐幽默,“王小卧冰”中国古老孝道精神的传扬,“小老虎学艺”留给小朋友的启示,“高大姐”形象的夸张,无一不是经典。

童谣对3—6岁幼儿发展教育有着很高的价值,好的童谣滋润孩子们的心灵,孩子们在传唱诵读的过程中,把中国的传统文化融入其中,更容易掌握知识,让孩子既可以得到快乐,也有助于孩子们形成良好的审美能力。

同时,好的童谣也对儿重开朗乐观的人格塑造、思想品德的形成、美好情感的培养、行为习惯的养成、乃至中华民族语言美感的熏陶都有着潜移默化、无可替代的作用。

快来和宝贝们一起传唱童谣吧,这本书里符合意境的插图,更让宝宝爱不释手。

《中国童谣故事绘本》读后感(二):让悄然远去的童谣在这里复苏吧

让悄然远去的童谣在这里复苏吧

一本好绘本,配图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传统色彩浓重的绘本;一本好绘本,好的语言也是必须的,毕竟,简洁的话语才可以让孩子读得懂,才可以让孩子对复杂的故事有兴趣;好的会被,自然也要有好的传统文化体裁,这样才可以让这本书的底蕴深厚,富有文化味。而在这些绘本中,鲜少见到“童谣”。这不,一看到《中国童谣故事绘本》我就果断入手了,不说别的,光冲着“童谣”都觉得新鲜有趣,足够和娃娃一起玩乐,足够和孩子一起回忆起童年。正如书的宣传语所言:“这是姥姥、妈妈和宝宝,三代一起读的童谣”。

在仔细看下,发现编者更有意思,是著名童谣专家金波主编的,老爷子从1957年开始收集童谣,研究童谣超过60年,各类奖项获得无数。中国童谣书系、童话集、《金波童话》影响了一代代中国人,而这本薄薄的绘本是精华版,在卷帙浩繁的童谣中,金波爷爷优中选优,精挑细选出19首童谣作为代表,可以说相当用心的了。

熟悉的《乌鸦反哺》《八仙过海》故事,儿时最熟悉的《耗子小姐出嫁了》《蝈蝈斗蛐蛐》,瞬间回到童年有没有?从这些熟悉的内容,我们还可以看到有很多文化的影子在,比如《四色脸儿》等篇章,简明扼要的文字背后,其实就是让孩子懂得京剧中脸谱的人物特点,而附带的这些绘画,则可以让孩子感受到鲜艳的色彩,同时又可以让故事教孩子们懂得感恩,明白故事背后的意义。

值得一提的还好《中国童谣故事绘本》的绘本用色,书中运用了大量大量鲜艳的色彩,这样就可以让色彩进行对比,从而强调出作者要突出的那些内容,在色泽上,摒弃了过度的艳丽,保留了乡土文化底韵。同时丝毫不回避让人觉得“土”的红、蓝、黄、绿及黑白等色彩,在这种强烈对比,单一的童谣多了一丝的故事味道,读起来就让人眼前一亮。

在绘画上,陈希采用笔触多为稚嫩而又简洁的儿童绘画方式,这样的绘画可是儿童最为喜欢的笔触,粗糙但是很明显符合孩子的认知。在绘制的这些场景里,作者采用的基本都是拟人化的场景,用最生动的皮影戏一样的方式来表现童谣的内容就显得很生动。书中所用的插图无论是选用的色彩上,还是在传统的样式里采用的纹样,都有着浓浓的中国民间传统韵味,读着古朴又接地气的民谣,再看着极具魅力而富有特色的民间绘本,这样的传统文化体裁,自然就可以让孩子对传统文化感兴趣了。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的生活物质是越来越丰富了,关于传统和文化,其实很多时候已经开始被别人遗忘了。也许父母不需要孩子做什么太多的,但是孝顺、尊重、真诚、踏实等品质很显然还是我们需要的。在丰富的物质背景下,我们其实也非常需要用富有的心灵来滋养那稚嫩的心灵。用“童谣+水彩画”的方式别树一帜,而类似的个人特色也显得很有有鲜明的个性特点。也许,这就是这本《中国童谣故事绘本》最吸引人的地方了吧。

《中国童谣故事绘本》读后感(三):以童谣传唱我国经典民间传说、神话故事

“昔日有人名王小,他娘得病卧了床,一心要喝鲜鱼汤。王小闻听不怠慢,一气跑到鱼市上。十冬腊月江河冻,哪有鲜鱼送市场?王小一见着了急,急忙跑到江沿上。浑身上下脱了个光,热身子睡在冰冰上。大喊三声惊天地,惊动东海老龙王。龙王一见孝子来,送一对鲜鱼到岸上。王小见了喜滋滋,手捧鲜鱼见亲娘。厨房里,烧火忙,炖好一锅鲜鱼汤。炖好鱼,调好味,端好鱼汤送给娘。一碗鲜汤喝下去,立时病好下了床。王小孝母卧冰河,留下孝名代代扬。”

民间小调二十四孝《王小卧冰求鲤》是我国带有神话色彩的民间传说故事,最早出自晋·干宝《搜神记》第11卷:"母常欲生鱼,时天寒冰冻,祥解衣,将剖冰求之,冰忽自解,双鲤跃出。"

这个民间故事主要讲述了魏晋时期,被誉为中国"二十四孝"之一的西晋大臣,山东琅琊临沂人王祥(184-268),年少时冒着冬日严寒在冰上捕新鲜鲤鱼给生病卧床的继母食用,因此被后世奉为孝道的经典故事。

2006年12月这个民间故事入选山东省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首童谣将故事里的"继母"改写为"亲娘",兴许是为了符合幼儿的心理成长吧!其实王祥的继母待他并不好,哈哈哈!不过这首童谣对于宣传儒家孝道可能还是蛮有意义的吧!

——《一个田螺三斤半》

这首别有意趣的颠倒歌,运用"故错"手法,打油诗体的创作风格,内容荒诞、幽默风趣,体现了民间民俗文学的趣味性。

《八仙过海》和《蚂蚱出殡》等童谣都蛮有画面感的,朗朗上口的童谣,搭配妙趣横生的画风,颇有一番古早之味。

就是《高大姐》和《杀我不如杀个鸭》这两篇有些不太符合当下的养育观念,《杀我不如杀个鸭》这个画面里的那只小狗狗是竖着中指么?

《慌张姐》和《黑孩骑黑马》的画风有些诡异的感觉,不太喜欢这种乌漆嘛黑的背景。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