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父母的保存期限,只有10年读后感锦集

父母的保存期限,只有10年读后感锦集

《父母的保存期限,只有10年》是一本由汪培珽著作,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出版的平裝图书,本书定价:112.00元,页数:25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父母的保存期限,只有10年》读后感(一):合适的时间遇到吸引我的书

微信读书浏览到这本书,刚好准备第一次带娃出门。其中这段话深深地打动了我:“从孩子的五岁到十五岁,你只有十年的机会。五岁前太小,父母的心通常被照顾好孩子的安全和温饱所沾满;十五岁之后太大,以父母为天为地的相依感觉,已转化为孩子的独立自主。唯有这当中的十年,你可以前一秒钟跟他像好朋友般说话,后一秒钟他带着天使般的脸庞依偎在你的怀里睡着。那份美妙的特别感受,你只有十年的机会能感受,一旦错过,机会将永远不再来。”

我便用题目随时提醒我自己,早晨起床气中的抱抱,接放学时的欢喜,努力将所有强烈的亲子相依的情感刻在脑子里。但我贪恋,可以放手。

《父母的保存期限,只有10年》读后感(二):看了这本书,对汪培珽的态度有所改变

最近一直在看汪培珽的书,这一本说的是她带两个孩子去英国游玩的所见所感。看完之后,我对她的态度有所改变。

一个不事前做好准备的妈妈,一个在纽约念过书却听不懂英语的人,一个看不懂地图经常带着孩子迷路的妈妈,一个常常管不住自己嘴巴的人,一个不以身作则还常常鸵鸟心态不敢开口问路的妈妈。说实话,我好担心她。或许她在教养孩子上与众不同,但看完这本书,我有点怀疑她推荐的那些英文绘本书单。

并不是要求人人完美,但她确实没有妈妈应有的正常生活能力。后来看她的新西兰游记《真的,放手让你飞》,里面她先生也去了,由于大部分琐碎事务由先生负责,她的表现就没有那么傻了。

可能过段时间会对此有不同评价,此刻让我说点别的,还真是很难做到。

《父母的保存期限,只有10年》读后感(三):《父母的保存期,只有10年》摘录

虽然都是旅行琐碎,但读起来真温馨,将做人做父母教养孩子的道理润物无声穿插在书中。看到书里两个可爱的姐弟,真是心生欢喜,让我也想给儿子再生个妹妹,多么美好的亲子温情哦。

1. 一个妈妈,如何将教养融入到生活中,如何从小孩身上发现更多的人生乐趣、如何体谅和尊重小孩的想法、如何让他们知道我有多爱他们。

2. 养育孩子这件事,是有保存期限的。而我还要斩钉截铁地说:这个保存期限,只有十年。不必我多做解释,想想自己的经验就知道:谁过了这黄金十年,还心甘情愿地将父母的话当圣旨呢?谁过了这十年,还将父母当成天和地,早也要妈妈,晚也要妈妈呢?

3. 孩子都会[喊妈妈],这是天经地义。就一小时喊五次来算吧,一天十个小时喊五十次:两周十四天喊七百次:光是这趟旅行,两个小孩总共喊了我——一次四百次。

4. 你知道那种感觉吗?如果无法体会,你可以发现当场喊喊看,[妈妈,妈妈,妈妈,妈妈。。。。。]你就可以知道,不用被喊道二十次,世界上最温柔的人,也要开始抓狂了。

5. 带太小的孩子旅行不方便,太大的又没意思,就是要在十岁上下,还有点独立、又还是爱粘着妈妈的年龄一起去旅行,才有趣味。等孩子到了青少年时期,这种相依为命的幸福,恐怕就一去不复返啦。

6. 每段幸福,我都要把握。

7. 真的可以带孩子去自助旅行吗?我也想试试看,但要是先生不放心呢?我们的积蓄够旅行吗?我的英文不够好,也可以去吗? 公婆一定会大惊小怪的,怎么办?

8. 各位,请仔细想想,这到底是别人的问题,还是自己的问题?还有,这到底是别人的人生,还是自己的人生?我决定要做的事,无人能阻挡;当别人知道阻挡总是无效时,人生就是我的了。

9. 或许很多父母是这样想的:孩子还小,等我们什么什么的时候,再怎样怎样。三岁小吗?八岁如何?八岁还是太小了,十二岁如何?而机会,常常都是在等待中失去的。

10. 小孩成长的速度有多快呢?问问孩子已经十八岁的父母就知道。他们会说,孩子仿佛昨天还拿着奶瓶哭喊着妈妈呢。

11. 我们只要一有空,总是以陪伴孩子为第一优先啊。

12. 父母每天规则地陪伴孩子过日子,和一起离开家一段时间的出门旅行,是完全不同的感受。如果要我对自己的记忆库进行搜索,跳出来的鲜明记忆,往往是那些旅行的日子。对于规律的东西,人们的记忆是很难留存住什么的。

13. 去哪里旅行呢?去哪里根本不是重点。

14. 如果我希望将自己对孩子的记忆定格,只要想着不同时期的旅行,两岁,三岁,五岁,八岁,十岁......一段段的额会议便能立刻涌上心头,这就是父母养育子女所得到最大的回报。你也会突然惊觉:孩子,为什么这么快,就长大了。

15. 给孩子一条宽广的路,也一样重要,服务超过分量的忧虑,最后多数只是转化成——自己吓自己而已。父母对子女的保护是有期限的,硬要将这个期限拉长一辈子的父母,对成年的孩子来说,那不是爱,只是负担。

16. 人生原来就是一场冒险和挑战。

17. 对孩子的教导,父母有时就是不断地提醒,毫不厌烦地提醒。只要我们看得出孩子愿意改变的心,就应该要拿出耐心来,给孩子机会,因为他们毕竟还没有长大成熟。只要父母不放弃,孩子永远有机会。可能有时候,父母一个失望嫌弃的眼神,就注定了孩子颓败的一生。我心里有一种声音,总是这样对着自己说:不是孩子不愿意改变,而是时间未到。我相信,一旦时间到了,谈吐合宜,举止彬彬有礼的人,一定是他。

18. 在大人的世界里,失败不见得是做错了什么,有时候是心里想做,最后却没去做,这也算是失败的一种。

19. 虽然都是跑,孩子和父母的心态却是天差地别的。孩子是心无旁骛的向前冲,不管结果如何,只管尽力再说;而妈妈却是边跑边想:孩子们,不可能——别跑了。放手一搏的勇气,孩子与生俱来。该被教育的永远是大人,不会是孩子。

20. 妈妈早有心理准备,要用【停下来等等孩子】的心态养育着孩子。所以,旅行没有什么非看不可的景点,没有什么非去不可的地方,父母需要放轻松,好好享受养儿育女的乐趣。

21. 快乐的人生是由一连串的惊喜组成的。

23. 在妈妈的眼里,只有孩子,再美的景色,都只是背景。孩子快乐,妈妈才有天堂。

24. 兴奋的眼神,满足的脸庞,盈盈的笑语——孩子的活在当下,就是父母千金也买不到的美好时光。

25、东方人的性格缺陷,遇事不敢据理力争。我们总是【怕被人拒绝,会不好意思】,但给客人这么糟糕的房间,到底是你该不好意思,还是我该不好意思啊!我的人格已经定型了,但是如何教出遇事不怕,敢据理力争的孩子,是妈妈还得继续努力的功课。

26、面对孩子的困惑,不论是三岁碍事十三岁的孩子,我们都是用什么态度在面对呢?敷衍,并不能了事;孩子的困惑,不会自己凭空消失。当最亲爱的父母都没有时间帮忙孩子厘清,我们又怎能祈求养出什么样明理的孩子呢?

27、未成年的孩子,对物质诱惑的忍耐力和自制力,都会化作成长路上的助力,助他一生顺遂。

28、和善是幸福社会不可缺少的特质,也是幸福家庭不可缺少的元素,只是当孩子调皮不听话的时候,就是挑战父母和善指数的最佳机会。

29、孩子是带着勇气出生的,如果后来你看不到了,肯定是被大人磨光的。

30、透过舞台的光亮和周遭的黑暗,看着两个最心爱的人的侧影——那就像是淡水街头人像剪纸艺人的杰作,只是,它不是剪在材质上,而是剪在妈妈的心坎里。

31、望着留下的背包和行李,我知道,总有一天,等小鸟翅膀长好、准备振翅飞翔时,我就要开始面对空巢后的自己。可是我一点也不沮丧。因为我知道,我无法阻止孩子长大,但是,我已经将孩子的每一份笑容、眼泪、坚忍、体贴和爱意,全都冷冻留存起来了。等到那一天来临,我只要再将它们从心里拿出来解冻就好——这一丝丝甜蜜的回忆,就是父母要快乐度过老年时,所需的全部养分。

32、我不需要孩子的回报,因为在每一个当下,他们早就已经回报给我了。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