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不焦虑的父母,更自由的孩子》读后感1000字

《不焦虑的父母,更自由的孩子》读后感1000字

《不焦虑的父母,更自由的孩子》是一本由崔璀著作,中国华侨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元,页数:,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不焦虑的父母,更自由的孩子》精选点评:

●“谎言背后是最真的真话”

●2019读书之③②。作者是中产家庭,写的有点矫情,但是还好,多一个角度看亲子吧

●爱是一个动词

●内容很少 一小时就看完了 大部分文章公号上都看过 性价比不高

●前半部分写当妈妈的各种心理活动和琐事的文章真的超级有共鸣,看完释怀许多,真的每个妈妈都是在每天的自责和责他中度过,所以看了样章就毫不犹豫买了下来,后半部分和微信票圈文章没什么大区别了,看了几篇,没什么出彩的,就弃了,可以说是花一本书的钱买了半本书吧

●上半部分讲育儿知识很好,下半部分内容平淡。

●篇幅不长,可做快书,这本书就是对点滴真实经验和感受的记录,不是实操性很强的指导书。我看完有一些触动的地方,要养育孩子必须做一个内心充盈的妈妈,那要怎样做到呢?就是不要为了给孩子买一件昂贵的裙子打着为你好的旗子,而自己穿破洞的内衣!就是你要对自己好,才能对孩子好。

●读这本书的缘由:小七一整天都在哭,睡也睡不好,我自己一直都被钉在主卧的床上,走不开,好痛苦,自己焦虑不堪,容易动怒。那天晚上突然搜书的名字——“父母焦虑”,看到了这本书。没想到这本书里写的,都是我碰到的。比如老人带孩子,自己会焦虑他们的观点不同;自己到底是上班还是在家带孩子,无法平衡等等。看完之后,突然有点发现,不管是厉害的妈妈还是平凡的妈妈,遇到的问题是一样一样的。既然大家都会碰到这个问题,那何不坦然面对。

●文中有几个教育的事例还是值得称道的:要找到孩子说谎背后的诉求、支持孩子down的情绪、不要以我们成人的观点去考量孩子,先听听他们的想法、要把孩子当做成年人一样对待

●三星半,前半部分的我是妈妈,有很多场景和生活契合,得出的结论就是慢下来,不要太在意,无所谓,后半部分的我是我自己讲的多是夫妻之间的相处之道,总结下来就是要有爱,要沟通。多看书还是好的,能从别人的认同中找安慰。

《不焦虑的父母,更自由的孩子》读后感(一):就在此时,就在此地。

书里的内容有很多Momself公众号的文章,加上《洞悉相处之道》里的课程整理,不过又增加了一些朋友们的个案,加上崔璀优秀的文笔,阅读起来轻松愉快。

依然许多观点有共鸣,整理+感悟,随便写一写啦:

“真让人难过啊,我们曾经那么纯粹”

很多人可能都会有这样的慨叹。很多人都会觉得,自己变成了一个超级不酷的人,变成了自己曾经讨厌的样子。但现在的我,对此又有了一些不同的看法——这个世界是复杂的,这是成年人的妥协,也是成年人的责任。

任何事情都是一体两面的,小孩永远都很酷,因为会有大人为他们的扮酷埋单。但成年人不是这样,很多看似“不行和不酷”的行为背后都有复杂和无奈,世界就是这样。但这也没什么不好呀,因为成年人可以让更多的小孩扮酷,他们把这份愉快传递给了别人,他们变成了撑起这片天的人,这多棒呀!成年人的心,可能不再灵动,但却比之前更加丰富,可以看更大的世界,可以有更多的选择,超酷的!

“我就是不能兼顾好所有的事啊”

每个人在社会生活中都扮演了很多角色,有很多标签,不可能每一个角色都做到完美,但事实就是大家都这样,没什么大不了。生活是流动的,变化的,这个过程中本身的体验才最重要,不是一句话就可以概括的。所以,我就是不能兼顾好所有的事啊,但那又怎样呢?生活的难题在于不确定性,但生活的魅力也在于不确定性,所以重点不是结论到底如何,而是你打算怎样去应对它们。

“你吃穿不愁,到底有什么可难过的呀”

这就是当下的热点问题了。大人总是会对小孩说:“我对你没什么要求,你开心就好。”这很难吗?当然,非常困难。因为它变成了一个命令,一个要求。然后做不到“开心”的时候,就会因为“没有开心”而达不到父母的要求,所以就“不开心”了。但每个人都有负面情绪啊,可能是遇到了一些困难,可能是和朋友闹了别扭,可能是什么东西求而不得,或者就是躺在床上一天无所事事,莫名不开心,这些都是真实的存在。但是,一旦想到要“开心就好”,这个时候心里就会有负罪感了,我要让自己开心起来——看电影、打游戏什么的,但如果是为了让自己开心而做这些事,并不会真的开心。一旦把“开心就好”当作一个任务,本身就不会开心,因为又有一个任务要完成,完成不了就更不开心,恶性循环。开心不开心,都没有关系,情绪是一种自然而然的状态,近乎于本能,理性思维无法控制感性思维,我们都是这样的。所以开心是一天,不开心也是一天,没必要逼自己开心,因为你做不到。

但是话说回来,不论开心还是不开心,实际上都不会影响你要做的事情本身,比如学习、工作。开心的时候要学习和工作,不开心的时候也要学习和工作,制定好计划之后去实施就好了,把情绪什么的先抛到一边,去尝试做一些事情,也许不知不觉就开心了也说不定,当然也有可能还是会不开心,但是没关系,因为我本来就没有把“开心”作为目标,所以怎样都OK啦!

“你的那句‘我没有梦想’,听上去像是‘我害怕’”

我从不相信一个人真的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但为什么很多人却要表达这样的观点呢?因为说出“我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比说出“我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但是如果让我为之努力,我害怕自己做不到”要容易太多。承认自己做不到,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所以干脆就说不喜欢算了,这样就少了自己面对自己的纠结。

有人说:“这一生,你遇见什么人,就会成为什么人。”当然这不是指生活中遇到的所有人,就像梦想的种子不经意掉进了你的心土中,就像生命中的某一种标杆,你会想成为和他一样的人。

但我自己更喜欢这句话:“你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会遇见什么人。”为什么呢?因为我们从来都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因为感觉骗不了人,它才是最真实的。但为什么我们哪怕看到了梦想,也不愿意伸手去碰触呢?因为,不敢啊,害怕自己做不到。“再等等”“现在还不到时候”什么的,都会成为我们保护自己的理由。当然,有这样的想法也没关系,因为大家都这样,至少我是安全的。

除非你想要告诉自己:现在已经是时候了。就在此时,就在此地,哪怕你一无所有。

担心自己没办法?不,有办法,办法就在这里。当你的梦想出现时,我们有办法认出它,而不是错过它;在和它面对面时,我们有办法触碰它、接拄它,而不是躲开它。其实自己可以做的事情很多,只要你真心诚意,不论对待他人还是学习工作,掌握方法论与之相处,并非不可以,当然前提是你得真心。柔软而坚定,将问题出现之前将其化解于无形,才是真正的厉害。

...

这是一本育儿书,但也不仅仅是一本育儿书。

想要好好爱别人,要先爱自己,让自己成为一个完整的、自由的,从来不觉得生活委屈了自己的人。不如就从现在开始吧,就在此时,就在此地。

然后,然后就没有然后啦,因为你会发现,一切都好了。当然可能也没有变好,因为大家都在折腾,生活依然继续,就是这样啦。

《不焦虑的父母,更自由的孩子》读后感(二):“妈妈,这是我的事,你不懂,你别管了!”你的回答很重要。

看过主持人汪涵和歌手张宇的一次对话,聊聊自己和孩子的关系。

张宇对自己的孩子说,“不管你以后跟女生结婚还是男生结婚,我只希望你在结婚的时候打个电话告诉我。如果你愿意让我去,我就去;如果你不愿意让我去,我会送上我的祝福。你好也好,你不好也罢,你让老爸知道。如果你遇到了不幸的事情,一定要告诉我。不要害怕,不要怕。”

汪涵说:“我跟宇哥的发一模一样,我的儿子才三岁,我觉得我什么事情都可以为他做。明明他什么都不知道,但我什么都愿意给他。唯一的心愿就是,以后他长大了,有什么事情,只要告诉我就好,我40岁才要的孩子,小沐沐到20岁的时候,我已经60岁了,我什么都不能为他做。比如他被人欺负了,我一个60岁的老头,能怎样?所以我唯一的心愿就是,他能告诉我。”

那种因为担心自己被排除在外而不由自主的示弱,让人有点儿心疼。

曾经他是你的全世界,忽然有一天, 完全走不进他的世界。

我们为什么会有这种担心?是不是因为,我们曾经也拒绝让他走进我们的世界?

一个朋友跟我讲过类似的故事。

小时候,爸妈经常在吃饭时讨论一些生意上的事情,他好奇地问:“什么是楼市泡沫?去库存是什么啊?”爸妈说:“这是大人的事,你不懂。” 听到他们聊一些朋友的事情,他问:“XXX是谁啊?”爸妈说:"我们的一个朋友,你不认识。"

他嗯嗯点了点头,再后来就不问了。

长大以后,有一天妈因为一件事情念叨他,电话里他随口说:“哎呀,这是我的事,你不懂,你别管了。”

“我记得我那天晚上接到我爸的电话硕,妈很难受,觉得你不愿再和她去分享你的小世界了。”

“听完之后,我那时不知道怎么了,心里感觉像一个东西堵着很难受。”

“我没有恶意,我只是以为我长大成人了,就是可以说‘你不懂,别管了’的。”

很多爸妈,可能都不擅长表达感情。

“你不懂。” “你还小,别管这些。”

“做人怎么可以双标呢?他们就是这样对我的啊。”

“做人不能双标”,在适度的范围内,杜牧按照自己的任何想法养育孩子,我都不觉得有什么问题,那是做父母的自由,我们用自己认为做好的方式与孩子相处。

但唯一有一点,就是不能双标。

你给了他什么,你就要接受他将来还你什么。

你拒绝他什么,你就要想到将来他会拒绝你什么。

爸妈和孩子之间的沟通,至少是流动的方式。

就像汪涵和张宇两位爸爸的心愿,希望孩子不管还坏,都能跟自己说一声。

如果你也有这样的期待,什么事情也跟孩子说一声,不管好坏,之后告诉他们,不要怕,爸爸妈妈回忆起解决的,我们一起努力,会有办法的。

前阵子刷微博看到《妈妈是超人》,霍思燕的教育方式引起了大家的共鸣,也有网友评价“真是教科书般的教育。”

霍思燕在生活中让嗯哼帮自己做很多事情,甚至和一个小孩子不厌其烦地讲道理,将嗯哼看成一个同龄人去对待,一家人如同好朋友一样,什么都可以一起分享。

我在看节目的时候,被小暖男嗯哼的高情商圈粉到了,同时也感叹霍思燕的教育方式很不错可以学习。

或许霍思燕对嗯哼发过脾气,但是在嗯哼心中她依然是一个对他温柔耐心的妈妈,心里有着这个家庭带给他满满的爱。

父母用什么样的眼光和心态对待孩子,孩子也会用什么样的方式和心态对待身边的人,甚至这个世界。

而嗯哼对妈妈充满爱的夸奖和赞美,就是最好的证明。

最近的一期,霍思燕和嗯哼商量把一些不常玩的玩具捐给一些更需要的孩子们。

嗯哼表现出不情愿,说:“不愿意”,霍思燕耐心询问嗯哼原因并尝试讲道理,嗯哼扔下玩具,霍思燕以其他借口离开让嗯哼独自平复心情。

霍思燕说:“我不强迫他去做这个事情,但是我希望和嗯哼一样还是好朋友。小孩子的成长是需要时间的,如果成长还没达到这个阶段的话,我愿意放弃然后慢慢来。”

遇到这种情况,又有多少家长想到让孩子慢慢来呢?可能有的家长做法是命令方式让孩子挑一些玩具捐出去。

这大概就是做到了和孩子平等相处,建立了真正的朋友模式,尊重孩子的成长,才能够让嗯哼大胆说出自己内心想法却毫不畏惧。

一个忙碌职场女性有了孩子之后,辛苦地平衡工作和家庭的心路历程,职场女性怎么在适当的时候给自己加压,在必要的时候给自己减压,我们都知道,人生的各种角色都不会完美,只要尽情尽兴投入其中就行,如实的对孩子表达自己的感受,并且认可和尊重孩子的感受,最终和自己和解。

面对焦虑,最好的解药就是真实。

《不焦虑的父母,更自由的孩子》这本书就是点滴真实经验的记录,读这本书过程中,会经历真正的学习,不是学习完美的、理想化的父母应该是什么样子,而 是和作者一起,在显示处境中学习应对哪些不可控的事情。有些作者做的不错,有些事她也不擅长,或者你有不同的办法来应对,这都没什么好焦虑的,这就是我们本来的面目。

我们这一生,最大的幸运,不是别的,而是遇见更好的自己。

《不焦虑的父母,更自由的孩子》读后感(三):父母说话孩子总是拒绝?三招教你打破沟通的双重标准,做更尽兴的父母,更自由的孩子

周末好朋友对我说,有时候想要和儿子们一起出去玩或者想和他们一起聊天,可他们毫不犹豫地就拒绝了;有时候看到儿子伤心难过,她想跟孩子聊聊,可儿子总是什么都不说,就一句:哎,我的事你就别管了。

每次这样,她都很失落,也很受伤,她觉得现在根本融入不进儿子们的生活。她就想和他们一起分享快乐,或者想去分担儿子的忧愁。可为什么他们总要拒绝呢?

《不焦虑的妈妈,更自由的孩子》这本书告诉我们: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如果父母一直用双重标准来养育孩子,那孩子也会用双重标准来对待父母。

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沟通应该是流动的,做父母不必追求完美,但一定要尽兴。可是,怎样才能做到呢?下面我就从三个方面为你们讲解:

1、在孩子拒绝你的时候,敢于告诉孩子你内心的需求,做真实的自己

在生活当中,相信每个父母都曾经被孩子拒绝过,可很多父母却把自己当时的难过和纠结藏在心里,然后一个人默默承受。所以,在孩子拒绝你的时候,要勇敢的把自己心里的种种需求告诉孩子,做最真实的自己,开开心心过好每一天。

比如好不容易周末,你很想陪孩子一起出去玩两天,可孩子却坚持一个人去爷爷家玩,你叫孩子一起回家,可孩子却不耐烦地大声说:“你走开。”想着手头上着急要处理的工作,你心里蹿出了火苗,可看着孩子玩的兴高采烈的样子,你又不忍心再去叫他。心里生出无限的纠结,不知道该怎么去跟孩子说。

其实孩子的拒绝,也只是在表达内心的想法,我们只需要坦诚面对我们内心的需要即可。比如周末想和孩子一起出去旅行遭到拒绝,要勇敢告诉孩子:“妈妈想陪你一起玩,可你却不愿意,妈妈很难过。”孩子正玩的起兴,叫孩子回家遭到拒绝,要坦诚跟孩子说:“妈妈有要紧的工作要处理,可妈妈看到你玩的这么开心,又不忍心叫你。所以,妈妈也很难过呢。”

说出这些话的瞬间,你会发现内心无比的轻松。接下来,不管孩子是什么反应,都没有关系,我们只需要告诉他我们真实的感受就足够了。

2、看见孩子内心的真实感受,并接受他的情感

作为父母,我们不仅要看见并去表达自己内心的情绪,还要能够看见孩子内心的情感,并且要耐心去接受孩子的情感,不论是喜悦、悲伤,还是害怕、委屈。

比如,孩子成绩考砸了,他小心翼翼的回到家里,心里既有害怕、又有委屈和愧疚,可你没有看到,上来就是劈头盖脸一顿臭骂;久而久之,无论孩子以后遇到什么事情,他都不会再告诉你,因为这样可以避免他再次受到伤害。就这样,孩子渐行渐远,直到你突然发现却无能为力。

所以,无论在何种情况下,父母一定要看见孩子内心的真实感受。成绩考砸了,父母可以给孩子来个大大的拥抱,然后跟他说:“爸爸妈妈知道,这次考的不好,你很难过,可我们相信你也不想这样。我们看到你已经很努力了。没有关系,接下来找找原因,继续努力,下次一定会有进步的。”

看见并接受孩子内心的真实感受,就像我们想要孩子了解并接受我们的情感一样重要,只有如此,才会让孩子和父母越来越亲密。

3、当孩子想要参与到父母的讨论中时,把孩子当好朋友一样去沟通,让他得到应有的尊重

除了看见孩子内心的真实感受,在孩子想要参与到家庭事务中来的时候,父母要把孩子当好朋友一样平等的交流,甚至家里或者工作上的一些事情,父母可以主动去和孩子商量。这样会让孩子学会独立思考,让他将来拥有一个更自由的人生。

还记得当你和爱人在讨论工作上的事情时,孩子的询问吗?你当时是用那么不耐烦的语气跟孩子说:“大人的事情,小孩子问什么问?!”

还记得那次因为和爱人生气流泪,孩子站在身边关切的问:“妈妈,你怎么了?”你抬头看了孩子一眼,说:“妈妈没事,你去玩吧。”

就这样,久而久之,孩子就认为,等他长大了,就可以说“你不懂,你别管”之类的话了。虽然他说这些话的时候,不是想要伤害你。可这已经成了他的习惯。

所以,无论孩子在哪个年龄阶段,如果他想要走进父母的世界,就请欢迎他走进去吧。如果父母正在商量家里的事情,孩子过来询问,不妨把事情的原委告诉他,然后问:“你觉得怎么处理好呢?”工作上或者生意上遇到了问题,可以跟孩子说:“我现在遇到了麻烦,想跟你商量一下,听听你的意见。”

让孩子参与到父母的讨论中,尊重并听从孩子的建议,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最重要的是让孩子融入到了父母的生活当中,这样,在父母询问孩子一些事情的时候,孩子就不会拒绝,自然会让父母走进他的世界。

总结阅读收获

生活中谁都可能烦恼和焦虑,焦虑而长期停滞是可怕的,焦虑而稳步前进仍然是美好的。人坦诚的面对自己、并且学会真实地表达自己,这真的很难,可一旦说出来,就会收获内心的坦然和轻松。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孩子,我们都应该遵循同样的标准。真实的面对自己,面对孩子,让我们放下掌控,做不完美但尽兴的父母,让孩子有更自由的人生!

《不焦虑的父母,更自由的孩子》读后感(四):妈妈不必完美,但请尽兴---《不焦虑的父母,更自由的孩子》

妈妈不必完美,但请尽兴---《不焦虑的父母,更自由的孩子》 (一) 是的,暑假开始了。 当静姐将一摞曹文轩的书,摆在茶几上,我们的呦姐费力将那摞厚厚的书搬起来,脸色涨得通红。最上面一本《山羊不吃天堂草》的封面,将午后的阳光折射在她粉嘟嘟的脸庞上的时候,我知道,这个暑假开始了。 同一天,收到天鹅君寄来的这本《不焦虑的父母,更自由的孩子》,那种初看标题的感觉,绝对和看曹文轩先生的书绝对是不一样的。那明晃晃的‘焦虑’两个大字,似是一面镜子,将我内心这19个月来的心情,照得无所遁形。 (二) 然后就怀着克制焦虑却无法不焦虑的心情,看到了李筱懿为这本书做的推荐序《妈妈不必完美,但请尽兴》。 然后读到其中“包括亲子之情在内的很多情感,都是建立在真实自我的基础上的,老老实实还原自己的本来面目,既不刻意表现优点,也不卖力掩饰缺点,更不要为了讨好谁而做自己原本不擅长的事”的时候,我突然有种豁然开朗,如释重负的感觉。 那种原本打算,打开小本本,记笔记,惶惶恐恐,急切渴求能学到些什么东西的心思,似乎一下子变得没那么重了。所以,更多时候,我决定换个姿势,不再一本正经,“正襟危坐”地去看这本书了。正如李筱懿在推荐序中所说。 “生活是一场马拉松,所有不舒适的姿势都坚持不了太久---犹如靠迁就和透支换来的感情,都跑不完全程”。 我决定怀着喝咖啡的心情,读一读这本,不是育儿经,不是教你如何为人父母,而是真实描述作者自己所经历过的真实感受。 (三) “一想到为人父母居然不用经过考试,就觉得真是太可怕了”。 这19个月,在呦呦成长的过程中,我和静姐也是在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应对着每天突然迎面而来的,根本就不在复习大纲中的种种试题。 经历着那种每个家庭看起来完全不一样,却又都差不多的“充满繁琐、细碎、绵密,也充满惊喜、惊讶和惊吓”的相伴过程。 我喜欢崔璀对孩子的描述,在我眼里,呦呦也如此。 “你是世间的瑰宝,不仅自己如夜空星芒,更有奇妙能量,把身边的人也化作宝藏”。 或许有一天,等呦呦长大了,某个午后,我会笑着望着静姐,然后对呦呦说,“呦呦,诚实地说,其实做妈这个角色,并不是常常怀有喜悦”。 这当然并不是谁的错的问题,或许,是因为,我们太不愿放开你的手,太不愿接受从你身边“隐退”。 是的,一向自认为性格坚韧,脾气执拗,性子邪性的爸爸,也不能对你每一次的哭都‘无动于衷’,都‘视若无睹’。 大多数时候,我不会在你跌倒的时候,赶紧跑上前去,将你拉起来。但是也有很多次,在你站起来,然后嘟囔着小嘴说‘没事’的时候,转过头去,不想让妈妈和奶奶看到爸爸有时候所谓的‘软弱’。 这或许并不是心底太过坚硬的原因吧,我自己安慰自己,可能是我比爱你的每一个人都稍微早一点懂得这样的道理。 “那一刻,我忽然意识到,你值得拥有这世间一切美好的东西,独立且幸福,拥有健康、快乐和幸福的生活,那一切美好里,会包括我,但不一定全是我”。 所以,我希望,早一点就能学会放开你的手,虽然我自己都知道,不过三秒,我又会重新抱起你来。 写给呦呦的,也写给自己的 memorandum (四) 1)关于谎言:谎言是最真的真话。 或许再有不到半年的时间,或许再过去两三个月的时间,这个古灵精怪,饿了就说‘包包’,渴了就说‘呦呦杯杯’,碰到喜欢的皮球,抱起来就走的小家伙,不知道在什么地点就会对我们说出第一个谎言。 曾经被视为‘洪水猛兽’的谎言,原来也不过是你内心的纠结、无奈和委屈。或许只是因为我们忽略和阻止了你的诉求,你才撒谎的。 或许,我再也不会像当初那样担心你会撒谎,爸爸会更加审视自己的内心,耐心点,而不是粗暴地对你说,‘不行’。 或许那个时候,你也会歪着脑袋,想了一会,竖起食指,轻轻跟我说,“嘘,这是一个秘密”。 2)关于情绪:你的情绪是你的情绪,我安慰你、在乎你,可是首先,那是你的事情。希望你不会因为顾忌别人的感受,而忽略了自己的情绪。 3)关于减法:亲爱的呦呦,爸爸妈妈当然希望未来的你,生活一路鲜花芬芳,一路阳光,做着加法。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我们的生命中,总会遇到一些我们不想遇到的事情,它时刻在给我们的生活,情绪,做着减法。这种减法,或许会是外貌,或许会是对成功的定义,又或许会是将来遇到的生活。但是,我还是希望你,不管怎样,我希望你会变成了那个‘撑起那片天地的人,你的那颗心,即使不再灵动,但却肥厚而温润起来’。 4)关于‘你做不好这些的,这都是为你好’:对你说出这样话的人,请首先相信他的心底对你是善良的。但是,我还是想把崔璀这段话,写在这里,希望有一天,你我都还能再看到。 “谁也预测不到我们的人生会以什么方式转变,这就是难以预料的本质。最恼人的是它,最迷人的也是它”。但是,我希望你按照你心底的流淌的东西去做,那些东西十足珍贵。 5)关于好奇心:别那么快,闲下来,慢下来。希望有一天,你还会记得,在你19个月的时候,你说的,“呦呦是妈妈,娃娃是呦呦”。我愿你风风火火,却也能气定神闲。 6)关于评价别人:这是爸爸妈妈一直在努力的。爸爸和妈妈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静坐常思自己过”。有了呦呦后,爸爸妈妈太容易武断地对呦呦所做的事情下结论,‘这样做是不对的’,‘这样做不可以啊’。我们睁大了眼睛忽视了这个小精灵,真实的想法,尽管它是那么微小。 是的,爸爸妈妈会更加虚心,会记得常常对自己说,“慢下来,别那么容易去评价她”。 7)关于双重标准:你给了她什么,你就要接受她将来还你什么。你拒绝她什么,你就要想到将来她也会拒绝你什么。 另外关于‘金钱’的歪理:很多时候,‘最好’的东西,只能由一个‘最好’状态的人提供。当我们自己活得更滋润、更洒脱,有更广阔的生命边界,而不是仅仅盯住用‘委屈’换取的那个目标时,我们才会看到更多。而那些爱,首先来自一个完整的、自由的、从来不觉得生活委屈了自己的我。 8)别人的情绪:这个世界上,包括你最亲密的人,他们的情绪永远都是她们的情绪。他们的情绪从来不是因为你的错,也从来不需要你去承担和负责。我只希望你懂得,有需求就表达,有脾气就发。 写给静姐的的,也写给自己的 memorandum (五) 1)希望你在最脆弱的时候,说出‘我需要你’:我深知,当妈后,会有很多时刻觉得很崩溃。“控制不了自己情绪的时候啊,费力做了牛肉炒饭,而人家不要吃的时候啊;加班不能回家照顾她的时候;周末终于能陪她,她兴奋得大叫的时候……” 是的,静姐,我从心底里希望,你能需要我的不只有我的好,更多时候,我可以跟你一起‘不好’。 我希望糟糕的时候,同你一起糟糕。 2)把你的感受说出来,别光听我的道理。在一起最亲密关系的人,很多道理是讲不通的,希望以后的更多时光中,你会在情绪崩溃之前说,“来不及解释了,快抱我”。 3)希望我们有一天,我们不会再说,“再等等”。身无分文的时候,我们说等有点钱,我们便去看看这个世界。等稍微攒点钱的时候,我们又说钱可以花在更多有用的地方。我们努力向着我们向往的生活而前行着,这本身就是件很美好的事情。但是,我想,我们或许真的不需要‘再等等’,我们现在就可以开始去看看这个世界了。 4)以后的以后,我们还会遇到更多,更多挫折,更多不顺,更多意见相左。之前我们都太急于解决当下出现的问题,或许有时候,我们也该想想,“是不是,生活中总有无能为力的时候,把它放到以后”,是不是也是一个选择? 5)不管什么时候,我都会告诉自己,永远站在你这一边。“这个世界本来就会不时地出现误会,我们亲密无间、彼此理解,除了空气,你跟我之间连水都流不过去”。是的,“我们都是很讲道理的人---在90%的时候。剩下的10%的时候,我们特别敏感、脆弱、委屈,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我希望,在那种时候你尤其需要我。那个时候,我会站出来说,“看什么看,有什么意见冲我来,她的态度,就是我的态度”。 我们对呦呦的爱的倾注,一定会在某个时刻,让我们变得不理智,希望和别人吵一架,我希望那个时候,你说,“老公,我累了,你上去撑一会”。我想,那个时候,我会忘掉我看到的所有书中的道理,挽挽袖子,放弃所谓的从容和淡定,就那么准备大吵一架。 我希望,我们之间最大的道理从来都不是正确,在道理之上的最高道理,还有一个词语,叫做信任。信任我,我也信任你,因为我们从来都没有那么不堪。 (六) 写在结尾: 每一个漆黑的深夜里,我借着透过阳台上厚重窗帘的缝隙的淡淡月光,看着呦呦你粉嘟嘟的脸庞,我总有一种奇妙的感觉。 那种感觉不知道怎么描述,只知道那是种美好得不像话的感觉。 就像那个下过雨的夏日的午后,在商场中,你抱起比你脸都大上许多的皮球,咯咯笑着往前跑,还时不时地回头望望,不敢离你太远的爸爸妈妈。 是的,我不知道,是因为什么,我才能絮絮叨叨说这么多。或许,仅仅是因为,我只想给自己一个警醒和忠告,如果非要说得矫情一点,那我希望,是因为爱。 还有,如果还要说对这本书的一些感受的话,我希望是:这是一本有力量的书,那种力量不是直接的,暴力的,而是温婉的,实在的,或者是有效的。像是一顿充满能量的食物,既可口,而且只要吃下去,就有力气可以继续往前走。 2018年盛夏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