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情人(玛格丽特·杜拉斯)读后感精选

情人(玛格丽特·杜拉斯)读后感精选

《情人(玛格丽特·杜拉斯)》是一本由20.0著作,出版的图书,本书定价:,页数:,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情人(玛格丽特·杜拉斯)》读后感(一):爱情观与家庭教育

一直想看的书在这个无聊的周末终于静下心来翻完了,不能说完全看懂,小说的跳跃性和前后的关联性不敢恭维,后来看了杜拉斯的自传才知道这本书其实也是杜拉斯早期的爱情的一部自传。没有感同身受的爱情经历也就无法理解关于这本书的内涵,反正我是不理解。我只知道一个人的爱情观一定是受家庭的影响,而她描写的家庭和她的家人让我深感同情。

《情人(玛格丽特·杜拉斯)》读后感(二):永夏之恋

------ 高三的尾巴,她在看。 盛夏的扬尘的困怠和无望。我静静地看着天花板。她说,我老了。 广岛之恋,等等,杜拉斯变成一个似乎“知识分子式”的作者。其表现形式着实令人费解。但情人一书,则使其感情盖过了语言的阻塞。写一条河能够写出波涛的杜拉斯,将主人公复杂心境清晰地显现。开头时,“他走过来”,呼应末尾处的通话,恍惚觉得自己也在漫长的法属殖民地的夏日中体历一番。 全文中时有对家庭情况的说明,也交待主人公虽为白人但贫穷、他出身富有但是中国人的矛盾。全篇在纠结和无奈中交织。 其实,我们都读不懂它,即使分别的夏天已过去很久。

《情人(玛格丽特·杜拉斯)》读后感(三):苍老的幼兽

凌乱毫无原则的书写,没有结尾的结束,错综复杂的时间线,一切都是碎片化的。正如杜拉斯说过的“小说中总是要有些没有意义的情节在。”真实的保留一些毫无用处的话语,或许就是杜拉斯的风格。

也是人们爱杜拉斯的原因吧。

最重要的是,她用一种看似沧桑,但其实仍旧保留着幼兽嘶吼的笔触记录着她十五岁与她的中国情人发生的事,其中还有母亲哥哥在越南那段凌乱的生活。

高贵却贫穷的白人,身份低下却富有的中国情人。她一再地说,她已经老了,她掌控着她的情人,用一种冷漠又热诚的态度,让其迷恋,自己又可脱身。这般的看透。

但她的体内却仍旧留有那些来自丛林来自野兽世界的感触。

成人的苍老与幼兽的野性在她那里矛盾冲撞,却丝毫不违和,大概是我爱她的原因吧。

《情人(玛格丽特·杜拉斯)》读后感(四):2018.2.18.

我想《情人》最动人的不是一段怎样的爱情,而是一个浪漫的人、一段浪漫的时光、以及她浪漫的一生。最动人的是一个十五岁或更早就开始意识到自己的衰老的人,她疯狂、偏执、冷酷、浪漫,她阴郁的张扬和脆弱以及病态。苦难和沉重压抑的命运让她如此,她的存在感也那么强的充斥着周围。于是她与一个弱小的亚洲男人的故事是必然的,而这个故事是她与众不同的人生中多么小的一点。但让这个小说存在,让它的美与动人更加完整的地方是多年之后,这个必然的故事有了一个偶然的后絮,那个中国男人见到真正衰老后的她说的话:“我认识你,永远记得你。那时候你还年轻,人人都说你美。现在我是特地来告诉你,和你那时的面貌相比,我更爱你现在倍受摧残的容颜。” 我想就是这句话,让小说一直营造的氛围变得完美。它让小说发光发亮,它是不可缺少的,最后的那一块拼图。

《情人(玛格丽特·杜拉斯)》读后感(五):王小波爱的《情人》

首先,读这本书是因为王小波。这是一本王小波最爱的书。 其次,我本以为这本《情人》故事性很弱,今天看了,觉得还好,有很多引人入胜的情节。 不见得每一份真挚的感情都怀有一个真挚的初衷。就像《倾城之恋》里的白流苏和范柳原当初在浅水湾一面墙下曾经戏言“有一天,我们的文明整个的毁掉了,什么都完了――烧完了,炸完了,塌完了,也许还剩下这堵墙。流苏,如果我们那时在这墙根下遇见了……也许你会对我有一点真心,也许我会对你有一点真心”,最终戏言成真。 小说中的我默默希冀中国男人不必对自己动真情,可是最终,很多很多年后,你我依然是彼此心里最为牵挂的人,到死都爱着的人。 我本是有目的的接近你的钱财,可是谁知道呢,我竟然对你,我,这样地,爱上你。这样深深地爱着你,我们爱着对方的身体,看着对方的眼泪,语言多么苍白,我就是这样爱着你,我第一次就跟随你而去,我们的爱是一种直觉吗,也许是吧,直觉多么伟大。 小说里的人称是故意混乱的,就像每一本现代性小说都有它的混乱一样。我可以是她,她可以是我或者我的母亲,我的大哥哥和小哥哥被母亲浑为一体,而我的母亲又与我的大哥哥以一种隐秘的爱惺惺相惜。一切的一切,都没有为什么。因为人性就是如此复杂。我们每一个人都与身边的人有联系,身边的人总能以不同的方式懂你。她和她在某种程度上不用做区分,每个人差不多都经历了一样的事情,一样令人心碎和迷惘和深沉的恋爱。 生和死没有什么界限,爱可以跨越时空的界限。 最后,爱是不朽。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