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Mr Mercedes》读后感1000字

《Mr Mercedes》读后感1000字

《Mr Mercedes》是一本由Stephen King著作,Hodder & Stoughton Ltd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99英镑,页数:43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Mr Mercedes》读后感(一):奔驰先生

变态杀手开着一辆偷来的奔驰碾压了一群彻夜排队等工作的可怜人之后,得意洋洋的向退休的老警察示威,并且想引诱老警察自杀。杀手的身份一开始就已明盘,但是他的作案动机和作案方法一直在慢慢的展露,所以也还蛮吸引人的。

原本退休后颓废度日的老警察非但没有被洗脑,反而重新振作起来,多方奔走想要查明真相。甚至还因此结识奔驰原主人的妹妹,风韵犹存的美人儿Janey, 来了一段黄昏恋。从这里开始,就越看越尴尬了。。

Janey美貌且性格可爱,但是她居然看上了六十好几且超重的Hodges(作者让Janey自白说她喜欢大块头)。可是自从这段关系开始,Hodges的智商就下线了。明明知道这个变态很危险且已逝的Olivia的电脑上可能被人动了手脚,却只忙着睡来睡去。跟大家说要BOLO(Be on the look out),但是在猜出杀人犯很可能有可以复制开车信号的小工具且收到了死亡威胁之后,却什么都没有干,直到自己的车里被安装了炸弹,可怜的Janey就这样炮灰了。

结尾我草草看完,还是有很多让我意想不到的地方的(或者说,槽点?)。

比如,Jerome的声音居然能通过语音识别打开Brady的电脑。比如,Hodges居然在爆炸后还是坚持隐瞒线索,差点让Brady得逞。又比如,Holly居然成了最后制止Brady的关键人物。

这是我第一次看Stephen King的书,据说这一本和其他的作品很不同,但是作为Crime Thriller我觉得槽点略多,要不要去尝试下他早年的经典作品呢?

《Mr Mercedes》读后感(二):Mr Mercedes读后感

当史蒂芬金写第一本小说大获成功之后,和当时的经纪人说到底之后是延续这样惊悚悬疑路线,还是应该写一些当代人更喜欢的作品类型。其实并没有什么具体答案,或许天才作家不应该被类型所限制,或者说,他本身就具备了可以完美表达各种类型作品的智慧。这本“梅赛德斯先生”我浓缩为3个字:一本“很刺激”的小说。小到一把奔驰车的钥匙都能让悬疑不断接踵而来,大到一个露天演唱会的现场,无数粉丝欢呼雀跃之下却隐藏的无限危机。一部不折不扣的硬核侦探与反社会恶人间的对抗,男主比尔霍金斯的智勇双全,加上霍利这看似抑郁不善言的女孩最后变成一个无敌的侦探小助手。我开始期待,我心中大呼这还不够过瘾,我希望继续看到霍金斯,我希望再遇到霍利,我还希望看到这二人并肩作战,惩恶扬善。而史蒂芬金也确实不负大家的期望,推出两本续集,构成了完美的“比尔霍金斯三部曲”。我并不想评论翻拍的美剧,我也不会去看:因为我舍不得丢下内心对这一个个角色的无限遐想,我不想拘泥到电视画面和演员的模样,我希望自己可以一直带着这些遐想看完他一部一部作品,用我的心灵去构建心中这每个人物的思想,智慧和形象。

《Mr Mercedes》读后感(三):清炒土豆丝是检验厨师基本功的试金石

今天推的这本书是斯蒂芬·金的小说Mr. Mercedes。为什么他的书总能被改编成电影或者电视剧,正是因为他的文字镜头感十足。各个出场人物都有人物小传,让你在读的过程中就能知道某个角色的前世今生以及性格特征。角色的完整展示,会让人觉得很饱满,众所周知,金爷是一个话痨,就是喜欢不停的写,那么我们就享受着不停地读。

这本书里的案件不是什么让人觉得脑洞打开的案件,因为这个不是重点。没有特别精心的设计,也没有恐怖的幽灵。金爷会聚焦在另一个更让人觉得惊悚的层面来塑造一个顶级的恐惧感,那就是人的内心世界。OCD - Obsessive Compulsive Disorder在最近读过的他的小说中都有出现。这种心理病症让人心扭曲,通过外在的行为让自己成为一个奇怪的人。这种奇怪,会在作者笔触的滑行中,变成解决问题的关键,也会变成造成麻烦的根本。心理疾病,就像是存活在每个人心中的黑暗力量,不断地寻求反噬本体的契机。一旦成功,本体之后的所作所为将变的非常极端,极具破坏力。就像画皮,无论表面如何温文尔雅,都不过是遮人耳目的皮囊,是为了掩盖背后的丑恶和遮蔽可能散发的恶臭。这本书的反派,就是封面的标题,Mr. Mercedes, 他从第二章就登场,抛开上帝视角能够看到他在私下里做的那些事情,其实他就是个普普通通的人,就像你我一样。但是,当他回到家里,坐在电脑面前,就变成了另外一个人,也像你我一样。其实,这里说“变成”这个词是不适当的,因为这个变化并没有发生,而是他本身就是如此,只不过,他的作为和思维和构建这个世界和社会的标准是不一致的。我不愿意用正义和邪恶去简单地分析人性。在撒旦眼中,他就是个天使。

镜头感从文字的开始就已经产生,你会明显地感觉到自己在看一部商业电影。金爷很轻松的知道安排怎样的受害人和受害桥段能够在人心中最柔软的地方割上一刀。其中一个很简单的模式就是,给绝望的人一个希望然后再迅速地灭掉这个希望。如果能配上儿童角色的伤亡,就足以让人对需要为此负责的反面角色深恶痛绝。这是开篇的写作方式。用这样的方式,能让读者心里的立场鲜明。之后,就只需要在天平两端分别放上砝码,让他们左右摇晃。这确实是一个操纵读者阅读体验的最简单的方式。若不是金爷的写作能力很强,单单从构思方式上,并不足以让这本书成为当年排名第一的畅销书。很难得在金爷的书里见到进入2010年之后的世界,毕竟非要让一位老人去深度了解现在这个世界有点强人所难,正如他笔下的角色往往都是电脑盲或者智能手机无能者。每每想到这个是一个老人对于这个巨变的世界产生的无力感,就觉得很心疼。但是,我看得到他在努力,所幸,他也还有一位可以接班的儿子。

金爷是个感情相当细腻的男人,在他的文字里,无论是书中还是twitter上,都能看出这一点。本书里有一个小段,描写的是一个有重度强迫症的社恐的女人,在结婚后她丈夫不停地劝她一起出去到餐厅吃饭。她就不停地拒绝,但是男人没有放弃,就一直劝,女人嫌烦,就同意了。但是在餐厅门口却无法进去,甚至无法离开车子。男人就带她去那种可以直接在车上点餐和就餐的麦当劳去用餐。这种细腻的情感描写,是金爷在他的各本书里都能够看得到的。这应该也是他能收获大量的女性读者的原因吧。

附上这一段的原文:

Kent kept asking her out and she kept saying no. Finally she agreed to have dinner with him - just to make him stop bothering her, she said - and when they got to the restaurant, she froze. Couldn’t get out of the car. Shaking like a leaf. Some guys would have given up right there, but not Kent. He took her to McDonald’s and got Value Meals at the drive-through window. They ate in the parking lot. I guess they did that a lot.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