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因果推断读后感1000字

因果推断读后感1000字

《因果推断》是一本由斯科特·坎宁安著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18,页数:48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因果推断》读后感(一):兼具理论性与实践性的优秀著作

读本科期间,我最害怕两门课程:金融工程和计量经济学。作为一个文科生,学这两门课实在是犹如听天书,每个字都看得懂但连在一起就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了。《因果推断》这本书让我找回了以前的感觉,但好在这本书不是枯燥乏味的教科书,总体上还是比较有趣,而且作者也在追求通俗易懂了。

本书作者为美国知名的计量经济学家斯科特·坎宁安,他的人生经历还是颇为传奇的。本来他在田纳西大学学习英文(大概相当于我们国家的学生学习汉语言文学吧),是个有理想主义情怀的文学青年,想成为一位诗人。但娶妻生子之后,现实生活压力摆在面前,为了养家糊口,他从事了一份市场调研员的工作。也就在工作过程中,他对数据分析逐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进而开始了以经济学为志业的人生。

因果关系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找到了因果关系,学术工作可能已经完成了。那么何谓因果推断呢?用作者的话来讲,因果推断是由理论和对制度细节的深入了解共同撬动的一个杠杆,通过这一手段,我们得以评估事件和选择对我们感兴趣的结果所带来的影响。具体而言,本书分为十章,从各个角度展开讲解,深入阐释了因果关系的具体知识。

因果推断已经不是一个很新颖的概念,市面上关于这一领域的教材也不少,那么本书有何优点呢?译者主要总结为三个方面:一、本书对因果推断领域的理论与方法的涵盖面非常广泛,是这一领域的集大成著作。二、实用性很强。作者不仅介绍了因果推断的理论和方法,还融汇了编程示例、数据和详细的解释,分别使用R和Stata软件把具体的编程手把手地教给我们,即使是对因果推断和编程一无所知的人,也可以从本书入手,由浅入深,登堂入室,逐步达到胜任因果推断的境地。三、本书还包含了大量实例,具体而微地向我们展示了一项优秀的研究是如何开展的,如何获取数据、编写代码,如何利用理论和场景知识,在自己的项目中实现合理的设计。

总之,本书兼具理论性与实践性、专业性与通俗性、知识性与趣味性,是一部关于因果推断领域的优秀著作。

《因果推断》读后感(二):确定因果关系的主要数学工具和方法

20世纪奥地利诗人里尔克在《给青年诗人的信》一书中曾写道: “没有人能给你出主意,没有人能够帮助你。只有一个唯一的方法。请你走向内心。探索那叫你写的缘由,考察它的根是不是盘在你心的深处;你要坦白承认,万一你写不出来,是不是必得因此而死去。这是最重要的:在你夜深最寂静的时刻问问自己:我必须写吗?你要在自身内挖掘一个深的答复。”

在《因果推断Causal Inference: The Mixtape》这本平装书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本书作者美国知名计量经济学家斯科特·坎宁安本科时就读于田纳西大学英文系,成为一名诗人是他年轻时的理想。

后来残酷的现实,让斯科特在里尔克“如果你不写诗也能活下去,那就不应该再写诗了”的至理名言中,寻找到及时转行的慰藉!

斯科特大学本科毕业后,因结婚生子带来的生活压力,在从事市场调研员工作的时候,逐渐地萌生对数据分析的兴趣,于是到佐治亚大学读经济学博士。

读博期间,计量经济学成为斯科特的主要研究领域,同时教育回报、犯罪、种族歧视、不平等等社会经济问题皆成为他感兴趣的研究主题。

“因果推断是由理论和对制度细节的深入了解共同撬动的一个杠杆,通过这一手段,我们得以评估事件和选择对我们感兴趣的结果所带来的影响。”

因果推断也可以说是因果推理,它让我们可以更科学地识别变量 X、Y之间的因果关系,主要有由原因推断出结果、由结果追溯原因、由结果导出另一结果这三种形式。

如今,因果推断已经应用于考古学、人类学、生物医药学、计量经济学、行为社会学、统计学、计算机科学等众多领域的研究。

诚如本书译者、浙江大学经济学博士、浙江工商大学经济学教授李井奎在前言中所述,本书的三大优点主要有:

①对因果推断领域的理论与方法的涵盖面非常广泛;

②实用性:介绍了因果推断的理论和方法,融汇了编程示例、数据和详细的解释等。

③大量实例。

本书通俗易懂地介绍了社会科学家得以确定因果关系的主要数学工具和方法,涵盖了诸多社会科学相关的因果推断案例和参考论文,关注了工具变量法、断点回归法等准实验方法,还包括了经济学者目前关注的合成控制法。

《因果推断》读后感(三):《因果推断》:非专业读者的阅读体验

在当代经济学研究中,因果关系的探究一直是一个核心议题。听说斯科特·坎宁安的《因果推断》这本书时,我毫不犹豫地购买了它,期待能学到点知识。但我必须承认,这本书是个相当大的挑战。

斯科特·坎宁安,美国得克萨斯州贝勒大学的经济学教授,是美国知名的计量经济学家。他在犯罪经济学和劳动经济学领域有着深入的研究,并在《经济研究评论》等顶级期刊上发表了数十篇论文。但令人惊讶的是,斯科特并不是经济学和统计学专业出生。他最初是一个文艺青年,喜欢写诗。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逐渐放弃了写诗,转而从事市场调研员的工作。在这份工作中,他对数据分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逐渐发现自己对经济学有着深厚的热爱。

书中的每一个章节,每一个案例,都是斯科特多年研究的结晶。他尽力为我们解释了复杂的因果推断概念,帮助我们理解其背后的逻辑和原理。然而,书中充斥着大量的数学公式和专业术语,这对我这样的非专业读者来说是相当困难的。尽管我在阅读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但我还是从中受益匪浅。书中的实际案例尤其吸引了我,它们为我提供了一个窗口,让我得以一窥因果推断的奥妙。

读了这本书以后,我才发现生活中的许多事情都有因果关系研究的影子。霍乱假说是一个经典的例子。在19世纪中期,人们普遍认为霍乱是通过“有毒的空气”或“坏气”传播的。但是,一个叫做约翰·斯诺的医生,通过他的调查和研究,提出了一个新的假说:霍乱是通过受污染的水源传播的。作者在书中指出,斯诺医生的自然实验可以说是最早的双重差分设计之一。 斯诺收集了大量住户登记数据,并用数据和霍乱死亡率的数据进行了对比。在整个过程中,他始终保持怀疑态度,直至用数据证明自己的观点。

什么是双重差分?是一种经济学和统计学中常用的方法,用于评估某一政策或干预措施的效果。具体来说,双重差分方法会比较这两组数据在政策或干预实施前后的变化差异。这种“双重”的差异可以帮助研究者控制那些可能影响结果的未观察到的因素,从而得到更为准确的估计。

随着数据和技术的发展,经济学逐渐从理论转向分析研究。从前,经济学家大多提出宏大理论,但这些理论很难被证伪。现在我们可以利用数据做更加微观的研究,给出可证伪的结果。斯科特正是这样做的,他在书中不仅分享了自己多年的研究经验,还为读者提供了大量的参考资料和软件工具。他甚至贴心地附上了Stata和R语言的代码,供读者学习和运行。

但我必须说,这本书并不适合所有的读者。如果你是一个计量经济学研究者,或是对因果关系有深入的了解,那么这本书无疑是一本宝贵的参考资料。但如果你是一个像我这样的普通读者,那么你可能会在阅读过程中遇到很多困难。

斯科特从一个对数据毫无兴趣的文艺青年,变成了一个对数据和统计学有着深厚热爱的计量经济学家。这种转变背后,是他对知识的渴望,对真理的追求,以及对经济学研究的热情。他的经历告诉我们,人生的路途并不总是一帆风顺,但只要我们坚持自己的信仰和追求,总会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