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关于巴金的作文及小标题(精选10篇)

提升写作能力,做到手到擒来,希望这篇文章对您的作文能力提升有帮助,特地精心编写的关于巴金的作文及小标题(精选10篇)。

关于巴金的作文及小标题(精选10篇)篇一

(笑谈“碰壁”)“碰壁”

有一次,在伯父家里,大伙儿围着一张桌子吃晚饭。我望望爸爸的鼻子,又望望伯父的鼻子,对他说:“大伯,您跟爸爸哪儿都像,就是有一点不像”。

“哪一点不像呢?”伯父转过头来,微笑着问我。他嘴里嚼着,嘴唇上的胡子跟着一动一动的。

“爸爸的鼻子又高又直,您的呢,又扁又平。”我望了他们半天才说。

“你不知道,”伯父摸了摸自己的鼻子,笑着说,“我小的时候,鼻子跟你爸爸的一样,也是又高又直的。”

“那怎么——”

“可是到了后来,碰了几次壁,把鼻子碰扁了。”

“碰壁?”我说,“您怎么会碰壁呢?是不是您走路不小心?”

“你想,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哦!”我恍然大悟,“墙壁当然比鼻子硬得多了,怪不得您把鼻子碰扁了。”

在座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关于巴金的作文及小标题(精选10篇)篇二

(悼念伯父)伯父去世了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在世的时候,我年纪还小,根本不知道鲁迅是谁,以为伯父就是伯父,跟任何人的伯父一样。伯父去世了,他的遗体躺在万国殡仪馆的大礼堂里,许多人都来追悼他,向他致敬,有的甚至失声痛哭。

数不清的挽联挂满了墙壁,大大小小的花圈堆满了整间屋子。送挽联、花圈的有工人,有学生,各色各样的人都有。那时候我有点惊异了,为什么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我永远见不到伯父的面了,听不到他的声音了,也得不到他的爱抚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

关于巴金的作文及小标题(精选10篇)篇三

巴金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作家。他没有上过大学,是书籍培养他成为杰出的作家。巴金视书为老师,为良友。他从书中汲取了大量的养料,为他以后的作品铺垫了基础。巴金读书的情况可以用三个字概括,多、广、精。多是指巴金一生读的书量多,有百本小说;广是说巴金不仅读中国的文学,而且在香表哥的帮助下,读了许多国外的名著,受到国外文学的熏陶,是之博采重长;精是说巴金读书中的一个要求。他读书从不囫囵吞枣,生搬硬套,而是善于思索,善于深刻理解作品,融会贯通。读了这本书,我认为读书中心索很重要,对某一难以解决的问题,长期索绕于心,冥思苦想,这时,在外界的刺激下—或是读书,或是与人交谈,或是调动往昔的知识储备,就会触发灵感,豁然开朗。因此,勤于思索是激发灵感,开启思路;获取知识的基础,使你受益无穷。从巴金的读书经历中,可以了解他的思想发展和创作思路,从而对他的作品有着更加深刻的理解,对我们如何读书也有着重要的启迪作用。

关于巴金的作文及小标题(精选10篇)篇四

《繁星》,处处呈现简约之美。

结构简:四个段落,三个层次,一句话开头,连结尾都没有。文字简:标题两个字,全文包括标点共五百余字,比小学生作文还短。内容简:三个片断,写看繁星——从前在家乡,三年前在南京,如今在海上。三种经历,三种感受,思路清,线索明。语言简:每个字,每句话,是什么说什么,简单朴实,明白如话,真实可感。

无长句,无虚语,无晦涩,自自然然,简简单单,清清楚楚。

关于巴金的作文及小标题(精选10篇)篇五

给巴金爷爷的一封信400字 给巴金爷爷的信

敬爱的巴金爷爷:

我十分感谢您让我明白生命的意义。

您说,我们要让我们的生命开花结果。事实上,您也是这样做的。我十分佩服您笔下那千万字的作品,以及您那颗对孩子的热爱之心。您曾向希望工程捐款十几次,得到的稿费自己一分也不留,全部拿去捐给了贫困的学生与儿童,让每个孩子都能读书和学习。

您说,您只是一个普通人,您之所以能写出那么优美的文章,是因为您不是为了金钱和名望写作,而是为了热爱您作品的读者,为了给您生活其中的社会添上一点光彩。

您说,钱是用来买书的。生活贫苦时,你省吃俭用,把余下的钱去买自己喜欢的书,有了稿费收入,生活富裕,也去买书。在您偌大的寓所内,曾经到处是书。您说,您写作不是您有才华,而是您有感情。您写出如此之多的作品,不仅因为您有感情,更因为您的大量阅读,我也要向您学习,畅游书海。

生命,就是给他人奉献爱,为社会添光彩。我坐公交车时,一定会让奶奶先坐,遇到老弱病残孕,我也会尽可能的帮助他。热情的帮助是一朵花,无偿的献血是一朵花,真诚的道歉也是一朵花。我一定会更加努力,勤奋学习,长大后为我生活的社会添光彩。

感谢您的谆谆教诲!

吴宇飞

关于巴金的作文及小标题(精选10篇)篇六

巴金的儿子李小棠在复旦大学读书四年,学校许多领导都不知道他是巴金的儿子。毕业分配时,很多人为子女能分到一个好单位,到处托人走后门,然而巴金却没有跟任何人打过招呼。李小棠毕业后就到上海市政协文史室工作,一干就是20多年,没有一点怨言。巴金90岁生日时,上海市政协主席陈铁迪来寓所拜访巴金。当看到自己属下的工作人员李小棠时,陈铁迪还奇怪地问:“你怎么也来了?”

把自己的病写进小说

幼年多病的巴金,其实从来没有读过大学。14岁时,他好不容易得到祖父同意进入英语补习学校念书,刚刚一个月,就因病辍学。1925年,他到北京准备考北京大学,但是体检时发现患有肺病,无奈与北大失之交臂。在巴金的作品中,常常有主人公患肺病或其他疾病的描写,并且因患病而发生情绪、思想的变化,《灭亡》中的杜大心等都是如此。写《灭亡》时正是巴金治疗肺病与休养的关键时期,主人公杜大心也就因患有肺病而萌生暗杀军阀以解脱痛苦的念头。

《家》给巴金带来家

巴金一直以“愿天下人都有饭吃”为己任,全身心地投入事业而无暇顾及儿女私情。1936年,巴金以《家》而成为青年之心中偶像,追求他的人很多。有一个女高中生给他写的信最多,他们通信达半年之久,却从未见面。最后,还是女孩在信中提出:“笔谈如此和谐,为什么就不能面谈呢?”女孩主动寄了张照片给巴金,然后他们约在一家咖啡馆见面。经过8年的恋爱长跑,年届不惑的巴金与这个名叫萧珊的女孩结为连理。比巴金小13岁的萧珊是第一个也是惟一一个让巴金动情的女人。

没饭吃也要买书

巴金爱书,在文化圈内是出了名的。1949年上海解放前夕,巴金一家生活已很拮据了,但是省吃俭用,他还是要买书。一天,一向依着他的萧珊实在忍不住对他说:“家里已经没有什么钱了。”不知道家里到底有没有钱,日子能不能过下去的巴金说道:“钱,就是用来买书的。都不买书,写书人怎么活法?”第二天,他又带着孩子们去逛书店了。

关于巴金的作文及小标题(精选10篇)篇七

激流三部曲,巴金先生的代表作之一,《家》、《春》、《秋》,我读的,是其中一部《家》。它讲述了二十世纪初期的一个封建大家族高家的故事。

高家有三位少爷,大哥高觉新,二哥高觉民,三弟高觉慧。

大哥觉新的性格与二哥三弟迥然不同。他虽然善良,却从骨子里透出怯懦。他视祖父的话为律法,却又对有新思想的青年充满同情,并给予帮助。他帮助觉民逃婚,帮助觉慧离家出走。他痛恨封建制度,但这该死的思想却早早的深深的在他的脑海里扎根,他虽然接受新思想的启蒙但却不敢过多的接触。他在祖父和弟弟们之间的夹缝之中生存,我喜欢他的善良,却讨厌他的怯懦,两种性格在他身上如同阴阳两极一般契合。最终,他的“不抵抗”主义却造成了他与妻子瑞钰,表妹梅三个人的爱情悲剧。

二哥觉民和三弟觉慧的性格倒是十分相似,但是相比于觉慧,觉民要成熟稳重得多。他们受到新思想的启蒙,勇于参加学生青年运动,热心创办刊物,宣传先进思想。

觉新的性子有些激进、叛逆,他爱上聪明伶俐的婢女鸣凤,但冯乐山却指名要娶鸣凤为妾,鸣凤坚决不从,投湖自尽……爱情的悲剧让他彻底觉悟,离家出走,投身革命事业!

高家,是一个旧社会常见的封建大家族,它表面上看起来光鲜亮丽、井然有序,但是实际上它处处遍布着黑暗,勾心斗角、尔虞我诈。两个有思想、有抱负、有理想的新青年出生在此,他们没有被封建旧制熏陶成行尸走肉,而是勇敢地冲出牢笼!

觉慧最终冲出了牢笼,他挣脱了束缚,成为了真正的勇敢者、革命者!

巴金先生以成熟尖锐的文笔狠狠地戳穿了封建专制制度的罪恶与黑暗,揭露了在温馨和睦掩盖下的大家庭的勾心斗角与险恶。此外,他还描写了在新思想的推动下,新一代青年逐渐觉醒和反抗。陈旧的封建势力虽然强势,但那毕竟已成为过去,和现代社会必然的发展道路相悖,陈旧的制度始终会被社会所淘汰和遗弃,如同生物,物竞天择!

关于巴金的作文及小标题(精选10篇)篇八

敬爱的巴金爷爷:

看了您给您家乡孩子写的信我十分感动,我从信中知道您是带病写了这封信。其实您身为一位长辈、一位著名的作家,再加上您平时日理万机,完全可以委婉地拒绝给家乡孩子们回信,可是您却没有这么做,您为了不让他们失望,坚持带病写了这封信。

这封信字里行间透露着您对家乡孩子的关心和期待。您像一位循循善诱的智者,用充满智慧的语言,让您家乡的孩子们和我都懂得了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放心吧,巴金爷爷!我们一定不会辜负您对我们的期望,我们一定会牢记您的嘱托,做一名珍惜时间、学习上进的好学生。

在您的回信中,您说“我和别人一样,也希望看到自己的生命开花”“过去我浪费了不少的光阴”,可是我认为您并没有浪費时间,因为在您的观点中“开花”指人生绽放光彩,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而您正是用一生的行动来证明这句话。您用智慧和爱写下了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留给了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而且您不仅从没领过国家的工资,只靠稿费生活,还多次向希望工程无偿捐款……这些不都是您生命开花的表现吗?

作为一名学生,我觉得只有好好学习、牢记自己的职责,才是我这个阶段“生命开花”的表现。我时刻以您为榜样来激励自己好好学习。我很爱看书,但现在六年级了,学习比较紧张,于是我不得不每天奋笔疾书,加快写字速度,这样就能挤出一些时间来看书。读书成了我的最大乐趣。就连周末爸妈带我出去玩时,我也要随身带一本好书,这样方便我随时阅读。正因为我充分利用一切时间来读书,现在我的书柜快要放不下书了,有的书我甚至看了好多遍,它们帮我增长了见识。

巴金爷爷,我们一定不会辜负您对我们殷切的期望,请相信我们的未来一定会像您说的那样——我们前面一定会有无比宽广的道路!

巴金爷爷,谢谢您!

无比崇拜您的小读者xxx

xxxx年11月29日

关于巴金的作文及小标题(精选10篇)篇九

一日,几位友人光临寒舍。小酌之后,大家围炉而谈。聊着聊着,一位朋友突然问起,什么是真正的朋友?顿时,在座的各抒己见,可谁也说不清真正的朋友该是什么样的。

过了一会儿,一位朋友讲了一件文坛往事:

1962年,作家刘白羽由北京到上海治病。当时他的长子滨滨正患风湿性心脏病,他放心不下,便让滨滨也到上海看病。遗憾的是,由于治疗效果不佳,滨滨的病情不见好转,他本人也要返回北京。万般无奈的刘白羽只得让妻子汪琦送病危的儿子回家。母子俩回北京的当天下午,刘白羽心神不定,烦躁不安。这时,巴金、萧珊夫妇来到了刘白羽的病房。两人进门后,谁都没有说一句话,默默地坐在沙发上。其实他们非常了解滨滨的病情,都在为他担忧,生怕路上发生意外。病房里静悄悄的,巴金伸手握住了刘白羽微微发颤而又汗津津的手,轻轻地抚摸。萧珊则一边留意刘白羽的神情,一边望着桌子上的电话。突然,电话铃响了,萧珊忙抢在刘白羽之前拿起话筒。当电话中传来汪琦母子已平安抵达北京的消息后,三个人长长地舒了口气,脸上都露出了笑容。

原来,巴金估计那天北京会来电话,怕有噩耗传来,刘白羽承受不了,于是携夫人萧珊专门前来陪伴他。当两人起身告辞时,刘白羽执意要送到医院门口,他紧紧地握着巴金的手,一再表示感谢。巴金却摆了摆手,淡淡地说,没什么,正好有空,只想陪你坐一坐。

听完这个故事,小屋里安静了许多。大家心里明白,在巴金夫妇心细如发、体贴入微的行为面前,所有关于朋友的话语都显得苍白无力。在最沮丧、最无助、最困顿、最黑暗的时候,那个愿意陪你坐一坐的人,才是你真正的朋友。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