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危险关系》读后感摘抄

《危险关系》读后感摘抄

《危险关系》是一本由[日]斋藤环 / [日本] 斋藤环著作,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Paperback图书,本书定价:58.00,页数:233,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危险关系》读后感(一):撕裂与分割,母女关系中的自我和解与治愈

毫无疑问,天下同一个妈的读后感,会让千万个读者有着深深的共鸣。成长旅程中最不能或缺的角色,母亲赋予了我们人生之路上的潜在加持。本书作者斋藤环通过五位具有代表性的女性对话式聊天式访谈,把母女之间相爱相杀,让众多矛盾尖刻的议题浮于纸面,加上译者很优秀,使得全书在不断的共鸣与复杂的心绪中,让读者找到自己情绪释放的缺口。

原谅与接受即然是一个伪善的命题,那么让受伤的心灵在持续的人生旅程中,自我和解也显得是那么的莫名奇妙和狗屁不通。即使自己也为人母,但撕裂的母女关系也并不会因此缓和多少。

始终认为东亚的文化传统关系,始得女性在人生中不得不产生比男性更大的坚韧性,那些上一代就会从小输入的,你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女生,应该学会的技能,应该学会的态度,应该懂得的分寸等。育儿的社会化进展,一直都是以传统的默认的方式在进行着,即使这时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上一代依然用他们的生活价值观在引领着下一代的生活方式。

书中的田房永子通过心里辅导的方式和远离父母的方式来疏导自己的心结算是一种公然的反抗的话,萩尾望则选择了最后的接纳。书中这些女儿的角色其实背后浓缩了万万千的身影,乡愁似的母亲印像让独立生活的后的女儿们欲罢不能。母亲真能只过自己的人生,而不干预女儿的人生吗,这恰恰也是一个伪命题,作为东方的育儿方式,我觉得这几乎不可能做到。所以在这些母女关系问题面前,我们依然要持续的去探究出口,因为它本身不可止步。

对于具身性这一说其实就是由于女性自身的生理现象带来的一系列的身休认知,的确这一方面,男性群体普遍是没有意识的,男性只有在生病的时候才能感知到身体的存在。这也是父子关系和母女关系一个重要的不同点吧。

爱并不能掩盖伤害,母女关系的种种问题所造成的性格缺失和不完整似乎有着某种魔力,这是用一生也难以化解的伤,它的范畴超出原生态家庭所带来的痛,所滋生的绝望与孤独同样会伴随一生。相处之迷该用什么样的心态去寻找答案,每个人女性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去面对,在这短暂人生中,“母亲的女儿”亦是一个个孤勇者。

《危险关系》读后感(二):“相爱相杀”的母女关系

前段时间看了铃木凉美的《献给爱与子宫的花束》,这本书完成于其母亲去世半年之后,可以视为对母亲深情的缅怀与纪念,其中又夹杂两人的争吵、背叛和“敌对”,还有她对母女关系的记录、探讨和反思。

在母亲去世之后,铃木凉美对自己的人生作了全面的复盘,更对母女关系作了深刻的省思,有些话十分感人:“我们这些女人,无论年纪多大……依旧是妈妈的女儿”;进一步,“我们这些女人,无论年纪多大,都是背叛妈妈的人。”

相对于母女关系,或许我们对父女关系的关注与探讨更多一些,但前者也很特殊且重要,日本知名心理学家斋藤环的《危险关系:母亲与女儿的相处之谜》则是一部探讨母女关系的佳作,在这本书中,他与田房永子、角田光代、萩尾望都、信田小夜子、水无田气流等五位女性展开了深入的对话,通过对谈的形式挖掘出母亲与女儿关系之中的困境、矛盾与挣扎。

值得一提的是,本书作者斋藤环是一位男性,之前还写过一本类似的著作《母亲控制着女儿的人生——为何“弑母”如此之难?》,他能够以宝贵的共情去审视女性关系,这种视角无疑十分难得。

在作者看来,母女关系更为特殊,主要原因在于双方共有“女性的身体”,正如序言中所说,女性平时不得不意识到自己的具身性。女性在身体健康的时候就比男性有更多机会感觉到身体的违和(如月经),她们遇到低血压、便秘、头疼等不舒服的情况也比男性多得多。也就是说,日常生活中她们更能被迫感知到身体的存在。

另外就是性别偏见,比如“女人味”一词,女性被规训为端庄文雅的举止、落落大方的谈吐、华丽优雅的服装搭配等,这些都与具身性紧密相关,这让我想起了“无名的问题”。“美国现代女权运动之母”、自由主义女性主义思想代表人物之一贝蒂·弗里丹,在其经典著作《女性的奥秘》中提出了“无名的问题”这一著名概念,也即,完美女性的归宿是尽职尽责的家庭主妇,她拥有事业成功的丈夫、聪明可爱的孩子和宽敞漂亮的住宅。但贝蒂·弗里丹也指出,妻子和母亲的角色限制了女性的选择和自由,使得她们成为了丈夫的附属和孩子的保姆;在光鲜亮丽的表面下,她们不仅会滋长孤独与绝望的情绪,还失去了自身的独立与梦想,从而导致了“她”的隐藏和消失。

在这本书中,斋藤环对女性身体、母女关系、性别困境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在揭示“相处之谜”的同时,也试图提供解决问题的出口,有助于“引导‘母亲的女儿’踏上新的旅程”。

《危险关系》读后感(三):不必相爱的母女们

今年三月《瞬息全宇宙》得了奥斯卡,有那么几天无论点开哪个软件大家都在聊它,聊亚裔视角,聊女性故事。

以极私人的观影审美,我不喜欢它,因为我觉得太累人了,不管是形式还是内容。

故事里用母女关系为载体,来解读以爱对抗虚无主义,这不是不行,但讲述方式让我浑身难受精神过敏。

借用我非常喜欢的豆瓣友邻@匡轶歌的评论——

这或许是我最不喜欢这部电影的原因。

对母女关系的看法不同,让我无法喜欢《瞬息全宇宙》。

可我的感受也极为朦胧,东亚的亲子关系本就因高语境而容易拧巴,母女关系作为其中最复杂最微妙的一种,时刻引起我的好奇与思考。

我很早就在考虑做一个以母女关系为议题的访谈,专题名就叫《不必相爱的母女们》,可我却又不知该从哪里切入,才能看得更清晰一些。

在这个语境之下,《危险关系》一书理所当然地吸引了我的注意。

作者斋藤环记录了与五位女性的对谈,漫画家田房永子和萩尾望都,著有《坡道上的家》的作家角田光代,知名心理学家信田小夜子,社会学学者水无田气流……在这本书中回到了母亲和女儿的立场,开始一场关于母女关系的深度对话。

书封上的一句话,让我感受到了某种跨越时空的呼应——

1.

在阐述母女关系的复杂性时,斋藤环提到了一个重要的因素,名为“具身性”。

同位女性,母女之间有许多相同的身体上的感受,尤其是月经和生育。

而这种具身性在心理上也带来变化,母亲作为“前辈”更清楚女人想要在有性别偏见的社会里生存下去应该避开哪些陷阱,便不自觉地化身教官,带着严厉的“为你好”的爱,先社会一步对女儿展开规训。

我非常喜欢的台湾女作家吴晓乐在《可是我偏偏不喜欢》中写道:“我看着母亲,意识到有时候人事倾圮,我们只能跟着长斜身躯,但,为什么不伸手挑衅、媚行一回?罢了,罢了。懂事,贴心,不要怪母亲,她也被吓坏了。懂事,贴心,把别人的为难化成自己的为难,女儿们擅长这么做,在人生的某个阶段,也期待自己的女儿们模仿她们这么做。”

本书描述的五段母女关系里,生活在母系家族中的水无田气流从小被母亲当成“人”而非“女人”来抚养,反而在社会上更加敏锐地感受到了女性被区分对待的不同。

每段不同的母女关系里都有不同的挣扎,但总是充斥着矛盾。

2.

五位嘉宾中,除了信田小夜子女士,和妈妈的关系都并不是很愉快。

我的母女关系也相当淡薄。

算不上畸形互害,但简单点来说就是不熟。尽管我们偶尔也会一起吃饭,微信上聊聊现状,但过去十数年近乎空白的缺失对我来说已经无法填补。

或许有的人面对我这种情况是可以接纳下来的,把破旧冷淡的关系捧在怀里缝缝补补成一件新衣——但我不行,也不想。

我没有太多爱,也不怎么恨,偶尔会拧巴内耗,但不想花过多时间去填补罅隙。大概是因为性格太自我,最爱与自己相处,多出来的一丁点注意力也早已经被安排好该流向何处,就不想再去做改动。

十年前的我确实是会暗自神伤的,看到亲近的母女会羡慕,尝试理解她有什么苦衷,又觉得委屈,心想为什么没人理解我?

现在的我则逐渐开始变得自洽,或许是因为发现人和人的关系本质上没有任何不同。

我们把爱分得太细又太狭隘了,好像除了父爱母爱恋爱,就没有什么太值得珍视的爱了。

实际上大可以宽阔一些去理解,世界上还有很多爱,所以好像也不必盯着看自己是不是少了什么,总是在很紧张地查漏补缺,好像没有这一部分就是有残障。

爱不是缺一片就不完整的拼图,爱是巨大的湖泊,少了这一瓢水,也可以从其他地方多一勺来填补。

我就是这么接受了我们是一对不必相爱的母女的事实,中间当然经历了漫长的岁月,但现在说出来是轻描淡写的。

如果我妈看到这篇可能也会委屈,她总觉得自己是爱我的,只不过她有苦衷。我小学时的恩师也这么对我说,妈妈可能是有难言之隐。

但我现在就是不在意了。

刚产生这种想法并且对此并不那么确认的时候,我也在想自己是真的和解了,还是只是“算了”。

但是随着时间流逝,我越来越不在意问题的答案。就好像斋藤环和女人们聊了那么多,每个人都有自己对母女关系的理解,她们或许对“母性是天生的”产生了质疑,或许承认自己作为女儿总是有对母亲的负罪感。

被爱和控制缠绕着的女人们,在一次次对话后给出的答案是母女关系没有答案,我们都有自己的困境,也只能在自己的关系里找出路。

在这种不确定下的无穷多可书写的切面,正是我想探讨的危险关系。

3.

关于如何从令自己感到痛苦的母女关系中解脱出来,建立一种新鲜的灵魂联结,五位受访者都有不同的答案。

田房永子选择拉开距离,尽量少和母亲交流,通过心理咨询的方式疏解母亲留给自己的心结;信田小夜子帮助受到这种关系困扰的来访者,探讨母女关系背后的性别议题;水无田气流将目光着眼于时代。

而我最喜欢的一句话则出自萩尾望都,“就是只能接受。父母只能接受孩子原本的模样,孩子也只能接受父母原本的模样。”

母性不是天生的,对于亲子爱的幻想和浪漫爱一样,也许只是个彻头彻尾的谎言。

在谈到浪漫爱时,信田小夜子女士发出了“我们完完全全被骗了”的感慨,并在斋藤询问她是不是认为浪漫爱不好的时候回答道,“那本来就是不可能实现的东西,不是吗?”

而我则开始觉得,母女爱或许也是这么一种东西,它只是维系近代家庭的一个装置。而那些亲密无间的柔软的爱,和“王子和公主最后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一样是个童话。

有一次,我和我妈谈起一件挺尴尬的事。

我没学过怎么用柔软撒娇的姿态跟妈妈讲话,索性把话摊开讲明了,原话是“我是成年人了,所以我想站在一个成年人的立场而不是女儿的立场问你。”

聊完后她说了句,“嗯,你长大了,也懂事了,能明白道理了。”

这话让我特别微妙地笑出声了,也不是嘲讽,这种心情很难描述。

我只是突然发现,我其实早就长大了。那个会暗自落泪的、看起来总是笑得开怀实际上敏感细腻总是在心碎的小姑娘,已经变成一个坚定的大人了。

而站在更成熟的位置上,我开始去试图理解横亘在我和妈妈之间的东西,理解她是她自己,而很多心结只是在于我自己。

在破除“母女必须爱着彼此”的骗局后,这段危险关系没有那么难以接受了。

而我还是对我身处其中的母女关系感兴趣,更重要的是对身处其中的我和其他女人感兴趣。

我想研究,我想交流,我想写一个专题,关于非童话式母女关系,她们之间可能有爱也可能没有,更可能是那种虽然有爱但时常让身处其中的人感到痛苦与困惑的关系。

借着这篇书评,我想招募并采访一些身处非童话式母女关系的小伙伴,如果感兴趣的话可以后台私信我或者直接给我留言,在交流过程中也许我们都可以通过关系和感受看到更清晰的自己。

不必相爱的关系也是应该被允许存在的。 致一些真正自由的石头世界:)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