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景观生态学读后感摘抄

景观生态学读后感摘抄

《景观生态学》是一本由邬建国著作,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26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景观生态学》读后感(一):权当累了来写书评,书是真真极好的。

我可以说这么书信息量真真极其大么,杀死脑细胞的阅读之旅,却是把景观上升到一个可以量化且与生态学地理学等其他学科综合联系的高度。实在是佩服一路做研究的前辈们,从模型的建构到数理的分析,这确实让人叹为观止。我就是!记!不!住!啊啊啊,考研必看的参考书,再让我老老实实看几遍把,

《景观生态学》读后感(二):景观格局方面的经典

这本书应当说是景观生态学当中的必读书籍,作者是国际景观生态学界很有影响的华人,书籍的特点也体现了景观生态学的美国风格,注重格局分析和相关3S技术的应用。但是不足之处是对于生态过程的说明不足,也没有太多的建树,不过这也是现金景观生态学本身格局研究多于过程研究的一个普遍特点。对于学习景观生态学来说,这本书还是值得推荐的!

《景观生态学》读后感(三):景观生态的权威

邬的景观生态学一书,可以说是国内景观生态领域的福音,以及他举办和提倡的现代生态学讲座都为我国的生态学发展提供了很大帮助!

他的书可以说是集聚了一位资深、权威的国际生态学者的所思所想,以及北美景观生态学的精髓!非常值得反复琢磨!

书里不仅详尽的描写景观生态的各式原理也对生态学研究思想有很深的解读。如对生态学范式、重要论题、生态学模型等都给出了深刻的思考,不管你做不做景观生态的研究,只要从事生态学研究,上面这些都是需要深刻了解的!

当然,本书主要注重格局的解读,对过程的思考不多,全书一直在强调空间异质性、尺度特征和格局!就算读完啥都没记住,还是会有一些体会的!

值得反复研读!

《景观生态学》读后感(四):18+01-08

自己整理

一:绪论部分

1. 景观:是由多个生态系统组成的这样一种有异质性的区域。

(书上:景观是一个由不同土地生态单元镶嵌组成,具有明显视觉特征的地理实体;它处于生态系统之上,大地理区域之下的中间尺度;兼具生态、经济、文化的多重价值)

① 特征:空间异质性、地域性、可辨识性、可重复性、功能一致性

2. 景观要素:构成景观最基本的、相对均质的生态要素或单元、生态系统等即为景观要素。

3. 生态交错区:生态要素的边缘。

4. 景观的结构成分:斑块、廊道、基质(有些书又称为:本底)。

5. 景观生态学:研究景观的结构、功能、形态和管理(保护)的科学。

(课本:对于不同尺度上景观空间变化的研究,它包括景观异质性的生物、地理和社会的因素,它是一门连接自然科学和相关人类科学的交叉学科。)

① 特点:整体性和系统观、异质性和尺度性、综合性和宏观性、目的性和实践性

② 基本任务:景观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研究、景观生态的监测和预警研究、

景观生态设计与规划研究、景观生态保护与管理研究。

二、景观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和原理

1. 系统论:~的基本概念包括系统、层次、结构、功能、反馈、信息、平衡、涨落、突变和自组织等。

2.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多个)、生命系统、消费者+生产者+分解者=功能类群、生命支撑系统environment surrounding

3.生态因子ecological factor:凡是对生物生长、发育、繁衍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因子。

① 分类:性质来分:气候因子climate、土壤~、地形~、生物~、人为~。

② 应激反应来分:第一性周期因子(光照、温度等变化)、次生性~、非周期性~。

③ 稳定性来分:稳定性因子、变动因子

(生态因子不一定是生活存因子,生活存因子一定是生态因子)

④ 作用规律:综合作用(主导因子)、

直接与间接作用、(生存因子~生活因子)

阶段性作用、

不可替代性与补偿性(反馈 →正反馈+负反馈→维持平衡)、

限制性作用(生物有耐受作用、生态幅(阶))

4. 耗散结构与自组织理论: 一个远离平衡态的复杂系统,各元素的作用具有非线性的特点,正是这种非线性的相关机制,导致了大量离子的协同作用,突变而产生的有序结构。(类似于化学上:熵增涵减)

远离平衡态:非线性、开放系统、涨落、突变

6. 等级系统理论:

① 自然界是具有多水平分层等级结构的有序整体

② 在该整体中,每个层次或水平上的系统都是由低一层次或水平的系统组成

③ 其中每一个整体都具有双面性或双向性,即向下的整体特性和向上的受制约性

④ 大尺度

应用:①简单化复杂系统、②壮大增强了“尺度感”、③整体论与局部论的有机统一

7. 空间异质性理论spatital heterogeneity:指生态学格局和过程在空间分布上的不均匀性和复杂性。

时间异质性:反映不同时间尺度景观空间异质性的差异。“四时之景不同”

① 景观异质性:是景观尺度上景观要素组成和空间结构上的变异性和复杂性。

② ~不仅是景观结构的重要特征和决定因素,而且对景观的功能及其动态过程有重要影响和控制作用

③ 其来源主要是环境资源的异质性、生态演替和干扰。

④ 景观异质性决定景观的稳定性。

8. 尺度scale:景观生态学上的尺度是对研究对象在空间上或时间上的测度,分别称为空间尺度和时间尺度,一般都包含范围extent和分辨率resolution两方面的意义。

① 范围:研究对象在空间上或时间上的持续范围

② 分辨率:指研究对象时间和空间特征的最小单元

小尺度→较小的面积/时间间隔→→高分辨率

9. 尺度外推:(推己及人)scaling,由A→B

10. 景观粒度grain:指组成景观镶嵌体mosaic磨砂刻的景观要素斑块平均大小(规模)及其分异程度。

11. 景观连接度:landscape connectivity是对景观空间结构单元相互之间连接性的量度。

从字面去理解。 包括:结构连接度、功能连接度

12. 复合种群理论:空间上相互隔离但又有功能联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亚种群组成的种群系统。(或者:经常局部性灭绝,但又能重新定居而再生的种群所组成的种群)

① 种群:一定时空范围内相同物种的所有集合

② 种群特征:年龄结构、性别比例、出生率、死亡率、数量特征(多度、密度)

③ 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均匀分布、随机分布、聚集分布

④ 种群类型:衰退种群、稳定种群、进展种群

⑤ 源种群、汇种群

⑥ 构件种群:一定生境内,同一植物某种构件的集合

第三章:景观结构与格局

1. 景观形成自然因素:地貌、气候、植被、土壤发育、自然干扰

2. 植被水平地带性:包括由男至北因热量变化形成的维度地带性;由海洋至大陆中心因水分变化而形成的经度地带性。

3. 植被垂直地带性:植被随海拔高度变化呈现的性质

4. 二者关系:

①垂直带以水平带为基带

②植被垂直分布的地带性与水平分布的地带性形成的原因是相似的

③二者宽度:水平宽>垂直

④水平地带性具有连续性,垂直地带性具有间断性

5. 贵阳 顶级群落climax 樟科 木兰科 山茶科 壳斗科 金缕梅科

概念:随着生态演变发展和当地气候变化而最适宜且最稳定的群落

6. 干扰:在目标尺度内,造成生态不整合的不连续事件(或者:改变景观生态过程或生态现象的不连续事件)。干预并扰乱

分类:①按干扰的来源:人为干扰、自然干扰

② 按干扰的功能:内部干扰、外部干扰(火灾、风暴)

③ 按 机制:物理~、化学干扰、生物干扰

④ 按 传播特征:局部、跨边界

⑤ 发生范围:小规模干扰、大规模干扰

⑥ 作用强度:轻度干扰、适度、严重、极度干扰

7. 干扰的特征因子与性质:

干扰的特征因子可由四个方面来分析:

① 干扰频率

② 干扰事件影响的空间范围

③ 恢复速率

④ 景观范围的大小

干扰的性质:

① 干扰具有多重性

② ~较大的相对性

③ ~明显的尺度性

④ ~可以看作是对生态演替过程的再调节

⑤ 干扰经常是不协调的

⑥ 在时空尺度上具有广泛性

8. 生态演替:一种群落替代另一种群落的过程

(由演替发生的起始地性质分类:原生演替、次生演替)

(由演替的发生方向:进展演替{先锋期→发展期→稳定期},逆向演替)

9. 干扰的生态学意义:

①干扰与景观异质性“一定程度上讲景观异质性是不同时空尺度上频繁发生干扰的结果”

②干扰与景观破碎化“一是规模较小的干扰可以导致景观破碎化”“二是干扰所形成的景观破碎化将直接影响到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生存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③干扰与物种多样性→适度干扰假说“适度干扰下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物种多样性”

10. 斑块:外观上不同于周围环境的相对均质的非线性地表区域,具有相对同质性,是构成景观的基本结构和单元。

①斑块分类:干扰斑块、残存斑块、环境资源斑块、引入斑块

②度量指标:斑块大小、~形状、内缘比、斑块数量、构型

11. 廊道:指不同于两侧基质,以条带状出现的狭长地带。

12. 基质(本底):是景观中面积最大、连通性最好的景观要素类型(如草原、荒漠等)

13. 景观异质性:景观系统特征在空间和时间上的不均匀性及复杂程度→(组成要素的异质性、空间分布的异质性)

异质性的形成与分类:

① 景观异质性随某一某一景观要素的出现的相对频率变化而变化的

② 是许多基本生态过程和物理环境过程在时间和空间尺度上连续统一的产物

③ 一般分为时间异质性和空间异质性

景观异质性的生态学意义:是景观尺度上景观要素组成和空间结构上的变异性和复杂性,而且对景观的功能及其动态过程有重要影响和控制作用

① 满足物种不同生态位的需求,有利于不同物种存在于空间上的不同位置,从而允许物种共存

② 影响群落的生产力和生物量

③ 控制群落物种动态和生物多样性的基本因子

④ 导致群落内物种组成结构的小尺度差异

⑤ 对生态稳定性有重要影响

景观异质性的测度: 多样性指数、距离指数、生境破碎指数、镶嵌度指数

13. 生态位niche:物种在群落中的功能、地位、作用!

14. 景观空间格局pattern:大小和形状各异的景观要素在空间上的排列和组合,包括景观组成单元的类型、数目及空间分布与配置(均匀、随机、聚集)

第四章:景观生态过程与功能

1. 景观中的生态流:(物质、能量、信息和物种之间的交换)空气流、水流、养分流、动物流、植物流(可以自由流动可以交流)

2. 景观破碎化:景观破碎化过程是指景观中景观要素斑块的平均面积减小、斑块数量增加的景观变化过程。

分为:穿孔、分割、破碎化、收缩、磨蚀

3. 景观连接度:描述景观功能特征的一个指标,是一个抽象的、相对的测定指标。

景观连通性:描述景观结构特征的一个指标,客观存在、可以定量化的~

4. 廊道的过程与功能:通道、屏障和过滤器、断开

①作为某些物种的栖息地

② 作为物种沿着廊道迁移的通道

③ 对其两侧的景观要素间的流起到屏蔽或过滤器的作用

④ 影响周围基质的环境和生物源

5. 生态交错区:(生态要素的边缘。)枝状格局,物种特别是稀有种的多样性在交错接合地带两侧的均质性最高

6. 生态对策(生活史对策):生物朝着不同方向进化所采取的对策

(r-k生态对策:r→种群的瞬时增长率 K→环境容纳量)

对于引入新物种时,应先进行生态评估

7. 植物的传播机制:风播植物柳树蒲公英、动物传播浆果肉质果实植物、重力传播植物核桃、自体传播植物凤仙花酢浆草

第五章 景观动态变化

1. 生物量biomass:生物的重量

2. 判断景观是否发生变化:

①某一不同景观要素类型成为基质

②几种景观要素类型所占景观表面积的百分比发生了足够大的变化

③景观内产生一种新的景观要素,并达到一定覆盖范围

3. 景观参数:景观生产力、生物量、斑块的形状或面积、廊道的宽度、基质的空隙度、生物多样性、网络发育情况、演替速率、景观要素间的流

4. 景观稳定性:任何景观都处在不断地变化之中,但景观又具有相对稳定性,使景观在一定时间或空间尺度上表现为特定状态。

恒定性、持久性、惯性、弹性、抗性、变异性、变幅

①生态系统稳定两个方面含义:

一是系统保持其原有状态的能力,即抗干扰能力

二是系统受到干扰后回归其原有状态的能力,即受干扰后的恢复能力

②可从以下四个方面考察分析景观变化和景观对干扰的反应,进而对景观的稳定性做出评价:

一景观基本要素是否具有再生能力

二景观中的生物组分、能量和物质输入输出是否处于平衡状态

三景观空间结构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的高低是否能够保证景观生态过程的连续性和功能的稳定性

四是人类活动的影响是否超出了景观的承受能力。

5. 亚稳定模型metastability:系统受 一定干扰后发生变化并达到可预测的波动状态。

6. 稳定的景观要素类型:

①裸露岩石和铺筑的道路,其光合表面或生物量可忽略不计

②处于演替早期的生态系统,属于“低亚稳定”景观要素

③处于演替后期的生态系统,属于“高亚稳定”景观要素

7. 景观格局变化的驱动力:主要有三来源,而非生物的、生物的、人为的

非生物的和人为的因素在一系列尺度上均起作用,而生物因素通常只在较小的尺度上成为格局的驱动力。 一个景观格局的变化可以是单个驱动力的作用,也可以是多个驱动力的共同作用。

8. 中等干扰假说:一般认为,地强度的干扰可以增加景观的异质性,而中高强度的干扰则会降低景观的异质性

9. 干扰对景观格局的影响:

①干扰是景观格局形成的原因,对景观格局的影响可以是正面也可以是负面的

②不同的干扰类型对于景观格局的影响形式也是不一样的

③干扰对于景观格局的影响不仅表现在干扰强度的空间异质性以及干扰导致的景观格局的差异,还表现在干扰导致的物理环境的变化、干扰残留物质的不同,这些因素均会对后来的景观演替和新形成景观的类型和格局产生影响。

10. 景观动态平衡方式: 范式paradigm:一个科学群体所共识并运用的,由世界观、置信体系以及一系列概念、方法和原理组成的体系。

第六章 景观生态分类

1. 景观生态类型划分成生产型、消费性、保护型、调和型

或者:自然景观、经营景观、人工景观

2. 土地:陆地表面的整个垂直剖面,从空间环境一直到下伏的地质层,包括气候、水文、土壤、植物群和动物群,以及与之有关分过去和现在的人类活动。

3. 景观生态分类:根据景观生态系统内部水热状况的分异、物质和能量交换形式的差异以及反映到自然要素和人类活动的差异,按照一定的原则、依据、指标,把一些列相互区别、各具特色的景观生态类型进行个体划分和类型归并,揭示景观的内部格局、分布规律、演替方向。

4. 百分之十(林德曼)定律:能量在生态系统的传递过程中,能量是逐渐耗散的,最终只有10%的能量传递到下一个环节。 形成 生态金字塔

5. 物质循环——生物-地球-化学循环——H2O、C、N 水循环、气体性循环、沉积性循环

6. 景观生态分类的原则:

①等级理论, ②综合性和主导性分类, ③目标和实用原则, ④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原则

7. 植被的分类:法瑞学派、英美学派、俄罗斯学派、北欧学派

8. 中国植被分类:三级分类→植被型(高)→群系(中)→群从(低)

植被性(高):建群种的生活型相同相似(水热条件也相同) 如:常绿阔叶林

9. 群系(中):建群种相同的组成群系→如:马尾松林

优势种:生物群里面数量最多的物种

建群种与优势种关系:优势种中的优势种是建群种

群丛(低):各层次之间优势种都相同的群落叫群丛。

10. 生活型:不同种的生物在相同的环境下所采用相同的生态策略。趋同适应

生态型:同一种生物生活在不同环境下所采取的不同生活途径和方式。趋异适应(如水稻在越南和日本的区别。)

11. 景观生态体系分类的方法:整体方法、反复方法、综合方法

第七章 景观生态评价

1. 景观评价的内容:

①景观质量现状的评价(了解本底)、 ②景观的利用开发评价或适宜性评价

③景观功能价值评价 (三者在很多方面有其相同之处,如都涉及到对景观生态过程的认识,而且景观生态过程是景观评价的关键,但是评价的目的却各有差异)

2. 景观评价:是对景观属性的现状、生态功能及可能的利用方案进行综合判定的过程

①必须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

② 景观评价是一个系统分析的过程;即必须做出事实的判断;

③景观评价的本质是对景观功能价值进行判断。

3. 景观美的特征:

①景观美的多样性:例如森林中植物色彩、体态、形状、气味的多样性

②景观美的社会性:例如风景区深林公园等对外开放就是景观美的社会性的体现。

③景观美的可愉悦性:例如人们通过对景观美的接触而使感官获得一种满足,从而产生景观美的愉悦性。

④景观美的时空性:如景随时移、沧海桑田、四时之景不同等都是景观美的时间性;在园林中不同景的空间组合也会创出不同的景致就是景观美的空间性表现。

4. 景观美学质量评价方法

①描述因子法:通过对景观的各种特征或成分的评价获得景观的美景度值;

②调查问卷法:属于实验心理学方法,考到就自己编

③直观评价法:通过公众对景观的评判来评价景观质量。

5. 郁闭度:树冠的投影面积占林地面积的百分比

6. 生态服务功能:主要表现为提供保存生物进化所需的丰富的物种与遗传资源、太阳能、二氧化碳的固定、有机质的合成、区域气候调节、维持水及营养物质的循环、土壤的形成与保护、污染物的吸收降解及创造物种赖以生存的条件,维持整个大气化学组分的平衡与稳定,以及由于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所形成的自然景观及其具有的美学、文化、教育、科学的价值。(这段话应该不会考)

生态系统:生命系统与非生命系统(周围环境)的有机整体。

三大功能类群: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生态系统功能: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交换

生态系统结构:时间结构、空间结构

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主要表现为四个层次

① 生产(生态系统的产品及生物多样性的维持等)

② 基本功能(传粉、传播种子、生物防治、土壤形成等)

③ 环境效益(包括缓减干旱和洪涝灾害、调节气候、净化空气、处理废物等)

④ 娱乐价值(休闲、娱乐、文化、艺术素养、生态美学)

7. 生态系统健康:生态系统健康是生态系统的综合特征,它具有活力、稳定和自我调节能力。(换言之,一个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在结构、功能与理论上描述的一致,那么它就是健康的)

健康的管理原理:动态性原理、层级性原理、创造性~、有限性、多样性原理、人类是生态系统组分的原理。

8. 生态系统健康的监测指标P146 太多了 难得打 我就不信会考?

9. HI=VOR 式种HI:系统健康指数,也是可持续的一个度量;V Vicor系统活力,是系统活力、新陈代谢和初级生产力的主要标准;O original系统组织指数:是系统组织的相对程度0~1间的指数,包括它的多样性和相关性; R 系统弹性指数,是系统弹性的相对程度0~1间的指数 147

10. 胁迫环境因子stress:暂时对生物造成不良影响的同时又不至于让生物致死的环境因子。

11. 生态风险ecological risk EK:指一个种群、生态系统或整个景观的正常功能受外界胁迫,从而在目前和将来减少该系统健康、生产力、遗传结构、经济价值和美学价值的一种状况。

具有如下特点:①不确定性、②危害性、③内在价值性、④客观性、

13. 风险源:指那些一旦发生必然会对生态系统造成危害,从而危及生态系统及其内部组成成分的安全与健康。

14. 区域生态风险的分析步骤:

① 研究区的界定和分析

② 受体分析

③ 风险源分析

④ 暴露和危害分析

⑤ 风险综合评价

⑥ 区域生态风险管理对策

感动自己 十几个小时

2018-1-8 00:20:46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