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关于李姓名的来历作文

关于李姓名的来历作文

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以下是关于关于李姓名的来历作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第一篇

除夕转眼来临。人们欢天喜地准备年货。

那么,你知道除夕的来历吗?

传说古时候,有一只怪兽叫做“夕”。每逢大年三十就到人间糟蹋庄稼、吃掉牛羊、危害百姓。百姓们苦不堪言但也无计可施。

有一位叫做“年”的兄弟在天宫中听说了这件事,非常气愤。他决定下凡间为民除害。大年三十,除夕即将来临,“年”从天而降,他来到夕出没的地方,站在大街上。只见大街上空荡荡的,鸦雀无声,原来,大家都躲在家里,紧闭门窗。这时,从远处传来了沉重的脚步声,“夕”来了,它一边走一边发出一声声可怕的吼叫声,震得地动山摇。

人们躲在屋里瑟瑟发抖……说时迟,那时快,“年”抽出一条红绸,朝“夕”挥去,夕一见红绸,吓得呆立原地,动也不动。英勇无畏的“年”又拿出了鞭炮,点燃了用力扔到夕的脚下……“嗤……”鞭炮的导火线闪着亮光,“嘣嘣嘣……”鞭炮发出一阵阵巨响,碎纸片弹飞满天,“夕”哪见得过这个架势,吓得撒腿就跑。

从此,“夕”再不敢再来滋事了。

年”终于为民除了害。人们纷纷从家长狂奔而出,敲锣打鼓,来宣泄心中的狂喜。

指导老师:李惜春

第二篇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关于寒食,有这样一个传说:

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间,重耳受尽了屈辱。原来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陆陆续续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随着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

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几趟,介子推不来。晋文公只好亲去请。可是,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家时,只见大门紧闭。介子推不愿见他,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今山西介休县东南)。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索,没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好象有什么东西。掏出一看,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晋文公将血书藏入袖中。然后把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分别安葬在那棵烧焦的大柳树下。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走时,他伐了一段烧焦的柳木,到宫中做了双木屐,每天望着它叹道:“悲哉足下。”“足下”是古人下级对上级或同辈之间相互尊敬的称呼,据说就是来源于此。

第二年,晋文公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坟前,只见那棵老柳树死树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晋文公望着复活的老柳树,像看见了介子推一样。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爱地掐了一下枝,编了一个圈儿戴在头上。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

以后,晋文公常把血书袖在身边,作为鞭策自己执政的座佑铭。他勤政清明,励精图治,把国家治理得很好。

此后,晋国的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对有功不居、不图富贵的介子推非常怀念。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烟火来表示纪念。还用面粉和着枣泥,捏成燕子的模样,用杨柳条串起来,插在门上,召唤他的灵魂,这东西叫“之推燕”(介子推亦作介之推)。此后,寒食、清明成了全国百姓的隆重节日。每逢寒食,人们即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在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枣饼、麦糕等;在南方,则多为青团和糯米糖藕。每届清明,人们把柳条编成圈儿戴在头上,把柳条枝插在房前屋后,以示怀念。

第三篇

关于父亲节的来历_父亲节起源作文1000字篇一

关于“父亲节由来”,有两个说法:

第一个说法:

1909年,华盛顿一位叫布鲁斯·多德的夫人,在庆贺母亲节的时候突然产生了一个念头:既然有母亲节,为什么不能有个父亲节呢?

多德夫人和他的5个弟弟早年丧母,他们由慈爱的父亲一手抚养大。许多年过去了,姐弟6人每逢父亲的生辰忌日,总会回想起父亲含辛茹苦养家的情景。在拉斯马斯博士的支持下,她提笔给州政府写了一封言辞恳切的信,呼吁建立父亲节,并建议将节日定在6月5日她父亲生日这天。州政府采纳了她的建议,仓促间将父亲节定为19日,即1909年6月第3个星期日。翌年,多德夫人所在的斯坡堪市正式庆祝这一节日,市长宣布了父亲节的文告,定这天为全州纪念日。以后,其他州也庆贺父亲节。在父亲节这天,人们选择特定的鲜花来表示对父亲的敬意。人们采纳了多德夫人的建议,佩戴红玫瑰向健在的父亲们表示爱戴,佩戴白玫瑰对故去的父亲表示悼念。后来在温哥华,人们选择了佩戴白丁香,宾夕法尼亚人用蒲公英向父亲表示致意。

为了使父亲节规范化,各方面强烈呼吁议会承认这个节日。1972年,尼克松总统正式签署了建立父亲节的议会决议。这个节日终于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了下来,并一直沿用至今。

第二个说法:

专门用一天向母亲表示敬意的想法是1907年在美国首先提出来的。2年以后华盛顿州的一位妇女约翰·布鲁斯·多德夫人提出应有类似母亲节的一天来向一家之长的父亲表示敬意。多德夫人年幼丧母,由父亲把她带大。她非常爱自己的父亲。

在多德夫人提出她的想法的同一年——1909年,华盛顿州州长作出反应,宣布六月的第三个星期日为父亲节。这个想法在1996年被伍德·威尔逊总统正式批准。1924年,卡尔文·柯立芝总统建议把父亲节作为一个全国性的节日以便“在父亲和子女建立更亲密的关系,并且使父亲铭记自己应尽的全部责任”。红色或白色玫瑰是公认的父亲节的节花。

父亲节在全美国作为节日确定下来,比母亲节经过的时间要长一些。因为建立父亲节的想法很得人心,所以商人和制造商开始看到商机。他们不仅鼓励做儿女的给父亲寄贺卡,而且鼓动他们买领带、袜子之类的小礼品送给父亲,以表达对父亲的敬重。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驻扎在英国的美国军人要求得到父亲节的贺卡寄回国内。美国军人的要求得到英国贺卡出版商的回应,因而印制了贺卡。虽然英国公众对这个人为节日接受缓慢一些,但今天英国在六月里第三个星期日也热烈庆祝父亲节,和美国的庆祝方式差不多。

父亲节似乎远不如母亲节那么重要,没有孩子给父亲送礼物。但是,美国的父亲仍然认为他们的命运比许多其它国家的父亲强得多,因为那些国家的父亲们连个名义上的节日都没有。

父亲节_父亲节起源作文1000字篇二

世界上的第一个父亲节,1910年诞生在美国。

是由住在美国华盛顿州斯波坎(Spokane) 的布鲁斯.多德夫人 (Mrs. Dodd,Sonora Louise Smart Dodd) 倡导的。多德夫人的母亲在生育第六个孩子时,因难产而死;多德夫人的父亲威廉.斯马特先生 (Mr. William Smart) 曾参加过南北战争,他在妻子过世后,独自一人在华盛顿州东部的一个乡下农场,承担起抚养、教育六个孩子的重任。多德夫人排行老二,是家里唯一的女孩,女性的细心特质,让她更能体会父亲的辛劳:斯马特先生白天辛劳地工作,晚上回家还要照料家务与每一个孩子的生活。经过几十年的辛苦,儿女们终于长大成人。当子女们盼望能让斯马特先生好好安享晚年之际,斯马特先生却因多年的过度劳累于1909年辞世。

1909年斯马特先生辞世之年,当多德夫人参加完教会的母亲节感恩礼拜后,她特别想念父亲;多德夫人心中明白,她的父亲在养育儿女过程中所付出的爱和艰辛,并不亚于任何一个母亲。多德夫人将她的感受告诉给教会的瑞马士牧师 (Rev. Rasmus),希望能有一个特别的日子,纪念全天下伟大的父亲。她的这一想法得到了牧师的赞许,同时得到了各教会组织的支持;多德夫人随即写信向市长与州政府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并建议以她父亲的生日--每年的6月5日作为父亲节。斯波坎市市长与华盛顿州州长公开表示赞成,州政府采纳这一建议的同时,把节期改在6月的第三个星期日。1910年6月19日,多德夫人所在的华盛顿州斯波坎市,举行了全世界的第一次父亲节庆祝活动。在差不多的时间里,美国各地其它城镇的人们也开始庆祝"父亲节"。

在父亲节这天,人们选择特定的鲜花来表达对父亲的敬意。人们采纳了多德夫人的建议,佩戴红玫瑰向健在的父亲表示爱戴,佩戴白玫瑰则表达对亡父的悼念。这种习俗一直流传至今。起初父亲节的日期各不相同。且有的地方用蒲公英作为父亲节的象征,有的地方则用衬有一片绿叶的白丁香向父亲表示敬意。

1924年,美国总统柯立芝表示支持设立全国性父亲节的建议;1966年,约翰逊总统签署总统公告,宣布当年6月的第三个星期天为美国的父亲节;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签署正式文件,将每年6月的第三个星期日定为全美国的父亲节,并成为美国永久性的纪念日。

父亲节并非"泊来"的节日,我国也有自己的父亲节。我国的父亲节起源,要追溯到民国时期。1945年8月8日,上海发起了庆祝父亲节的活动,市民立即响应。抗日战争胜利后,上海市各界名流,联名请上海市政府转呈中央政府,定"爸爸 "谐音的8月8日为全国性的父亲节。在父亲节这天,人们佩带鲜花,表达对父亲的敬重和思念。父亲节这天,虽没有像母亲节那样隆重,但对父母的敬爱之心,都是无可比拟的。

虽然今日一般人对于父亲节的庆祝活动,不像对母亲节一般的重视与热闹,但是上帝在圣经中教导我们对于父母的关爱却是一致的,当母亲含辛茹苦地照顾我们时,父亲也在努力地扮演着上帝所赋予他的温柔角色;或许当我们努力思考着该为父亲买什么样的礼物过父亲节之时,不妨反省一下,我们是否爱我们的父亲,像他曾为我们无私地付出一生呢?

第四篇

中秋节的来历

杜田甜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魏晋时,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中秋之所以是中秋,是因为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是在三秋制中。这一天天上的圆月分外明亮特别的大特别的圆,所以这一天也被视为撮合姻缘的大好日子。也被人们喻为最有人情味、最诗情画意的一个节日。有人说,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节这一份思念当然会更深切,尤其是一轮明月高高挂的时刻,不要忘了,让真情贺卡给远方的亲人朋友一个问候祝福团圆之夜,明月高悬.

第五篇

{一}

我叫赵近,远近的“近”,听妈妈说,我的名字是爸爸不负责任地给捡来的。因为我有个哥哥叫赵远,在我出生的时候,爸爸连想也不想就说:“叫赵近吧,远哥近妹,男儿让他远走高飞,女儿就让她留在身边,不是很好吗?这就是我名字的来历。你们说还像个名字吗?

{二}

知道我的大名叫赵近了,可你知道我的小名叫什么呢?告诉你吧,我的小名叫妞妞,奇怪吗?因为我生在牛年。爸爸说:“就叫牛牛吧。”妈妈说:“一个女孩子叫牛牛多难听,叫妞妞吧。”我喜欢妈妈的叫法。不过,你们无论叫我大名或小名都行,我都喜欢和你们交朋友,有兴趣吗?

第六篇

一个人的名字里都寄托着父母对自己的期盼,都传达着亲人对自己的爱......我也不例外。下面就由我来介绍以下自己的姓名。

我随爸爸姓杨名慧。乳名多的是,比如:小老鼠(本人属鼠),狗蛋子,猫咪,慧子......只要爸妈开心,他们想怎么叫,就怎么叫。这些名字虽然没有什么特殊的含义,但都表达了父母对我的爱,都是父母对我的呢称,我听了觉得温馨和幸福。

虽然我的乳名很多,大但大名只有一个----杨慧。为什么名“慧”呢?这里面还有一个小故事呢?

在我还没有出生之前,爸爸就张罗着开始给我起名了,也不知道起了多少名字,可他还是举棋不定。再三考虑之后,决定叫我杨钰。钰吗,也就是宝物的意思了,可见我在爸爸心目中的地位是很高的。

我刚出生,爸爸就迫不及待的把我的名字告诉了亲朋好友,亲戚们你一言,我一语,有的笑着说:“杨世民,你干脆给你女儿的乳名叫土豆吧,正好英文名也好起,叫“potato”。我爸爸听了,心理想:我这么宝贝的女儿,怎么能叫土豆呢?于是改变初衷,便要给我改名字。你说这改名字哪有那么容易呀!我老爸又一连翻了几个晚上的词典,都没有找到令他满意的名字。最后,还是老爷出马说:“就叫杨慧吧,你看这孩子长的眉清目秀,面色红润,真可谓是容貌秀丽,想必这孩子天资聪慧。长大定能有所作为。秀外慧中的孩子令人赏心悦目。再说,杨慧,这名字读起来也朗朗上口。”就这样我的名字诞生了。

其实,每一人的名字后面都有着不同的故事,每一个人的名字背后,都包含着父母与亲人的美好祝愿,每一个人都应该好好的珍爱自己的名字......

第七篇

在一个风雪交加的早晨,我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向学校走去,头昏昏沉沉的,肩上的书包好像越来越重。

噢!我已经发了两天的高烧,今天竟奇迹般的降到了38度。妈妈极力劝我在休息一天,可是现在正是复习阶段,怎么可以影响学习呢?我执意走出家门。

走着走着,我的腿开始麻木,书包好像比原来重了好几倍。我实在走不动了,靠在路旁的树上休息。在这时,我听见了一个温柔的声音,“你怎么了?”我闭上眼睛,指指头。一直冰凉的手放在我的额头上。“怎么这么烫?”那个不知姓名的阿姨说。“你是哪个学校的?”我指了指胸前的校徽。那个阿姨说:“我送你上学吧!”刚说完,她就把我扶上车。一上车,他就骑着车向我们学校飞去。正走着,车轮一歪,倒了。可我却压在她身上。我生怕压疼他,连忙问:“压疼了吗?”她说:“没事。”她把我送到了学校,说:“你自己去吧。”说完她就走了,消失在风雪中。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冬天,一个不知姓名的阿姨,她却给了我雪中送炭般的帮助,给了我战胜病痛的勇气。我大步向教室走去,眼里充满了泪花。

那一次,我真的很感动。

第八篇

奔流不息的江河像我们展示着生命的激昂。

高耸入云的险峰像我们昭示出生命的雄奇。

而一只乌鸦,却也正在以另一种看似卑微的方式,像我们诉说着一个生命、一个灵魂的高贵。

“不想当将军的兵不是好士兵”,然而,做一只想成为雄鹰的乌鸦有是多么可贵的精神啊!纵使被牧羊人抓了去,纵使被依然平静生活的其他乌鸦说自己是一只忘记了叫什么的鸟又何妨?至少,我――一只忘记了自己叫什么的鸟,曾经,也许,即将成为一只雄鹰,一只在天空翱翔的雄鹰!至少我梦想过!

这是一只多么可爱的乌鸦啊!这是一种何其高贵的精神阿!

生活中,也许不可以人人都是克林顿,也许不可以个个都当杨利伟,但至少,我们可以期许,我们可以希冀,我们可以朝着这些看似不可以的目标去努力,去尝试一次。

乌鸦是可爱的,它并不悲哀。因为它做到了,它真的就做到了去抓住一只羊。注意,是抓住而非抓起。至于它能像鹰一样抓起那只羊这也是情理之事。这并不重要。就像你不可能要求一个先天五音不全的人在一段短暂的训练过后就像歌唱家一样唱出一支完美的歌一样。

去做一只渴望成为雄鹰的乌鸦远比做一只观望危险的羊要好的多。

陈胜吴广起义终究还是以失败告终。但却在史记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陈胜吴广也许就是那只忘记了自己叫什么的鸟。正是他们的“狂妄”才展示了一种人性的坚强不屈。他们要反抗!他们要称王称霸!也许他们终究是失败了的。但在我们心里,他们就是王!精神的引领者!精神的王!不也正是因为忘记了自己的身份――最低贱农民,才得以使他们成就了一种别样的伟大么?

至于那些“观望危险的羊”,也许你会说羊是无辜的。对,它们是无辜。可从乌鸦的精神设想,不也正是这种安于自身现状的精神奴仆才使得它们注定是被捕食么?它们原本是有希望的,只是因为不曾拥有乌鸦的“壮志”才注定不被赞美。设想,如果羊在看到一只猎豹急速奔跑的时候,也曾忘记自己仅仅是一只看似弱小的羊,也曾怀有一种渴望去练就这般本领,是不是现在,当雄鹰再次来袭时也有可能逃过一劫?这不就是它原本可以拥有的希望么?然而它并没有。它甘愿本本分分的做一只羊。准确地说是做一个精神的奴仆。这才是悲哀!世间最低贱的悲哀!

所以说,即使是一只羊,也要努力去做一只有雄心壮志的羊。去做一只忘记了姓名的羊。去做一只渴望成为猎豹的羊。一只高贵的羊!

生活中,谁能真正忘记自己的身份和地位去期许更高的境界谁才是真正的强者。谁才有可能成为真正的生活主宰者。

去做一只忘记姓名的乌鸦!去以一种高贵的精神主宰生活!

第九篇

我的乐园其实特别的平凡,它就是一条没有姓名的路。它就在爷爷小区的到后面,不知道什么原因,他只修了一半,所以没有通车,这里就成了我最快乐的乐园,陪伴了我好几年。

以前每个周末,只要我去爷爷奶奶家,就可以在这里玩儿。这里又宽又平的,路上没有什么人,我可以尽情的在这里踢足球,滑轮滑,学骑骑自行车。因为疫情的原因,我已经有两个月没有出门啦。现在小区开放了,我又可以到我的乐园里撒欢了。

“我可以滑轮滑啦!”我开心的大喊着。上完网课,我穿上轮滑鞋,因为好久没有滑了,我有点不太熟练。刚一起来,穿着轮滑鞋没站稳,又坐了下去,现在起来了,没滑几步又跌倒了,我摸了摸摔在地上的屁股,站了起来,过了一会,可以慢慢滑了,中间不知道跌了多少次,我也哭笑不得。开始训练了,是滑一几步,跳一次,再滑几部,再跳一次。按照轮滑老师的方法,再试了几次,我真的成功了。我数不清摔倒了多少次,不过,失败乃成功之母。

又过了好几天,我以前的轮滑技巧又失而复得了,所以现在轻松自如的快速滑着,吹着凉爽的风儿,闭上双眼,张开双臂,大脑的忧愁全部被吹散了,那是!我感觉自己“我像风一样自由”,随后说了一声:“啊,真舒服,真凉爽。”

这条没有名字的马路已经变成了真正的我的乐园,每次都去那里玩,我都开心极了,未来的某一天,它如果通车了,开始履行自己职责,我就只能离开他。不过在我心里最难忘的乐园。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