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Spin读后感摘抄

Spin读后感摘抄

《Spin》是一本由Robert Charles Wilson著作,Tor Science Fiction出版的Mass Market Paperback图书,本书定价:USD 7.99,页数:45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Spin》读后感(一):强力推荐

未来的某一天,地球天空中的星星突然消失,从此地球被一未知的“膜”所包裹,膜外的时间以极快的速度在向前进行,整个宇宙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老化,而膜内的地球则仍旧以正常的时间行进。

为留下人类的火种,地球人开始逐步通过发射卫星的方式改变火星环境,并最终将地球人最至火星。由于时空与地球不同,火星人在演变几百万年后派大使向前地球,与地球人类共同寻找所有现象的答案。

这是我看过的最具有想象力的一部科幻作品。现时作者对于感情的描写也非常到位,让人不忍放手。

《Spin》读后感(二):人物刻画是本书最大的短板

Jason是理性主义“朝闻道夕死可矣”的完美化身,为了求知不惜一切,这是个被神话了的角色,可能是作者心中最高级别的偶像的终极幻想。然而本书还将人生的意义上升到哲学层面,并从世俗之人面对人生意义所作出的不同选择:jason选择科学和求知,diane(simon)选择宗教,tyler这个角色毫无个性,是一个“第四面墙”的存在,作为主角,也是本书所描写角色中的最大败笔。tyler简直是一个毫无人性工具,哪里需要他,他就在那里出现。他没有缺点,凡事尽力而为,但也谈不上会创造奇迹。不仅仅是tyler,即便对于理性主义者jason和求知欲宗教的diane,感觉作者也并没有将人物形象树立起来,他们是一个个贴了标签的纸片人,一点都不生动。人物刻画应是作者最大的问题,也是本书无法成为经典的原因吧。

本书更像是以面对人生意义的不同人的选择来探讨哲学问题,但并没有给出一个相对比较具体的答案。

此外作者可能是有点医学背景?在对疾病的刻画和描述上有点纠缠过多,为了体现自己的专业翔实而显得舍本逐末。

中英文分别读完后乱糟糟的一点感想。

《Spin》读后感(三):雨果奖得主罗伯特·查尔斯·威尔逊新作Axis评论

原载《轨迹》杂志

中文编译:无机客 [因为有删节,所以不是翻译,是编译]

写书评该怎么写,Gary K. Wolfe 给了一个很好的范例。

每隔一段时间,雨果奖似乎都要做一点改变。尽管罗伯特·查尔斯·威尔逊的科幻生涯可以追溯到二十年前,尽管他之前曾经三度获得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的提名,(1994年的Mysterium,1998年的Darwinia,以及2002年的The Chronoliths),然而似乎只有当他在去年真正赢得了雨果奖(作品 Spin),大众才认可了他——承认威尔逊是(早已是)他那一代人中的大牌科幻作家。为什么要在这么久后,才意识到威尔逊的实力?(不过我的加拿大同事好几年来一直坚信威尔逊的实力。)[译者注:罗伯特·查尔斯·威尔逊是加拿大科幻作家,之后的中括号的内容皆译者补充 ] 这是一个有趣的问题,原因说来简单,和威尔逊作品的表面特点和背景特色有关。

一直以来,威尔逊的作品具有两大特点:一是他对似是而非的、人性层面的小团体、家庭与角色的戏剧冲突的关注;二是他对宏大的科幻概念的兴趣。概括地说,威尔逊选择将人类的戏剧冲突放在表面,这令他的作品成为大众读者眼中最容易读懂的科幻小说,将他的早期作品中与斯特金[ 西奥多·斯特金 ] 或者西马克[《神秘的中继站》] 的作品相比,并非毫无道理;威尔逊的第一本长篇小说《隐秘地》讲述了一个在大萧条时期的小镇上的故事,[ 年轻的Travis和叔叔婶婶住一块,楼上住的是一个神秘的女孩安娜,安娜说自己要“变异“,寻求Travis的帮助……],科幻元素藏匿如此之深,以至于你几乎不会注意到。同样的,威尔逊的第五部长篇《时间之桥》开篇只是描写一座乡间的休憩小屋,然后才揭示出小说时一篇时间旅行的故事,最终演变成一部角色性格研究的作品。威尔逊的创作成熟期,大概可以从1994年的《神秘物质》算起,威尔逊的特有技巧发挥得更为娴熟,小说一开头讲的是一伙小镇居民的故事,然后一点一点揭开小说的科幻背景——在这个案例中,整个小镇被转移到一个受到诺斯替教派宗教政权统治的或然世界里。[《神秘物质》获得了菲利普·K· 迪克奖 ] 之后的《达尔文尼亚》转移到了更加激进的宇宙观——再一次,作品在用相当现实主义的术语描述了基础的设定,然后再一层层剥开科幻点子)[《达尔文尼亚》讲的是20世纪初欧洲大陆突然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达尔文尼亚大陆——一块走上另一条进化之路的大陆,封面极其漂亮,请看后图 ]。2001年的《巨石碑》[ 此作获得了约翰·W.坎贝尔纪念奖] 和2003年的《盲湖》[讲述人类科学家在地球观察一颗外星球上的外星人,只能观察,没有其他任何办法联系它们;同时,某人外星人仿佛感觉到了观察者的存在 ] 体现了威尔逊特有的主流价值观,同时也包含了更具独创性的科幻元素。

2005年的《时空回旋》,大概是威尔逊最好的作品,可以视为威尔逊十多年来孜孜不倦追求的目标的实现。它是威尔逊他写作以来最为明晰的家庭/人际关系题材的小说,同时也提供了威尔逊最为肆意想象的宇宙观。值得铭记的,是他如何平衡这些元素:科幻的点子从始至终没有盖过小说里的角色,同时这些点子也变得十分强劲,再也无法被拘束于背景之中。就这方面来说,这些点子也无法用一部小说来阐释完,所以我们现在见到了威尔逊的第一部续作《Axis》,小说涉及的年代是《时空回旋》结局之后的三十年。在《时空回旋》结束时,主角泰勒和他的妻子戴安娜正在穿越神秘的外星种族修建于印度洋的巨型拱门,正是这些外星人用一种时间泡泡的东西罩住了整个地球,使得地球外面的时间流逝要比地球上快上数亿倍[也就是说地球上时间流逝得特别慢,地球的人不用多少年就要经历太阳的寂亡 ]。在拱门的另一端(多亏有Clarkean外星人的魔法一般的先进科技),是一个崭新的星球,名叫Equatoria,等到地球人的太阳系寂亡后,它就将是地球人的天堂般的避难所。而用真实世界的术语来说,Equatoria距离地球有好多好多个光年。巨型拱门实际上是一种星系间的“国际日期变更线”。

Axis对威尔逊构成了一种新的挑战,他习惯用熟悉而平实的环境描写给小说开篇,但这回,因为自从1999年的《Bios》后,他第一次要打一开始就把人物放置在外星球上,威尔逊知道要超越《时空回旋》里大尺度、渐渐揭开面纱的效果,那将是对自己的一次挑战。所以他做出怎样的选择?他选择写作另一部罗伯特 ·查尔斯·威尔逊风格的小说,这就是答案。实际上,Axis的开篇几乎直接呼应了《时空回旋》的开局:《时间回旋》的第一句话是“那时我十二岁,那对双胞胎姐弟十三岁,群星于那一夜从天空中消失不见了。”,而Axis 开头的第一句话是“在他十二岁那年的暑假——正是在那个暑假,群星开始从天空中陨落——那个名叫艾萨克的男孩发现自己闭着眼睛也能分清东西南北。”书中又一次出现了一伙与世隔绝的人——在Equatoria星球上偏远荒废的科学基地,还是个男孩的艾萨克就在那里——小说中又一次地出现了神秘的气象现象:一系列壮观的风暴裹挟着烈火和灰烬,遗留下造型古怪的建筑物。但开篇第一句也告诉了读者这回的故事的不同之处:艾萨克发现自己隐匿、显然毫无用处的天赋,是随后他的一系列自我发现的头一桩,最终将揭示出重要的秘密;其中一些也不仅仅是威尔逊人物塑造中的背景,而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换言之,我之前提及的表面特色与背景特点的问题和我在威尔逊以往作品中见到的那样,被天衣无缝地解决了。作品依旧可以察觉到类似斯特金的风格,但如今更像是斯特金的《超人类》,撒了一些克拉克的《童年的终结》的味道。

艾萨克所住的地方,来了一位神秘的老妇人Sulean Moi,她艰苦跋涉地穿越沙漠,为的就是看望艾萨克。我们不久就读到Sulean本人也正在被Lise Adams寻找。Lise的父亲失踪不见了,她怀疑Sulean也许知道一些隐情。Lise雇佣了个体户飞行员Turk Findley帮她忙,当同时她的为某个政府机关做事的前夫Brian(这个政府机构负责追踪到“四期人”——也就是那些依靠火星文明处得来的科技,被人为地延长了生命的人类)也已经对追踪到神秘的Sulean产生了兴趣。Lise和Turk之间情愫暗生,却不幸被困于一次风暴中,逃脱后Turk加入了 Lise的历险,把她引荐给一位年迈的乡村护士戴安娜。戴安娜就是《时空回旋》里的那位主要角色、泰勒的妻子。

尽管小说描写了令人印象深刻的风暴,揭示了外星种族的秘密,交待了人类的任务,但Axis大部分的篇幅都用于描写复杂的人际关系——Turk和Lise、 Lise和戴安娜、艾萨克和Sulean、Brian和自己的道德感。偶尔,威尔逊会用一些令读者遗憾的旧桥段来取悦读者,然而小说大致都是威尔逊所善于描写的迷人角色。相比于永越来越宏大的叙事视角和外星人制造的机器让读者头晕目眩,威尔逊选择了挖掘故事深度,而非简单扩张。Axis大概就是三部曲小说中中间那部该有的模样,叙事上更加厚重,更加深入,而不是仅仅为即将到来的终结篇添加一曲插曲。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